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与运作规划是ERP系统的第二个计划层次。在早期的MRPII流程中是分为销售规划与生产规划(或产品规划)两个层次,由于它们之间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后来合并为一个层次。销售与运作规划是为了体现企业经营规划而制定的产品系列生产大纲,按ERP标准系统要求,软件应包括这个计划层次,但由于它主要是由人工方式进行决策并录人数据,不是由系统运算得出的结果。因此,并非所有的软件都包括这层计划功能。销售与运作规划的作用是:
①把经营规划中用货币表达的目标转换为用产品系列的产量来表达;
②制定一个均衡的月产率,以便均衡地利用资源,保持稳定生产;
③控制拖欠量(对MTO)或库存量(对MTS);
④作为编制主生产计划(MPS)的依据。
销售规划不一定和生产规划完全一致。例如,销售规划要反映季节性需求,而生产规划要考虑均衡生产。在不同的销售环境下,生产规划的侧重点也不同。
对现货生产(MTS)类型的产品,生产规划在确定月产率时,要考虑已有库存量。如果要提高成品库存资金周转次数,年末库存水准要低于年初,那么,生产规划的月产量就低于销售规划的预测值,不足部分用消耗库存量来弥补。对定货生产(MTO)类型的产品,生产规划要考虑未交付的拖欠定单量(Backlog),如果要减少拖欠量,那么,生产规划的月产量要大于销售规划的预计销售量。
2.资源需求计划
主生产计划
主生产计划(MPS)在ERP系统中是一个重要的计划层次,是传统手工管理没有的新概念。它根据客户合同和预测,把销售与运作规划中的产品系列具体化,确定出厂产品,使之成为展开MRP与CRP运算的主要依据,起了从宏观计划向微观计划过渡的承上启下作用。
主生产计划又是联系市场、主机厂或配套厂及销售网点(面向企业外部)同生产制造(面向企业内部)的桥梁,使生产计划和能力计划符合销售计划要求的优先顺序,并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同时,主生产计划又能向销售部门提供生产和库存信息,提供可供销售量的信息,作为同客户洽商的依据,起了沟通内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