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史故事在古代追求“公平正义”的人,后来都怎样了?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

法不阿贵一词,出自《韩非子·有度》一文。原文有“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意思是说,执法应当一视同仁,不分富贵贫贱、不论官职大小,所有人都受到法律所施与的平等奖赏和惩罚。

(图文无关)

然而,法不阿贵的思想,并非始于韩非子。商鞅在秦国变法时,已在极力推行法不阿贵的思想。变法之初,为使新法具有权威和公信,商鞅首先“徙木立信”,以示国家有诺必践、有令必行。

初时,秦国国民,上至公卿贵族,下至贩夫走卒,多感不便。于是太子犯法。商鞅说“法之不行,自上犯之”,依法应当惩罚太子的违法行为。但是,由于太子是未来国家的储君,不可以施加刑罚,故而将刑罚施加在了太子的师傅公子虔和公孙贾身上。

从此以后,商鞅在秦国推行的法令畅行无阻。秦国人人奉法而行。商鞅的法令推行十年后,秦国的国民大悦,秦国更是呈现出“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的繁盛景况。

然而,在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后,曾经因太子犯法而受刑的公子虔即举报商鞅欲谋反,继任之新君随即将商鞅车裂,并灭商鞅之家。坚持法不阿贵、依法治国的商鞅,虽然为秦国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却落得个身死族灭的悲惨下场。

由此可见,封建专制时代的法律,不过是一家一姓之私法,是将天下百姓网入笼中的工具。法律并不拥有最高的权威和地位。君王的权力在法律之上,而非法律之下。这是商鞅变法永远无法、也不敢触及的禁区。

商鞅因得到最高权力的支持而兴,因失去最高权力的支持而亡。商鞅身死族灭的悲剧告诉我们,权力是靠不住的,没有最高权威的法律是靠不住的。唯有坚持法律至上,自己的生命、自由、财产才有保障。

商鞅固然能够坚守法不阿贵的法家思想,是因为给商鞅支持的不是法律,而是权力,一旦支持其变法的君王发生了变化,商鞅身死族灭的下场也就不难预料。

(二)

西汉文帝名臣张释之,官至廷尉(最高审判机构长官),以不畏权贵、执法公正闻名于世。按照当时的律法,所有人进入司马门时都应当下马,一日,太子与梁王乘车入朝因不下司马门被张释之拦住。张释之欲弹劾太子、梁王不敬公门之罪。汉文帝脱帽向张释之致歉说:“是我教育儿子不当。”后来薄太后专门派人传召,太子、梁王才得以入殿门。

(网络图片)

有一次,有个人不小心惊了汉文帝乘坐的舆马,被抓后交张释之治罪。张释之依法对犯人处以罚金。汉文帝愤怒地说道,这个人惊了我的马,幸好我的马性情温和,所以我才没有受伤,如果换作是其他的马,我肯定会受伤,你现在只对他判处罚金,实在是太轻了。

张释之对汉文帝说,如果陛下要杀他,那么直接杀了便是。但是,既然交给我来审理,我就要依法处理。因为法律是陛下制定来供天下臣民共同遵守的,如果不按照法律处理,那么法律就无法取信于民。我作为廷尉,必须秉公裁断。如果我执法有所偏倚,那么天下臣民就会不知所措,不知道是否还应当将法律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汉文帝思虑良久后对张释之说,廷尉处理得当。

汉文帝去世后,汉景帝继位。因为害怕以前宫门事件得罪过景帝会被诛杀,张释之称病在家。最后,张释之离开朝廷,在淮南王那里为相。

张释之身为司掌“天下之平”的最高司法长官,拥有“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的权力,却不能依法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在自己曾经得罪过的太子成为新君后,他整日惴惴不安,担惊受怕。这说明,法律并不具有最高的权威,法律之上还有皇权。正如张释之所说的:“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法律不过是天子制定出来供臣民遵守的,君王的权力在法律之上。

在封建专制社会,由于法律并不具有最高的权威,坚持法不阿贵的大臣,虽然人格值得钦佩,但下场却很可悲。

(三)

古代法律中的法不阿贵思想,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萌芽,法律的严肃性、权威性、平等性、普遍性价值得到了张扬。但是,由于法律始终居于皇权之下,法律不过是一家一姓追求私利的工具。守护法律的正义之士,虽具高尚的道德情操与英勇无畏的执法精神,但却始终屈居于君王的意志之下。君王贤明,法律尚可法不阿贵,执法之士得以成名于世;君王暴虐,所有的法律皆可失效。

在封建专制时代,倚靠在法律之上安身立命的执法之士,不过是君王意志唯命是从的工具。即使是严格依法公正执法,如果违背了君王的意志,执法之士依旧难逃悲惨的下场。法律不足以保护自身,因为法律始终不具有最高的权威。

法不阿贵的主张,只有在现代民主社会才能够真正实现。因为民主社会的法律,才是真正体现人民意志和利益的法律,是具有理性、自由、正当品质的法律。在民主社会,法律具有最高的权威,“法官是法律世界的国王,法官除了法律没有别的上司”。

在现代民主社会,坚持法不阿贵,不仅不用担心自己会受到惩罚,而且还会因为秉公执法而获得法律的奖赏。因为法律已经拥有最高的权威,法律之下人人平等的思想早已深入人心,任何人任何机构任何组织都不再拥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

THE END
1.百条律则之谜揭秘法律法规背后的真相在一个名为“和平岛”的小国,居民们生活得非常和谐。这里有着一套完善的法律体系,称为“100条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被认为是国家秩序与社会稳定的基石,但它们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呢? 第一章:诞生与发展 100条法律法规起源于这个小国的创立之初。当时,为了避免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一群智慧的先贤们花费了数年时https://www.qtleqzhor.cn/ke-pu-wen-zhang/400545.html
2.民法典背后的故事十个穿越时空的对话民法典背后的故事:十个穿越时空的对话 在这个充满变数的世界里,法律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它不仅仅是一系列条文和规定,更是一种文化、社会关系与历史传承的体现。民法典作为现代国家法律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它揭示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以及不同实体之间如何相互作用。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通过“https://www.nwifujzth.cn/nong-ye-zong-he/184487.html
3.规律之书法律的铭刻与自由的呼唤规律之书:法律的铭刻与自由的呼唤 在遥远的古代,人们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创造了第一部法律法规全书。它是由一位智者根据当时社会情况编纂出来的一本厚重而庄严的书籍。这些法则被刻在石碑上,以供世人学习和遵守。这本全书不仅记录了每一个细微的规定,更重要的https://www.1lhyh3ij.cn/ke-yan-cheng-guo/415472.html
4.法律之树民法典的温暖荫一、法律之树:民法典的温暖荫 在遥远的古代,人们为了维护社会秩序,确保个体权益,总是寻求着某种形式的规则和约束。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些规则逐渐演变成了一套完整而复杂的法律体系。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以宪法为核心、依托于民法典这样的基础性法律体系来保障每个人的合法权益与自由。 https://www.qmso18vkw.cn/jun-lei-zi-xun/406956.html
5.法网迷雾揭秘那些隐藏在法律法规背后的神秘案件虽然目前存在很多未解之谜,但是只要我们继续努力探索,每一个新发现都会推动前进,让我们的生活环境变得更为安全和谐。如果你对这些神秘案件感到好奇,或许你也会成为接下来故事中的主角,那时候,你会明白,无论是在何种形态下的“法网”,总有一天会为你敞开大门,带领你走向真相。https://www.gntpr.com/ke-pu-huo-dong/79066.html
6.民法典从古老的条款到现代生活的守护神民法典是国家基本法律体系中的一部重要法律,规定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它是对过去各类分散的法律进行整合和规范化,确保社会公正、保护合法权益,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促进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法律基础。 二、历史演变 民法典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内容和功能都有所不同。在封建时代,它更多的是根据皇https://www.f3kg3td6j.cn/zheng-ce-fa-gui/451441.html
7.隐秘的法律纠缠揭开常用法条背后的千年秘密在这个充满智慧与复杂性的世界里,法律不仅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也是一种深邃而又神秘的艺术。常用法律1000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像一张张古老而神圣的地图,指引着我们如何行事、如何思考和如何行动。但你是否曾想过,这些看似简单却实则复杂的法条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它们是怎么形成的?又是https://www.seohspm.com/ke-yan-jin-zhan/472537.html
8.儿童趣味故事,世界史之法律的起源(上)#儿童动画故事习近平同意大利总统马塔雷拉会谈 周一围拍戏被拒300多次 好莱坞影后儿子获汉语桥全球总冠军 聚焦社会脉动,书写时代故事 2023年各地人口出生率:三省份超10‰,广东出生人口破百万 郑钦文晋级总决赛争冠战:将战高芙 媒体:“美元潮汐”收割全球 立冬大回暖来了 宗馥莉挨桌敬酒大经销商 尔滨装卸行李温柔得像放鸡蛋 男子多次https://m.163.com/v/video/VJIIKAN6R.html
9.孩子爱读的法律故事图为《孩子爱读的法律故事——从上古到明清》一书封面及内页展示。 中华法治文明绵延数千年,孕育了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中华法系,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内涵丰富,涉及诸多方面。本系列书籍选取了从上古到明清时期30个符合现代价值导向的中华传统法律文化故事,虽只是沧海一粟,然见微知著,对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4/10/id/8166218.shtml
10.“叮咚法律宣讲团”培养未成年人法律意识小故事叮咚作响大法理“大壮和小明同学因琐事发生矛盾,大壮用木棍把小明打成轻伤。大家觉得大壮会被法律惩罚吗?当然会!大壮最终以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宣讲团成员、法官助理刘佳慧在宣讲中常将这样的小故事讲给孩子听。而事实上,这样的故事背后正是一个个真实案件。 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news.youth.cn/gn/202309/t20230925_14812036.htm
11.文物里的法律故事从拨浪鼓到登闻鼓南方+不过此时的登闻鼓“冤抑之事”已交刑部查办,登闻鼓“通达天庭”的意味已有所削减。 来源:检察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277 +1 分享到: 打开南方+阅读全文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401/23/c8532397.html
12.改革开放之初七部法律的立法故事正不断汇聚推动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法治力量。这是历史的回声,也是时代的号角。我们期待,更多法治护航改革开放的立法故事在新时代接续书写。(转载应当完整、准确,并注明来源和作者信息)来源:《中国人大》杂志2024年第11期|记者:宫宜希 编校:宫宜希 责编:张钰钗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3358841353038767&wfr=spider&for=pc
13.朱令事件法律援助 媒体发声 专家学者 民间追凶 明星关注 医生悼念 故事流传 后续关注 6案件解读 稀有金属铊 毒物来源 中毒途径 律师分析 7词条图册 1事件人物编辑 朱令 儿时的朱令(6)朱令(身份证姓名:朱令令,同学和老师均习惯称呼她为朱令),1973年出生在北京。1992年考入清华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和仪器分析专业。曾获1994年https://baike.sogou.com/v200141470.htm
14.学史力行手语传爱:西政学子用手语将法律与红色故事传至无声角落活动现场 (图片来源:西南政法大学) 据悉,这是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暑期“三下乡”理论宣讲实践团以“学史力行,手语传爱”为主题向磁建村听障村民进行手语普法宣讲与手语学习红色活动,将法律与红色故事的温暖带到听障人士这个特殊群体中。 法律有声 关爱特殊群体 https://news.swupl.edu.cn/pub/xww/mtkxz/306518.htm
15.我的法律故事(精选8篇)篇3:我的法律故事 关键词:法律,道德,冲突,协调 1 冲突问题来源于海因兹故事 1.1 海因兹故事 在欧洲, 曾经有个妇人患上了一种极为特殊的癌症, 生命垂危。很多医生一致认为只有一种药才能挽救患者的生命, 这就是本城的药剂师最近研发的一种新药。研发这种药的成本虽然为200元, 但是药剂师乘人之危索价2000元。妇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vsjpdw.html
16.因为热爱,所以精彩——绵阳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谢平事迹为加大社会面的抗击疫情法律知识普及,赢得更多群众配合公安机关执法,谢平撰稿、主持在四川法制网、四川省警察协会持续推出《谢警官说抗疫中的“法律故事”》11期。公安部《公安研究》、四川省委政法委《四川政法》、《广西警官学院学报》、《中国知网》《公安教育》《陕西警官职业学院学报》对谢平的疫情法律研究成果予以http://www.scfz.org/m/renwu/4/91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