法律的权威来自于人民群众最朴素的情威期待

检察官韩明的手机里随时存着老上访户张贵生在案发时的监控录像,一段一段地放给张贵生看:“这里是见义勇为……到这里就是互殴了……再到这里就变成了故意伤害……”,多么熟悉的场景与逻辑。现实中的许多检察官就是用这种精准如表、琐碎如尘的方式分析一个又一个案情,也是这样苦口婆心地为某些“感情用事”的信访人讲道理。拥有主角光环的检察官韩明同样不能免俗。只是我们可能一直没有想过,为什么早已刑满释放的张贵生仍然不服判一直要上访申诉为什么聋哑人郝秀萍宁可跳楼也不肯签所谓的和解协议是底层百姓走入了某种情感上的偏执,还是网格化的法律思维让我们失去了共情的能力

影片中的“王永强故意伤害案”是《第二十条》这部影片中的核心案件。其剧情明显借鉴了现实中“于欢故意伤害案”的某些元素。眼睁睁看着亲人遭受性侵,暴怒中当事人挣脱束缚持刀将已经离开的性侵者捅成重伤不治身亡。这种行为能称为正当防卫吗从“防卫适时性”的要求上来说自然是不成立的。但检察官韩明指出了一个被大多数人忽略的关键,当事人王永强遭受了半年多的非人折磨和屈辱,在那一刻我们还能要求他理智地得出“犯罪已经结束”的判断把本来有机性很强的“一件事”强行割裂成数个片断,同时忽略当事人在事件中的情感以及他所处地位的“期待可能性”,是不是也掉进了某种技术主义的陷阱

至于影片中的韩雨辰制止校园霸凌事件,则是促进检察官韩明进行深入思考,最终转变思维的一个“扳机”。因为民事侵权纠纷中同样也有“正当防卫”的概念,它与民法上的“见义勇为”呈现一体两面的关系。如果要说它与刑法第二十条有什么不一样,也仅是证据要求略低一些而已,内核并无不同。那怕理智如韩明这样的资深检察官,问题的刀口真正切到自己身上时,这种改变的动力才显得无比的真实与接地气。法律训练教会了检察官们以“同理心”看待世事,并不代表可以忽视“同情心”。韩明说:“我们究竟是要把怎样的一个世界交到他们(下一代)手里”质问的对象已经是社会价值观如何坚守的问题了。

刑法理论中并非没有社会价值观坚守的空间。许多人包括许多法律学生可能都没有意识到,犯罪构成要件之一的“因果关系”就承载着维系社会正确价值观的重任,它是判断一个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灵魂”。从这个层面上说,其它诸如主体、行为、危害、结果等犯罪构成要件都是静态的。检察官们可以将具体的案情分割成多个片断逐一分析,但贯穿事件始末的“灵魂”却不应该被割断或歪曲。古代“诛九族”大案中需要将罪犯的家人妇孺一同受刑,这在现代社会被广泛视为无辜而残忍的。因为封建时代的社会价值观在当时可能是正确的,但在现代人看来却是歪曲的。价值观错了,因果关系的判断也会跟着错,冤假错案就会出现!而什么才是正确的价值观韩明的那句话就是答案:“法律的权威来自于人民群众最朴素的情感期待”。

有朋友问:如果警察没有在水塘里找到那把作为证据的刀,王永强故意伤害案件还能不能认定笔者当时认为,如果刀没有找到,王永强的结局应该类似现实中“于欢故意伤害案”的改判结果,也即以“防卫过当”减轻处罚。但后来发现问题没那么简单。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对因果关系不作假设”是检察官办理现实案件的铁则。如果王永强案是现实案件,要证明“王永强曾阻止刘文经取刀”,只靠“捞到刀”肯定是不够的。电影作为文艺作品不能替代现实办案,镜头点到为止却是可以的。

最后,影片《第二十条》要表达的,并不是教育我们应该怎么样去运用“正当防卫”条款。文艺作品也不是案件推理的“战场”,它只是一次对刑法上的因果关系重新认识的“究枉必须过正”,以唤醒广大司法从业者回归社会常识,回归人民群众对正确价值观期待的轨道上来。徒法不足以自行。“公平正义”之所以光辉而神圣不是因为它天然如此、从来如此,而是因为有一批自发或者自觉付出“代价”也要维护它的人,他们包括但不限于被车撞死的张贵生,为救丈夫跳楼以明志的郝秀萍,被处分的检察官吕玲玲,甚至因为拒绝道歉被“发配”去基层的主人公韩明。当然也包括现实中所有的检察官同仁。

THE END
1.长安理论中国法学向何处去?本文原题为《在法治实践中提炼升华法学理论》,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目次 一、问题:法学理论与法治实践相脱离 二、理论“富矿”:讲清实践中的法理 三、出路:回归法治“中国问题” 问题:法学理论与法治实践相脱离 伴随着中国近代化的演进,清末改制修律引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5NjE4NTI2MQ==&mid=2651433051&idx=1&sn=2aa98527781379bd204593123ee64477&chksm=f6df55d7535cca6658dfb6dee7d988853de0b0c5827dec70432324b8b59d8fc332984fab28a6&scene=27
2.法律的权威来自哪里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会自觉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法治氛围。 综上所述,法律的权威来源于其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地位、本身的科学程度、在实践中的实施程度以及被社会成员尊崇或信仰的程度。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法律权威的基础。https://ailegal.baidu.com/legalarticle/qadetail?id=f57167f2089d05000528
3.法律的权威来自于人民的()【单选题】糖类的主要食物来源是谷类和根茎类食品, 蔬果类是( )的主要来源。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关于折射定律说法不合适的是( )。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人体营养中最重要的必需脂肪酸是( )。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下列属于折射定律的描述的是( )。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https://www.shuashuati.com/ti/6d2754e148834932a852f28caec50c6a.html?fm=bdb96916f15ce50af14f645098764b30c7
4.教科版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复习知识提纲6篇(全文)7、法律的权威来源于什么?P102 答:法律的权威来源于人民内心的拥护和真诚的信仰。 8、为何要树立法律信仰?P102 答:①当法律成为我们的信仰时,法律才能充分体现其价值,发挥其功能。②当法律成为我们的信仰时,法治精神才会铭刻在我们心中。 9、如何树立法律信仰?P102 答:树立法律信仰,就是发自内心的尊崇法律、信赖法https://www.99xueshu.com/w/file96wwrge8.html
5.4.6法律体系(二):当代的中国法律体系来源于mooc国家精品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雷磊法理学课程 我们可以想象得见它可以剥夺你的自由,剥夺你的财产乃至剥夺你的生命这样的一种手段在其他法律部门是见不到的。而不在于说这个法律部门它的调整对象上有什么样的特殊性,经济关系,社会关系,民主权利关系像这些东西,在其他法律部门都有。特殊的只在于它的调整的手段https://zhuanlan.zhihu.com/p/688981190
6.精品收藏2019考研政治:思修法基道德法律高频汇总【温馨提示】思修法基这门课程分为思想、道德、法律三部分,每个部分都是分析题考察的关键,重点在于能够找出这三个部分的高频知识点,将分析题的知识点熟记于心。本周我们进行最后一个部分思想道德修改与法律基础的道德和法律部分的高频考点总结! 鉴于本文较长,链接特地放在开头: https://www.wangxiao.cn/ky/2693651.html
7.法律的权威来源于()A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B统治阶级的强制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B 统治阶级的强制力 C 法律的公平正义D道德观念的影响 --- 正确答案 A --- 解析 法律的权威来源于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答案为A。https://m.guangzhou.huatu.com/tiku/3698457.html
8.北大法律信息网中央法规 地方法规 立法资料 立法计划 中外条约 外国法规 香港法规 澳门法规 台湾地区法规 法律动态 合同范本 法律文书 境外法律信息资源索引 http://www.pkulaw.cn/
9.审核员考试知识点基本文件,通用文件和技术功能文件的区别认证是一种由独立、公正、权威的第三方所实施的合格评定活动 认证通过正式的证明(通常是书面的)对合格评定的结果加以确认 认证的功能和作用 认证的功能 认证可以通过专业的合格评定过程,确认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得到满足;通过有公信力的公示性证明,传递信息,建立需求方对认证对象的信任。 https://blog.csdn.net/cxxc980322/article/details/135664990
10.试析法律实证主义的权威观博览群书在奥斯丁那里,法律权威来源于外在形式――“主权者的命令”,并且人们遵守法律的动机主要是对不利后果的恐惧,因此我们可以说他的权威观以法律实效为基础――也就是说,当一个人不遵守法律时,必然会遭受不利后果――其他人观察到此种规律以后,产生了守法的动机。https://www.gmw.cn/02blqs/2007-04/07/content_622654.htm
11.分享新华社整理总结:新闻报道的常见差错及处理处理这类稿件时,编辑一定要认真分析调查的权威性、合理性和科学性,不能采用抽样面过小的调查结论,也不能用局部区域的调查结论去推算全国的情况。有的新闻单位还规定,在引用社会调查结论时,来源应该是国家认可的权威调查机构(如国家统计局),而不能是社会上的一些民间调查公司,更不得使用网络的调查(有人曾发现在2005https://ibi.cuc.edu.cn/2019/0319/c4118a120156/pagem.htm
12.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传讲431.(单选题)法律权威是指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是法律应有的尊严和生命,以下关于法律权威的来源正确的是()。 A法律的权威来源于强大的拳头 B来源于法律内心的拥护和真诚的信仰 C来源于人民外在强制力和内在说服力 D来源于法律的外在强制力和内在说服力 https://www.jianshu.com/p/b0ed35862183
13.居民委员会的法律社会学解析2、权威的来源,选举变“指定” 在权威的概念中,根本的要素是合法性。居委会不是国家政权组织,它的职位系统的权威不能主要依靠政权力量的非自愿的授予而得到。从法律上看,居委会的权威应通过自愿授予而得到。法律给予了居民选举权,这是自愿授予权威的基础。科尔曼认为,从非自愿权威系统到自愿权威系统,一个很重要的https://www.lawtime.cn/info/lunwen/falixue/2006102642582.html
14.法律的权威是什么?行业资讯新闻资讯第三,全社会要共同努力,增强法治意识,维护法律的权威。要用实际行动,践行法律,让法律成为生活的底线,共同创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 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是国家治理的基础。法律不仅要追求公正,而且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个人。在法律面前,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平等的对待,没有人能够凌驾于法律之上。 http://www.jinzhicheng.com/col_hyzx/202312/6F6BD2790143EAF3F9BEC399DB5AFB52.htm
15.中国社会转型期法律权威性的来源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是要确立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至上地位,但是对于法律权威性从何而来,学者们却是见仁见智,始终无法达成一种共识。我们认为,转型期中国社会法律的权威性来源于法律信任。作者就是立基于这样一种归纳之上,系统论证了法律信任的相关问题。作者首先通过对比分析,认为法律信任缺失的原因在于社会转型https://wap.cnki.net/touch/web/Dissertation/Article/2005108771.nh.html
16.2023年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法律权威的来源2023年10月自考备考已经开始,为了帮助小伙伴们更加顺利、高效地备考,自考365给大家整理了2023年10月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重要知识点,希望大家好好掌握。 2023年10月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法律权威的来源 ①法律权威源自法律的外在强制力和内在说服力。法律的外在强制力是法律权威的外在条件,主要表现为https://www.zikao365.com/bjcj/ch20230625101155.shtml
17.法律概念分析的性质[2]300-305德沃金则认为,效力标准问题并不重要,不需要法律理论家为之费神。[3]4-5阿历克西认为,识别法律主要依靠权威性颁布的渊源为标准,同时要辅之以特殊的道德标准(极端非正义的则不是法律)。[4]40-62他们对效力标准问题的不同回答源自于他们理论层面上的分歧。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