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主体:宁夏凯米世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640100MA774ECW4K
2、9.11.014在物质丰富的地区,人们的感性需求逐渐变多,并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多样性。汽车作为人类文明中重要的元素,随着文化的交融和需求而改变,其内饰设计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作为日常生活交通工具,汽车除了满足基本运载功能之外,还承载着很多人的感性诉求,尤其是汽车内饰的设计。从五感的角度审视当今的汽车内饰设计,选取汽车内饰当中ip区域的部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新的内饰设计趋势。1研究背景20世纪90年代后,人们的物质消费水平相较于前几代人来说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不论是工作、学习还是家庭生活,消费文化已经体现在了方方面面。现代主义之后,人们强调功能主义和理性主义的特质已然弱化很多,同时受到后现代主义
4、以及材质。人对于视觉的敏感度非常高,一个正常的人可以区别成千上万种的形状和材质。听觉方面,人耳可捕捉到一定频率范围内高低长短的一切声响,如车内警示的提醒音、播放的音乐等。同样,人也可以区分成千上万种声音,声音可以运用到很多不同种类的产品中,各式各样、长短不同的声音不仅包含了十分丰富的信息,同时还可以使产品变得更有个性。嗅觉方面,鼻内黏膜获得空气中微粒,转译为电信号传递到大脑中,形成嗅觉。嗅觉对于人类的感知十分重要。在汽车内饰设计领域,气味往往由所选材料决定,如刚刚购买的汽车有“新车的味道”,于是人们对于“新”的概念就有了嗅觉感受。触觉方面,触觉是人的皮肤表层神经末梢对于刺激信号的反映,人类无时
6、去描述b的感受。例如,人在观看恐怖电影时,往往形容“闻到了死亡的气息”。在通感中,颜色似乎变得有了温度,声音也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通感的存在使得人类的感受更加的生动、形象1。2.2汽车内饰ipip是instrumentpanel的缩写,即汽车的仪表板,是汽车内饰指示仪表和各种开关的总成。ip像一面镜子,显示汽车内部机器的状态,并且是各种设备的控制中心和被装饰的主体,是汽车内饰最引人注目的部分,既有技术的功能又有艺术的美感,是整车内饰风格的主题。在汽车内饰ip设计中,除去整体风格之外,部件的设计也尤为重要。本文将方向盘、显示屏、空调出风口、按键等产品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五感在内饰口部件设
8、体验。如空调出风口形状要匹配周边主题的形状及线性趋势,如图1所示的bmw空调出风口。材料工艺与色彩的运用同样影响汽车内饰氛围,进而通过视觉影响用户心理,为用户提供不同的视觉感受,如奔驰在ip部件设计中多采用镀铬的方式,给用户以高档与奢华的视觉感受。互聯网时代,多终端的互联使得用户在汽车显示屏中能够获取更多的视觉信息,用户收到的不仅是静态的视觉感受,丰富的动态信图像提升了用户的视觉感知。内饰ip按键更多的被集合到显示屏当中,这种方式持续影响着未来汽车内饰造型设计。3.2听觉以往汽车内饰中,用户的听觉感受多源于传统物理式的单向接收,随着汽车电气化、智能化的发展,用户已能通过车内智能语音助手进行实
10、然的木材可以增添室内空气的清爽与芬芳。在audi汽车设计中,任何一种粘合剂都被要求不得发出令人讨厌的气味,目的是为用户带来良好的嗅觉体验。这个概念一经提出便受到同行竞相学习,同时赢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空调出风口作为内饰空气循环的关键部件,已有设计师开始考虑在空调出风口的设计中增加香氛功能,更进一步地提升内饰空气的质量,营造个性化的内饰气味氛围,满足用户嗅觉的感性需求。3.4触觉触觉能够加深用户使用产品的感官体验,突出汽车内饰ip的产品形态。在触觉中,材料是触觉的主要载体,它能够体现口部件的材料及其表面肌理,给用户心理暗示与联想。优秀的汽车内饰设计离不开良好的触觉设计,合理的材料运用能够增强用
11、户与汽车之间互动性。驾乘汽车时,用户无时不刻在接触汽车内饰材料,不同部位不同材料的组合能够给用户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为用户带来惊喜。在汽车内饰ip部件设计中,设计师在设计创意阶段便会考虑运用不同材质,如在方向盘设计中通过运用不同纹理的触感,提升用户触觉感受;内饰按键采用不同的表面处理工艺,带给用户更舒适的触按感受。近些年,受到扁平化设计趋势影响,内饰按键趋于扁平化,如图3所示的bmw扁平化按键设计。设计师与工程师通过按键的力反馈,给用户以更舒适的触按感受。3.5味觉味觉设计受到客观条件约束,在汽车内饰设计中鲜有表现,但是味觉依然是五感中不可忽略的一环。2019年,audi在上海车展推出ai-
12、me概念车,能提供audi车载食物配送服务,目的便是为用户在车内提供更丰富的味觉感受,如图4所示。五感运用的目标是创造优秀感知体验,使汽车内饰设计能够多方面、多层次地表现其风采,借助不同的感受器官,为消费者带来全方位的立体感官感受,满足现代消费者更加多元化的需求和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4结语随着用户需求的改变和不断增多,汽车内饰设计的重心逐渐从理性设计转向感性设计。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感性设计能够越来越贴近用户的“心”,了解用户需求,为用户营造更加良好的用户体验。参考文献:1赵琳.试论美术鉴赏中的通感作用j.参花,2014(13):145.2樽本徹也.用户体验与可用性测试m.陈啸,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3洒玉波.材料的感性与产品设计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18-21.4郭林森,杨明朗.极简主义在日常用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包装工程,2015(12):127-130.5安宝江.日常生活审美化及其背景下的设计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