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窗帘,你伸了个懒腰,走进厨房,打开冰箱,拿出一瓶清新的橙汁,开始了新的一天。
饮料,这个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小确幸,不仅滋润我们的喉咙,更在不经意间,成为了全球投资市场的热土。
(1)我国饮料市场的发展,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
一是90年代,碳酸饮料占据市场主导。二是到了21世纪初,茶饮料、功能性饮料和果汁开始流行。三是到现阶段,随着健康消费观念的兴起,瓶装水、无糖茶、零糖零腐、果蔬汁等饮品越来越受欢迎。
(2)我国饮料市场的增长,呈现“外冷内热”的特点。
一是行业整体增长趋缓,但内部创新层出不穷,日新月异。我国饮料市场的消费人群规模和人均消费量都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市场成熟且趋于饱和,行业增速低于5%。
二是饮料市场的需求是多元化的,消费者也是多维度的。市场足够大,可以容纳各种不同的产品。健康饮品的兴起并不意味着传统饮料的消亡,它们依然拥有庞大的市场需求。
三是当今消费者的需求标准和层次在提高,普通大众饮料已无法满足他们,创新和细分已成为饮料行业的主题。
(3)我国饮料市场的竞争格局,有“新老交替”的迹象。
一是品类几乎是永恒的,但品牌却不一定。新兴品牌展现出强大的品牌活力,尤其在产品创新和吸引年轻消费者方面表现出色。相比之下,传统饮料企业的品牌力显得有些衰退和老化。
三是传统品牌构建起来的渠道壁垒在瓦解。饮料消费具有即时性,因此线下渠道极为关键,这也是传统饮料企业保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但是近些年个别新品牌脱颖而出后,快速实现渠道上架铺货,让一优势有所瓦解。
美国是饮料界的老牌霸主,全球饮料上市公司市值的第一梯队基本被他们垄断。
(3)怪兽饮料
怪兽饮料现在市值3800多亿,近20年没什么分红,但是股价却涨了快200倍,全靠业绩撑起来。即使这般,现在的市盈率也仅有33倍,处在历史市盈率中枢25-40倍的中游。
2024年怪兽饮料的基本面数据:负债率才28.4%,TTM净资产收益率21%。毛利率54%,TTM净利率23%。近三年营收年化增速15.8%,利润年化增速5%。
2024年的基本面数据:负债率53%,TTM净资产收益率7%。毛利率55%,TTM净利率14.7%。业绩整体向上,但波动很大,近三年营收年化增速8.4%,利润年化增速18%。
(1)日本的饮料公司
日本的饮料创新能力很强,特别是茶饮品方面。他们的代表企业有伊藤园、三得利、麒麟控股。其中伊藤园,就是无糖茶品类的开创者,还有近几年大火的三得利乌龙茶。
不过日本很多饮料公司都是多元化发展,像麒麟控股和三得利的酒类业务占比就很高,所以往往被归到了啤酒板块。现在看来,就麒麟、三得利市值大一些,800亿左右,基本面是不错的,比较扎实,但估值完全是按啤酒板块来的(15-20倍)。伊藤园只有160多亿,基本面也非常普通,无足轻重了。
总的来说,因为中日文化的相似性,所以日本在饮料品类上的创新方法论对我们有极大的参考价值,但是他们在企业做大做强方面的经验却不如美企有意义。
(2)台湾地区的饮料公司
台湾地区的代表性饮料品牌有统一、旺旺、味全等等。他们起步较早,产品跨度很大,所以大多被归到了综合食品板块。统一集团还算好一些,饮料占比还有50%左右。
不过台湾这些公司的饮料品牌大多有老化的趋势,产品创新力不太足。个别企业守着优势细分品类过日子,也不能说过得差,但是给人有种暮气沉沉、不思进取的感觉。
其中,统一现在市值1085亿,市盈率26倍左右。TTM净资产收益率13.6%,净利率才3.2%,近三年营收年化增速9.1%,利润年化下降5.2%。
其中,旺旺现在市值489亿,市盈率12倍。TTM净资产收益率25%,净利率17%,近三年营收年化增速2.4%,利润年化下降1.4%。
其中,味全现在市值才21亿,市盈率34倍。TTM净资产收益率5.5%,净利率才1.3%,近三年营收年化增速4.8%,利润年化降速高达20.6%。
我国消费者经常喝的饮料品类主要有:茶饮料、碳酸饮料、果汁、功能性饮料、植物蛋白饮料、气泡水、蒸馏水等等。这些都是大品类,需求基本盘都相当稳固,增长快慢而已,衰退倒不至于。只是现在消费者倾向健康,所以各品类都朝这个方向进行产品升级罢了。
(1)基本面整体概况
不是这些公司不想多品类发展,大多没成功罢了,所以他们业绩普遍有增长瓶颈。其中个别公司守着优势品类,躺着赚钱,估值低分红高,日子不可谓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