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慰安所“海乃家”

最近在虹口区一带航拍,无意中拍摄了一张北外滩公平路一侧的施工区域,发在网上后有朋友指出,公平路上的澄衷中学将会扩建搬迁到大连路附近,于是想起来澄衷中学边上公平里的那个慰安所旧址“海乃家”的命运。仔细从航拍图上一看,果然已经消失。

东余杭路公平路俯视图

关于对“海乃家”的重视实际上一直可以追溯2013年左右,当时就有民众和媒体以及部分对此有研究的爱好者开始披露他们对这栋建筑的考证。

据悉,“海乃家”约建于上世纪20年代,主人是一个广东籍纺织厂老板,“八·一三”淞沪抗战后逃亡内陆,房屋被日本海军占领,而后成为日军慰安所。

1947年的《上海百业指南》地图上可以看到澄衷中学和公平路425弄公平里的具体位置。

放大看,因为被日本人染指,然后作为逆产收归国有后成为“交通部津浦铁路驻沪办事处职员宿舍。

2016年4月22日拍摄的公平路周边动迁标语,现在海门路上的“觉庐”也消失了。

著名作家陈丹燕女士因为是2016年2月22日上午在朋友圈中发出一张老式里弄的照片,并称“虹口区正在拆除旧日本慰安所海乃家旧址,不应该”。显然认同这样的建筑应该尽可能地保留。

“有经营者回忆、有居民见证、还有房屋,‘海乃家’形成了完整的证据链,而且建筑本身也颇具特色,能否不要一拆了之。”苏智良说。)

而上海市虹口区文物遗址史料馆馆长何瑛在采访中觉得十分委屈:“等于说国家罪人了,就等于是把我们上纲上线到这样一个地步”。

据她介绍,近年来虹口区在文保工作中投入很大,在2011年结束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共认定了三百多个“不可移动文物点”。她说,关于“海乃家”,他们并非这次才知道,没有将其划进保护范围,并不是一种遗漏。

什么东西可以作为文物,可以保留下来的,它是有一个标准的。从它的一个是科学价值,一个是艺术价值,还有一个就是历史价值。

同样上海虹口区旧改指挥部房屋征收中心林建新认为:如果每一个慰安所都保留下来,肯定会影响到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

当采访到居民时,她们认为“慰安妇”就是等同于妓女。

而采访到澄衷高级中学的师生时,他们认为一个“慰安所”旧址放在学校边上让人羞耻,这样的纪念不属于“正能量”。

作为一个《新闻调查》的报道风格是不会评价他们采访的内容对与错,只是客观的报道他们采访到的信息。当然这段报道中也穿插了我们相邻的慰安妇受害者最多的国家韩国在对待“慰安妇”以及“慰安所”旧址这些事的态度。其中的含义意味深长。

我们来看一下“海乃家”到底是怎么回事。

2017年“日本侵华图志”整理出一份详细的内容:“海乃家”是日本驻上海的海军全权委托坂下熊藏经营的慰安所。坂下熊藏1898年出生于和歌山县,曾加入日本海军,退役后未回日本,而是在沪开设“煮豆屋”谋生。海军方面找到他,希望与他合作建立慰安所,这就是“海乃家”。图为“海乃家”平面图。

在海军的配合下,坂下熊藏对公平里12号整幢房屋进行了内部修整。公平里原与旁边的孝本里(今公平路411弄)相通,日军为安全起见,将通往孝本里的道路封死,在从公平里弄堂进入12号“海乃家”的地方,新安装了大铁门。如今这扇大铁门早已荡然无存,但墙上铁门的铰链尚在。

“海乃家”一楼有大厅、经理室、厨房等,西侧有3间“慰安妇”的房间,加上二楼的14个房间,共有17个“慰安妇”房间,每个房间约12-16平方米。二楼的当中是个大厅,供宴会使用。1939年,经过装修后,“海乃家”便开张了。图为华公平1990年重返上海时所拍摄的海乃家原大门处,他说和以前相比几乎没有变化。

“海乃家”的一楼大厅里贴有全部“慰安妇”的照片,并贴着“一花5日元”的纸条。慰安所规则指出,付钱须用军票。图为“海乃家”的管理者在虹口公园游玩。

日本籍“慰安妇”多是老板坂下亲自去日本招募的,因此坂下熊藏几乎每年要到日本去三次。1940年,“海乃家”拥有日本“慰安妇”10人、朝鲜“慰安妇”10人、中国“慰安妇”20人。照片为坂下(站立者)在海军服役时的照片。

“海乃家”的经营一直延续到日本投降。1946年3月,坂下熊藏全家乘“丰荣丸”轮返回日本。坂下熊藏到了晚年又回到了煮豆为生的生活,1991年他在家乡辞世。图为刊登着“海乃家”慰安所故事的日本人文杂志封面。

坂下熊藏之子坂下元司(化名华公平)于1944-1945年间,在上海协助其父经营,目睹“慰安妇”的种种惨状,事后倍受良心的谴责,1991年10月重返上海,寻找当年的遗迹。他回忆说,“海乃家”那幢房子的房间和结构与慰安所时代几乎没有变化。坂下元司回国后写成《从军慰安所“海乃家”的故事》,并向新闻界公开了他所知道的慰安所内幕和罪行。图为坂下元司在原“海乃家”建筑前留影。

抱在手上的就是坂下元司(这张照片应该还有两侧东西厢房墙上的砖雕,而这正是确认这张照片拍摄于公平路425弄12号的依据)。

以上图文选自《日本侵华图志》第十九卷《“慰安妇与性暴力”》,苏智良,陈丽菲编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5年5月出版。

观察者网2016-12-19

今年2月23日,位于上海市虹口区公平路425弄12号内的原日军慰安所"海乃家"建筑拆迁被叫停。"海乃家"由日本人坂下熊藏自1939年经营至日本战败,最多时有40多名"慰安妇",曾是上海日本海军指定慰安所。

以下为报道视频整理的文字稿。

一次引起轩然大波的拆迁

今年年初,上海一幢建筑的命运曾在网上短暂地掀起波澜。

喧嚣过去四个月后,我们来到拆迁现场。一片废墟中,仍还矗立的这幢就是"海乃家",现场还保留着几个月前拆迁突然中断时的场面。

一片废墟中的"海乃家"

上海虹太建筑工程合作公司董事长苏建忠:我们是从去年12月份开始拆除的,晚一天通知我的话,这房子今天就不存在了。

苏建忠是这个拆迁工程的负责人。这幢两层楼里拆迁前密密麻麻地挤着15户人家,楼里没有抽水马桶、没有煤气管道、用厨房得排队、洗澡也得排队。苦不堪言的居民们为了能够早日实现拆迁,曾向政府请愿多年。

居民:拆掉以后呢我觉得是真的很好,大快人心!给你那个公房,又什么都有,我这里这么小的房子,那肯定是拆掉好。

拆迁顺利进行过程中,"海乃家"上了新闻。

"海乃家"位于上海虹口区公平路公平里弄堂,距离外滩仅有2.6公里。这座建于上世纪20年代的石库门建筑,在二战时曾被日本海军占领,委托经营为慰安所。

海乃家的身份曝光后,质疑强拆文物的声音指向了虹口区旧房改造中心。

上海虹口区旧改指挥部房屋征收中心林建新:资料没有任何的特殊之处,有关部门反馈给我们的意见也没有列出来(海乃家)是保留建筑或者保护建筑。我们的虹口区政府对历史的保护建筑、保留建筑工作非常重视。

记者:所以当时其实咱们在做征收计划之前,也对这一片区的房子都进行过事先调查?

上海虹口区旧改指挥部房屋征收中心林建新:调查!调查!调查!

查阅文件,"海乃家"的确不在文保建筑之列,批评声音转而指向政府对待历史的态度。

上海市虹口区文物遗址史料馆馆长何瑛:等于说国家罪人了,就等于是把我们上纲上线到这样一个地步。

作为虹口区文物遗址史料馆馆长,何瑛觉得委屈。据她介绍,近年来虹口区在文保工作中投入很大,在2011年结束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共认定了三百多个"不可移动文物点"。她说,关于"海乃家",他们并非这次才知道,没有将其划进保护范围,并不是一种遗漏。

上海市虹口区文物遗址史料馆馆长何瑛:什么东西可以作为文物,可以保留下来的,它是有一个标准的。从它的一个是科学价值,一个是艺术价值,还有一个就是历史价值。

"海乃家"是日军强征慰安妇罪行的重要证据

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主任苏智良:今年初,听说要拆了,我们又来了。

苏智良指出的就是当年慰安妇使用的房间

苏智良的相机曾记录下许多如今已经消失的慰安所旧址。他是上海师范大学"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是中国研究"慰安妇"问题最权威的专家,也是"海乃家"的发现者。

这些年来,苏教授数不清来过"海乃家"多少次,这样的调查寻访他做了二十多年,一点一点地将日占时期上海的慰安所开设情况还原了出来。

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主任苏智良:这一张呢,是我们经过20年的调查,对上海的日军慰安所进行的一个认定。像"海乃家"就应该是在这里,公平路。然后离它一公里的地方应该还有一个"海乃家"的分馆。那么到目前为止我们能够确认的上海的日军慰安所是166个,这是世界上慰安所最多的城市。

地图上的红点就是慰安所的旧址

曾经是世界上慰安所最多城市的上海,如今已经跨入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大都市的行列,对于不少人来说,从新闻里了解到慰安所的历史后,对于是否有必要留下"海乃家",态度更加暧昧。

居民:我听说上海市这个"慰安妇"的地方很多很多的,我们这地方呢,我觉得利用价值不是很高,不是一定要留下来。

上海虹口区旧改指挥部房屋征收中心林建新:如果每一个慰安所都保留下来,肯定会影响到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

上海自十九世纪开埠以来,地位卓然,繁华至今,见证过无数风云变换,也留下了许多历史遗迹。这座慰安所旧址究竟特殊在哪里?真的值得留下吗?

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主任苏智良:"海乃家"呢,它的重要性是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历史的证据链。1994、1995年的时候,我在日本买了一本书,《日本海军慰安所的故事》。

上图这个小男孩就是这本书的作者,化名"华公平"的坂下元司,他的父亲就是"海乃家"慰安所经营者坂下熊藏,这是当年"海乃家"成员的合影。在这本书里详细记载了当年"海乃家"的建立和经营情况。苏智良就是根据书中的旧照片对照寻访,找到"海乃家"的。

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主任苏智良:"慰安妇"的照片,经营者的照片,海乃家的情况,再加上周边的中国住家的这样一个记忆,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证据链。

记者:这样证据链的搜寻,和让它们之间相互印证,并不容易。

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主任苏智良:很不容易的,这个是要经历有时候几年,甚至于十年的积累。

幸存者们仍未得到应有的赔偿和道歉

然而人们或许会问,如今战争已经过去多年,为什么还需要保留"海乃家"这样的证据,这段历史还没被揭过去吗?

这个影像不是几十年前的历史资料,而是今年2月16日联合国会议上的纪实,发言者正是现任日本外务省事务次官的杉山晋辅。他认为"‘慰安妇’问题上所谓的强征的证据,根本不存在。"

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主任苏智良:"慰安妇"问题不仅仅是历史,它也是当下的一个话题,为什么这么说呢?日本的历届政府,他的主旋律是否认、歪曲,一直到现在它还在否认,它还不停地在否认。

为了揭露罪行,这些年来,一些幸存者也陆续勇敢地站出来追讨正义。中国"慰安妇"受害幸存者万爱花大娘先后几次在东京公开举证控诉。

从1995年开始,万爱花、赵润梅、刘面换等中国"慰安妇"受害者,先后就日军五十年前实施的性暴行提起诉讼,要求日本政府为此进行谢罪和赔偿。

16年前,《新闻调查》栏目曾探访受害幸存大娘,记录下她们的坚毅和决心。

董倩:大娘,那假如日本人也不谢罪,也不赔偿,那怎么办?

赵润梅:总要和他打,打赢了。只要我活着,就要和他打。

万爱花:总要有一天。总有一天,他不能就这么放着。

然而对正义的追讨,比想象中艰难许多。大娘们的诉讼一路从东京地方法院打到东京最高法院,均以败诉告终。她们直到去世,也没有等到应得的道歉。

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主任苏智良:要和日本的这种遗忘,甚至是歪曲,历史的修正主义做斗争,所以我们必须要保留我们的历史记忆。

记者:在您这儿我也看到了好几个书架的书。有人就会说这些证据还不够吗?我们为什么还需要持续地挖掘证据和保留证据?

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主任苏智良:尽管历史已经过去70多年,我们对于抗战的研究刚刚开始。

慰安妇问题的证据在加速消逝

受害者的勇敢,使这段血淋淋的历史在战后四十多年终于被揭开。二十多年来,中国、韩国、日本等国学者合力进行着挖掘研究。作为国内唯一的研究"慰安妇"问题的专业学术团体,苏智良和他的学生四处奔走,调查考证,不断更新着对历史的认知。《新闻调查》也曾和"慰安妇"受害幸存大娘一起,寻访过发生战争性奴役罪行的旧地。

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主任苏智良:1991年坂下元司回到上海,试图要去找一公里以外的分馆,结果他没找到。两三年以后,我们找到了这个建筑,很可惜的,这个建筑也已经拆掉了。这些年我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太多了。

慰安妇遭曲解幸存者仍承受着外界羞辱

在苏智良眼里,证据链条完整的"海乃家",其去与留值得慎重考量。但对于不少人来说,正是"海乃家"曾经的身世,让人们质疑它保留的必要。

原住户:好像过去做过日本人妓院什么的。

郭阿姨:它就是一个耻辱,是我们国家的耻辱,对不对,就是这个问题。

记者:然后觉得这耻辱的东西。

郭阿姨:不能放在学校里面。

郭阿姨提到的"学校",指的是和"海乃家"一墙之隔的澄衷中学。按照规划,"海乃家"所在的地块将作为教育用地划归给澄衷中学。如果"海乃家"留下,或许将会成为校园的一部分。

郭阿姨:"慰安妇"的房子放在学校里面总归好像不大好。

记者:影响不好在哪儿?

郭阿姨:因为学生他小,他需要的是正能量的教育。

记者:"慰安妇"这事不正能量?

郭阿姨:不是正能量的。

任何事情,一旦和"教育"、"孩子"联上关系,就显得格外关乎重大。那么这些孩子们自己怎么看呢?在澄衷中学校门口,我们遇到了四位正上高二的男生。

记者:你们听说过"海乃家"吗?

学生:"海乃家",听说过一点传闻。学校旁边有这么一个遗址,然后是关于一些无法回忆的过去的。

记者:觉得这个词说不出来是吗?

学生:不要不要,不要不要。

据澳大利亚学者乔治·希克斯所著的《慰安妇》一书记载,被抓来当"慰安妇"的少女饱受凌辱,有的甚至每天要遭受几十人轮奸,数以万计的女性就这样被凌虐致死。如今这场惨剧已过去半个世纪,但直到今天,在调查"海乃家"的拆迁时,我们仍不时会听到这样的表达。

弄堂居民:是妓女啊,"慰安妇"就是妓女啊。

上海市虹口区文物遗址史料馆馆长何瑛:据说是一个日本人到中国来开了这样一个妓院。你在学校里面放了这样一幢房子在那里面,那你对学生,你到底是要起到一个什么教育作用。

看来,一座慰安所的去与留,不仅关乎着历史和现在,也关乎着孩子和未来。它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会造成怎样的影响呢?

将"慰安妇"受害者称为"妓女",将"慰安所"称为妓院,是对战争性奴役制度的极大曲解。但令人难以忽视的是,这种对性暴力受害者的曲解并不罕见。它使侥幸活下来的幸存者,在余生中也继续遭受漫长的羞辱和折磨。

接下来我们看看“海乃家”到底是一栋怎样的建筑?

这是一栋标准的三厢石库门建筑,现在上海这样的石库门建筑不会超过五栋。三厢石库门建筑是指带有东西厢房“三进三出”“三上三下”的石库门建筑,因此就从建筑本身来说,它就是石库门的典范,从建筑意义上来说它是否有“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显然是不言而喻的。

周边已经拆平后的“海乃家”露出了侧面。

南侧的外立面和东厢房的窗。

中天井显示出整个建筑的体量,这里解决了建筑景深过大时的采光问题。右侧则为建筑的北侧辅楼。当时楼下为厨房设施。

通往二楼的楼梯。

东厢房看进去有几道门,可以通到前后厢房。

东厢房室内状态。

前楼室内状态。

西厢房的后间,也就是后厢房。

通往晒台的楼梯。

晒台。

然后为了确认现状,近日再次前往探查。

而到了2020年5月29日虹口区公告:随着北外滩区域的发展,上海市澄衷高级中学将搬迁到大连路、昆明路、保定路、唐山路围合的地块异地重建。澄衷学堂的故事是中国基础教育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是虹口风水宝地上教育文化的凝重积淀,我们应该认真传承和发展,为北外滩发展增光添彩。

朋友给我看上海发布的北外滩规划图,2020年5月20日的信息。

看来最终这张皮放在这里也没意义了,该区域规划建50多栋高层建筑,是市一级的重点规划区域。

THE END
1.20210530本书的图谱为梅兰芳纪念馆现存的全部“缀玉轩”珍藏戏画、脸谱原作复制而成。为四眼线装,上下两册,函盒装。这是一套令人爱不释手的书,无论内容还是形式。全书整体工细流利,墨彩相映,蕴静委婉,古简典雅。函盒为玄色丝织压印戏曲人物脸谱,上下朱印方章点缀,函背为中国红,书皮采用米色略带光泽的纸,上印戏曲人物图,https://blog.csdn.net/qq_39027095/article/details/117401023
2.美籍华人捐128件南京大屠杀史料含6张慰安妇照片据介绍,鲁照宁先生此次捐赠的128件文物中,包含照(图)片、实物、音像资料、史料、图书、杂志、报纸等,其中包括78张老照片,当中6张黑白照片篇幅不大,却很令人震撼,“这6张是我搜集到的有关南京慰安妇的,每张的背面都有地点。”鲁照宁说。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研究员说,鲁照宁先生捐赠的https://m.haiwainet.cn/middle/345646/2014/0902/content_21034983_1.html
3.南京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游玩攻略简介,南京侵华日军南京纪念馆是关于南京大屠杀历史、日军“慰安妇”制度、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综合型博物馆,大量的文物、照片、历史证言、影像资料、档案以及遗址对历史真相做了完整的阐述,每年都会投入资金对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慰安妇”制度受害者、抗战老兵等群体进行援助。全文? 开放时间 全年 周二-周日 08:30-17:00开放;全年 https://you.ctrip.com/sight/nanjing9/10936.html
4.主题雕塑灵感来源于朝鲜籍慰安妇——人民政协网“可能考虑到我在雕塑方面比较有经验,对于南京大屠杀的相关素材也比较熟悉。今年年初,纪念馆联系我希望我可以创作出关于慰安妇的雕塑作品。通 过资料搜集,我原本想以韩国、朝鲜、镇江以及南京四位‘慰安妇’为原型创作雕塑。但后来在网上看到一张朝鲜籍‘慰安妇’朴永心的照片,我改变了创作思 路。”吴显林说。 https://www.rmzxb.com.cn/c/2015-12-02/639455.shtml
5.筑基启航,历史行走历史学系本科生参访中国“慰安妇”资料馆及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唯物史观、深入了解“慰安妇”问题、拓宽史学研究视野,2023年10月21日上午,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本科22、23级的45名同学参访了位于上海师范大学徐汇校区的中国“慰安妇”资料馆及博物馆。活动由赵崧杰、苏圣捷两位老师带队。 进入馆内,讲解员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博物馆的创建时间、目的和意义等基https://history.ecnu.edu.cn/6f/96/c33432a552854/page.htm
6.日本和平纪念馆展出慰安妇等战争照片凤凰网资讯日本和平纪念馆展出慰安妇等战争照片 这是一幅在二战中为日军充当性奴隶的慰安妇的合影,它在和平纪念馆内显得非常醒目,因为今天日本右翼势力极力否认慰安妇历史,还原历史的真实性显示了和平纪念馆的勇气和理性。 3月10日,央视《东方时空——岩松看日本》摄制组来到了日本的立命馆大学国际和平纪念馆——世界上很少有在https://news.ifeng.com/c/7fYI6PeCEGG
7.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有感(通用18篇)东北、华北、华中、华南尸横遍野,青年、老人,甚至襁褓里的婴儿格杀勿论,曝尸于光天化日之下,使许多地方成为无人区。在炸毁的上海南站前的一张照片叩动了我的心弦,一位幼童坐在铁轨上哭泣,哭诉着他的不幸遭遇,哭诉这个世界为什么从他出生就不和平。 篇7: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有感https://www.360wenmi.com/f/filekq6h2j6r.html
8.韩慰安妇追思纪念馆将于11月开放旨在宣传真实历史【环球网综合报道】据韩联社9月12日报道,韩国慰安妇援助设施“分享之家”主持建设的慰安妇受害者追思纪念馆将于11月开放,旨在让游客通过受害者遗物、照片和视频真实感受日军在战争中所犯罪行的真相。 2016年2月份,“分享之家”受害者生活馆后面1300多平方米的空地上,开工建设慰安妇受害者追思纪念馆,该工程历时1年https://sdxw.iqilu.com/share/sd?id=513195&type=a
9.林晓光:安倍家族,差点“一门四相”豪门世族韩国重提历史问题,在国际上进行广泛宣传,在美国各地设立“慰安妇纪念碑”、“慰安妇铜像”等。两国关系降到最低点。2015年11月2日,到访韩国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与韩国总统朴槿惠在青瓦台举行首次会谈,是两国3年半以来的第一次。韩国要求日本在慰安妇未全部离开人世之前真诚道歉并进行赔偿,日本则坚称1910年——1945http://yayqq.com/ArticleShow4.asp?ArticleID=2556&Title=%C1%D6%CF%FE%B9%E2%A3%BA%B0%B2%B1%B6%BC%D2%D7%E5%A3%AC%B2%EE%B5%E3%A1%B0%D2%BB%C3%C5%CB%C4%CF%E0%A1%B1
10.腾冲徒步13个小时翻越高黎贡山,旅游攻略D1:成都—腾冲机场—和顺古镇(20KM)—和顺古镇孝仁居D2:和顺古镇—滇西抗战纪念馆,国殇园(4.4KM)—热海(13.1KM)—和顺古镇孝仁居(6.2KM)D3:和顺古镇孝仁居—北海湿地(18.4KM)—曲石乡(16.7KM)—江苴村(23.1KM)D4:江苴村—林家铺子(8KM)—高黎贡山—百花岭接待站(24KM)D5:百花岭接待站—基督教堂(https://m.mafengwo.cn/i/6326360.html
11.沈阳918纪念馆导游词4篇辽宁导游词★参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观后感★ ★★918事变纪念日心得体会 ★★ ★纪念九一八《勿忘国耻》演讲稿★ 沈阳918纪念馆导游词范文1: 九一八纪念馆馆内收藏的九一八事变爆发前后近1000幅珍贵历史照片文献资料及700余件历史文物,分7个部分,展示了东北人民从沦为亡国奴走向抗战胜利的历史。 https://www.027art.com/fanwen/liaoning/13581531.html
12.Day1:鸡鸣寺——哔哩哔哩嘣的「此刻」遇难者同胞纪念馆?2~3h进场排队1h左右。没预约上可去慰安妇纪念馆,不排队夫子庙秦淮河?2~3h晚上人海预警,错峰散散步就撤 三、美食篇讲真南京美食不算太多,大多偏甜偏腻且顶饱?【排队值得】?♀?鸭血粉丝汤 叶新、小潘记的都?顺便点个板鸭,就很绝了http://live.16fan.com/info/350251.html
13.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有感10篇(全文)南京江东门,侵杀日军大屠杀纪念馆,数以十万计的头骨,一排一排整齐地摆放在一起,看后,心,永远不能平静。在南京生活的那些日子里,每去一次,都是一次沉重的心灵洗礼。 还有大批的南京妇女被强奸,被掳掠去当慰安妇,被蹂躏至死者不计其数。《南京,南京》中,就有这样一组镜头:日本人攻入难民区,要求送100个妇女到https://www.99xueshu.com/w/fileqvtscvli.html
14.博物馆Vol.058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纪念馆是关于南京大屠杀历史、日军“慰安妇”制度、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综合型博物馆,大量的文物、照片、历史证言、影像资料、档案以及遗址对历史真相做了完整的阐述,每年都会投入资金对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慰安妇”制度受害者、抗战老兵等群体进行援助。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795181009601642
15.一起看展馆/深度解析滇西抗战纪念馆▲ 表现怒江对峙后在沦陷区内日军的罪状,包括细菌战、强征慰安妇、经济掠夺等罪行。这一部分我觉得是整个展馆中设计质量最高的部分:细菌战部分实物与照片的结合,同时没有用过多的文字进行解释和阐述,展示方式比较直接,显得丰富但不散乱;对缴获的日军军旗等战利品展品的陈列设计显然是经过了精心组织的,无论是从构图角https://www.d-arts.cn/article/article_info/key/MTIwMjYyMTkxMTCDz4lkr5yscw.html
16.老照片汉城战争纪念馆中的志愿军形象汉奸的面孔是这样的汉口战迹汉阳旧影杭州二我轩发行《西湖十景》明信片[日本书中的真实慰安妇日本随军摄影师拍摄的甲午战争:旅顺口陷落日本随军摄影师拍摄的甲午战争:平壤战役上世纪50年代10张内部照片(不可不看)上世纪50年代逮捕胡风的【逮捕证】上世纪50年代农村姑娘们的酷http://atimebook.com/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