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指以高粱等粮谷为主要原料,以大曲、小曲或麸曲及酒母等为糖化发酵剂,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陈酿、勾兑而制成的,酒精度在(体积分数)18%-60%的蒸馏酒产品的生产。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中国把白酒制造归入饮料制造业(国统局代码C15)中酒的制造(C151),其统计4级码为C1512。
白酒产品主要包括:
--固态法白酒(指采用固态糖化、固态发酵及固态蒸馏的传统工艺酿制而成的白酒),如大曲酒、小曲酒、麸曲酒、混曲酒等;
--半固态法白酒(指采用固态培菌、糖化、加水后,于液态下发酵、蒸馏的传统工艺酿制而成的白酒);
--液态法白酒(指主要采用液态糖化、液态发酵、液态蒸馏制成的白酒),如传统液态法白酒、串香白酒、固液勾兑白酒、调香白酒等。
1/(1)行业专利申请数分析
结合下图,我们可以发现,自2002年以来我国白酒行业的专利申请数量整体呈现不断上升趋势。尤其是2008年以后,随着白酒行业的整体需求的快速增加,各家白酒企业也开始注重专利技术的申请,使得行业各项新技术密集出现。2012年白酒行业专利申请总数287件。
截至2012年底,白酒行业专利申请总数排名前十的省份包括、:四川(226件)、山东(140件)、江苏(87件)、黑龙江(66件)、安徽(65件)、浙江(63件)、辽宁(59件)、湖北(49件)、河北(48件)和贵州(45件)。
从全国白酒行业申请的专利技术构成来分析C12G类技术申请的数量最多,累计已经达到210件,其次是09-03类技术,申请数量也有72件,其他申请量排名靠前的技术还包括C12R(67件)、19-08(45件)、C12H(40件)和09-01(36件)。
白酒行业产业链构成如下图所示:
从2007年到2012年,我国白酒行业一直保持着产能高速增长趋势。2012年,全国白酒行业产量为1153.10万千升,同比增长12.41%。2012年,行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466.26亿元,同比增长19.21%;实现利润总额818.56亿元,同比增长43.21%;平均从业人员47.77万人,同比增长8.84%。
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
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稻花香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枝江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剑南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江苏双沟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郎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古井贡酒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衡水老白干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分别从竞争数量、行业增长率、退出壁垒、竞争层次分析现有企业的竞争情况。分析可得,白酒行业处于成熟阶段,行业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多数企业集中于低端产品,现有企业竞争激烈。
图表7:我国白酒行业现有企业的竞争分析指标表现结论竞争者数量白酒行业企业数量众多,2012年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就达到1290家,截至2012年底行业上市企业就有13家。竞争者数量众多行业增长率2012年白酒行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9.21%以上,随着塑化剂风波以及政府加强对公务用酒消费的控制,2013年行业增速已经放缓,新进入者需要从其他企业争取市场份额。行业增长率较高,但增速呈现下降趋势,竞争强度增加。退出壁垒白酒行业制造设备相对简单,而且技术含量较低,比较容易出售,同时白酒行业的人员遣散成本也较低。退出壁垒较低同质化程度中低档白酒市场同质化程度较高;高端白酒市场的同质化程度相对较低低端产品同质化程度高竞争层次低端产品市场竞争以价格战为主;中高端产品市场竞争以品牌为主。若要实现市场扩张,必须要走品牌化道路。
从以下分析整体来看,我国白酒企业对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较强。
图表9:我国白酒行业对上游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分析供应产品类型分析议价能力强弱供应商数量我国白酒行业原材料供应企业数量众多,且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同时还包括农户供给,供应充足。白酒行业对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较强国内原料、人力成本原料、人力成本在白酒企业的成本中占据绝大部分,原料质量的高低对白酒产品的质量影响较大,因此特定区域原料供应商就容易借此提高价格,但影响不大;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人力成本相对较低。白酒企业对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较强
总体而言,在白酒市场,由于中低档产品对饮酒人士属于生活必需品,企业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而在中高档白酒市场由于行业内企业大多掌握了特定的资源优势,而且中高档白酒消费人群对价格的敏感度较低,因此中高档白酒企业议价能力较强。整体来看白酒行业对下游议价能力较强。
图表10:我国白酒行业对下游客户议价能力分析白酒类型分析议价能力强弱低档白酒由于产品属于饮酒人士的生活必需品,企业在价格方面掌握较大的主动权。对消费者的议价能力较强中、高档白酒资源的稀缺性以及消费人群的消费心理决定了中高档白酒企业对价格具有较大的控制力。对消费者的议价能力较强
前瞻从进入壁垒和行业吸引力两方面对潜在进入威胁进行了分析,前瞻认为随着我国食品安全标准的提升,以及白酒主要原材料资源的减少,我国白酒行业的进入壁垒相应提高,但是另一方面,受白酒行业近几年超高利润所带来的诱惑,也使得许多企业跃跃欲试,行业吸引力仍然较强。
图表11:我国白酒行业潜在进入者威胁分析指标表现结论吸引力评价2002-2012年,我国白酒行业的年均毛利率保持在20%以上,并呈现上升趋势。定位中高端的白酒品牌利润率甚至高达70%以上。吸引力较强进入壁垒白酒制造环节进入壁垒并不高,目前中国的白酒行业已进入品牌竞争、产业链竞争和商业模式竞争阶段,白酒企业的竞争不仅体现在价格的竞争或产品的竞争,更多的是体现为品牌的竞争和商业模式的竞争。进入壁垒提高企业反击程度现阶段,现有白酒企业尤其是全国性的白酒品牌,迅速扩大营销网络,已经完全全国布局,并进一步向四线城市下沉,以占领更多市场,对新进入者的反击程度较大。企业反击程度较大
运用波特的"五力"模型,对白酒行业的竞争环境分析中,可以看到白酒行业竞争较为激烈。根据以上分析,对各方面的竞争情况进行量化,5代表最大,0代表最小,白酒行业的竞争情况如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