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开心的是,过年的时候家里会杀猪,也会吃到一年一顿的饺子,你姥爷爱吃猪肉白菜馅的。粮票种类也多了,能换到白糖,你姥姥会用白面蒸一锅糖三角(东北地区的美食),一年就能吃到这一次。”60后的我妈妈每每谈到过年,都会带着那一代人独有的期待神情,即使那已经是几十年前的事了。
“我最开心的是能收到压岁钱,小时候互联网还没有特别普及,一家人都会围坐在电视前聊天,没有一个“低头族”。那时候也没有网上购物的条件,我会和爸妈一起去商场买衣服、挑自己喜欢的糖、买春联,关于过年的印象都是喧闹的集市夜晚,和小区里的小伙伴们一起放烟花、架灯笼。现在长大了,过年的回忆点还留在小时候,即使现在有了手机,也有了更多的选择,可小时候的相对匮乏是一种难得的美好,当然啦,现在也很好。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很神奇。”90后朋友的怀念与60后的妈妈相比,倒也别无二致。
美好都是相通的,这是一种思维的轮回,在时代的飞速变化之下依然根深蒂固,就像海边的礁石,潮汐往复,磐石无移。
你呢?你察觉到“年”的变化了吗?
“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筳开听颂椒。”
几千年来,过年一直是中国人的大事。
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末的大型祭祀活动。是当时中国最为热闹,也是最盛大的一个古代传统节日,也有的说法是春节在尧舜时期就有类似的活动,只是没有形成规模。
魏晋时期有了爆竹,用燃烧竹子发出噼啪声响用来祝贺。
“是夜,禁中爆竹山呼”,追述北宋都城风俗人情的《东京梦华录》这样描写宋代的岁首。在当时,宋代民间已能使用纸筒和火药制作鞭炮,并在市面上流通,火药鞭炮慢慢取代了魏晋的爆竹。
明朝则是每到春节均有大型的祭祀活动。
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第198次常务会议通过将春节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千年流传,习俗和传统正在滋养一个着民族的文化,而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年货经济的变化正在映照着消费时代的步伐走向,这里面藏着走中国经济环境和技术水平的达芬奇密码。
从建国到改革开放前:养精蓄锐,1950s-1970s
传统的年货分两种类型,一种是各类主食和副食,另一种是过年用的东西。但在改革开放之前,由于社会经济水平较低,物资匮乏,无货无市,食物种类单调、票证盛行,人们营养不足,部分农村没有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物质短缺,只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人们才能凭票购买一些糕点糖果、干货果品,而且分量都极少。
改革开放后:如歌岁月,巨变的80年代
改革开放前期的1978年-1980年间是新中国历史上的大拐点,一定程度上来说,那段岁月造就了今日的中国。只是,在当时,即便是改革开放4年后,由于生产力低下,各式各样的票证依然要比钱重要得多。
那时的中国,消费行为是单纯的“交易”,以物换物,我们的消费意识远远落后于同期的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私有化企业的生意经正处于雏形阶段。
改革开放后,因为政策的松动,中国市场上的物资逐渐丰富。鱼和肉都可以比较方便地购买了,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市场供应也越来越充足。80年代,国门大开,新潮物件的涌入扩大了我国人民的视野和消费热情。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手表、自行车、收音机“老三件”是*的。到了80年代初,中国从日本引进了黑白电视机,成为普通人家日盼夜盼的“大件”,当时黑白电视机价格515元。1983年,全国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64元,农村人均纯收入只有309.8元,这台黑白电视机相当于城市居民一年的收入,是名副其实的奢侈品。短短两年后的1985年,全国电视人口覆盖率就达到了68.4%,全家除夕夜守在电视机前看春晚,也开始成为国人的新年俗。电视的流行让始于80年代中期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成为大家过年必不可少的陪伴。
1980s末-1990s初:大哥大,BB机,舞池里的007
1990年10月,麦当劳在深圳开出中国大陆*家快餐店。“洋物件”和“舶来品”,开始走进中国的大门,生活的日渐富足,让我国在1993年取消全国粮油票。
国货逐渐兴起,在街角的小店就可以随时买到一带大白兔奶糖,十年前的黑白电视机也换成了21吋熊猫牌彩电,里面正在播放着《射雕英雄传》的片尾曲。
1996年,*家沃尔玛购物广场开设。此后各种“超市”在全国遍地开花,颠覆了人们的消费习惯。年关一到,人们就会不由自主地涌进超市,挑选五花八门的年货,顺道感慨物资从未有过的丰富。
这时期的年货,除了传统的糖果、烟酒茶、肉类制品等“老三篇”,置办“3C产品”(指计算机(Computer)、通信(Communication)和消费类电子产品(ConsumerElectronics))当年货的市民也越来越多。
千变万化的千禧年:线上的生活和春节
在这个物质不再匮乏的时代,年货又以新的面貌出现在我们面前。2015年,马云在延安宣布,要举办首届阿里年货节,年货节的出现,源于电商正在迅速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根据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春节假期期间,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10050亿元,比去年春节黄金周增长8.5%。
同时,国人的春节消费更显理性,更加注重商品品质。商务部数据表明,2019年春节期间,传统年货、绿色食品、智能家电、新型数码产品、地方特色产品等销售保持较快增长;休闲旅游、观影观展、民俗活动等体验式消费越来越受到欢迎。
选择的多元让年货的置办更加便捷,虽然年味“淡”了,但年货经济正“浓”。中国人民的消费行为正在刺激着年货新消费的进一步成熟,我们敢花钱、会花钱也更愿意花钱。
在这样一个物质不再匮乏的年代,年货在满足口腹之欲之外,正在凸现出更为广泛的功能。它们折射着一个伟大时代的灿烂光芒,而这个时代,远没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