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场景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动画场景设计在现代多媒体艺术中非常重要,它作为作品前期设计中的重要环节,起到决定作品风格,指导作品的后续设计和制作的重要作用。对动画片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对动画场景设计的过程中出现的差错,可能会直接导致动画片的失败。所以,在制作动画片的时候,要充分的重视动画场景设计。
一、动画场景设计的概述
二、动画场景设计的原则
1、动画场景设计应当能够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
2、动画场景设计应当符合剧情需要
3、动画场景设计应当符合透视原理
透视是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因素,有了透视现象,才产生了立体空间,立体空间是由透视现象所决定的,透视是产生立体空间的第一条件。在现实生活中任何物体都是在透视状态下展现出来的,所以想要真实、生动的展现动画场景,就必须符合透视原理。
4、动画场景设计应当刻画角色
场景的造型功能是多方面的,集中到一点,是刻画角色,为创造生动、真实的、性格鲜明的典型角色服务。刻画角色就是刻画角色的性格特点,反映角色的精神面貌,展现角色的心理活动。角色与场景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相互依存的关系,是典型性格和典型环境的关系。典型的场景环境应成为塑造角色性格提供客观条件,因而成为典型环境。刻画角色的性格除了对角色身份的物质空间,包括生活习惯、兴趣哎好、职业特征、对周围事物的爱憎好恶等的塑造外,还是对角色的心理空间进行刻画。心理空间是反映角色内心活动的形象空间,或因观者的情感动因形成的空间形象。是一种对角色心理变化和内心情感世界的空间烘托,是角色内心感情和情绪的延伸和外化形式,因此,也可以称之为情绪空间,有明显的抒情和表意功能。
5、动画场景设计应当注重视觉感
三、动画场景设计的运用范围
动画场景在现代多媒体艺术中非常重要,它是作品前期设计的重要环节,起着确立作品风格,指导作品后续制作的要作用。它广泛运用于动画电视、动画电影、游戏设计、漫画绘本等多个领域。
1、动画电视片中的场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视的普及和电视屏幕越来越大,虽然还不能与电影屏幕相提并论,但也要求充分强调构图、透视、以及一系列的细节因素,要求达到能够恰当故事情节中所展现的场景形象,更注重表现在家里观看的温馨感。
在动画片,不同的人物有着不同的特征,在对动画中的人物造型进行设计时,应当将人物的特征展现出来,结合动画片中所要表达出来的思想情感与人物个性,对角色的造型进行设计,充分的将角色的特征体现出来。
2、动画电影中的场景
动画电影放映屏幕宏大,在设计这类场景时,更多的是考虑如何表现视觉冲击力和画面的厚重感与气势。因此在设计这类场景时,不仅要求构图宏伟大气,更要深入刻画细节。使动画场景画面气势恢弘、画面丰富饱满、构图完美、色调高雅而统一,这也将是其他影视作品无法比较的。
3、游戏设计中的动画场景
游戏场景更注重表现科幻,神秘和真实感,给玩家营造一个身临其境的感觉,游戏设计中要求场景体现出空间感,真实感,且具有一定的视觉冲击力。
4、漫画中的动画场景
漫画中的场景更注重绘画性,有别于影视作品中的场景,以烘托人物角色为主要作用。更注重画面本身的设计感和视觉上点、线、面的运用,特别强调黑白灰的关系,具有很强的绘画平面性。漫画当中用到的局部景较多,大地场景较少,有的甚至只在一场完整的戏的开场时有一幅大场景。漫画作品比较注重绘画形式的工艺性,漫画作品中场景的绘制更注重线条的排列。
四、结束语
动画场景设计影响着一部动画片的成与败,动画片中表演人物的造型设计是动画片在制作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动画片走向成功的基石。一部动画片中独特的角色造型,能够吸引观众对动画片的兴趣,动画片中的角色在动画中承载着剧情的演绎与故事情节的发展,诠释着动画片想要表达出的思想感情,动画角色造型的科学合理设计,推动着动画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武立杰,汪禹.动画场景设计[J].中国青年,2010
动画实景表现的实质
场景设计中动画实景的功能与运用
1.动画实景模式讲究情感效果
2.动画实景模式注重细节的表现
细节是场景设计中的点睛之笔,动画片中各种丰富的细节既对情节发展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也能准确传达导演的审美意向和表现意图。场景设计中有很多如:构图、造型、色彩、光影、道具等等都需要有细节的呈现。如在现实生活中,通过道具细节可以看出人物的身份、地位、经济收入、职业、年龄、性格等特征。同时在影片中展开和串联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和内心活动、设置悬念、强化冲突等都和细节道具的刻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作品《萤火虫之墓》中,动画大师宫崎骏巧妙地运用细节道具来刻画人物或反衬人物性格,表现婶婶苛刻的镜头道具―――吃饭的时候总是给他们汤而不给饭,一个饭盆、一个碗、一个勺生动地刻画了婶婶的自私和冷酷。所以细节道具既可以丰富故事的表现结构,也可以成为故事的支点,做演员的好‘助手’,也是具有商业价值的艺术品。
3.动画实景模式可以完美的表现写实风格
写实风格是对客观现实的真实记录和再现,往往能够营造出一个个活生生的历史环境与真实的氛围,比较符合人们的日常心理和生理习惯,比如它在造型样式或风格方面较多考虑历史的真实性、时代性、地域性等,符合一定的科学规律;它在自然材质设计方面所涉及的材料和质地都要遵循一定的自然法则,并且要符合人们的视觉感知;在设计光影关系时,既要符合科学和自然的光学规律,也要兼顾自然中物体被光照射后所产生的投影效果和投影角度;在表现色彩规律时也可以表现符合光色条件下物象色调的色彩形式等。这些写实的物象都可以通过实景写生模式来加以完成和表现。在日本动画片《攻壳机动队》中,导演采用的创作思路是完全写实的,如:在场景设计上尽量与生活的真实相接近,但同时也做到写实基础上的艺术化表现。片中场景中的各种花、草、树木、植被,要严格遵循不同植物品种的生长规律和随季节改变的色彩变化,以及形态上的改变,导演的这些要求确保了片中的内容题材与场景风格最终和谐、统一和完美。由于该片的这种写实风格场景配合上讲述未来世界的故事,给人一种极其真实的感受。当然在动画场景设计中这种实景模式的表现在动画片中是非常多见的。
小结
实景模式不是一个小的模块,它涵盖了丰富的审美内涵,它要求我们在收集、整理、创作时投入最大的最多的情感,让平凡无奇的形象焕发出迷人的魅力。它也要求我们在场景设计中注重细节的刻画,做演员的好助手。更要求我们在写实风格中将实景模式完美得展现,给人一种极其真实的感受。
关键词:整体;艺术;景观设计;空间
有的城市依山傍水、风光秀丽,有的城市雄踞关要,气势磅礴。对于自然给予我们的一切我们应该珍惜,自然的就是美丽的。不同的自然环境给城市广场景观的设计设置了不同的景观基地,广场景观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自然环境,从自然环境中提取景观设计的要素,使得设计与自然环境想嵌合,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整体设计”。在自然景观丰富的区域,应该留有更多的土地给公共空间的建设之用。
中国第一本造园理论专著《园冶》一书的精髓,可以总结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不同的空间有不同的艺术尺度和设计要素,空间的变化带来了人们对于视野范围内尺度感的变化,对应不同的空间设计,艺术的尺寸、表现形式及材料的运用都会有所不同。设计的难点恰好在于如何确定正确的艺术尺度和设计要素。要因地制宜地确定符合地方特点的设计要素,一方面需要在设计时从整个广场的大环境进行考虑;另一方面需要从小环境分析,充分了解本绿化地紧邻的空间环境,最大限度的利用各种条件来组织景观,从而形成特有的区域特征。
著名的心理学家、艺术理论家阿恩海姆曾经指出:“一个人在某一时刻的观察,总是要受到他在过去看到的,想到的或学习到的东西的影响(积极的或是消极的影响)”。
与公共艺术有机结合由于艺术本身强调审美性、精神性、理想性及自由性,公共艺术作品在景观环境中的审美效应,以及对人的情感意志等方面,显得更为直接和强烈。在城市广场的各种构建物中,较为成功的公共艺术作品与一个广场的规划以及建筑和道路系统的设计相比,更能直接和鲜明地显示其人文内涵与精神特性,表现出更为强烈的美学感染力和艺术的自由表现力。虽然公共艺术品在景观设计中一般用来点缀或辅助景观主体的地位,但其往往具有画龙点睛的重要作用。它可以传承城市广场的历史及对未来的期望,在城市广场景观形态中集中地显示审美文化。李泽厚先生曾经说过一段话:“尽管不一定自觉意识到,但建立在血缘基础上,以‘人情味’(社会性)的亲子之爱为辐射核心,扩展为对外的人道主义和对内的理想人格,它确乎构成了一个具有实践性格而不待外求的心理模式。……对待人生、生活的积极进取精神,服从理性的清醒态度,重实用轻思辩,重人事日用中保持的满足与平衡,避开反理性的炽热迷狂和愚盲服从……,它终于成为汉民族的一种无意识的集体原型现象,构成了一种民族性的文化――心理结构。”
由于公共艺术品在显现城市精神和传扬人文历史等方面的作用是其它一般建筑物所难以取代的,因此在城市广场景观整体设计中需要给予特别的注意。欧美发达国家的城市广场中往往精心营建公共艺术品。美国许多广场都会放置适当的艺术品,使公共空间也具有教育的功能,让市民在一个有内涵的环境中成长,以更宏观的情境教育来熏陶居民。
《周礼考工记》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关键词:场景;家具;设计;设定
DOI:10.16640/ki.37-1222/t.2015.21.261
0引言
人类所有设计活动都是在特定场景中展开,离开既定场景,所有设计活动都失去了氛围、空间和背景这一存在基础,成为一种没有意义的“道具”和“摆设”。家具设计由“道具”向“场景”转换的设计思想既是建筑与空间建构的情境互动,又是建筑思想和意义在家具设计中的落实与深化。因此,设计活动与场景设定存在相互依存关系。
1场景要素与构成
传统意义上对于建筑室内空间的设计,多采用程序化:首先,建筑设计师是整体设计的主导者和策划者,室内家具设计的主题、风格、表现形式等因素必须与建筑设计紧密联系,从而实现建筑设计的继续与深化;其次,室内和家具设计进一步演绎建筑空间氛围,对建筑设计过程中对空间表现得尚未具体或得体的部分进行“设计分工”式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再者,围绕空间设计的特殊功能、主题和风格,进行有目的的内容补充和风格搭配,以及主题、文化的烘托式点缀,并围绕此目标进行家具设计[1]。如此以来,家具设计和室内设计内容的主动性不可避免地受到削弱,家具设计的光芒和文化性被规范地笼罩在建筑空间布局的场景形式之中,完全成为一种呆板的“道具”和可有可无的“摆设”。
如何让家具本身成为一种绝妙的“场景”,让空间的主题和思想在家具设计中得到了落实与深化?做个比喻:将一勺盐放在面前,无论如何将难以下咽,然而将同样一勺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会在愉快地享用佳肴时咽下这勺盐。场景之于家具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方能被吸收,家具需融入场境中方能体现其功能和审美,才能被建筑空间所营造与深化,才能赋予建筑空间更为确切的功能意义,并演绎建筑的基本情感。从设计关联和发展的角度来看,设计活动中的场景可以识别为“场”的营造和“景”的烘托。
2场景的功能与作用
作为设计活动的有效实现机制,场景在设计活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功能。场景设计的四重结构使设计成为联结“场”与“景”、形式与内涵、思维与方式、感性与理性的“交错点”[2]。
2.1激发设计灵感
设计需要新颖生动的场景才激发人的灵感,人们需要借助场景这种载体来表达思想。就像诗人选择富于哲理或充满激情的辞藻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家具设计师选择设计语言和特定场景来诠释那些“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思想。这种“物化”的“语言”与画家的绘画语言有异曲同工之妙。艺术创作离不开这种场景与想象,抓住场景中的语境氛围、形体特征以及有代表性的局部特征进行有目的的夸张“物化”,以设计符号或形体语言使其典型化。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在设计中,形象具体的事物容易唤起人的情绪和联想,将场景语义与设计符号语言结合运用,能够激发设计灵感的产生,培养想象和创设的能力,对家具设计的创作及艺术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2.2形成内涵体现
设计所追求的不仅是矗立于自然环境中一个和谐得体的元素,而是这个元素的内涵,对生态、社会、审美的意义体现和精神内涵。家具作为建筑空间风格和个性的营造者,是建筑空间演绎主题的一种表现形式和内涵体现。许多伟大的设计师在进行建筑空间设计时,既设计出了流芳百世的建筑空间,也设计出了诸多经典不朽的家具作品,这些建筑与家具像水乳一样完美融合,共同体现空间的内涵和文化意义。家具设计之所以成为建筑空间设计的基本内容和任务之一,是因为在建筑空间设计构思时,家具就同时被纳入设计范畴,成为空间构成的不可或缺部分,作为建筑空间整体内涵的营造着,在现代建筑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非建筑空间的“副产品”或“即兴之作”。
2.3更新设计思想
2.4促进能力提升
家具是人们生活方式的直接体现,这种体现往往需要“借景抒怀”、“借物喻人”的方式来设计规划。因此,在家具设计创作中,要表现某一场景氛围和物象题材,首先就要感知场景和物象的文化、形态、色彩等个别特征,然后才从空间构思到形态构图、从场景材料到局部表现,形成一套创作者自己能够把握和感受的创作意境和图形形式,形成一种能代表创作者主题内容的氛围表现方式。在创作过程中有整体而又连贯的表现发挥,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有新的思维突破和能力提升,传达设计的艺术观点与文化诉求。由此可见,场景式设计并不是对某一道具和构件的外形简单美化,而是有明确的系统化、场景性目的。设计的过程正是把这种目的转化到具体对象上去,将体现文化特色的家具场景与富有表现力的空间形式表现得相得益彰,从而有效促进空间氛围的表现与家具设计综合能力的提升。
家具设计活动场景的创设需要做到“情真意切”,用生动形象的场景和真情实感作用于设计者的心理。以情动情,激发系统设计的情感体验;以情养情,用情感架起家具与空间沟通的桥梁;寓理其中,将文化的本质与事物的事理融入场景空间的蕴含之中,实现家具设计场景创设的意境深远。正如柴可夫斯基所言:“场景全然不是漂亮的挥着手,而是如健牛般竭尽全力地为其中的道具寻找灵感”。
参考文献:
[1]刘文金.家具造型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5-6.
[2]李松林.教学之方与发展之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217-218.
【关键词】手机场景应用移动网络场景应用设计
一、手机移动场景应用的概念及发展
手机移动场景是连接移动网络的一种引擎技术,是一种新型移动互联网信息连接方式的用户场景。因考虑到各年龄段移动用户的使用习惯,故在产品设计理念方面,场景应用满足了各年龄段手机用户的思维方式,为各年龄段的手机用户朋友们提供了简单易操作的连接方式和体验方式。
目前市场上主要流行Android、iphone等智能手机,APP作为智能手机的第三方应用程序有着不断增长的势头,而且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们的追捧。不需要下载的云端是场景应用的主要组成部分,用户可以根据视频、语音、图文、指纹锁、重力感应、商业智能数据分析等识别方式来回切换体验场景应用中美妙之处,作为传播方式的社交网络,正在快速的连接着用户以及用户与重构企业之间的商业纽带。
如今场景应用已涉及到了汽车、房地产、电器、网络游戏、知名院校等国内外知名企业机构中,并多次被广泛的应用在其中,而且多次成为社交圈炙手可热的“宠儿”,同时也是移动网络时代最适合用户使用的场景之一。
二、手机场景应用的设计启示与流程
1、设计流程分析
2)电量。移动场景:忧心的剩余电量。设计启示:省电功能,高效程序…
3)环境光。移动场景:闪耀的太阳光底下,漆黑的夜幕下,昏暗的灯光下。设计启示:对比度的高低,亮度的调节,音量的提示…
5)屏幕。移动场景:手机屏幕的大小,设备隐私性,简单易操作。设计启示:聚焦核心点,内容优先…
6)任务窗体。移动场景:单任务窗体。设计启示:让本身作为核心的“信息”重新被凸显出来,同时在设计元素上强调抽象、极简、符号化…
7)摆放方式。移动场景:拿在手上,随意摆动,找支撑点。设计启示:最大化内容,切换场景…
4、测试阶段。由于目前手机移动设备种类非常多,可能会遇到适配问题,需要在主流机型上进行测试。
6、反馈。收集反馈信息收据,包括展示量,用户评价等等,评估场景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场景设计;影视动画;文化精神;情感构建
一、动画场景的内涵转变和设计意义
动画场景为动画剧情的展开提供时空环境,陪衬剧中角色思想感情变化,从环境上烘托主题和制片特色。制作者不仅需要具有相当的技术水平和手段,更需要有优秀的设计素养、创新实力和场景气氛掌控力。只有综合考虑各细节的设计,包括:场景总体风格、空间形体造型、体量、色彩、光照等几方面,才能有效地对场景空间总体气氛进行把握。由于当代科技、媒体的多元化和普及度逐步增加,现代观众审美情趣也趋向多元化发展,这对动画制作的艺术性与风格特点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促使动画场景设计不再是模式化的舞台布景,而是强化其情感内涵的扩展:强调形态和色彩给人的丰富情感感觉;强调场景的象征意义;强调制作者或观众群主观意志和情感注入。从而使成片达到以情设景、以景助形、以情境感人的艺术效果。
二、动画场景设计的艺术特点和文化氛围营造
动画是电影各类分支中最富有表现力的现代视听艺术,它最终的诉求不是“逼真写实”,而是追求夸张奇趣、变幻多彩的艺术世界,具有高度虚拟性。而作为动画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场景,同样具有这一特征。但是动画场景的艺术创造不等同抛弃现实的臆造,这种艺术创造的精妙之处就在于是在现实基础上的提炼,熟悉感和创新性同在,并能合理解释;画面给观众一种游离于现实与虚拟之间的感受,达到意境的融合。因此,动画虚拟场景是依据一定现实基础的自由创造,具有高度的“艺术真实性”。
动画场景是非现实虚拟的动画角色表演的舞台,是艺术创造中意识形态的物化与瞬间视觉形象的展现。场景设计在定格画面中虽无声存在,但却以独特的艺术表现烘托角色的表演。动画电影中,场景设计者在对剧本分镜及作品所处历史环境的理解与分析的基础上创作出的适宜的场景能折射出作品的文化品质。它承载了转换现代观众思维的某种信息,潜移默化中融入当代动画创作的文化内涵。
动画场景在片中画面所占篇幅、面积比重最大,给人视觉影响力强,是展示主体文化精神的重要层面。一部优秀动画片的主要场景往往融合了民族文化、自然风貌与时代特征,动画作品内容和形式的独创性才可从中显现。由此,动画场景必会形成一套特殊的表现手法,其中有侧重地提炼生活中某些特殊而具体的元素,在设计动画场景中加以概括、集中或夸张等艺术化的表现,来烘托出强烈的主体人文精神和情感,用以创造出富有独特艺术风格、鲜明精神文化情感特征的作品。例如,在“中国学派”代表作《大闹天宫》中,中国的传统艺术渗透全篇。特别是其建筑造型中细节构成元素的设计,是传递文化信息和时空关系最主要和直观的载体,艺术概括了明清皇家建筑的艺术格律,为其在国际上树立中国风格动画的整体艺术形式注入了绚丽的视觉效果和中国文化内涵。
场景作为动画表演空间载体,可以为动画片提供丰富的表演展示和拍摄角度,更含蓄的表达动画设计中的情感内涵,促进角色与场景间的内在情感要素的关联性,为完善塑造动画艺术形象助力,对艺术风格的历练形成同样不可或缺。场景造型设计在动画中还起到表现主题、烘托气氛、加强心理因素等作用。现代动画场景设计的一个突出的功能是“以景抒情、以景叙事”。场景设计者通过对画面中色调用光、造型视角等要素的合理设计,使画面产生分明的情调,并通过蒙太奇等手法使这种情调与角色内心感情和情绪变化之间、与观众之间产生一定互动,使场景设计变成了表现角色的有效手段,使抒情和表意成为场景设计的“功能外延”。比如迪斯尼《幻想曲》中,一些描述角色思想幻化出的梦境的镜头就充分发挥了这一特点,用现实的、具象的场景,将角色想像中虚幻的内容表现出来,使观众直观深入动画角色丰富而跳跃的内心世界。
三、动画场景空间设计中的情感构建
动画场景必须围绕影片主题进行总体设计,其综合视觉形象形成影片基调,而影片的基调就是通过影片的造型色彩和剧情节奏等调和出的一种独特格调。场景总体设计的关键就在于此:从剧情出发,结合角色的造型特点,考虑镜头表达意图,如此才能制作出符合整体风格的场景。
关键词:动画场景;空间;造型
角色是动画影片的主体,与角色有关系的景和物构成了场景。场景设计受到角色所处的人文,地理,历史背景,社会背景,以及群众角色等要素的影响。场景设计在动画影片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许多优秀的动画影片都是通过出色的场景设计来突出主题烘托气氛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场景设计的水平直接关系到整部影片的艺术水准。
一、空间构成与场景的关系
动画场景主要由物质、效果和文字符号等要素组成,物质要素是指景观、建筑、装饰等;效果要素包括造型,色彩冷暖,灯光等。文字符号便是如麦当劳的“M”标志。场景空间一般分为内景和外景两大类内景是指如房间内、山洞内、隧道内等比较狭小、封闭。外景是形体外部的一切宇宙空间,比较开阔。
空间是由形体与形体之间的关系构成的“形”。这种形不是实体的形他是看得到却摸不着的。换言之,空间就是形体与形体构成的形。动画场景空间可分为单一空间、纵向多层次空间、横向排列空间、垂直组合空间和综合式组合空间。
二、空间造型的规律与方法
动画场景造型须遵循的规律包括统一、单纯、节奏和平衡。
塑造场景空间的方法大致分为两类:心理空间与物理空间。心理空间是实际不存在但能感受到的空间,物理空间是实体所限定的空间。塑造恰当的空间感,就必须利用引力感、遮挡、光影、空间的融合、镜头的组接等人类自身的空间场性来创造空间感。如《冰河世纪1》开场因气候变暖两座冰山倒塌的场景,使人产生一种紧迫又惊险的的感觉。
利用遮挡(前景的应用),当镜头在运动时,遮挡的的改变使我们更容易判断物体的前后关系。加强景深。这种方法很普遍的被应用在动画场景中,如《龙猫》中镜头中用树遮挡房子来拉开景深,有了很强的空间关系。
利用光影,阴影不但是塑造距离和深度感觉的手段,它是构成立体感的重要手段。场景中的明暗、光亮或阴影的分布是产生空间感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塑造一个一个山洞隧道的空间,如果洞口处理的明亮,里面处理的黑暗,就会让人产生一种封闭、拥堵、恐怖而压抑的感觉,令人驻足不敢轻易进人。
利用镜头组接,这是一种充分利用影视视听语言的特性来塑造空间的方法。例如宫崎骏的“三镜头式”,所谓“三镜头”就是利用连续组接的三个镜头画面,表现出同一场面空间的的三维立体的空间感。
不同的空间形状给人带来的心理感受也不同,空间形状又可以称为空间形态,不同的空间形状,会使人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大殿高而且宽具有稳定、宽阔、博大的感觉,教堂高而直具有升腾、神圣的感觉;洞穴这种圆形空间会既有圆滑、柔顺的感觉,又有收缩感;三角形的空间给人以倾斜、压迫的感觉;像监狱这种四方形空间往往给人以安定、坚固的感觉。
三、场景空间设计在动画影片中的作用
1.塑造生动感
动画的场景就是画的再生动、再逼真,仍然是假的,缺乏真实的场景空间生动感。因为在真实的场景中,有潜在的空气感,即使一切都是静止的,观众也能感到场景的立体,生机和动感。动画的场景的生动来自于画家对生活的真情实感,从生活中寻找创作素材会使我们的作品更突出。如《千与千寻》中锅炉爷爷工作的房子,物件的摆放以及种类,营造出了一种“家”的很真实的感觉,像是身临其境一样。
2.营造神秘感
没有什么比动画更适合表现诸如神话,科幻一类的题材了。动画本身就是一门把想象变成真实的艺术。我们动画的没一个环节无不体现出设计者的想象力和别具匠心。我们可以创造出世界没有的角色却如同真的存在一样,通过动画我们可以设计出千变万化的姿态,我们可以创造出现实生活中百年难遇的特技效果诸如大地震,海啸等,从某种意义上来动画人是再荧幕上创造新的世界。如《千与千寻》动画片中汤婆婆的房间构造,以及华丽的装扮会吸引住观众使其产生好奇心并向往那种童话般的故事情境。因此,在场景设计方面也应该有效的配合魔幻效果,即神秘感的营造。结构越复杂,神秘感越强。因为它不能让人一目了然,就像一个好奇心很强的人走进了奇异的迷宫。
3.制造危机感
悬念跌宕起伏观众才会爱看影片。危机感是创造悬念的重要手段,而场景结构越复杂、立体、多变,危机感也就越强。环境越危险观众越紧张、越好奇,悬念感越强。如《功夫熊猫》中关住太郎的监狱,不管是造型还是色彩,都给人呈现一种又紧张又好奇的复杂心理。在创作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把握场景结构的度。要设计的恰到好处才是我们设计场景的目的,如果一味的追求场景设计的复杂,多变,结果往往会与自己想象的背道而驰。
四、总结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动画场景设计在一部动画作品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应该把注意力放在思考如何创造更符合题材更能衬托角色的空间上面,而不是肤浅的华丽的外表材质上。动画场景的设计既不是照搬现实也不是毫无根据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它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合理的想象,是建立在设计师对生活的真情实感之上的合理设计。在动画场景设计中通过将主场景总体上确定为一种风格,其他场景以某此风格为主,在形式和质感等方面寻找具有共同特征的元素融合,同时注意场景之间的联系和转换时背景中建筑风格的相对协调,并以某几种颜色统一形式不同的建筑元素等等方式,可以带给我们赏心悦目的梦幻般场景。
[1]韩笑.影视动画场景设计.[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5.68
[2]孙立军,张宇.世界动画艺术史.[M]北京:海洋出版社
2007.132
[3]孙立军,韩笑.动画场景设计.[M]北京:京华出版社2010.50
[4]马华.影视动画影片分析.(综合卷)[M]北京:海洋出版社
2008.83
一、室内场景设计
影视创作中的室内场景设计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既要遵循现实的客观规律又要考虑到剧情、剧中人物、时代背景等,根据影片剧情的发展来设计从而体现整体设计的合理性、逻辑性与完整性。好的室内场景设计能为影片增添色彩,让观众对此印象深刻。但是,当前我国影片的室内场景设计存在着弊端,即单纯地注重视觉效果,追求视觉上的刺激,而没有考虑到场景、剧中人物、剧情发展三者的关系使之达到完美的结合,虽然看似每个场景都极其用心但却没有显示出应有的效益。
二、电影室内场景设计的特点
(一)创造环境气氛
场景气氛能起到渲染的作用,通过环境来传达某种寓意。创造环境气氛,即使没有只言片语却也能让观众感受到情感的变化,通过景物抒感让观众融入环境中,引起情绪波动。如影片《蝴蝶梦》为表现女主角内心世界的神秘与变化,将环境设计在充满梦幻的曼陀丽庄园,大厅昏暗且结构复杂,帷幔随风飘动,光线若隐若现,这些场景营造了一种神秘感让人想一探究竟。因此空间的设计、环境的气氛为表现人物情绪、凸显人物内心世界具有很好的效果。
(二)凸显地方特色
场景的地方特色,即一个地区具有明显的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特色标志,如景物、建筑、风土人情、装饰物品等。因此,都市题材的影片往往在室内场景设计方面借助地方特色来体现主题,同时又能增添影片的风格特色使其更具有吸引观众的魅力。室内场景的地方特色是为了突出影片造型的格调、传达影片主题、增添影片魅力而服务的,因此需要结合室外风景来达到整体效果。在设计都市题材影片的室内场景设计时,设计师根据剧情的需要来加入地方特色,凸显在造型形象上,充分利用实景进行影视艺术再创造,使之与人物形象相协调,凸显地方特色。如《非诚勿扰2》中,在秦奋、笑笑试婚时居住的别墅里,室内的布置是由剧组根据影片内容来设计的,从家桌椅、书本相片到室外的树木都是为了凸显三亚的地方特色来安排的;剧组特意在别墅里放置了一台望远镜,以此来凸显男主人公秦奋的科学家形象,优美的场景为该部影片增色添彩,吸引了诸多观众前去体验。现代都市题材的电影往往通过显性的场景设计不仅能直观地表现人物的个性,而且也凸显了地方特色使影片更具有表现力。
(三)深化影片主题
室内场景设计在影片中占有重要作用,设计者赋予景物特殊的寓意,通过细节景物的烘托来深化影片的主题。影片中的细节景物,即指那些为故事情节、人物命运服务的景物,通过拍摄使之呈现在观众面前,用反复、夸张变形、显示局部等拍摄手段来实现突出重点、刻画人物、推动情节的目的,以此来深化影片的主题。现代都市题材的电影往往讲述的是新颖、视觉奇特的故事,因而室内场景中的场所或物品大多是平时生活中不常接触过的,但这些场景恰好能将剧中人物的性格特色、行为风格凸显出来,从而为影片增添艺术魅力,引起观众的观看兴趣。如影片《游龙戏凤》,华仔在剧中角色是酒店赌场的总裁,因此影片中的场景四分之三都在该酒店赌场拍摄。为了凸显剧中酒店的豪华,室内场景选取了有高级专属大厅、奢华套房、鱼子屋(专卖俄国高档的鱼子酱)等。同时为了吸引观众眼球,电影的宣传海报取景于气势恢宏的美高梅金殿和华丽梦幻的天幕广场。由此可见,一部出色的影片不能忽视细节设计的作用,赋予细节景物深刻寓意从而达到深化影片主题的功效。
三、电影创作中的室内场景设计探讨
(一)室内场景设计与流行趋势结合
(二)室内场景设计符合电影剧情需求
电影设计师在设计室内场景时要符合电影剧情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将自身对影片的理解、生活体验来创作影片的造型,凸显影片的主题。同时,运用各种艺术表现方式和生活原始素材来展现影片内容,明确剧中人物、事件的主次关系,以便合理安排场景设计,这样的室内场景设计既遵循了观众的生活习性、艺术规则,又符合了影片剧情的需求,使影片实现完整性、统一性。
影片中人物的特性与社会地位需要通过室内场景设计的衬托,如《非常完美》为观众呈现了三个不同性格、身份的人物,为了将他们的性格、身份展现出来,设计师针对不同人作了不同的设计。苏菲是一个爱幻想、性格乐观又执著的女性人物,剧中的她留给观众的印象是可爱,不管是服装、配饰等都是些可爱的造型,符合其人物的性格。为了突出人物的性格,苏菲的人物造型是整齐的刘海、头发自然顺直,服装有着可爱冒险花边帽子的装饰,让人印象深刻。同时,苏菲在片中是一个漫画家,她的脑子里充满的各种幻想,因此她家里的室内设计也是充满梦幻的,如漫画般的感觉,房间设计别致充满活力与跳跃性,色彩搭配采用对比方式,醒目又鲜明,这些都是为了满足电影剧情需要为设计的。
(三)室内场景设计满足商业运作的需要
【关键词】丝绸之路;场景设计;构图;文化
丝绸之路是上天遗留给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他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古代物品之间的运流通,更是通过这条路将各国文化的精华进行了广泛的流传与发扬,西方与中方文化的融合使得现今的我们仍旧受惠于此,这种文化中不仅有中国人朴素的哲学观念和美学思想,同时也有西方文化的豪放与求实,这种跨越时代的文化理念成为了具有指导意义的“新丝路”文化精神。
一、丝路文化对中国动画的渗入
中国动画从探索初期就一直受惠于丝路文化,首先是体现在个性鲜明,具有浓厚西域文化、中原文化与西方文化三者融合的特色历史人物形象上;还有传承古朴艺术,具有极强形式美及装饰美的视觉画面美术风格;同时还有源自乡土,寄予广大劳动人民美好愿望的民间英雄传奇话题;更不缺乏不畏困苦、博取众长、追求卓越的勤勉探索创新精神。
世界各国与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的历史表明:拥有能够深刻反映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特质、又具有普遍审美价值的动画作品是一国动漫产业发展最坚实的基础。从当前我国动漫产业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来看,发展动漫产业的核心问题仍在于充分开发民族文化资源以创作出动漫精品。
丝绸之路文化在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吸收了传统的艺术元素同时融合了最新的文化资源,无论是在文学剧本、人物设计、场景设计还是配乐等等各个方面,都对其具有深远的影响意义,将“丝路”文化的理念融入到教学教课中,是对动画专业人员的基本要求之一。
二、场景设计在“丝路”中的表现
在该课程的教学中,作品赏析是重要的形式。本文选取了风格截然不同的四位学生的作品进行讲解与分析:
1.海上丝绸之路的表现
古代“丝绸之路”分为陆上和海上两种。“海上丝路”是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与交往的海上通道,是古代海上交通运输的大动脉。海上丝绸之路在两千多年前开创了世界性的贸易网络,它的鼎盛时期是在宋朝,文化政治经济的互通往来使得当时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有了明显的提高,指南针也广泛应用于航海中,中国商船的远航能力有了质的飞跃。宋末元年,泉州成为中国第一大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一同称为“世界第一大港”,同时,泉州也是唯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承认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
作品一以国画的形式展现了“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福建泉州码头。它很好地体现了在场景设计中最重要的原则:近大远小,近实远虚。该作品运用了黄金分割的方法来进行景物的描绘,黄金分割法是一种古老的数学方法,指的是一条线段的某一部分与另一部分之比,正好等于另一部分同整个线段的比,即0.618,这种比例会给人带来视觉上的美感。它在电脑制作的颜色搭配上选择了国画所运用的宣纸的固有色,给人一种陈旧与历史的沧桑感。为了营造虚幻的美感,画面的远处采用了留白的技术,给人带来无尽的遐想。画面以准备起航的商船作为主体,展现了当时货运的物品之繁多、情境之繁忙。画面的左下角是一辆装满陶瓷绸缎正在驶向码头的马车,与“丝绸之路”的主体进行呼应;左上角随风飘逸的柳枝暗示着这是生机盎然的季节。柳树下面飘渺的几笔点缀正是运用了国画的方式将连绵的群山进行了描绘,似有似无,若隐若现,给人以如梦似幻之感。
2.剪纸中的丝绸之路
剪纸是中国的传统技艺。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错综交错的镂空在视觉上给人带来了透空的感觉和艺术的享受。剪纸艺术仍旧在民间流传,逢年过节时期,家里的老人便会用剪刀将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片,有墙花、灯花、动物等等,将他们贴在窗户或者房门上。为使节日的气氛更加热烈红火,一般都会运用红色的剪纸来进行制作。
作品二为了突出丝绸之路的恢弘大气,选择了运用黑白两色与剪纸技术结合的形式来展现。敦煌是丝绸之路的咽喉,它伴随着丝绸之路的兴盛而慢慢的走向了辉煌。它南起祁连西至西域,是汉王朝西边的重镇,同时也是中西交通、南北贸易的重要分合点,是东西方文明的交汇枢纽。作品选择了著名的敦煌壁画《伎乐图》中反弹琵琶的女子为主要的人物角色,并参考西汉时期女子的装扮,对壁画上人物的发饰以及衣服进行了修改。画中人物以飞舞的姿态横穿整个画面,女子的脚处在东方,头处在西方,身上的丝带随着飞舞的身姿来进行摇曳,表现了丝绸由东向西进行了传播。敦煌处于西部地区,而丝绸之路的大部分路程也是沙漠,所以背景色呈现出暗橙色,给人黄沙遍地的感觉。在丝带飘过的地方,作者分别用当地的著名景点或者是知名的特产来标记每个地方,譬如说:西安就用大雁塔来标注,阿克苏就用薄皮核桃来标注,楼兰就用陶瓷来标注等。使人将画面与文字进行了完美的结合,方便了观者的理解。
3.丝绸之路中的色彩体现
作品三以紫色与土黄色为主要色彩来表现丝绸之路。人类色彩心理研究表明,紫色会给人神秘的感觉。在很多人的意识中,丝绸之路上的楼兰、丝绸运输都很神奇,驱动着人们去研究,而作品的色彩正是与这种神秘莫测进行了呼应。漫漫黄沙,大风起兮,沙尘肆意,在这样的一种恶虐的环境下,商人们骑着骆驼,带着丝绸、瓷器等前往别的国家,进行物品的交换、文化的互通以及思想的交流,使古代文明在潜移默化中传播开来。
4.通关文牒中的丝绸之路体现
通关文牒是古代的护照,每到一个国家都需要加盖该国的印玺方可通行。
作品三就是以丝绸之路所经历的路程以及城堡为背景图片而设计的“通关文牒”,几根线条均是丝绸之路所途经的地方。丝绸之路始于长安,经玉门关、阳关出西域有两道:从鄯善,傍南山北,波河西行,至莎车为南道,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月氏、安息。自车师前王庭(今吐鲁番),随北山,波河西行至疏勒(今喀什)为北道。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宛、康居、奄蔡(黑海、咸海间)。由于南北两道穿行在白龙堆、哈拉顺和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条件恶劣,道路艰难。东汉时在北道之北另开一道,隋唐时成为一条重要通道,称新北道。原来的汉北道改称为中道。新北道由敦煌西北行,经伊吾(哈密)、蒲海(今巴里坤湖)、北庭(吉木萨尔)、轮台(半泉)、弓月城(霍城)、碎叶(托克玛克)至怛罗斯。
三、结语
作者简介:
栗晓枢(1987~),女,河南郑州人,硕士,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影视动画、影视心理学。
[1]薛正昌.丝绸之路与固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宁夏段四处文化遗存[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2(6)
[2]栾伟丽.动画造型与民间美术[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P键词:动画场景;美术风格;设定形式;审美理念
动画场景的设计过程中可以被视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审美活动,其将艺术创造与图景勾画整合在一起,与环艺设计与图景绘制均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其为动画故事发展进程服务,刻画出人物特征。美术风格可以被视为动漫产出的动力源泉,在动画产业发展进程中发挥不容忽视的作用。
一、美术风格在动画场景设计中体现的功能
动画场景设计最为显著的特征在于涉及面极为宽旷,可以粗略的认为一部完整化的动画作品剔除角色造型之外的所有设计均可以被称之为场景设计。优秀的场景设计一是将设计者思想情感传递出来,并带有精确性特征,同时将角色心理变化形式以及情绪情感呈现出来[1]。上述目标的实现需要动画场景设计者对结构、镜头、光影、色彩等要素的功能具有全面性的了解,对其进行科学而巧妙的应用,从而将角色个性特征漓淋尽致的体现出来,对动画场景施以这一设计方法,将角色内心形态展示出来通常是借助角色联想、追忆或者是眼前虚幻的场景,设计者一般会借助虚实结合的设计理念,对角色的内外在展开特定的绘制,这种绘制的最大特征在于彰显出可视化特色,为角色立体化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当然充实受众群体情绪情感也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二、美术风格在动画场景设计中的审美特色
动画场景设计是对空间造型艺术特色的传达,具体是借助二维和三维这两类体现形式。不论是运用哪些种方式,其均需要借助某一载体的协助,更需要设计者对其进行深度创造,创造手段的应用目的在于强化动画场景视觉审美效果,最后使观赏者在思想上与设计者达到共识。美术风格在动画场景设计过程中的应用,其最显著的功能在于使动画产品带有个性鲜活、沉着稳重等审美特质,此时观赏者情不自禁的陶醉在动画场景中,这种审美情调的产生带有自发性特征。所以,通过上文论述的内容可以总结出如下的结论,即光影、造型、场景、色彩等美术元素已经演变成传播镜头信息的关键性成分。正因如此,上述美术元素也受到众多动画场景设计者的高度重视,对其进行精细规划与部署,从而使其以一种潜在化形式在动画故事场景中再现出来,从而降低观赏者对动物角色特点了解的难度,可见在美术元素的协助下,动画角色更加鲜活、作品美术格调更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