牯岭街永远第一,杨德昌YYDS澎湃号·湃客澎湃新闻

按惯例,釜山国际电影节每五年会邀请世界各地专业电影人对亚洲电影进行评选,更新亚洲电影前100名的榜单,最新一期的排名日前出炉,入选电影中华语占了26席,日本占了30席,韩国15席。

然而在高排位方面华语电影显然占优,前10名中,华语占了5部,侯孝贤的《悲情城市》更是力压小津安二郎的《东京物语》领衔整个榜单,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则是将电影天皇黑泽明的《罗生门》挤出前三。

文:东SIR

编辑:叶烨

策划:抛开书本编辑部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改编自真实的案件,故事背景的“建中”是导演杨德昌的母校。而影片的意义不是对事件的精准还原,尽管此案件本身在当时的台湾影响极大,甚至因此有了日后的青少年保护法。

影片中杨德昌导演以手术刀般的精准解刨了当时的台湾社会。影片开始张震扮演的小四因犯了校方所谓的错误被请家长,父亲在接受老师的训斥。小四孤零零的站在屋子中央,银幕上小四两侧是四根笔直的、粗壮的柱子,宛如牢笼囚禁了小四。从后面的影片我们可以看到小四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而社会现实的牢笼把他紧紧困住了。

因而影片结束小四刺杀小明,可以看作是理想主义者的死亡。小明早早失去了父亲,母亲软弱多病,跟着国民党军队撤到台湾,“你要赶紧长大,来照顾这个家”是母亲对她期许,于是向社会妥协,以一种更现实的姿态在这个社会上委曲求全的是她的生存方式。

而这种生存方式对深爱她的小四是种伤害,是社会对小四刺出的刀,无奈之下的小四只能以刀还刀,刺出的一刀是对小明的,也是对社会的。甚至不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挣脱牢笼,而是与这牢笼鱼死网破。

杀死小明时。小四痛哭流涕“你不要脸,没出息。”这句话同前面他对小明说的“不要怕,勇敢起来”形成了对应。

此刻的小四奉行的是父亲的教诲“要坚信自己的努力,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就是这个父亲在小四被学校因所谓的错误惩罚时,义正严词的说“如果一个人要为他没有犯过的错,去道歉,去讨好的话,那还有什么事做不出来”。此刻我们看到的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傲娇、凛然。我们看到的是小四理想主义者的基因传承。

然而就是这位父亲,在影片后半程对儿子说他不抽烟,可以节约来做家用。在因莫名的政治构陷失去自由时,对着官僚谨小慎微,甚至有些卑躬屈膝。一方面让人看到了社会对忠直耿介知识分子的碾压,另一方面也让人对小明的际遇有了更深的体会,对她的选择有了更深的悲悯。

影片中除了小四、小明、父亲,还有哈尼,一个黑帮老大,小明说哈尼“其实他是最老实的人,就是天天不服气,看别人不顺眼。横冲直撞的。我总是和他讲,这个世界,是不会被你改变的”

还有滑头,那个被社会改变成温良少年的滑头。还有小马,说“女人嘛,给她好吃的,好穿的,然后鬼混一下子,不就是这么回事吗?”的小马。还有小猫王,喜欢说“给我个面子”的小猫王。还有“汪狗”那个左右逢源、告发朋友的“汪狗”。

影片实际上描述了社会对这群人的咀嚼与吞咽,他们有的肉体消亡,有的理想幻灭,有的已如行尸走肉,苟且偷欢。

关于这个社会,影片开头的字幕写道“民国三十八年前后,数百万的中国人随着国民政府迁居台湾,绝大多数的这些人,只是为了一份安定的工作,为了下一代一个安定成长环境。然而,在这下一代成长的过程里,却发现父母正生活在对前途的未知与惶恐之中,这些少年,在这种不安的气氛里,往往以组织帮派,来壮大自己幼小薄弱的生存意志。”

近年来,我们有幸看到经过修复的影片,和原来昏暗模糊的画质相比,我们看到了更多的背景里的军车开过,听到了更的背景声里的坦克开过。那些年台湾戡乱时期的白色恐怖始终使影片笼罩在一片悲观、绝望、无助、惊恐的色彩里。

在将近四个小时的影片,导演以多线叙事的电影语言描述了神州陆沉,国民党退守台湾后的政治角力、帮派斗争、知识分子对新社会的彷徨无奈、一代人理想的幻灭。以细腻冷静的电影镜头完成了对一个社会的理性观察,记录下了一个时代的历史群像。

一百三十七分钟的电影一气呵成,缜密细致,每一个细节铺成都是可圈可点,引人深思。

放到在大陆观看电影的我们,被朋友告发,身陷牢笼的父亲;受此牵连失业的母亲;知识分子面对疾风骤雨的社会运动的茫然;甚至就是小四、小明、父亲、哈尼……我们都未必是隔岸相看的遥远,此情此景我们何曾陌生。

所以影片不仅是关于台湾特定时期的电影史诗,也是华人世界特定历史阶段社会学观察报告。

杨德昌和侯孝贤共同开创了台湾新电影运动,也因此都被世界公认为大师。然而与侯孝贤相比,杨德昌更多的犀利、冷血,是一把解剖台湾社会、华人社会的“手术刀”。因此在华语影坛,甚至影坛,有很多后来的晚辈以弟子礼面对侯孝贤。

而杨德昌,对华语电影来说就是空前的,是不是绝后,我们不太好急着下定论,但至少到现在,杨德昌已经离开我们十四年了,杨德昌之后再无杨德昌。

附:釜山电影节最新亚洲百大电影排名

1、《悲情城市》(侯孝贤,1989)

2.《东京物语》(小津安二郎,1953)

3.《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杨德昌,1991)

4.《罗生门》(黑泽明,1950)

4.《花样年华》(王家卫,2000)

6.《大地之歌》(萨蒂亚吉特·雷伊,1955)

7.《下女》(金绮泳,1960)

8.《小城之春》(费穆,1948)

9.《特写》(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1990)

10.《一一》(杨德昌,2000)

11.《寄生虫》(奉俊昊,2019)

12.《七武士》(黑泽明,1954)

13.《浮云》(成濑巳喜男,1955)

14.《雨月物语》(沟口健二,1953)

14.《大红灯笼高高挂》(张艺谋,1991)

14.《晚春》(小津安二郎,1949)

17.《樱桃的滋味》(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1997)

18.《热带疾病》(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2004)

18.《侠女》(胡金铨,1970)

18.《大树之歌》(萨蒂亚吉特·雷伊,1959)

21.《春光乍泄》(王家卫,1997)

21.《密阳》(李沧东,2007)

21.《大河之歌》(萨蒂亚吉特·雷伊,1956)

21.《何处是我朋友的家》((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1987)

25.《站台》(贾樟柯,2000)

25.《老男孩》(朴赞郁,2003)

25.《霸王别姬》(陈凯歌,1992)

25.《千与千寻》(宫崎骏,2001)

25.《音乐室》(萨蒂亚吉特·雷伊,1958)

30.《女人步上楼梯时》(成濑巳喜男,1960)

30.《重庆森林》(王家卫,1994)

30.《一次别离》(阿斯哈·法哈蒂,2011)

30.《马尼拉:在霓虹灯的魔爪下》(利诺·布罗卡,1975)

30.《母亲》(奉俊昊,2009)

30.《西便制》(林权泽,1993)

30.《杀人回忆》(奉俊昊,2003)

30.《女人三部曲》(玛兹嫣·玛克玛尔巴夫,2000)

30.《英湘》(利诺·布罗卡,1976)

38.《海上花》(侯孝贤,1998)

38.《龙猫》(宫崎骏,1988)

38.《云遮星》(李维克·伽塔克,1960)

38.《复仇在我》(今村昌平,1979)

38.《萤火虫之墓》(高畑勋,1988)

38.《爱情万岁》(蔡明亮,1994)

38.《残菊物语》(沟口健二,1939)

38.《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2010)

THE END
1.吸烟有害降,未成年禁止吸烟吸烟有害健康,未成年禁止吸烟两个球球 河南 0 打开网易新闻 体验效果更佳闺女惹妈妈生气,竟找最菜的当靠山,也不知道哪来的勇气 三川搞笑 471跟贴 打开APP 司机这波操作,我只能说一句牛! 小佳儿 1121跟贴 打开APP 讲真,是球网先动手的!!! 新媒体 打开APP 论背景音乐的重要性!! 新媒体 打开APP 旁边https://m.163.com/v/video/VGHT6D1KB.html
2.小孩天天捡烟头抽,学大人抽烟有模有样,男子一吼赶忙逃窜!小孩天天捡烟头抽,学大人抽烟有模有样,男子一吼赶忙逃窜! 举报 小鱼干游戏菌 关注9,581 信息 分享: 直播热点 下载APP领会员 直播中 小言儿~ 直播中 丽丽感谢家人宠爱 直播中 悠然~服务 视频 自媒体分成 分类 电视剧 电影 综艺 56出品 高校 粤语 搞笑 音乐人 生活 游戏 时尚 娱乐 科技 教育 汽车 少儿 母https://www.56.com/u40/v_MTkzMjY4MDkz.html
3.科长超越自我的成熟之作(三峡好人)影评是这个唱着当时的网络流行曲的小孩,以及那个表达导演无法理解一个2000年建城史却被2年内移平的奉节的不可思议的UFO:这个联系涛姐和三明的流行歌小孩,本身就有着一种导演对当时社会剧烈变迁的难以理解的表达:一个12岁左右的底裤小孩,居然抽烟,他的父母教育的缺失,让人瞬间感受到三峡奉节那个变迁城市教育水平的状况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2198877/
4.《三峡好人》:大山大水小故事影音娱乐《三峡好人》(2006)是贾樟柯在筹拍《东》的时候衍生出来的剧情片,两片同时拍摄。它们都是独立的作品,但若能互相参照,会增加很多观赏趣味。在《东》里的油画里蹲在一旁抽烟的老成男子,就是《三峡好人》里的男主角三明。也许,后者正是这个抽烟男子背后的故事:贾樟柯的摄影机延伸到画布外面的世界里。在现实里,韩三明https://ent.sina.com.cn/r/m/2006-12-05/10391356766.html
5.三峡好人,他们在找寻什么?——电影《三峡好人》早就耳闻《三峡好人》是一部获奖影片,听说该片在国外获奖很多,什么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亚洲电影最佳导演奖、最佳电影奖、最佳原创音乐奖……但国内没有公映,一直想看。今日休假,在家得闲,无意中看了该片,一贯的风格,一样的纪实感,一样的没用影星,一样的冲击力。 https://www.jianshu.com/p/a3a95a1d1cfd
6.试论电影《三峡好人》的叙事策略论文他曾经谈到,“在《三峡好人》中的新尝试就是我们录制了大量的现实的声音,把音效采样回来以后,录音师像作曲一样,重新编排,整个有5、6个段落都是用音效来作曲,包括砸墙的声音、波浪的声音、风的声音、小孩的喊叫、很低沉的人的喘气声,把他像音乐一样组合起来。”[8]在《三峡好人》中,导演将一系列的流行歌曲巧妙https://www.unjs.com/lunwen/f/20190414092715_1970474.html
7.红色影片影评征文(精选9篇)篇9:影片三峡好人的影评 首先不得不提到的一个细节是影片一开始的长达三分多钟的长镜头。此处长镜头的运用如同一副翻卷开的画轴,将其中的内容缓慢的呈现出来。影片一开始显现出之前声画串前,伴随着轮船声长鸣,江水滔滔,嘈杂声响,船上的人群打牌抽烟、看手机、看手相、聊天、扳手劲的场景被展现出来,俨然一副众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e6n8wbj.html
8.生命的嬗变最新章节许戈辉著在《三峡好人》拍摄的过程中,贾樟柯就已经奔波在台湾和香港为他筹备多年的另一部电影《双雄会》做资料准备了。在这部讲述20世纪50年代中国香港的故事中,张曼玉出演片中一位不穿旗袍穿制服的空姐,而这也是贾樟柯电影历程中又一次全新的尝试。 贾樟柯: 这几年我对历史特别感兴趣,特别是对民国的历史、对1949年后这一https://m.zhangyue.com/readbook/10114873/4.html
9.三峡好人长江哀歌由中国第六代导演贾樟柯创作的电影《三峡好人》上映于2006年,是一部纪实性电影,曾获第6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鸡奖。影片贯穿贾樟柯导演“时代的刺客”的创作风格,坚持了他关注小人物的一贯路线。 这部影片以“三峡工程”为背景,以建筑工人韩三明和护士沈红这一男一女从山西到奉节寻亲为主线,分为烟、酒、糖、茶四个http://news.cuz.edu.cn/info/1021/38653.htm
10.视听语言三峡好人分镜头.doc内容提供方:150***6340 大小:290.01 KB 字数:约1.74千字 发布时间:2021-01-13发布于山东 浏览人气:310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视听语言三峡好人分镜头.doc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贾樟柯电影【三峡好人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1/0112/6011031122003050.shtm
11.今晚看了三峡好人好多年前我在千岛湖来自斯芬克斯夜与雾今晚看了《三峡好人》。好多年前我在千岛湖镇的网吧里看过这部片,那时候太小,看不明白。今日再看。有些懂了。贾樟柯的电影是可以住在里头的。山西男人朴实深沉的魅力也一览无余。最后韩三明和一起拆房的三峡兄弟们喝临别酒的一幕实在拍得太好,川渝汉子黝黑挺括的背脊,闷头抽烟,一支接着一支。天一亮,一群男人踏https://weibo.com/5898082523/LANS2uDi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