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底千万级富豪首次突破100万人大关,目前千万元资产家庭超过200万户。
文|王圆磊
过去二十年间,煤炭曾经历了“黄金十年”,后又迅速下跌,这两年叠加全球能源危机、地缘冲突等因素,煤价再次上涨,上市煤企又迎来了闪闪发光的好日子!
那么,究竟什么是周期?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说“历史不会重演,但总会惊人的相似。”德国哲学家黑格尔也说过类似的话,诸如“人类不会从历史中得到教训,只会不停的重复历史。”
其实都是表达同一个意思,即人类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并且规律是有迹可循的。这里的规律,实质就是周期。
周期并非是现代经济学的独属。在中国古代哲学里,早在千百年前就已经总结道,“水满则溢,月满则亏”“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宋朝大诗人苏轼也写道,“月有阴晴圆缺”,其实就蕴含着最朴素的周期原理。
在现代社会中,常常会看到有些人在短短几年内,找到通往财富的电梯,迅速实现暴富。而一旦成功后,往往又会被外界认为,“此人运气好”。其实,这里的“运”也有周期之意,言外之意,“站在了风口上。”
事实上,周期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比如,当一个人决定要买房时,一定会思考是当下买,还是几年后再买,毕竟在房价上升时期和下降阶段,买房的结果有天壤之别。
这些问题的背后,都有周期的力量。
大致来看,当前至少20个行业有周期性,包括煤炭、钢铁、航运、养猪等等,也就是说,这些行业会在一定时期内,经历上涨、下跌、再上涨,如此循环发展。因此,对于企业来说,自然就需要具备穿越周期的能力。
同样,对于个人也适用。“人生发财靠康波”,这是已故“周期天王”周金涛先生的名言,意思是一个人在一生中,会遇到多次周期性机遇,如果能实现和周期同频共振、顺势而为,则有可能实现财富自由。
理论上如此,但问题是,国内外研究周期的专家学者、从业者不计其数,最终真正从周期波动中实现财富自由的人并不多。
一个摆在眼前的问题是,既然如此,为何还要研究周期?
周期客观存在
周期到底是什么?诚如前文所述,周期可视为一种发展规律,在专业的经济和投资领域,周期是一位“老演员”,“上台”的频率非常高。
从分类上看,周期有很多类别。宏观视角下,对经济周期的划分包括库存周期、产能周期、债务周期等等。
简单来看,“人生发财靠康波”的意思是,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多次重大时代机遇,如果能实现和周期同频共振,抓住时代机遇就有可能实现财富自由。
这背后,就是周期的力量。
2002年,国家停止煤电政府指导价,改由市场化探索,市场需求激增直接刺激煤价“高烧”,煤炭行业遂进入“黄金十年”。2008年煤价达到高点,叠加后期煤炭行业开始整改,煤价逐渐回落,到2012年底煤炭行业严重产能过剩,煤价跌入谷底。
2013年以后,煤炭行业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小矿、贫矿得到出清,煤炭供给量持续减少,到2016年煤价触底后再次开始上扬,叠加近两年全球能源危机等因素,煤炭需求量大幅增加,煤价再次高位震荡。
期间,当然会产生众多造富的力量,上一轮煤炭“黄金十年”里诞生的煤老板,就是“能源财富浪潮”里的弄潮儿。
行业呈现周期属性,这就要求企业要具备穿越周期的能力。
1987年,华为在深圳成立,当年成立之初业务比较单一,竞争对手也较少,但随着业务的持续拓展,在中国市场所占份额不断提高,竞争对手也逐渐增多。
并且,几十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市场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华为要想生存下来,不仅要战胜竞争对手,还要与周期作战,要跑赢时代,穿越牛熊市。
然而,还有很多企业,虽然曾经称霸一时,但最终都未躲过时代的重锤,未能穿越周期而永远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在顶级企业之外,还有腰部企业、初创企业等等,但很多企业都没有那么幸运,在一次次时代浪潮中,倒在了下一轮周期的起点前夕。
这无不揭示一个道理,对于企业而言,要想长期发展下去,成为百年企业,不仅要打败竞争对手,更要战胜最大的挑战——来自周期的波动。
五次财富浪潮
周期不仅会为企业经营带来挑战,同样也会催生巨大的造富效应。或许很多人都有暴富的愿望,这固然需要个人的智慧和努力,但除此之外,必定也离不开周期。
细数不难看到,凡世界级顶级富豪,其背后皆有周期的力量。不过相比于周期这种专业词语,通常情况下,人们会更倾向于将其称为“命运”“运气”。
比如,在煤炭行业“黄金十年”里,诞生了大批煤老板,然而,很多煤老板并没有多么高的学历,但凭借家门口的地下“黑金”,挥一挥铁锹,便能赚得盆满钵满。
在地产业崛起之初,很多普通人可能并不懂得如何利用房产投资,仅仅出于生活的需求,在一线城市买了房子。
然而,楼市开启波澜壮阔的长牛后,房价持续往上蹿,房子迅速升值。按固定资产计算,这批人也都顺势成为了百万甚至千万富翁。
诸如此类,他们都恰好处于产业周期的上升期,也就是说,凭借“运气”,不用那么辛苦,便能赚得盆满钵满,成功“站在风口上飞起来”。这便是行业周期的力量。
事实上,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确产生过多次财富浪潮,其背后也能看到周期的影子。
关于财富浪潮的划分众说纷纭,但大致相差无几,若从社会层面来看,笔者更倾向于五次浪潮。通过这五次浪潮,也能看到周期的造富威力。
1.第一次是乡镇企业。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在乡镇政府指导下,根据当地营商环境开办企业,以此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
在这波浪潮下,涌现出了一大批乡镇企业。截至1997年底,中国乡镇企业生产总值达2万多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超过27%。
来看一组数据,2010年是资本市场建立20周年,当年上半年,有175家公司实现IPO,在不到120个交易日内,诞生了600多位亿万富翁。
从1990年至今,资本市场的财富效应还在持续,并且伴随着金融强国建设,A股还将不断发挥威力,成为中国居民财富的重要聚集地,在资产配置中留下强劲的波澜。
1990年起,地产业正式拉开了开发的大幕,大批房企纷纷成立,到1993年底,中国房地产公司激增至3万多家,数量上翻了10倍,其中很多创始人日后都成了富豪排行榜上的“常客”。
4.第四次是能源提速。典型代表是煤炭行业,2002年,国家停止发布煤电政府指导价,改由市场化探索。消息一出,市场需求激增刺激煤价狂飙,催生了长达十年的煤炭“黄金时代”,造就了中国财富史上最奇葩的一个群体——煤老板。
截至2011年底,在陕西榆林,亿万富豪超过7000人,神木市(县级市)千万级富豪一度能站满广场,街边烟酒店都能年入百万;在鄂尔多斯市,宾利、劳斯莱斯、迈巴赫、宝马、奔驰等豪车超过3000辆;山西煤老板组团买房、进京“扫楼”等等,有关煤老板的财富故事,勾勒出中国能源行业狂飙的一个注脚。
当然,在煤炭行业发展过程中,“黄金十年”后便进入了漫长的下跌。这背后也体现了煤炭产业的强周期性(笔者此前进行过报道《陕西一个县,批量造富翁》)。
互联网与电商造富浪潮的特点是,互联网精英们的财富,以普通人无法理解的程度指数级狂飙,真可谓“忽如一夜网络开,亿万富豪电商来!”马云、马化腾、李彦宏、张一鸣、黄铮等等,皆成为了这波浪潮的弄潮儿。
时至今日,这波浪潮依然还在持续,并且不断演变、持续进化,呈现出难得的超长周期性。
由此催生的富豪群体也日益庞大,据《2012胡润财富报告》,截至2011年底,中国内地千万级富豪,首次突破100万人大关,高达102万人。其中,亿万级富豪人数达6.35万人。
而据胡润百富等联合发布的《2023中国高净值家庭现金流管理报告》,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地区拥有千万人民币家庭净资产的“高净值家庭”数量达211万户,比上年增加5万户。平均来看,大约每700个家庭中,就有一个家庭拥有千万元资产。
不过要注意的是,基钦周期是由库存变动和生产调节驱动的,也就是说,要踩准基钦周期需要对各产业有深入的理解,并且能根据生产价格指数、消费者物价指数等指标,判断出产业的发展阶段。
不过,因中国房地产行业受政策影响较大,因此观察这方面的周期走势,可以以美国地产业为样本。
所以以此来看,再结合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践,包括出现的政策周期、市场周期、信贷周期等,基本可以确定的是,每隔几年,甚至每隔几个月,便会出现一次周期效应。在此过程中,当然存在众多财富增值的机会。
但可惜的是,“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但一做就错”,在现实生活中,也很难准确判断周期走势,“精准抄底,高位逃顶”,这可能只有上帝才能实现!
穷尽智慧,最后每次都说同样的话:“如果当时……要是我……就发财了。”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继续研究周期?以精英群体——企业家来看,尽管很多企业家也在研究周期,但为何企业就是逃不掉衰落的结局?
纵观全球商业史,能真正穿越经济周期的顶级企业,实际上寥寥无几。换句话说,站在周期这个对手面前,人类必然失败的根源到底是什么?
难逃周期宿命
但经济萧条时,则消费下降、投资减弱、出口疲软,很多人开始减少消费,把资金存在银行,以此抵抗未来风险。投资机构也纷纷降低“出手”的频率,商品大量堆积,库存压力逐渐加大,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不仅是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其实放眼过去,千百年来人类社会发展也一直呈现这种周期规律,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原因众说纷纭。如果用经济学家们的解释,大致来看有两种主流观点。
一是自由状态下,市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本身存在内在缺陷,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为经济繁荣会导致生产过盛,经济萧条又会出现需求不足。
那怎么办?这些经济学家提出的解决方案是一定程度上发展计划经济,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要进行有效调控,干预市场发展,进而“熨平”经济周期。
二是经济发展本身并不存在内在缺陷,主要原因是受到了政府干预,比如各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才导致出现了周期性波动。
自然,后者也提出,为了解决“虚假繁荣”或经济衰退问题,政府应该减少或放弃干预,充分发挥市场的自我调节功能。
这些都是比较专业的解释,但可惜的是,实践已经充分证明,这两种观点及方案都无法有效解决经济衰退或萧条,经济周期依然会“我行我素”,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那么原因到底为何?
来看一个案例!
“挖煤”的利润效应非常可观,吸引了大量企业、个人纷纷进场“掘金”,一个粗犷的行业繁荣周期拉开大幕。
2008年,煤炭亢奋曲线达到顶点,一场金融海啸震撼全球,煤价直线下滑,以山西省为代表的重点采煤区加速整改。2013年后,煤炭行业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煤炭开采与供应量得到下降。
但2016年以来,尤其是近两年,煤炭供应量下降后,又出现了供不应求,于是煤价再次上涨。
可以看到,从煤炭产业的上涨与下跌中,完美体现出了周期的本质——人性,这是影响煤价波动的核心因素。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看到某个领域能产生巨大财富效应,众人便会蜂拥而至、进场“掘金”,这是人性的贪婪。
而最终呈现的结果,便是经济周期的剧烈波动,包括上涨和下跌,则是人性的恐惧。
20世纪著名投资大师威廉·江恩曾总结道:“历史之所以重复,是因为人性的弱点。”
人性无法被消灭,恰恰因此,千百年来,无论是经济发展周期,亦或社会运行周期等等,一直在进行着周期轮回。“万事万物皆有周期”,霍华德·马克斯如是总结。
值得一提的是,人的所有交易行为,包括进场“掘金”与清仓保护资产,都是为了财富,这是人的本能使然,也即是人性。遗憾的是,人类向来很难认识自己,洞察人性也并不容易,要想真正洞察周期,难度可想而知。
当然,把这些问题归结为人性,似乎总是绝对正确,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关键因素?答案是肯定的。事实上,有关周期产生的根源,历来众说纷纭。
第一次是发明了蒸汽机,开启了纺织机工业时代;第二次是钢铁和铁路时代,催生了安德鲁·卡耐基等世界顶级富豪;第三次是电气、化工、汽车;第四次则由电子、核能、空间技术为驱动。
可以看到,每过几十年便会产生一次重大革命性技术,人类社会就会发生质的变化,主要原因即是科技的推动,这恰恰也是前苏联经济学家尼古拉斯·康德拉季耶夫将此总结为康波周期的重要原因。因此,判断周期的产生根源,理应还要考虑技术维度。
21世纪以来,互联网大潮汹涌澎湃,信息技术、电子商务、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第五轮康波周期已然拉开了序幕。
按照周期理论,经济运行总会存在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在不同阶段也有不同的投资选择。
在衰退阶段,经济增速逐渐放缓,投资相对减少,就业市场会逐渐出现裁员情况,商业信心出现波动。此时短期利率升高,国债收益率见顶。不过,债券价格会持续上涨,股市收益较差。
萧条阶段投资会大幅下滑,明显出现萧条迹象,企业也会大规模减产,甚至出现大量破产现象,与此同时,就业市场失业率大幅提高,严重影响居民家庭收入,经济面临危机压力。
同样,即使什么都不做,生活在经济繁荣时期,工资收益也会上升,并且失业率也会降低,企业利润会普遍增加,人们的“体感”也会更加舒适。
理论上能抓住一轮周期机遇,便会增加财富升级的可能性。不过遗憾的是,尽管研究周期的著作汗牛充栋,但没有任何一个能有效指导投资、有效辨别周期。
要识别经济周期,顺应周期进行投资,这是极其困难的事!
2007年,康波衰退一次冲击理论预测即将出现次贷危机,果不其然,2008年金融海啸冲击全球。不过,在当年市场最悲观之际,周金涛又提出“走向成熟论”,认为康波周期冲击最剧烈的阶段已经过去,中国经济即将出现V型反转。后期市场走势得到验证。
可以看到,自2015至2016年间,周金涛发布的多次预测皆完美验证,对于大级别周期运行脉络的把握可谓非常精准。
此前,周金涛预测第五轮康波周期的繁荣阶段,到2008年前后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而结束。随后,会进入到下一个阶段。
遗憾的是,后面几个阶段,周金涛先生还未来得及预测,2016年便因病与世长辞了。
综合众多经济学家的判断,再结合当前全球经济运行状况,可以基本判断的是,当前正处于第五轮康波周期的末尾,至于是衰退还是萧条时期,不得而知,恐怕只有“上帝”才会知晓了。
穿越周期波动
既然如此,那么在一轮周期的衰退或萧条时期,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是顺势而为还是逆流而上?有没有方法可循?
换句话说,投资者要清晰知晓目前所处的位置,要对周期阶段有清晰的认知,处于行业上升阶段或下跌时期的投资逻辑,会存在很大不同。
大致总结下,应对周期甚至希望从周期中获利,理论上至少有三个步骤,一是从企业和行业发展历程中,发现周期规律。
比如,在2008年煤炭价格达到顶点时,如果煤老板们意识到煤炭周期即将进入尾声,彼时选择主动淘汰落后产能,那么在接下来的整改中就会减少损失。
三是做出决策,付诸行动。在认识周期、清楚“水位”后,投资者要坚定信心,相信判断、坚持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可能大多数人依然会产生疑问,看起来如此简单,这是否意味着,在看懂周期后,就能在上涨阶段重仓投资,在下跌行情中买空获利?
很遗憾,答案也是否定的。
比如,仍以A股为例,投资者要利用上市公司股价波动,进行高抛低吸,本质就是利用周期性获利。
但事实上,众所周知,从当前市场行情来看,普通投资者要想在A股“掘金”,实则难于登天,站在场外看是一座座“金山”,其实,乐观来看勉强才是“七亏二平一胜”!
这是因为,投资极其复杂,要利用周期的力量实现一笔好的投资,除了考量周期以外,还要考虑很多因素,包括趋势、杠杆、情绪、政策、资金、基本面等等,更何况,A股本身发展历史较短,一些制度性建设等尚需完善。
换句话说,只有投资者在周期、趋势、情绪等多方面,达到“同频共振”时,才有可能在股市获利。
值得一提的是,投资A股的长期主义者并不多,甚至很多都有“投机”倾向,都梦想着一夜暴富,这种投资难度可想而知。
当然,投资股市只是一个案例。
如果是买房呢?很多人奋斗一生的目标,就是在一、二线城市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楼房,梦想朴素而现实。
这个答案恐怕也和投资股市一样,买房人不仅要考虑地产业发展周期,更要认识趋势,甚至可以说,趋势比周期更重要,在房地产业下行趋势中买房,亏损会更大。
可以看到,周期的重要性已经远超专业的经济和投资领域,买房、买车、找工作、选择行业等等,都是同样的道理,这已经成为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重要概念。
其实,抛开经济、投资等专业词汇,人生也恰如市场,同样也有周期属性,市场有涨涨跌跌、人生有起起伏伏,市场是风险与收益并存,人生也有成功与不如意。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了解周期,就是要学会在漫长的人生长河中,向周期借力,顺势而为亦或逆流而上,无论成功或失败,从见世界到见市场,最后到见自己,都能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参考资料:
1.涛动周期论:经济周期决定人生财富命运.2019.周金涛等.
2.周期.2019.霍华德·马克斯.刘建位译.
3.周期、估值与人性.2023.凌鹏.
4.财富中国.2015.董志龙.
5.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2017.吴晓波.
6.大周期:不确定时代的确定性生存法则.2023.正和岛.
7.经济周期和你有什么关系?秦朔朋友圈.
9.你没有真正感受过经济周期.躺平指数.
10.如果无法逃脱周期,那就学会利用周期.巴伦周刊.
11.又有一个周期走向萧条.狐狸君raphael.
12.我们为什么逃不出经济周期?商隐社.
13.2023中国高净值家庭现金流管理报告.中信保诚人寿·传家.胡润百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