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硬核的媒体,一起创变未来|维克咨询公众号
说起益海嘉里,相信很多人都会很陌生,但是如果要说1:1:1的金龙鱼调和油相信没有中国人不熟悉,金龙鱼可谓是益海嘉里旗下最家喻户晓的品牌,如今益海嘉里终于要创业板IPO了,千亿估值让其可谓是剑指创业板龙头宁德时代,那么益海嘉里上市我们到底该怎么看?这家外资企业又是如何在中国成功的?
中国华侨的新加坡创业史
益海嘉里是东南亚上市公司丰益集团的子公司,而丰益集团的崛起则是要从其创始人中国华侨郭鹤年开始说起,1909年15岁的中国华侨郭钦鉴离开了自己的老家福建福州下南洋闯荡,先到了新加坡又去了马来西亚的新山,在新山开办了一家做粮油生意的公司东升公司,由于时值第一次世界大战,全世界各大粮油企业都高速发展,特别是马来西亚的香料可谓是供不应求,最终让郭钦鉴赚到了第一桶金,1920年已经小有成绩的郭钦鉴和同乡郑格如结婚,在1923年生下了郭鹤年。
郭鹤年毕业后就开始帮助父亲打理公司事务,直到24岁时他带着10万英镑创业基金来到新加坡,创办自己的公司。郭鹤年可谓是年少成名,先在新加坡发展到了1949年,联合家族成员,成立郭氏兄弟有限公司,子承父业,继承东升公司的传统业务,经营大米、面粉、豆类、食糖等食品。
之后郭鹤年通过对当地研究发现,马来西亚气候极度适合种植甘蔗却没有自己的甘蔗种植业也没有专门的炼糖厂,于是其开创性地开办炼糖厂,并且租下了14400英亩土地开设甘蔗种植园,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成为了著名的“亚洲糖王”。在这其中,郭鹤年还大力帮助祖国进行食糖进口,在中国最困难的时期给通过期货交易帮助祖国赚到了500万美元的外汇(要知道当时中国的外汇储备可少的可怜)。
回国发展的东南亚巨头
虽然,郭鹤年在东南亚已经发展的非常好了,但是毕竟马来西亚仅仅是东南亚一隅,对于自己的祖国郭鹤年一直都是保持着始终的热爱,所以当中国改革开放的时候,郭鹤年立刻加入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不过他这次参与的并不是他最熟悉的粮油产业,而是房地产。
1984年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想要在北京建设国贸商圈,但是一直招商引资找不到合适的企业,郭鹤年则毅然加入了当时还非常偏僻的国贸建设,即使在外商纷纷撤资的困难时期,郭鹤年也依然不断加大对国内投资,最终被贴上了“酒店大王”的标签,在中国拥有众多香格里拉酒店,主营办公出租的嘉里中心,还有总面积达到了110万平方米北京国贸。后来大家一般称之为“香格里拉之父”。
说回粮油产业,益海嘉里是哪一年开始在华业务的?
准确的应该是1988年,1988年投资在深圳,真正有金龙鱼是1991年,1988年是投资进来买地建厂。前面是做贸易散油,后面才开始出包装油、品牌油。一种是塑料瓶,一种是小铁桶,还有一个大铁桶的。塑料瓶的就是2公斤,小铁桶的就是2.5公斤,还出了16公斤的大铁桶,专门做餐饮16公斤的大铁桶,那两种小的就是做家庭装的。
80年代的中国粮油市场现状
当时中国家庭食用油市场,那时候国家还没有放开,粮油还是供给制,国家统购统销,然后整个供应是通过粮店和粮站系统来供应居民。虽然那时候已经不要油票了,但是它的整个价格还是完全由国家限制的,然后整个从原料、采购、生产到供应,全部是由国家来完成的,基本还是一个没有开放的状态。基本上都是黑色的那种四级油,有豆油、菜油,可能少少有一点花生油,但绝大部分都是豆油和菜油。四级油很黑,油烟很大,但是价格很便宜,几毛钱一斤吧。
益海嘉里的产品在中国推出以后主要的渠道销售,刚开始主要就是做一些高端的零售,像华侨友谊商店。那时候还没有超市,也没有卖场,基本上只有一些糖烟酒店跟副食店。当时益海嘉里也去找,但基本上人家是不接待的,因为糖烟酒就是卖酒卖烟卖糖的,他说走错门了,卖粮油的在粮油店,你去粮油店,我们不卖这个。
所以基本上能够接受的就是一些高端的像华侨友谊商店那种,因为很贵嘛。那时候益海嘉里的油可能相当于普通老百姓吃的油的四到五倍的价格,老百姓吃的油我记得七毛钱一斤,我们要卖到三块多一斤,价格很贵。第二个油的状态也不一样,他们老的那种都是拿个瓶子,油乎乎的,吃完了去打油嘛,黑黑的。
益海嘉里那个油是一个塑料壶,可以看到油是黄黄的很透亮的。大家习惯认知里觉得那个油怎么会那样,他就觉得是不是掺了水还是怎么样,也没什么油烟,刚开始大家是不太接受,所以基本上是在那种比较高端的场所。
第二个销售渠道,其实是真正主要的销售渠道,还是过年过节一些单位发福利。有一些单位感觉没见过,挺新奇,因为那个油也很香,没什么油烟,价格很贵。到了过年过节的时候,有些好的单位他们就会去买一点发给员工,员工拿回家去吃。
大部分第一批接触这种包装油的,都是不是自己买的,都是单位发的。一吃觉得确实很好,才开始有个别的人到零售店去买。然后这样慢慢零售店有人买才会有人卖嘛,他们才去卖。卖了以后慢慢生意起来了,别人才开始做。到了卖场超市这已经是很晚了,到了可能1995到1997年这个时候了。
21世纪的新征途
之后的益海嘉里可谓是一路开挂,占据了中国粮油市场可谓是第一把交椅。
·产能方面,自1993年公司与中粮、鲁花等公司合作开始在国内投资扩张。随着2000年益海集团成立后公司进一步加速国内产能布局,在华东沿海实现超大产能储备,同时实现全国化的产能布局。根据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数据(转引自维克咨询数据库:中国粮油控股招股说明书),2005年底益海集团大豆压榨产能市场份额达18%,位居第一。
·品牌方面,1993年公司开始和中粮合作,并携手与鲁花合作建厂,此外2000年中粮旗下福临门食品公司成立,丰益间接持股。除参股“福临门”、“鲁花”品牌外,公司还拥有口福、丰苑等品牌。
·2007年后:合并打造粮油巨头,品类延伸持续扩张
·益海&嘉里布局互补,整合后协同效应显著。
益海产能布局更偏食用油上游,产品以散装及中包装产品为主,规模优势明显;嘉里产能布局则更偏食用油下游,产品以金龙鱼为代表的小包装油为主,品牌优势明显。两家企业具有较强的互补性,整合后实现了全产业链布局的强化。截至2006年9月底,KOG在中国拥有食用油压榨、精炼、包装产能80、240、298万吨,WHPL在中国拥有压榨、精炼、包装产能731、256、111万吨。
深耕国内三十余年,塑造千亿粮油龙头
金龙鱼品牌主导打造粮油龙头,包装食用油&大米&面粉行业绝对领先。主营业务主要系厨房食品、饲料原料及油脂科技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公司旗下拥有金龙鱼、欧丽薇兰、胡姬花、鲤鱼牌、金味、香满园、海皇、口福、丰苑、洁劲100等知名品牌,产品涵盖了小包装食用油、大米、面粉、挂面、米粉、豆奶、餐饮专用粮油、食品原辅料、油脂科技等诸多领域。
截止2019年底,公司全国拥有65个生产基地,拥有超300个工厂,覆盖超过100万个销售终端。根据尼尔森统计(转引自公司公告),2018年公司在国内包装食用油、包装大米、包装面粉领域均位居第一,为国内领先的粮油行业龙头企业。
01.整体直销为主,零售&餐饮&工业多渠道发展。
整体而言,公司以直销模式为主、经销模式为辅,2019年直销/经销收入分别占比68.9%/31.1%。
具体分业务看,厨房食品业务,分为三大渠道,2017-2019年零售渠道、餐饮渠道、工业渠道分别占比42.2%~46.5%、38.0%~43.8%、14.1%~15.5%,其中:①零售渠道整体经销模式为主,测算经销占其约69%~83%左右;②餐饮渠道整体直销模式为主,测算直销占其约66%~79%;③工业渠道整体直销为主,测算直销占其约78%~83%。2.饲料原料及油脂科技,饲料原料为直销模式,油脂科技以直销为主、经销为辅。
02.线上线下相结合,积极探索新零售模式。
2019年,我国网上零售额为106324元,同比增长16.5%,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消费者的消费模式以及消费习惯逐渐发生变化,为了迎合消费者习惯的变化,开拓新的销售渠道,公司与京东、天猫超市等电商平台,美菜、快驴进货等生鲜电商平台,阿里巴巴“零售通”、京东“新通路”等社区零售电商平台开展合作,提高终端客户的覆盖能力。
此外,公司积极探索餐饮新零售模式,借助优质产品和经销商网络,通过数字化转型升级,致力于打造国内领先的餐饮供应链平台。在2019年双十一中,益海嘉里金龙鱼食用油表现优秀,在食用油热销商品榜前十里,有4款来自金龙鱼品牌。
好的业绩得益于物流的支撑
像粮油工厂,最好的状态是机器满产,持续不停地跑,这就要求原料是持续不停很稳定地供应,然后出来的产品也得持续地拉走,不然那个工厂也得憋停了。没有原料工厂会停车,转得太快了产品没拉走也会憋停,因为量太大,仓库再大都无法满足。
所以这就要求什么呢?要求整个物流系统的设计要非常高效合理,原料源源不断均匀稳定地供应,出来的东西要源源不断均匀稳定地拉走,保证整个生产是很连续化,很高效很顺畅的,这样质量成本是最优的。因为量大,而且点多,在中国有一百多个工厂,要保证这一百多个点都要在这个状态下运行,所以这是挺不容易的。
缔造千亿帝国,洋外衣下的中国心
益海嘉里也是继承了其传统,大量的中国各地设立生产基地,通过事业部制的方式进行管理,通过生产规划来进行市场生产,再采用中国人最熟悉的模式进行市场销售,而且至始自终都将自己作为一家中国企业来宣传销售,也正是如此几乎没有什么中国人知道原来我们每天用的金龙鱼竟然不是一家中国企业。
·益海嘉里的股东们
丰益国际实际控股,阔海投资少量持股。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上市后,Bathos将持有公司89.99%股份,为公司控股股东,丰益国际间接持有Bathos100%股份。丰益国际为新加坡上市公司,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2016-2019年间丰益国际主要股东的持股比例分别为郭孔丰(12.13%~12.56%)、ADM(18.98%~24.89%)、KuokBrothers(18.58%~18.65%)、KerryGroup(10.13%~11.07%)。
此外,阔海投资将持有公司0.01%股份,阔海投资是由部分益海嘉里员工及其他第三方共同成立的内资企业,成立目的系在粮油加工产业所涉及的国产原粮和油料贸易、第三方物流及动力煤贸易领域开展业务。截止2019年底,阔海投资实际持股人中包括公司饲料原料部总监、物流部总监、米业事业部总监、油脂部总监/公共事务部总监、供应链管理部总监、生产部总监等中高层管理人员。
不过作为一家如此成功而且不差钱的公司,益海嘉里上市似乎总让人有些奇怪,正如同益海嘉里副董事长、首席运营官穆彦魁曾经说过的一句话:金龙鱼在国内上市,融资并不是主要目的,而在于上市之后,金龙鱼便能顺理成章地变身成为一家地道的国内企业,彻底摆脱“外资”的限制。
规模绝对领先,未来望延续稳健增长
益海&嘉里协力,一超两强格局稳定。益海与嘉里合并后,从压榨、精炼到品牌都实现了行业绝对领先,牢牢占据行业领先地位,包装食用油市场也逐步形成了一超两强的竞争格局。
·品牌价值凸显,渠道根基深厚,产业链价值充分挖掘
食用油是兼具粮食&调味属性的必选消费品。
一方面,作为刚需产品,食用油公司需拥有突出的品牌实力、为品质&口味的背书,并形成较好的渠道拓展管控能力;
另一方面,食用油消费缺乏价格弹性,消费者对于价格敏感程度相对高,供应链管控保障性价比要求较高。而公司作为国内小包装油行业的先行者和绝对龙头,品牌&渠道优势明显、供应链布局领先,并有望基于此打造厨房食品平台优势,持续孵化新品类打开成长空间。
·营销&产品相辅相成,成就食用油第一品牌
小包装油推广者,食用油第一品牌。金龙鱼作为国内最早的小包装油推广品牌之一,是国内食用油第一品牌。根据Euromonitor统计,2019年金龙鱼品牌在包装食用油市场份额高达33.7%,根据worldbrandlab排名,金龙鱼品牌位居《2019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第160位,食用油品类第1位,品牌价值高达398.54亿元。此外,公司借助厨房食品品类延展持续强化金龙鱼品牌多品类承载力,2019年金龙鱼包装米行业市占率达17.2%(第一),包装光面市占率1.9%(第三)。
·围绕健康&口味持续创新,同质化行业挖掘产品差异化。
2009年益海嘉里研发中心在上海成立,是目前全球粮油产业中最大的纯研发中心之一,研发中心由世界著名植物分子生物学家、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终身教授、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蔡南海教授担任董事长及法定代表人,并聘请海内外业界科学家担任高级顾问,拥有科研人员约300人。借此平台,公司持续深化技术和产品创新,在产品上保持竞争优势。
益海嘉里还从大豆蛋白中提取出食用和药用级别的卵磷脂。卵磷脂被誉为“血管清道夫”,是一种功能全面的营养品。在制作分离蛋白过程中所产生的蛋白废水,经过厌氧发酵处理后可生产沼气用于发电。益海嘉里将国产大豆的优质蛋白优势发挥了出来,为国产大豆的成功“突围”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体化产业链布局:循环经济理念,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构建循环经济产业模式,提升产业链附加值。公司坚持科技引领产业可持续发展,创建了领先的水稻循环经济模式,构建了“订单种植—精深加工—产品品牌化—副产品综合利用—高科技产品研发”的新型循环经济产业模式。
公司运用“循环经济”理念,通过“吃干榨净”的精深加工模式,有助于充分开发利用原料农产品的资源价值,带动农产品加工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从而拓宽公司产业领域,提高产品附加值高,延长产业链条。
以水稻循环经济模式为例,一方面,公司基于订单,采用优质原料进行水稻加工,生产品牌优质大米,提高产品溢价能力;另一方面,水稻加工产生米糠和稻壳两大主要副产品,公司对其进一步加工,将稻壳用来发电,并从稻壳灰中提取白炭黑、活性炭等高附加值产品,将米糠用于榨取高营养价值的米糠油,将米糠粕进一步深加工为多种食品、保健品的原辅料。
疫情期间的益海嘉里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益海嘉里等国内粮油生产领先企业克服物流限制、人员短缺、防疫要求等困难,发挥全国供应链的协同优势,保障了粮油消费市场供应充足,价格稳定。
一方面,基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稳价保供的市场表现,益海嘉里得到了很多地方政府的高度评价,近期,益海嘉里收到了多地政府及侨办发来的感谢信。另一方面,益海嘉里作为爱国侨企,多次表达了坚定看好中国发展前景的信心。
在5月14日,益海嘉里金龙鱼粮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穆彦魁披露:“未来三至五年,益海嘉里在祖国内地的投资会超过之前30年在中国投资的总和,而且力度将不断加大。”
也许这位下南洋的企业回归之后,能够再次缔造世界五百强的商业创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