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战斗,从未停止澎湃号·湃客澎湃新闻

按:日本战国时代末期,一代茶圣千利休被领主丰臣秀吉勒令切腹自杀。在后人看来,此次事件,为茶道注入了精神内核,千利休以肉身之毁灭,换来茶道之诞生。茶可和平,亦可战斗,而千利休之死,终促成茶道神话。

茶、茶道、千利休

千利休之死,让茶道神话。茶、茶道、千利休,如今统统成为标签。原本的丰满,不免变得做作。一杯茶里,有洁净,也有污秽;有激励动人,也有沉沦堕落。后来者只是买了廉价的道具,就可以自欺欺人,横行于世。天使带来光明,恶魔也撑起黑暗。人人都赞美茶,它就值得多一份质疑。我不是要批判。历史、现实,从来杂沓繁芜,绝非非黑即白的简单结论所能囊括。我只是希望我之所喜,至少相对开放、开阔,方便讨论,不要通通搞得扑朔迷离、深奸巨猾。

读罢井上靖晚年写下的《千利休:本觉坊遗文》,我大呼过瘾。不是说他有什么奇思妙想,或者给出一个众人都能接受的答案——实际上,这本专注千利休之死的小说,未必与事实严丝合缝,其接近感性的部分,又是非虚构不能企盼。它让干枯史料,重新生动起来,相比那些正襟危坐的文字,可知、可感、可敬、可叹。

虽然现代语言的理性建立,仍然任重道远,但感性的缺失,让其理性的局限更为局限。你我不是千利休,现代汉语并非古代日语,却不妨飞驰思绪,以一种不那么“严谨的”方式,接近那个历史节点。

以无常款待无常

日本战国时代的茶会,是聚焦审美的一种仪式。以千利休为代表的茶人,在战争期间频繁举办茶会。那不是引诱大家沉溺于茶汤滋味,或者色味俱全的餐饮服务,是为了给随时殒命的武士们打气,以昂扬斗志,迎接命运的挑战。茶会与战斗、艺术与武器,都是仪式的道具。死亡谁不恐惧。仰仗被规训的一招一式,小我蜕变大我。生死未卜的当下,他们信赖审美,将存,将亡,淡然置之。

《禅与茶道》里有一段故事,很好地说明了这种转换:茶人听从了剑士的建议,在与恶武士决斗时,使自己的心境,同点茶时一致。恶武士的眼前,出现了一个全新的人格。对于他来讲,茶人现在已经是无畏,即无意识的化身了。他失去了吆喝的机会,不仅不能朝着对手前进,反而一步一步地后退,终于叫道:“败了,败了!”

铃木大拙,这位禅学大师解释道:在一种艺术所必须的实际技术与纷繁的方法论底层,存在着直接到达我所谓“宇宙无意识”的一种直觉。不应该把属于各种艺术的诸直觉,看作各自为政、互不关联的东西,而应该看作是一个根本的、直觉中产生出来的东西。他们(日本人)承认,以此根本的体验,能够洞彻一切创造力及艺术冲动的根源,特别是能够洞彻超越生死,存在于一切无常之形中的“实在”的无意识。禅匠们在穷极之处,从佛法的空及般若(智慧)之说中得到其哲学,以生命,即“无生死的生死”这样的语言,来说明无意识。

因此,对禅匠来说,所谓最后的直觉,达到无畏之境,是超越生死的。他们的悟,如果在此处成熟,就能够完成各种奇迹。因为,无意识在这时允许那具有特权的弟子们和诸般艺术的老师们,瞥见无限的可能性。(铃木大拙《铃木大拙说禅》)

武士们上战场,武功高超自不待言,精神气质上,若是有茶人的觉察、果断、自信、决绝,无畏之境随之到来。与其担心那个早晚消失的肉身,不如尽情接纳生命的奇迹。凝神于茶,不是为了逃避现实;相反,是为了能够更好融入现实。它看中的,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纷繁杂乱中瞬间建立秩序,且行云流水,自如自在。一期一会,直白点说,就是如何以无常款待无常。习茶的意义,即在于此。

但是,频繁举办茶会,为即将上战场的武士送行,千利休自己却并未有此经历。怎么知道他对武士们言之凿凿,绝对正确,或者对他人起作用,对自己同样可行?

千利休先生见证了很多武士的死。到底有多少武士,曾喝过千利休先生点的茶,而后奔赴沙场啊?又有多少人,就那样战死沙场,永不回还的呀?见过那么多鲜血与死亡,千利休先生怕是都不肯相信自己能够寿终正寝吧。难道不是?

——井上靖《千利休:本觉坊遗文》

或许,他记起妙好人吉卫兵被僧人元明点醒——“不如死一次试试”——忽而顿悟的往事。原来自己是被安心去死的欲念所囚。死也好不死也罢的这种境地,他从来都不曾知晓。面对短暂的终点,无限的可能性,千利休无暇闪躲。此时的他,亦为武士。他以直觉接纳混乱,而不是理性。至少在那个片刻,理性会让混乱加剧。他再也不用所谓的“美的力量”激励他人。他转向自己,静心,感受,忘我,无我。不做判断,只是感受,是艺术的方式、宗教的方式,也是茶道的方式。

作为茶会的主人,千利休势必体会到了他所招待的、客人一样的心境。他写下遗言,从容拿起短刀。他让昔日用语言描述的、视觉呈现的、逻辑抵达的支离破碎,变得完整无缺,忠义性灵。

来吧,永恒之剑!杀佛弑祖,劈开去路。

——冈仓天心《茶书》

寂茶的世界。长久以来,那竟是我得不到自由的世界。当我以死为代价,想要保护它的时候,瞬间,它又变成一个鲜活的、自由的世界。

在我依令来堺市以后,一直预见死亡。而茶,也成了确认我赴死的仪式。无论点还是饮,心都极平静。死,是茶客,或者亭主。

“生命的终点,何必任由权力摆布”

一直以来,丰臣秀吉都是千利休的反面。

传闻四起,千利休操控茶器不道德的买卖,拒绝丰臣秀吉纳自己女儿为妾的命令,大德寺金毛阁雕像事件等等。关键是两者审美取向的冲突。丰臣秀吉热爱黄金茶室,千利休心仪草庵茶室,以及因此引申而出的、唐物背后的权力秩序,受到来自和物的、审美理想的挑战。千利休太占上风。获胜的武士们,希望得到他认可的美器,而不是丰臣秀吉赏赐的土地或银两。

以下犯上,正是丰臣秀吉所忌惮的。

茶道畅行无阻,一路高歌,依靠了战争,还有战争狂人。战争和战争狂人眼里,它、他,终究属于帮衬。可以说没有丰臣秀吉,就没有千利休,却很难讲没有茶道宗师,就没有战争狂人。在世俗层面,孰轻孰重,泾渭分明,怎么说也不过分。

但茶道对于茶人,不单单是一份职业,而是必须坚守的人生信念。以此而论,权力只是千利休之死的推力。生命的终点,何必任由权力摆布。必须创造有价值的东西,适时证悟。顺势而为的意义,远远大于世俗的判断。

死亡突然间降临,不得不被迫直面时,我才发现那些装模作样、装腔作势都不见了。而所谓的闲与寂,该怎么说,竟成了好似死亡之骨一样的东西。

“杀佛弑祖”,说得清楚:不是屈从权力或者与权力对抗,那将明珠投暗。即便统管生死,权力也不可能让所有人望而生却。它的肆无忌惮、为所欲为,未尝不是契机,会被超越、超越、再超越。

直觉把握并不提供答案,做就对了。何况,直面生死轮回,不正是禅宗信仰的重要成果?作为茶头的他,怎能退缩,又怎会退缩。他甚至留下满满的心意,感谢丰臣秀吉的布施。

殿下(丰臣秀吉)曾赐予我很多东西,比如茶人的地位、势力,对闲寂雅之道的大力援助,还有最后赐死给我。这是我所得的最大一份礼物。正因为这件大礼,我终于知道寂茶到底是什么,弄懂了所谓寂茶的真谛。

千利休之死,也可以看作他们之间的合作。权力挑衅了艺术,艺术也利用权力的挑衅。

无可回避的,是千利休死亡的方式——切腹。那被日本武士道精神奉为光荣赴义。“日本人对切腹,没有什么嫌恶的感觉……最丑的死的形式中,也带有崇高性,通过这种死,新生命的象征得以确定。”“切腹即通过毁灭自己的肉体,来换取某些别的东西的诞生。”(深作光贞《日本と日本人論》)腹部孕育灵魂和思想,切开腹部,让有价值的东西得以释放。所以切腹的重点,不在于死亡的细节,在于死而后生。它是痛苦的,但这种痛苦,乃有意为之。以此角度,我们或许能够更好地理解,“因为,无意识在这时允许那具有特权的弟子们和诸般艺术的老师们,瞥见无限的可能性”。

审美优越感,是千利休招致杀身之祸的间接原因。现实有太多不完美。他努力营造秩序,既让权力收益,也映照出权力的无理与短视。作为天下一人的丰臣秀吉,面对这般僭越,为什么置之不理。他也没有理由让习惯于隐忍的、“美的使者”死得难看。切腹,既解决了政治领袖的不痛快,又留给艺术天才以足够颜面。

死亡的方式千奇百怪,可那样一个时刻,还有什么,能够比切腹——这个日本人曾经引以为豪的方式,更为匹配?切腹,是他们可以选择,且必须选择的方式。其他方式,根本不值一提。丰臣秀吉给了千利休武士的待遇,以及可能而来的、至高无上的茶道地位。这种方式的死,那种形式的生。两者皆有收益。有缺憾的双赢,还是双赢。

丰臣秀吉长于算计。千利休也是。其才华的底色,是商人的现实主义。(赤濑川原平《千利休:无言的前卫》)长谷川等伯将他的老于世故、利析秋毫,悉数复刻在面部抽动的肌肉里,不禁让人感叹:艺术才是艺术最好的注释。

他当年的爱物,今天依然如故。泪、吉光、小田原、颜回、早船、松花、桥立……个个气质凛然。感谢那些文化遗产的护佑者。因为它们还在,千利休那一刻的心境,被后学感知的可能,是否会再多了半份?

为何要经由死亡,才能得道?

美,是生命的朋友,还是敌人?他说不清楚,又确确实实感受到了某种推力。我们的世界,是感受到的世界,不止步于道理、逻辑、数据,还有不知真假的画面。生命本来充满危险;死亡的威胁,让头脑加倍清醒;应该永远怀揣死亡的威胁,并以此抵抗死亡。没有血肉模糊、尸横遍野的战争经历,对生命怎能有铭心刻骨的反思。矛盾又统一的诸多思绪,只是在那种极端状态下,才变得合情与合理。

有审美建树的个体,较少受世俗干扰。那些对于大众理所当然的事情,美学大师可以理解,未必实践。死亡对谁都是大事。普通人不舍、恐惧。茶人则抓住机会,开悟,证道。千利休生过,没有死过。现在他死去。茶道的核心,因此安驻。

换言之,千利休以自己肉身的毁灭,换来了茶道的诞生。他将死亡的利益最大化——大到超过了死亡本身。这种状态,普通人无从涉足。他又何必像他们一样,对待死亡,满满的不舍,抑或恐惧。

为什么要经由死亡,才能得道?世人的想法,既然洞彻生死,是生是死都无所谓了,不是唯有生或唯有死。此处生死并非位列第一,洞彻才是。理论上,每位茶人都有机会在最后的道路上升华。但只有死亡之人经历死亡。那些信誓旦旦的真情实感,着实无从确信。因为他已经死去。后来者,要么潜心意会,要么无端揣测,反正不离扭曲变形。不同的,只是初心而已。不是吗?知识能够传授,智慧不能,感受加倍不能。感受属于个体经验,非亲身经历,不能转述。没有谁,还能够确保以死触碰茶道的极限。纵然同样赴死的山上宗二、古田织部,也不可以。它被千利休创造性地使用,别人再没有什么机会攀高。青史留名的符号,只留给“我之一小步,人类之一大步”。千利休,足矣。

千利休亲笔题写的遗偈。“人世七十,力希咄,吾这宝剑,祖佛共杀”,在《茶书》最末端,被冈仓天心改写成“来吧,永恒之剑!杀佛弑祖,劈开去路”。

千利休之死,为茶道划上感叹号。茶道和生命,刹那间,竟然等量齐观。在千利休死亡之前,我们还不能确定大家是爱好、痴迷到不能自拔的状态,还是满足于正襟危坐与矫揉造作。千利休这一刀,给了答案。

千利休茶室“待庵”。

站在权力和肉身的角度,千利休自可选择不一样的生、不一样的死。站在茶道,或者日本审美的角度,现在的结局,无可挑剔。从外力,到内在,直至价值实现,千利休抓住了那最终的一分一秒。结果重要吗?重要,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默认,权力赐死事小,不如茶道馈赠其磔刑事大。前者是短暂的痛苦,后者乃长久的荣耀。日本审美之大成,终将成为现实。不重要的是,既然有了一个他,代替众生去体验从茶到茶道转换的、那个极致的时刻,后来者选择相信就万事大吉。所有宗教,信,是第一要义。茶道也概莫能外。信,则茶道在;不信,则茶道不在。

本·方登在《漫长的中场休息》末了几页,描写了一位十九岁的美国青年,经历战争之后的感悟:“这些面带微笑一无所知的市民,他们才是对的。过去两个星期,因为在战争中学到的东西,比利自以为高人一等,比别人聪明。啊,他错了,这些愚蠢无知的傻瓜才是掌管一切的人。他们的祖国梦,才是左右大局的力量。他的现实,不过是给他们的现实,做牛做马。他们的不知道,比他的知道更加强大。现在,他经历了他经历的,知道了他知道的,这意味着什么?某种可怕,甚至是致命的想法,在比利心中升起。从战争中学到你该学的,做你该做的,如此一来,你是不是就成了那些把你送上战场的人的敌人?”

同样经历生死,收获属于自己的感受,比利和千利休,十九岁与七十岁,还是不可同日而语。比利刚刚开始反思,千利休已然踏进不朽。比利提出质疑,是故事开端。千利休献祭生命,为小说高潮。战争教会比利一些东西,可自己、他人、理想、空想、感受、逻辑,仍然混淆在一起,好像有了答案,又好像没有答案。

如此一来,你是不是就成了那些把你送上战场的人的敌人?那谁是把你送上战场的人,是茶道、是丰臣秀吉、还是千利休自己?

谁又是谁的敌人?

茶道远非脱离现实的避世天堂

千利休之死,也促成了茶道的神话。死亡,特别是主动选择死亡,对于一项事业而言,从来都是加分项。大众已经在潜意识里相信,让人愿意赴死的事业,必定是高尚的。攻击为专业献身的人,是不道德的。他们只记得非正常死亡,尤其在正面反抗、伟大理想附体时,效果更是明显。正常死亡,则一概被立即遗忘。

让我们大胆想象,如果千利休没有以这种方式离开世界,茶道的历史,又将怎样?从一休宗纯、村田珠光、武野绍鸥,茶道像是竹笋遇到春天,节节拔高,到了千利休,更是一天一样。等到权力忌惮它的快速成长,出手制止时,茶头的死,就变得意味深重。

他只走自己的路,只点自己的茶。他把休闲的茶,变作不能休闲的茶,可也不是禅茶。他的茶室,不是悟禅的道场,而是切腹的道场。

为茶道牺牲,将自己奉献为茶道的牺牲,千利休用无畏,摧毁阻碍茶道成为茶道的种种束缚,并且占据了这一领地的制高点。

生命有限,意义无限。茶道历史,少了谁,也不能少千利休。千利休一生的所作所为,少了什么,也不能少了切腹这个结局。死前的无常、死后的未知,连接的关头,他居然写下“必然”二字。茶道因了他的牺牲,凌空而上,被赋予无限的意义。它验证了一个观点,“为了某种主义而殉身的行为,其实是实现不了某目的后,为留名而采取的行动,以此来获求影响世间的评价。”

传说千利休在切腹的同一天,还写下狂歌,“千利休我一死,无须叹息,变成菅丞相,或许成神”,也与此完全相通。

肉身撕裂,不可收场,又必须收场。在我的理解,切腹的残忍程度,大概接近被他人折磨致死。但是,为了展示自己的意志坚定,其他自杀方式又无法与之媲美。切腹者固执礼仪,冷静的感情和沉着的态度,加以超脱生死的观念,实在当得起勇者的称呼。作为补偿,是这种死亡方式的仪式感。

正如前文点明,“武士以切腹的方式赴死,据说是种体面的事情,并没有因为死亡,而显得那么不堪。”它与茶道,也就是千利休所执着,表里合一。茶道是仪式化的,切腹是仪式化的。他用后者的仪式化,强调了前者的精神内核。

千利休死后,他的杰出弟子古田织部,光芒如故。很快,随着他再次切腹自尽,茶道内在、向上的冲击力,倏尔幻灭。维持茶道,就慢慢变成了一项非常具体的事业。而保证行业高品质运行的,只能神话行业、神话行业创始人。它看上去精致、完美、滴水不漏,又因为顽固的体系,失去活力。直觉把握消失之后,多的是谁比谁更精确地模仿和更具意志力地追赶。

茶道远非脱离现实的避世天堂。它就在人世间,与纷繁复杂的现实呼应,再形成彼此的镜像。所谓长于斯败于斯。千利休一样局限于专业之内,无暇自拔。只是这个专业的世界,比起现实,不知道是大,是小;是混沌,还是清晰?他的弟子本觉坊,不解老师坦然赴死的力量,究竟来自何方。他选择终身隐居,希望有朝一日,化开堵在心尖的疑惑。

这条路,到底通往何方?

通往无限远。不过,战争消亡的时代来临,它或许会成为一条无人问津的路。反正,那是为师一人的路,与我千利休一同消失殆尽即可。

茶道的现代之路

茶,往往止步于一种兴趣,在玩乐中堕落。若再进一步,则又容易陷入自大。各种拿腔作势、道貌岸然、坑蒙拐骗、尔虞我诈,与道又有什么关系?兴趣终究是兴趣。高级的伪装,也还是伪装。只有通过茶,修炼一双明亮的眼睛,洞悉世间是是非非,才算作茶人。“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还是山”。茶人所要经历,依旧三重境地。茶道宗师,亦不例外。

茶、茶道、茶人,一字排开:茶乃媒介,茶道为形式,茶人是目的。位置越后,越是重要。茶人重于茶道——茶人是茶道的灵魂;茶道重于茶——茶道让茶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精神领地;茶人当然也重于茶——没有茶人,甚至茶也不会出现。

茶人,是对茶道精神有着深刻反思的人。不是茶的从业者,更不是喝茶的人。茶人只需要一杯白水,就能够给客人以万般滋味。茶人不需要茶道;他举手投足之间就是茶道。茶人也不需要茶;他就是茶。“有艺术家,没有艺术”一句,不妨直接改写,“有茶人,没有茶道”,或者婉转点,是“先有茶人,再有茶道”。

“我死后,则茶道衰亡”,不管千利休有没有说过,均属实情。这句话,是自负,也是真相。自负不用说,否则他不会踏上那未知而必然的道路。真相是,战国时代终将过去。茶道的魅力,因战争而聚,因战争而散——没了战争,没了命悬一线的危险,直觉把握势必消沉,茶汤也会寡淡起来。

“不是战斗间饮茶,而是饮茶间战斗。”古田织布字正腔圆的一句,震天撼地。还有谁,会将饮茶和战斗画上等号,过去没有,现在有了,未来则未来。

不断创造美的事物,自然高人一等。千利休可以向丰臣秀吉告饶,求得不死。那不就证明,他所追求的,全部都是赝品。他要成就的,能够选择的,似乎只有这么一条道路,高贵、悲凉、纯粹、有力。他放弃肉身,那些安然、质朴、斑驳、易折的美,须臾之间,化身永恒的绝美之美。有形的柔弱顺遂,居然是无形的至刚至坚。

千利休给了茶道一个无可辨别的栖居之地。它从艺术品鉴赏、茶会、仪式、权力工具,升华为一种道,还在花道、书道、武士道、剑道、柔道等等诸道之中,占据代表位置。这一刀下去,我们看不见他的面目狰狞,看见的,是日本走出审美巨人的阴影。日本之美,得以矗立。

他也给所有茶人礼物——习茶时自带的荣耀感。再说,有了前辈“大场面”的索取,后来者无须再用生命去置换那美之最美。人人受惠于为他们舍弃生命的先行者,代价也只是突出风格,远州、石州之流,接下便是大面积的模仿、维持、重复与败坏。无论如何,他们只能接近他,至多是无限接近。越来越多高阶茶人,走了同样的道路。他们看得真切,却没有人面对愈发的混乱,建立更为牢固的秩序,也就无力再进一步。

他慷慨留下遗产,却也吝啬,挡住了后来者“一超直入如来地”的妄想。他是茶人,也是武士,是茶人的老师,也是武士的老师,还是所有人的老师。他这么一直活着,让死了也就死了的同行爱恨交加。可需要消除心魔的,不是离开四百年的千利休,是视茶重于生命的后学。他们应当知晓,通过逻辑推演,做理性分析,摆事实,讲道理,不能逼近那个审美的极致。铃木大拙如是观,才是当仁不让的真知灼见。

茶,真的重要吗?他们只是反复问自己这个问题。毕竟,对茶人而言,接受被灌输的答案,是荒诞的。

古人、今人,对于生命的态度,大同小异;对于专业的态度,则天差地别。千利休的茶道,和后人的茶道,大概只是“茶道”二字相同。其意义,在重于泰山、轻如鸿毛之间摇摆。信和仰,是能耗很低的认知方式。创造信仰,则大不同,简直高不可攀。一旦错过时机,也只能以能耗低的方式,延续能耗高的创造。

千利休的礼物丰厚,也沉重。它让爱好者愉悦,让专业者无奈。这个包装精美的以身报道,着实不好拿啊。羁绊他们的,不止有行业权威,还有越来越拥有安全保障的新时代,屏蔽了生发直觉的种种可能。一个萝卜一个坑。大家按部就班,朝九晚五,996。求道的技能,成了度日的工具,哪有什么未知的挑战,全都是已知的宿命。暗中款曲,被曾经年少轻狂的茶人领悟,便不再困惑,“为什么昔时的茶头,居然是永远的茶头?”

日本人近乎执拗地保存茶道形式,以及数目庞大的铭物。也因为大师不在,只能将大师定下的规矩照单全收,以此接近它们先前营造的完美气场。刻薄点说,茶人没了“鹰眼”,茶道岌岌可危。几乎是在瞬间,它从创造层面跌落,变成了注重复杂程序的形式主义。而所谓的摒弃形式主义,也不表明有了新的追求。

茶道精神,过去追求众生平等,现在则是刻意将人与人区隔。茶人变成俗人。茶道变成俗道。柳宗悦直接批判,茶人是盗取茶道美名的大罪人。当今的宗匠,其中的大多数,在我看来,不过三四流的茶人而已。他们开口的目的,是为了炫富。茶道会,还不都开成了茶具展示会。

再有,茶的精神内核,与权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也导致它的现代之路,在有茶文化传统的地区、没有茶文化传统的地区,或者少茶文化传统的地区,迥然有别。

茶道是一种审美活动,容易被利益主体尽情演绎,带离轨道,在不同时空里,做不同的扭曲变形。现代人讨论茶道,总是诟病其繁复缛节。他们不想复杂仪式的目的,不是仪式,而是仪式带来的其他内容。茶道改革,传统的现代化,岂是简化仪式。以轻松、便捷、简单,甚而廉价的方式喝上一杯茶,那是商业的思路,与茶道没有丝毫瓜葛。作为审美的、茶道的发展,与作为饮料的、茶的发展,是两回事。

大家共情茶人,感知他们癫狂热爱、舍生取义——那些统统都是对于生命的认知。它碰巧,通过茶而已。在东亚一些国家,茶汤里的文化配比,明摆着多过其他饮料。新茶,旧茶,初心,陋习,有视若神明,就有破除迷信。明白人至少明白,神话事业,未必是件好事。就像将茶包装成了包治百病的良药,与社会各个角落无缝隙连接。于形而下部分,畅通无阻;在形而上领域,裹足不前。是,茶是出类拔萃。作为农产品,可以获得丰厚回报的经济作物,优秀的材料还有很多。大米、小麦、咖啡、葡萄……不一而足。所以重要的,还不是作为材料的茶,是人。是人选择了茶,将它作为审美的承载物,赋予其不可取代的重要价值。

和平时期,茶,又要安抚谁的心灵?茶道的意义,或许仅仅就是存在,接受繁复缛节,以及接受对于繁复缛节的批评。可仔细想想,柳宗悦痛下针砭,说说而已,并无实际效力。封建时代过去了,再多一个隐于不言,又有何用?茶道,是审美,是价值观,是人性的光芒闪耀;不是非要端起茶杯,扭捏做作才称作茶道。

茶道的延续,未必不是非茶非道。一如工匠精神,不是工匠的专属——所有认真工作,对待作品精益求精的人,都具备工匠精神,无论他是大学教授,运动员,CEO,还是公务员。无须熟识千利休,他所创造的、美的世界,还是会时时浮现在日本人的脑海里,挥之不去。文化学者,福泽谕吉、冈仓天心、柳宗悦,一脉相承。小说家,川端康成、井上靖、太宰治、三岛由纪夫,同气连理。更多画家、工艺家步其后尘,一样坚持作为茶人的自觉。

千利休乃日本文化之骄子。因缘际会,他踏上一个众人未曾抵达的空旷之地。你我不是他。以闲庭信步、岁月静好,比拟大开大合、顿挫激昂,不啻为不可能完成的挑战。你我又是他。他的狂热、痛苦、纠缠、解脱,都可以被同样的肉身所读取——每个人不都走在自我之路,一条坦坦荡荡的大道上,义无反顾。一切,一切,源自欲望。大家自诩茶人;区别在于是看客的角度,对剧中人评头论足,滔滔不绝,洋洋洒洒;还是已经知晓人类始终被战争包裹,在这风雨飘摇的每时每刻,需要再次扬起美的风帆,以无畏之心,迎面生死诘问。

THE END
1.茶马古道普洱茶烟价格及款式一览:茶王细支多少钱一包?一盒多少钱?茶马古道普洱茶烟作为一款具有独到风味的烟草制品,深受众多消费者的喜爱。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茶马古道普洱茶烟的价格、款式及其特点,让您对这款茶烟有更全面的理解。 ## 一、茶马古道普洱茶烟概述 茶马古道普洱茶烟,是以普洱茶为原料,经过特殊工艺加工而成的一种烟草制品。它融合了普洱茶的醇厚口感和烟草的香气https://www.07358.com/jiemo/teagushu/1409993.html
2.正品茶烟一包试用替烟产品非烟草专卖烟香烟男粗茶叶烟龙井黄金芽免费试抽!正品烟茶烟非烟草专卖香姻一条男女细支包邮香烟茶叶烟 ¥49 卖家:喜品旗舰店 旅行常客 天猫商城 粗支奉天沉香普洱玫瑰茶烟男士款控烟替烟非烟草制品香烟茶叶烟茶 ¥44.88 卖家:优享03 旅行常客 淘宝集市 正品茶烟香烟一条非烟草专卖烟普洱黄金芽茶叶香烟细支香烟替烟 https://www.432520.com/shopping/612893779321.html
3.茶香香烟里边有爆珠,独特口感与多样选择茶香香烟里边有爆珠以其独特的口感和香气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在选择购买时,您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偏好和预算选择适合自己的品牌和种类,在批发时,建议您选择正规的供应商,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合法性,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 茶香香烟里边有爆珠吗茶香香烟里边有爆珠嘛茶香香烟里边有爆珠正常吗茶香的爆珠烟茶香http://pf40.shmaizi.com/fvc8fs/3o677k6l.html
4.绿叶书苑第233期大梦人生-梦烛思雨-定军山人-一抹,阳光-方向-黑岩-天涯,我的梦-张霄-秋雨-老顽童-茶语花香-齐天大圣-心月-笑对人生-蒲恒旭-风尘客-磊石磊梦-绿叶-赖杨刚-李彩云-等你等了那么久-风-北伤-田园闲客-蜻蜓-陈海蓉-情缘社长-囦舒-非鱼-彭春晓-耳顺-东流珠江-思琴-戒色-叮咚-墨磨人-回眸一笑-逆光行者-默https://www.meipian.cn/1iot054b
5.那些关于烟酒茶的江湖传说烟草消费这些混迹在江湖里的传说,自然而然成为了人们心上和口碑中的大事件。 1、烟为媒,酒是魂,茶滋味。常听老一辈人说,这烟酒茶的事情是镌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情怀。也常听人说,烟为媒,酒是魂,茶滋味,细细品味,原来这真的就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真实表达。人和人交往,人和人相处,总需要一种自然的媒介,香烟就是最为https://www.tobaccochina.com/html/news/ycxf/668836.shtml
6.下沙镇志第二十章文化修筑海塘,引吭起铿锵的“打夯号子”;盐业劳作,百姓吟唱着“盐民山歌”;避捐税,形成了特色舞蹈“卖盐茶”;智斗盐霸,流传着风趣的民间故事;对仙鹤的千年依恋,产生了许多的诗作和传说;水产养殖,产生了充满地方气息的“数调”、“盘调”;商贸集市,出现了民俗庙会;寺庙的兴建,传诵着古朴的宗教文化;民俗庙会,涌现出http://szb.pudong.gov.cn/pdszb_pddfz_zz/2012-04-08/Detail_420221.htm
7.中国寺庙楹联古寺名刹楹联⑤客至莫嫌茶味淡; 僧伽不比世情浓。 ——佚名题崇善寺客堂 ⑥杨岐灯盏明千古; 宝树青姜辣万年。 ——佚名题崇善寺库房 【永祚寺楹联】 〖永祚寺〗 永祚寺,俗称双塔寺,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太原市原城东南隅,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马双塔同时创建,“祚”,是赐福保佑的意思,寺庙依山而https://blog.csdn.net/u010608296/article/details/134767969
8.ak.akvtc.cn/mokieo/cat3086/4835“枪支暴力档案”网站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3年四年中,美国每年大规模枪击案均超过600起。-——。 不过,针对有消息称舒默在私下会晤中敦促拜登退选一事,据美国广播公司(ABC)报道,舒默的发言人拒绝就会晤细节发表评论,只说“舒默传达了他的核心小组的看法。”“除非ABC的消息来源是查克·舒默或乔·拜登总统,否则这些http://ak.akvtc.cn/mokieo/cat3086/4835
9.章节绿茶味泰山烟莫里绿茶味泰山烟小说免费全文阅读的猫砂哪个好 绿茶味的陈姜姜的儿子 绿茶味alpha全文免费阅读 绿茶味alpha受是beta嘛 绿茶味Alpha补车 绿茶味儿是什么意思 绿茶味猫砂对猫好么 绿茶味爆珠香烟有哪些 绿茶味狩猎by 绿茶味淡好还是不好 绿茶味溜溜梅表面全是小白点 绿茶味的烟有哪些 绿茶味道 绿茶味道的香水 绿茶味香烟 绿茶味道浓的是什么茶? https://www.xiaoyanwenxue.com/aikan/5522520.html
10.太怀念了!细数76家天津老字号,全认识的天津人已经老了传说得名于乾隆年间。锅巴菜既是食、又是汤、还是菜,是天津独有的特色佳肴,天津人吃早点都喜欢来一碗热乎的“嘎巴菜”。 恒大香烟 生产与1947年 五十年代的天津卷烟厂,生产条件很简陋。天津卷烟厂始建于1919年,其生产的香烟牌子很多,“恒大”是它的知名品牌。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0514/05/3404269_1031244243.shtml
11.福满堂茶叶最新章节福满堂茶叶寂寞的清泉某宝卖萌:娘,求抱抱,求亲亲,求各种肉肉。某男暴怒:敢跟老子抢肉吃,滚!某燕雀跃:看戏不嫌台高!陈阿福抱着大肚子:这三个冤家…… 福满堂终身寿险可靠吗 福满堂商标 福满堂家用电梯 福满堂装修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寂寞的清泉 《福满堂茶叶》第一章 英雄救美https://www.630book.cc/kan/2445664.html
12.成都茶馆与成都茶文化,无茶不成都1月8日,在顺兴老茶馆的徐金华茶事图片展上,白发满头却精神矍铄的徐公亲手为我们泡上一杯他手工制作的“碧潭飘雪”。刚待泡开,只闻幽香已经袭人。细看茶汤黄绿明亮,茶底翠绿柔嫩,茶汤之上漂浮着洁白的茉莉花瓣,恰似“碧潭飘雪”。细品,确觉味美绝妙,其韵悠长。 https://www.egoll.com/chawenhua/tea_798.html
13.雪茄茶价格雪茄123蒙特1935系列传说2021Leyenda165x55单支1支953元 蒙特1935系列马耳他2021Maltes153x53单支1支836元 蒙特1935系列大仲马2021Dumas130x49单支1支679元 蒙特小埃德蒙2021Petit Edmundo110x52单支1支403元 蒙特小埃德蒙2021Petit Edmundo110x52木盒25支/盒10070元 http://www.xuejia123.com/c/more/xueqiejiage/64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