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间,安徽含山典礼堂一世祖。汉初由弘农郡迁居渤海郡。治货殖。齐俗贱奴虏,公独爱贵之,桀黠奴,人之所患,公收取之,使逐鱼盐商贾之利。起数千万。配李氏,子一:韪。《史记·贷殖列传》载:“齐俗贱奴虏,而刁间独爱贵之,桀黠奴,人之所患,唯刁间收取,使之逐鱼盐商贾之利,……终得其力,起数千万。”又载刁间的奴婢曾说“宁爵毋刁。”
刁韪,字子荣。间公子。安徽含山典礼堂二世祖。迁尚书,为官有鲠直臣节,出为鲁、东海二郡相。性抗厉,有明略,所在称职,尝以法度自整。家人莫见情容。配王氏,子二:启,吉。◎《通典》卷第三十一:刁韪,字子荣,为鲁相,行县,三老执辔,学官处士皆乘牛马随后。所顿亭传,辄讲经。
刁子都,启公长子。安徽含山典礼堂四世祖。东海治(今山东郯城西南)人。起兵抄徐、兖,降汉拜徐州牧。配洪氏,生子三:荣,华,贵。西汉末年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起初,他是赤眉军的创始人之一,新莽末年的农民起义首领。天凤五年(公元18年)起义,转战于徐、兖(今江苏北部和山东西南部)一带,有众六七万人。刘玄政权建立,被任为徐州牧,后为部属所杀。余部又与其他起义军聚于檀乡(今山东兖州东北),号“檀乡军”。不久渡河,成为河北起义军的一支。建武二年(26年)在吴汉镇压下失败。二弟刁子建。三弟刁子文,迁东海。
刁存,东汉桓帝时任侍中。《全后汉文》收录的应劭《汉官仪》记载:桓帝侍中刁存,年老口臭,上出鸡舌香与含之。鸡舌香颇小辛螫,不敢咀咽,自嫌有过,得赐毒药。归舍辞决,欲就便宜。家人哀泣,不知其故。赖寮友诸贤闻其愆失,求视其药。出在口香,咸嗤笑之。更为吞食,其意遂解。存鄙儒,蔽于此耳。
刁逵(-404年),字伯道。彝公长子。安徽含山典礼堂十三世祖。渤海饶安人。广州刺史。《资治通鉴》载:“(刘)裕尝与刁逵樗蒲,不时输直,逵缚之马枊。谧见之,责逵而释之,代之还直。由是裕深憾逵而德谧。”“刁逵为豫州刺史,镇历阳。弘,逵之弟;逵,彝之子也。”“裕使毅就道规及昶于江北,共杀弘,据广陵;长民为刁逵参军,使长民杀逵,据历阳。”“萧方等曰:夫蛟龙潜伏,鱼虾亵之。是以汉高赦雍齿,魏武免梁鹄,安可以布衣之嫌而成万乘之隙也!今王谧为公,刁逵亡族,醻恩报怨,何其狭哉!”“刁氏素富,奴客纵横,专固山泽,为京口之患。刘裕散其资蓄,令民称力而取之,弥日不尽。时州郡饥弊,民赖之以济。”◎《晋书》记载:东晋安帝时,任广州刺史,领平越中郎将,与其弟刁畅、刁弘等皆不重名节,喜殖财货,曾广置田产达万顷,奴婢至数千人。晋元兴三年(公元404年)桓玄叛晋称帝,刁逵随之反叛。桓玄以他为西中郎将、豫州刺史、镇历阳(今安徽和县)。后来刘裕起兵讨桓玄,刁逵弃城出逃,为部下所执,斩于石头城(今江苏南京)。刁氏土地资财亦由刘裕散发给京口附近贫民。
刁畅,彝公次子。安徽含山典礼堂十三世祖。渤海饶安人。翼州刺史。子一:雍。《晋书》载:刁畅晋隆安时为始兴相,不拘名行,以货殖为务。桓元篡位时,为右卫将军,督八郡军事,镇襄阳。
刁东,于北宋仁宗庆历年间,由山东枣强县迁居昌乐县南偏高镇庄。长子刁周、次子刁信同居寿光县皂凹庄;三子刁胜居历城县刁家庄;四子刁英居青州府西刁庄;五子刁玘居安丘县刁家庄;六子刁文则以高镇庄为乐土,而谋久远,生子二人,长刁贤,次刁余,其孙刁邦艾等生于斯,长于斯,丁口生富,田园日扩,与居他县者,相望而争盛焉!至清朝同治年间,子孙在此地生养繁衍了七百余年。当时昌乐诸庄村屯堡刁姓都是其后裔。东公七世孙刁昙,字旭光,以木本水源之意,慨然以修谱为自任,访问既翔,按支登牒,首次修成家谱。使前之宗派,得以不泯,后之世系,借以不乱。受到族众称赞。
刁翚,宋朝登州通判,在抗击金兵时牺牲。金人南侵,刁翚率兵迎敌,至黄县的黄山馆与金兵相遇,宋军战败,而刁翚尤力战,牺牲时身上中了七支箭。到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有“言者论其忠”,当年四月,宋高宗赵构下旨追赠刁翚直龙图阁。
刁时范,湖北麻城人。重庆江津刁氏始祖。元至正甲午(1354年)科入荐。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离鄂赴贵州任仁怀县令,此后又任浙江仁和知县,并陛任浙江湖州知府。最后,随大将军奉诏平蜀,选授重庆府尹,年迈解甲归田。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择址四川江津(今属重庆市)刁家场冠子溪定居。其后裔虽支分派衍,播迁各地,但世系衔接十分清楚,现已传二十九世。长子刁兴祖,太学生。一生勤俭持家,光大祖业,以诗书礼仪训导后代。次子刁兴隆,字潜渊。文庠。明弟子员,赋性明敏,博通群书,为一时名儒,其善言善行尤为时人所敬佩。刁化神,重庆江津时范公九世孙。天启甲子(公元1624年)举人,明崇祯戊辰科(公元1628年)67进士之一。官至中宪大夫户部郎中、荆南施归道道台、钦差监军兵备道。甲申张献忠破渝,化神起兵讨伐。江津骆来山东保、西卫、南宁、北固四大寨门曾是刁化神屯兵之所。父子遇害于江津黄泥场骆崃山。
刁彭龄,字述卿。德慎公子。江苏宝应五歧堂十六世祖。同治庚午举人。性笃孝,以脩脯供甘旨。努力向学,冀成亲志。与兄鹤龄已分爨,兄积逋至数千金,彭龄尽舍已田偿之。后兄复以债逼求死,彭龄更措金清逋负,得免。年八十余卒。刁云庆,字舜卿。金润公子。江苏宝应五歧堂十六世祖。廪贡生。同治四年,河湖异涨,云庆纠工筑堤,民赖以安。漕督吴棠闻于朝,赏国子监学正衔,以训导试用。任萧县训导,立节孝祠、施材局。任邳州,置义冢,创官渡。历署海州学正、六合教谕、江浦训导,皆有政声。归,成惜字社,创施材局,浚后河,修要路,乐善至老不倦。卒年七十有八。
刁赞元,四川华阳人。广东清公后裔。住成都东风一洞桥。文生。清同治年间任安徽太平府当涂县采石巡检。子刁光铿,字子衡。同治十年(1871年)为成都刁氏省垣总祠撰联:溯弘农肇始之源自晋而魏而宋数十传英贤继美想堂构遥承毋陨渤海经纶升州学术;沐昭代涵濡之泽由闽及粤及川五千里支派番昌原人文蔚起久偕岷峨毓秀江汉炳灵。
刁秉钧,四川人。监生。清光绪元年(1875年)代任广西贵县知县,后任江西省桂县即补军粮府,赏戴五品花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七月为成都刁氏省垣总祠撰联:祖庙新落成一官永滞末偕长幼尊卑同规孝弟绵祖德;宗祠长巩固四事时修惟冀亲疏远近各兴礼让继宗功。刁火龙,刁龙康,广东兴宁人。刁家教的创始人。一说江西临江有个叫罗师傅的(佚名)来到兴宁,把武术传给刁氏兄弟,再由刁氏兄弟演化而成刁家教。另一说是刁氏兄弟,由兴宁到江西做豆腐,闲暇时学练武艺,大有长进,他们回到兴宁后,便从事武艺整理和传授,故名为刁家教。刁家教,是客家拳术的一种。在兴宁、梅县流传较广。刁家教的特点:擒、拿、抓、捉、吞、吐、浮、沉,以柔为主,以攻为副,乘势借力,乘势反击。拳术套路有八套,为金字拳、品字拳、圆家拳、口字拳、工字拳、井字拳、穿杨拳、照镜拳。器械有五套,为大刀、双刀、棍法、大钯、板凳。对拆有五套,为关刀对钯头、刀对刀、棍对棍、棍对凳、空手对刀。刁家拳动作灵活多变、发劲快而有力、含胸蓄气,善发短劲、跌仆翻滚,主守辅攻、借力反击、柔中御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