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出来”的癌症!喉咙出现这几种症状,可能是食道癌预警
食管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也是我国常见的肿瘤。
很多患者在罹患食管癌后最常提出的问题:“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今天,一文解读!
食管癌的易发部位
健康成人食管全长约25厘米,为肌性管道,上端位于第六颈椎下缘或环状软骨下缘,其高度起于咽,下端位于第11胸椎左侧,后续于胃的贲门部。
食管主要分为颈部、胸部、腹部3段,每个节点都有可能成为食管肿瘤的生长部位,尤其是食管的3个生理狭窄处。
食管的3个生理狭窄:
第一个狭窄位于食管的起端,即咽与食管的交接处,相当于环状软骨和第六颈椎体下缘,由环咽肌和环状软骨所围成;
第二个狭窄在食管入口以下7厘米处,位于左支气道跨越食管的部位,相当于胸骨角或第四、第五胸椎之间的水平,由主动脉弓从其左侧穿过和左支气道从食管前方越过而形成,该部位是食管内异物易存留处;
第三个狭窄是食管通过膈肌的裂孔处,该裂孔由右向左呈向上斜位。在行食管钡餐造影时,可见到食管的这3个压迹。
这几类人群
极易得食管癌
食管癌的病因较为复杂。一般认为,食管黏膜上皮肿瘤的发生是多种因素联合作用、长期慢性刺激的结果。
根据《中国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专家共识意见》的定义,年龄在40岁及以上且符合以下6点之一的,为食管癌高危人群:
1、长期居住于食管鳞癌高发区的人群
在我国,食管癌最密集区域位于河北、河南、山西三省交界的太行山南侧,尤以磁县最高,年龄标化发病率超100/1万;在秦岭、大别山、川北、闽粤、苏北、新疆等地也有相对集中的高发区。
2、不良饮食习惯
如进食快、喜热烫食物、高盐饮食、喜食腌菜类。
“趁热吃”是中国人多年来的传统饮食习惯,很多食物也的确是热着的时候更好吃,但这个“热度”一定要把握好。研究表明,长期食用65℃以上的热饮或食物,会增加食管癌变的风险。过烫的食物会对食管黏膜造成物理性损伤,长期反复损伤容易出现不典型增生,患食管癌的风险随之增加。
3、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4、一级亲属有食管癌病史
食管癌具有家族聚集现象,可能与同一家族成员具有相同的遗传背景有关,也可能是因为同一家族成员共同暴露于特定的环境因素。
一项基于人群的大型病例对照研究显示,食管癌家族史与食管鳞癌患病风险之间存在密切关联。食管鳞癌的发病风险随着受影响的一级亲属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另外,父母双方都患有食管癌的个体食管鳞癌发病风险大幅度增加。
5、口腔卫生不良
牙齿脱落、刷牙频率低、牙周健康不良等,也是引发食管鳞癌的潜在风险因素。严重的牙齿脱落使患食管鳞癌的风险增加1.5倍。
6、有上消化道症状
如恶心、呕吐、反酸、腹胀、胸疼等的人群。
7、既往有食管癌癌前病变或疾病
如食管鳞状上皮异型增生、食管上皮内瘤变等的人群。
8、本人有头颈部肿瘤病史
身体出现这些变化
可能是食管癌预警
1、食管通过缓慢并有滞留感或哽咽感
食管癌患者常有食管口变小,食物下咽困难并有停留的自我感觉。这些症状只出现在下咽食物时,进食之后即行消失,且与食物的性质没有关系,甚至在饮水时也有相同的感觉。
2、食管内有异物感
食管癌患者会感觉到食管像有异物一样,感觉食物黏附在了食管上,或者疑为误将异物吞下而存留在食管内,有类似米粒或者蔬菜碎片贴附在食管上,吞咽不下,既无疼痛也与进食无关,即使不作吞咽动作,也仍有异物存在的感觉。异物感的部位多与食道癌的病变位置相吻合。
3、进行性吞咽困难
食道癌最明显的症状是在吞咽的时候,会出现哽噎的感觉。随着病情的发展,症状会越来越明显。常表现为局部小范围食管黏膜充血、肿胀、糜烂、表浅层溃疡和小斑块病变,当食物通过时,就会出现吞咽不适或吞咽不顺的感觉。如病情再进一步发展,就会出现哽噎感,多半是在吞服类似烙饼、干馍或其他不易彻底嚼碎的食物时,才能出现。自然病程由不能下咽固体食物,发展至液体食物也不能下咽。
4、胸骨后疼痛
这种表现在早期食道癌患者中比较多见。常在咽下食物时,胸骨后有轻微疼痛,并能感觉到疼痛的部位。疼痛的性质可为烧灼样痛、针刺样痛、牵拉摩擦样痛。
5、声音嘶哑
迷走神经发出的喉返神经分布于喉部的肌肉,参与支配正常发声。任何原因引起的喉返神经损伤都可以引起声音嘶哑。一旦发现声音嘶哑,一定要到医院就诊,明确嘶哑的原因。
6、消化道症状
有消化系统症状的人群更容易患食道癌,如胃食管反流、黑便、呕血等。这是因为不良症状长期刺激食道,会导致食道细胞在增殖过程中受到致癌物质的影响而发生癌变,因此有消化道症状的人,其发病风险会比一般人高。
食管癌患者
康复期注意事项
1、合理膳食,适当运动
适当多摄取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限制精制糖的摄取,一句话总结就是遵循“高优质蛋白、中等比例脂肪和低糖、高膳食纤维”的饮食模式。
不吃变质发霉的食物,不吃不易消化或过黏的食物,如粽子、年糕、汤圆、粗纤维的蔬菜等,以免造成梗阻。
对于食管癌术后患者,适当运动可以降低血栓的发生风险(术后久卧不动,容易发生血栓);可以促进胃肠功能,改善食欲;积极进行功能锻炼,可将手术造成的损伤降到最低;适量运动可改善睡眠,恢复体力,等等。
2、戒烟戒酒、平衡心理
一方面,大部分人知悉自己患癌后,都会有较强的心理波动,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应激性休克”。而后,患者都会处于一种混乱的心理状态,长此以往,机体免疫功能以及神经、内分泌系统都会受到影响,内环境等也难以稳定。这些,反过来加剧了转移复发的可能性。因此,努力帮助患者消解恐癌情结,就显得十分重要。
3、注意劳逸结合、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4、定期体检,及时复查
定期复查是每一位食管癌出院患者的必修课程。以术后患者为例,一般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需在门诊对患者进行评估。此后,每6个月进行1次复查,持续5年。如果在5年内未发现疾病进展,则此后每年进行1次复查。
从一定程度上说,肿瘤患者的随访复查应当是终生的。这样可以较及时发现肿瘤复发、转移的迹象或出现其他肿瘤的可能,及时治疗,会取得比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