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新干线要闻早餐西本资讯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6日公布的2022年12月份全球制造业PMI为48.6%,较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连续7个月环比下降,连续3个月低于50%。分区域看,亚洲和美洲制造业PMI在50%以下继续下探;欧洲制造业PMI连续小幅回升,但仍在50%以下,非洲制造业PMI升至51%以上。

2、2022年全球制造业PMI均值为51.8%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制造业PMI均值为51.8%,较2021年均值下降4.3个百分点。从全年看,在疫情、通胀以及地缘政治冲突的影响下,全球制造业需求收缩压力持续加大,全球制造业呈现波动下行趋势。

3、商务部:2022年1-11月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5.6%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通报,2022年1-11月,我国服务贸易继续保持增长。服务进出口总额54046.1亿元,同比增长15.6%;其中服务出口25835亿元,增长15.5%;进口28211.1亿元,增长15.6%;逆差2376.2亿元。

4、宁波航运交易所:新马航线运价下跌9.6%

从宁波航运交易所获悉,海上丝绸之路指数之宁波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NCFI)今日报收于737.8点,较上周下跌3.4%。21条航线中有18条航线运价指数下跌。宁波航运交易所行业分析师钱杭璐表示,本周货运需求有所下降综合指数持续下跌,其中新马航线运输需求短缺,即期市场订舱价格跌幅较大。数据显示,新马航线运价指数为308.2点,较上周下跌9.6%。

5、分析师评欧元区12月CPI数据

在此前德国和法国公布疲软的通胀数据后,欧元区年度总体通货膨胀率下降为意料之中,但报告中有一个巨大的警告需要注意,这就是核心年度通货膨胀率实际上有所上升,该数据为5.2%,而11月份为5.0%。如果说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这将证明欧洲央行继续走在更为鹰派的道路上是正确的。

6、美联储博斯蒂克:美国通胀可能已经达到峰值

美联储博斯蒂克表示,美国通货膨胀“可能已经达到峰值”,这表明情况正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预计2023年美国GDP增速为1%,“相当缓慢”;预计就业市场压力将缓解,年底失业率将在4%左右,就业岗位不会出现“重大减少”;预计到年底通货膨胀率可能在3%左右,标志着政策是有效的。

7、欧元区通胀大幅放缓至个位数

欧元区通货膨胀率自8月份以来首次回到个位数,这使得市场更加期待欧元区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消费价格飙升趋势已经见顶。欧盟统计局周五公布的最新数据表示,12月份通胀数据为9.2%(同比),主要因能源成本增长放缓。这一数字反映了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国物价涨幅放缓。最新通胀数据低于经济学家普遍预期的9.5%。

8、荷兰2022年12月通胀率为9.6%

9、日本央行:2022年物价上涨率或达3%以上

据共同社1月6日报道,日本央行考虑到以食品为主的涨价超乎预想,已在探讨上调消费者物价上涨率预期。央行2022年10月时给出的2022年度预期为2.9%,2023、2024年度为1.6%。预计2022年度将被上调至3%以上,2023、2024年度也将上调,接近作为央行目标的2%。

10、美国M2货币供应量较去年3月峰值小幅下降

疫情期间,由于美联储向金融市场注入了大量流动性,广义货币供应量(M2)膨胀了40%以上,并在2022年3月达到21.7万亿美元的峰值,不过到去年11月降至21.35万亿美元。圣路易斯联储主席布拉德周四表示,M2货币供应下滑是好迹象,预示着通胀消退。

11、日本央行去年ETF购买量降至12年最低

2022年,日本央行购买国内股票ETF的规模降至12年低点,购买总额为6309亿日元,仅为2020年的7.1万亿日元的零头。自2021年3月日本央行放弃每年购买6万亿日元ETF的目标以来,购买已显著放缓。野村证券周五表示,日本央行可能会进一步减少ETF购买频率,专注于控制债券收益率。如果日本央行前副行长山口裕英接替黑田东彦的职位,该行可能停止其ETF购买。

12、德出口商信心连续第三个月上升

德国出口商情绪达到半年以来的高点。伊福研究所(ifo)调查结果显示,12月份相应晴雨表指数上升0.7点至1.6点,已连续第三个月上升,为6月份以来的最高值。Ifo所长福斯特(603806)表示,德国工业对2023年初的出口持谨慎乐观态度。汽车行业继续预测显著增长,但增幅略低于上月。电气和饮料行业预计出口上升,而化工和金属预计出口下降,家具行业也对出口持悲观态度。

13、德国2022年天然气进口下降12.3%

14、印度2022新车销量超日本

印度汽车工业协会(SIAM)的数据显示,2022年印度的新车销量至少达到425万辆,超过日本的420万辆,首次成为世界第三。由于逼近世界首位的14亿人口和收入增加,印度汽车市场正在迅速扩大。另一方面,日本则受到人口减少影响,预计出现市场萎缩。2022年零部件持续短缺,未能满足旺盛的新车需求,这也产生负面影响。日本汽车市场在全球的地位正持续下降。

15、美股周五收高

美股周五收高,三大股指本周均录得涨幅。美国12月非农就业人数超出预期,失业率降至3.5%。平均时薪环比增长0.3%,令投资者押注通胀继续降温。道指涨700.53点,涨幅为2.13%,报33630.61点;纳指涨264.05点,涨幅为2.56%,报10569.29点;标普500指数涨86.98点,涨幅为2.28%,报3895.08点。

16、原油期货本周下跌8.1%

美国WTI原油期货周五小幅收高,本周该期货累计下跌逾8%。周五,纽约商品交易所2月交割的西德州中质原油(WTI)期货价格上涨10美分,涨幅为0.1%,收于每桶73.77美元。本周该期货累计下跌8.1%。

17、黄金期货周五收高1.6%

纽约黄金期货价格周五收高,使其本周录得超过2%的涨幅。分析师称,强劲的非农就业数据叠加薪酬增长放缓,支持了美联储加息可能接近尾声的市场猜测。纽约商品交易所2月交割的黄金期货上涨29.10美元,涨幅为1.6%,报收于每盎司1869.70美元。按照最活跃合约计算,本周黄金期货价格累计上涨2.4%。

18、股市及外汇行情一览表

国内财经

1、中国银保监会就“三个办法一个规定”公开征求意见

为进一步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提升信贷管理能力和金融服务效率,支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中国银保监会对《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项目融资业务指引》进行修订,形成《固定资产贷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流动资金贷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个人贷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和《项目融资业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2、银保监会:流动资金贷款期限不得超过3年

3、今年春运客流预计同比增长99.5%

经初步分析研判,今年春运期间客流总量约为20.95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99.5%,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70.3%。从客流构成看,预计探亲流约占春运客流的55%,务工流约占24%,旅游和商旅出行约占10%,不少高校已在春运开始前放假,占比相对较小。

4、交通运输部:春运货运需求大幅增加

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力做好春运服务保障有关情况。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成光表示,今年春运货运需求大幅增加。往年春运一般是“客增货减”,今年春运疫情流行高峰未过,各类医疗防疫物资、节日生活物资和今冬明春的能源、粮食等重点物资运输需求均会有较大增长,特别是中小城市、农村地区物流配送基础相对薄弱,加上一线从业人员离岗回乡及可能出现的大面积感染,上岗人员不足,局部地区可能出现末端配送不畅问题,统筹好春运客运服务和交通物流保通保畅面临较大压力。

5、中汽协:预计2022年12月汽车销量245.5万辆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根据重点企业周报数据推算,2022年12月汽车销量245.5万辆,环比增长5.5%,同比下降12.1%;2022年,汽车销量2675.7万辆,同比增长1.7%。

6、长江经济带运输船舶靠港使用岸电再创历史新高

7、上海市金融稳定发展研究中心揭牌

1月6日,上海市金融稳定发展研究中心揭牌仪式举行。上海市金融稳定发展研究中心是经市委批复同意,在原上海市产权交易管理办公室基础上更名组建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中心隶属于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主要承担上海及区域金融稳定研究,金融业务、金融产品和金融科技创新风险评估,涉众型、区域性及重点领域金融风险监测预警,以及协助强化央地金融监管协同,协助推进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等职能。

8、宁波去年GDP预计1.56万亿

宁波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透露,2022年该市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6万亿元,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拟设为5.5%以上。市长汤飞帆在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时介绍,预计去年全市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超7.7万元、4.5万元,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突破12.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335万标箱,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超1.2万亿元。

9、福建沿海港口年货物吞吐量首次突破7亿吨

福建省交通运输厅1月6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福建省沿海港口年货物吞吐量首次突破7亿吨,达到7.14亿吨。目前,福建全省万吨级以上泊位达198个,拥有罗屿40万吨铁矿石泊位,湄洲湾青兰山原油码头等2个30万吨级原油泊位,以及厦门港远海、海润等一批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可停靠世界最大集装箱船、油轮、散货船等。

10、2022年1—11月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25万个

据住建部消息,经汇总各地统计上报数据,2022年全国计划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1万个。2022年1-11月,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25万个,已完成年度开工任务。其中,广东、江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广西、山西、湖北、福建、海南、北京、湖南、重庆、内蒙古、吉林、浙江、河南、安徽、贵州、四川、山东、河北、辽宁、黑龙江、上海、江西、云南、陕西、青海、新疆、宁夏等29个省份超过或达到计划任务。

11、2023年楼市企稳回升信心足

新年伊始,房地产市场迎来监管部门的“加油打气”。1月6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网站显示,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毫不动摇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精准施策,提振市场信心。多位业内专家认为,1月5日央行、银保监会明确“建立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仅是2023年楼市精准施策的一个部分。未来,除了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外,针对购房者的改善性住房需求也有望迎来精准支持政策。

12、成都二手房成交再创新纪录

成都市住建局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大成都范围内新房成交约1846万平方米,同比2021年减少约20%;套数共计142982套,同比减少约25%。与新房成交量下滑相反的是,成都二手房成交量大幅增加。2022年全年全市一共成交了约1427万平方米二手房,同比2021年增加约194%;套数共计151376套,同比2021年增加约200%,创下有史以来最高纪录。2022年成都新房和二手房累计成交294358套,同比2021年增加约21.36%,也创下近5年的最高值。

证券期货

1、创业板指涨近1%

1月6日,沪指午后探底回升小幅收涨,创指、深成指红盘震荡。总体来看,两市个股跌多涨少,超2900只个股飘绿,今日成交8381亿元。截至收盘,沪指报3157.64点,涨0.08%;深成指报2422.14点,涨0.32%;创指报2422.14点,涨0.95%。北向资金再度净买入60.66亿元,近3日连续加仓,本周4个交易日累计净买入达200亿元;今日沪股通净买入44.72亿元,深股通净买入15.95亿元。

2、两市融资余额增加16.74亿元

截至1月5日,上交所融资余额报7647.79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3.61亿元;深交所融资余额报6874.27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13.13亿元;两市合计14522.06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16.74亿元。

3、2023年首周北上资金净买入逾200亿元

本周是2023年第一个交易周,北上资金净买入逾200亿元,连续第9周净买入。分市场看,沪股通净买入逾83亿元,深股通净买入117亿元。低估值的金融股成为北上资金新年最爱,净买入银行股逾25亿元,为首周加仓最多的行业,非银金融业获得逾18亿元的净买入,位居第三名。新能源所处的电气设备行业获得近23亿元净买入,食品饮料、医药生物获得超10亿元加仓。交通运输则被净卖出超11亿元,农林牧渔、通信、机械设备等行业被净卖出超亿元。

4、百余家上市公司公布2022年业绩预告

5、新年伊始137家A股公司斥资逾38亿元回购股份

截至2023年1月6日,已有137家上市公司实施回购,同比增长52.22%,实施金额合计38.65亿元。对于股份回购的必要性,多家公司均表示,“有利于维护广大投资者利益,更紧密、有效地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员工个人利益结合在一起,促进公司稳定可持续发展。”

6、超七成百亿级私募去年亏钱

百亿级私募2022年整体业绩回撤超7%,其中超七成私募未能赚钱。在浮亏的百亿级私募中,多家私募为曾经的业绩冠军,“冠军魔咒”再次应验。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冠军魔咒”效应反映出诸多新锐百亿级私募规模扩张过快、风控意识薄弱等问题,未来随着私募行业洗牌进一步加剧,头部机构需坚守风控底线,并让投研实力走在规模之前。

7、破净率下降,近千只理财产品收复失地

据中国基金报,继去年11月份债市调整,引发银行理财“破净潮”,数千只银行理财产品跌破面值后,最新数据显示理财的破净率已经环比下降,近千只理财产品迎来了收复失地的“回血”时刻。

8、2022年12月投向基础产业信托资金大幅增长

中国信登信托登记数据显示,2022年12月份全行业新增完成初始登记信托产品3444笔,环比增长4.30%,同比下降12.85%;初始募集规模5,055.16亿元,环比上升21.10%,同比下降45.71%。新增产品平均规模1.47亿元,环比上升16.67%,同比下降37.45%。从信托财产主要运用领域看,投向基础产业的信托资金大幅增长。12月份新增投向基础产业的信托规模为901.85亿元,环比增长48.57%,同比增长1.65%;占新增规模的比重环比提高3.3个百分点,同比提高8.31个百分点。

9、港交所:证券市场市价总值于2022年12月底为35.7万亿港元

港交所数据显示,证券市场市价总值于2022年12月底为35.7万亿港元,较上月底的33.3万亿港元上升7%,并较去年同期的42.4万亿港元下跌16%。

10、郑商所:动力煤期货2401合约交易保证金标准为50%

郑商所公告,经研究决定,动力煤期货2401合约交易保证金标准为50%,涨跌停板幅度为10%。按规则规定执行的交易保证金标准和涨跌停板幅度高于上述标准的,仍按原规定执行。非期货公司会员或者客户单日开仓交易的最大数量为20手。

1、国家发展改革委研究加强铁矿石价格监管

2、2022年12月中国大宗商品指数回升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2月中国大宗商品指数(CBMI)为101.0%,较上月回升0.8个百分点。该月指数回升主要是受代表供应端的供应指数和库存指数上升拉动所致,而销售指数反弹动力明显不足,显示当前国内大宗商品市场供强需弱的格局再度形成。

3、2022年12月下旬重点钢企粗钢日均产量下降

中钢协:2022年12月下旬,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共生产粗钢2107.54万吨、生铁1943.82万吨、钢材2176.53万吨。其中粗钢日产191.59万吨,环比下降2.44%;生铁日产176.71万吨,环比下降0.31%;钢材日产197.87万吨,环比增长3.30%。2022年12月下旬,重点统计钢铁企业钢材库存量1305.66万吨,比上一旬减少293.35万吨、降低18.35%;比上月底(即上月同旬)减少224.73万吨、降低了14.68%;比去年底(即去年同旬)增加175.97万吨、增长15.58%。

4、渤海油田原油产量再创新高

1月6日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获悉,我国最大原油生产基地渤海油田2022年完成原油产量约3175万吨。在进一步巩固其全国第一大原油生产基地的同时,渤海油田全年油气当量超3450万吨,跃升为我国第二大油气田。

5、浙江:推进钢铁企业兼并重组

浙江省近日起草了《浙江省污染天气消除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三年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方案提出,主要任务包括,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严格落实国家产业规划、产业政策、“三线一单”、规划环评,以及产能置换、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区域污染物削减等要求。推进钢铁企业兼并重组,加快提升产业集中度,钢铁冶炼企业数量减少到10家左右;推进全废钢电炉工艺,推动长流程炼钢转型为短流程炼钢,压减长流程炼钢产能150万吨以上;逐步整合退出独立热轧企业及工序。严控水泥熟料产能,退出一批2500吨/日及以下熟料生产线;结合本地实际及环境空气质量改善需求,持续推动常态化水泥错峰生产。

6、贵州:到2025年,生产煤矿产能2.5亿吨/年

贵州印发《贵州省推动煤炭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施方案》,其中提到,到2025年,60万吨/年以上生产煤矿产能占比70%以上,国有企业煤炭产能、产量占比均提高10%以上。到2030年,生产煤矿平均产能90万吨/年以上,国有企业煤炭产能、产量占比均提高20%以上。到2025年,生产煤矿产能2.5亿吨/年,原煤产量1.8亿吨、力争达到2亿吨,外调煤量3000万吨以上。到2030年,生产煤矿产能3亿吨/年,原煤产量2.4亿吨。

7、河南资本集团成为安阳钢铁间接控股股东

5日,安阳钢铁发布了《安阳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收购报告书》公告(以下简称《公告》)。从《公告》中获悉,本次收购系河南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河南机械装备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河南装备投资集团”)100%股权向河南国有资本运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河南资本运营集团”或“收购人”)作价出资,导致收购人成为安阳钢铁的间接控股股东。上市公司的直接控股股东仍为安阳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安钢集团”),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仍为河南省国资委。相当于河南资本集团间接收购河南装备投资集团持有的安阳钢铁19.18亿股股份,占安阳钢铁总股本的66.78%。

8、首钢通钢公司品种钢家族再添新成员

近日,首钢通钢炼钢事业部3号方坯连铸机成功浇铸直径135圆坯,经检测,圆坯成份及外观质量完全达到标准要求。标志着公司品种钢家族再添新成员,不仅提升了产品综合创效能力,也为2022年新产品开发和产品结构调整工作画上圆满句点。

9、包钢产香港认证打桩钢实现首次出口

近日,随着天津港码头汽笛鸣响,货轮YINNING号载着1100吨包钢产香港认证打桩钢驶离港口航向香港,这标志着包钢产该类型产品首次实现了出口。

10、本钢北营公司超额完成2022年生产经营任务

2022年,北营公司紧紧围绕鞍钢集团“7531”战略目标和本钢集团“1357”工作指导方针,锚定扭亏、改革、民生三大重点工作任务,坚持以效益为中心,以精益管理为抓手,持续推进降本增效,超额完成年初制定的生产及利润目标,实现盈利。全年共完成生铁产量686.04万吨、粗钢产量699.62万吨、钢材产量689.82万吨、铸管产量4.8万吨,“两利四率”等生产经营指标全面完成,实现了蝶变重生。

11、华菱钢铁:预计2023年钢铁行业限产政策将保持连续性

华菱钢铁1月6日披露的调研纪要表示,目前国家对钢铁行业实行产能、产量“双控”的产业政策,预计2023年限产政策将保持连续性,钢铁行业供给端将持续受控。公司将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依法合规组织生产,并根据下游订单需求和盈利情况来调整生产节奏。

12、海内外业界人士直面钢铁低碳发展问题

近日,由力拓集团与中国宝武集团、清华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中国钢铁低碳发展目标与路径研讨会在北京举办。来自政府、行业协会、产业及学术界的海内外专家和媒体等150余人线上参与会议,与会嘉宾就中国钢铁低碳发展的战略、政策、路径及实践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13、福建湄洲湾港去年对台中转铁矿石超400万吨

近日从福建省交通运输厅获悉,2022年福建省全年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首次突破7亿吨,达到7.14亿吨;大陆对台铁矿石中转的最大港口湄洲湾港,全年对台中转铁矿石超400万吨。2022年,福建省沿海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800万标箱。沿海港口新开工10个项目,新增万吨级泊位9个、港口货物通过能力1763万吨。新增航运企业47家、船舶运力205万载重吨,全省船舶运力超过1850万吨。

14、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商品煤销量连续两年突破亿吨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商品煤销量年累计完成10145万吨,继2021年之后再次突破亿吨大关,创历史新高。

15、重庆今年已与陕煤集团达成1900万吨煤炭合作协议

16、印度2022年4-12月成品钢材出口量同比下降54.1%

印度政府最新数据显示,在2022年4月开始的财年前9个月,印度成品钢材出口量减少了一半以上。2022年4月至12月,印度成品钢材出口量下降54.1%至474万吨,原因是全球主要市场的消费量下降,而且在最近取消出口税后,钢厂难以恢复出货量。同期,印度成品钢产量同比增长5.7%至8790万吨,消费量增长11.5%至8550万吨。

17、澳大利亚核心锂业公司首批1.5万吨锂原矿起运中国

5日,澳大利亚重要的锂矿商核心锂业公司发布公告表示,公司首批1.5万吨锂原矿已装船并运往中国。核心锂业公司表示,其已在Rossana号船装载了1.5万吨来自公司旗下芬尼斯锂矿的直运矿石,产品的氧化锂品位为1.4%。

18、韩国政府表示将积极应对欧盟碳关税政策

据外媒消息,韩国政府和当地企业正积极想办法应对欧盟对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的政策。其表示,碳关税可能会让韩国企业付出代价。欧盟于2022年12月份同意对钢铁、水泥和铝等征收碳关税。在韩国,钢铁企业可能会受到最严重的影响,因为钢铁是韩国对欧盟的主要出口产品之一。2021年,韩国对欧盟的钢铁出口总额为45亿美元。

19、马来西亚对越南镀铝锌板材启动反倾销行政复审调查

12月29日,马来西亚国际贸易与工业部发布公告称,应越南出口商TanPhuocKhanhTradingManufacturingCoilSteelJSC提交的申请,决定对越南TanPhuocKhanhTradingManufacturingCoilSteelJSC生产或出口的镀铝锌板材启动反倾销行政复审调查。本案终裁将于立案之日起180天内作出。

20、全球大宗商品控股公司将于2月推出镍交易平台

总部位于英国的全球大宗商品控股公司(GCH)表示,其计划中的实物镍交易平台将于2月下旬推出,预计最终将提供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镍期货合约的替代品。该公司已经提供了一个实物煤炭交易平台,去年12月表示,其镍项目将于今年第一季度上线,买家和卖家直接进行交易。

21、LME期铜收涨215美元

LME期铜收涨215美元,报8590美元/吨。LME期铝收涨40美元,报2296美元/吨。LME期锌收涨18美元,报3024美元/吨。LME期铅收跌17美元,报2200美元/吨。LME期镍收涨331美元,报28079美元/吨。LME期锡收涨409美元,报25270美元/吨。LME期钴收跌1000美元,报49000美元/吨。

22、BDI指数录得逾一年最大周线跌幅

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周五小幅下跌16点或1.4%,至1130点,该指数周线下跌25.4%,录得2021年12月17日当周以来的最大周线跌幅。海岬型船运价指数上涨8点或0.5%,至1512点,该指数周线下跌33.1%。海岬型船日均获利上涨70美元,至12543美元。巴拿马型船运价指数下降33点或2.5%,至1299点,为9月2日以来最低水平,该指数周线下跌15.4%,已连续第三周下跌。巴拿马型船日均获利减少293美元,至11693美元。超灵便型散货船运价指数下跌32点,至839点。

23、国内期货主力合约多数上涨

焦炭涨超3%,焦煤涨超2%,苯乙烯(EB)、纸浆、菜籽粕涨超1%。跌幅方面,铁矿石跌超2%。国际铜夜盘收涨1.07%,沪铜收涨0.81%,沪铝收涨0.11%,沪锌收涨0.06%,沪铅收跌0.57%,沪镍收跌0.35%,沪锡收涨0.11%。不锈钢夜盘收涨0.48%。

THE END
1.贵州黔南现代化产业体系正加速形成中国商报贵州报道(潘燕 记者 谢忠义)11月25日,中国商报记者从贵州省黔南州获悉,该州已初步构建起“以现代化工、新能源电池材料两大主导产业为引领,以生态特色食品、新型建材、现代能源三大支柱产业为支撑,以装备制造、健康医药、电子信息制造等多个特色产业为补充”的“2+3+N”产业发展体系,具有黔南特色的现代化https://www.zgswcn.com/news.html?aid=233156
2.市州动态黔东南州强化科技支撑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选派国家、省、州三级科技特派员共452名(其中国家级62名、省级194名、州级196名),实现全州16个县(市)乡镇(街道)服务全覆盖,各级科技特派员深入基层开展技术服务,农产品加工技术服务作为科技特派员服务重点,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强有力人才保障。同时推进“贵州红酸汤标准化发酵技术示范基地建设”“剑河县山野菜http://kjt.guizhou.gov.cn/xwzx/jckj_73877/202412/t20241209_86317079.html
3.企业中高层时事解读课2022第45期(总期144期)在线培训课程今年9月,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中国金融租赁行业发展报告(2021)》指出,回归租赁本源、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租赁行业的发展目标,也是金融租赁行业对我国金融体系有益补充的重要体现。 事实上,《通知》也要求,金融租赁业要加大对先进制造业、绿色产业、战略新兴领域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进一步强化租赁物https://www.zzqyj.net/?list_89/1427.html
4.黔西南州“十四五”工业发展规划“工业强州”是黔西南州委、州政府自“十二五”以来一直长期坚持的战略思路,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和地方特色优势资源,已经初步形成以能源、材料、冶金、化工、建材、装备制造、特色轻工为主的七大产业,打造形成煤电铝、煤电化、煤电钢等特色产业链。目前,黔西南州已经成为我省重要的能源基地及我国南方重要的战略资源支撑基地http://xinxi.mei.net.cn/gh/zl.asp?vid=965
5.贵州: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累计增长数据来源:贵州省统计局 进入多数据图表系统>>免费图表工具>> 下载表格数据贵州: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累计增长 的数据如下: 序号时间(月)单位:百分点 注:时间后面标注“E”其对应的值为系统根据历史数据预测所得,仅供参考。 12024.03(E)开通后显示数据,立即开通 https://d.qianzhan.com/xdata/details/1bbc58659d1b0437.html
6.2024年第33周:酒行业周度市场观察1.银行扎进白酒业,贷款卖酒是馅饼还是陷阱? 关键词:白酒业,金融机构,贷款,资金链,供应链融资 概要:近日,泸州市酒类行业协会获得多家银行总计32亿元的授信,延续了银行业与白酒业的合作关系。这种合作自2012年左右开始,当时白酒行业受政策和负面事件影响进入调整期,众多中小酒企面临资金压力。银行通过设立专项信贷服务和https://36kr.com/p/2912675725024128
7.CADA十点播报:去年贵州饮料酒产量145.05万吨,增长11.3%;第八代3月24日,《贵州省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其中提到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0.7%,饮料酒产量145.05万吨,增长11.3%。《公报》显示,全年贵州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9%,两年平均增长8.9%。全省19个重点监测的工业行业中,12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增长。其中,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https://news.foodmate.net/wap/index.php?itemid=624385&moduleid=21
8.酒业要闻茅台蝉联贵州企业百强榜首;习水与习酒交流座谈;贵州12月5日,安徽古井宿淮酒业销售有限公司成立,该公司由安徽古井贡酒股份有限公司全额出资,位于安徽省宿州市,是一家以从事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为主的企业,企业注册资本为1000万人民币。 06 劲牌2025年贺岁酒开启预定 据湖北日报网消息,2025劲牌贺岁酒9款大容量产品将于12月8日-27日焕新上市,分别是5L35度中国劲酒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23622765.html
9.2022贵州工业主要行业增加值增速2022年贵州省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2022年,在贵州省19个重点监测的工业行业中,6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增长。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比2021年增长45.9%,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32.6%,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31.2%,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12.8%,烟草制品业增长6.7%。 指标名称 增长速度(%)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https://m.maigoo.com/news/674750.html
10.贵州污染源调查:饮料制造业化学需氧量排放居前贵州省日前发布的《贵州省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显示,省内化学需氧量排放居前的行业为:饮料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上述5个行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合计占总排放量的84.30%。 这项统计结果是贵州省对省内排放污染物的62874个工业、农业、生活污染https://www.antpedia.com/news/74719/n-74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