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好人观后感(精选10篇)

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何不写一篇观后感记录下呢?你想知道观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峡好人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静静地看完了《三峡好人》,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整体来讲,这部电影带给我的既有淡淡的哀伤,也有隐隐的生机。

我在看《三峡好人》的过程中,不由而然地想起了贾樟珂前年的片子《世界》,就放在一起说吧。

1、关键词:长镜头

影片一开始就是一个长镜头,渡船上形形色色的市井乡民,他们的喜怒哀乐拍得自然流畅,男主角出现时我不得不感叹导演选演员的水平,主演放到大街上一点不会被认出来,太平民化了,他的演出注定是真实的。

长镜头是优秀电影的重要杀招。一般电影出字幕的片尾镜头我都不太看,但是《辛德勒的名单》片尾那段出字幕的长镜头伴着世界著名犹太裔小提琴家如泣如诉的弦乐缓缓扫过已被铺成路面的无数刻有犹太教经文的石碑,每次看到这里我的心都会被轻轻揪起看完整段。贾樟珂在《世界》的一开头就用了一个长达两分多种的超长镜头表现女主人公的工作生活,非常真实而且"抓人",片尾男女主人公死后被头靠头摆在地上的那个长镜头也是令我揪着心,画面逐渐暗淡,泪水悄悄泛起。

2、关键词:真实的生活

电影无疑是虚构的,但是导演把它拍得像记录片一样真实,平淡的人物,平淡的情节,平淡的场景,平淡的色调,但是当一切如同生活本身一样真实而平淡地展现在面前时,带来的却恰恰是欲罢不能地沉浸进去,跟随着角色为平淡的生活中平淡的喜怒哀乐而喜怒哀乐。

这种平淡而真实的感觉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场景设定真实。本篇场景设定在重庆市奉节县,实地拍摄,群众演员就是原本生活在这里的百姓,他们无需表演,只要按照原来的生活去生活别看镜头就可以了。几个主要演员几乎就是本色演出,甚至不需要特别多的表情,这一点与神经质的琼瑶剧是两个极端。

《世界》里的男女主人公也是如此,他们的身份设定是深圳世界之窗的保安和舞蹈演员,也是实地拍摄本色风格的演出。

二是来自情节的平民化。男主人公来自山西,十几年前花3000块买个奉节的媳妇,16年前媳妇被公安解救,还把女儿也带走了。现在他来奉节找媳妇想看看孩子,却不想恰遇山峡移民,只好在当地打工等待机会,终于等到了媳妇,得知她现在过得不好,决定带她走。这期间,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人,感受到三峡工程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冲击。中间还插播了一段一名山西来的女护士寻找2年来不通音讯有了自己的事业和另外的女人的丈夫,为了当面告诉他离婚的决定,因为她已经爱上别的男人准备一起奔赴新的生活。这些都是老百姓生活中很可能遇到的平常事,被导演借助三峡移民这个大背景娓娓道来,倒也自然。

《世界》里的男女主人公也是展现给了观众众多普通人的生活琐事,一切都是那么真实而贴近我们。

3、关键词:莫名的哀伤

《三峡好人》与《世界》一样带给我许多淡淡的哀伤,一半由角色与情节而引起,一半竟是由他们而联想到自己。这种哀伤是莫名的,淡而深,阅后许久方能平复。

我想,这种哀伤可能是因为导演把极为平常的生活化的情节与人物展示出来以后,极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当然,也必须是像我这样的一介草民,如果生来富贵是不会喜欢贾樟珂这两部电影,因为他们不会有共鸣感不会读懂人物与情节背后的东西。

看到众多百姓告别家乡,看着百姓围着拆迁办的人吵闹不公平的待遇,看到工人因厂子被卖失业围着厂长吵闹今后的活路,看着因丈夫打工致残而不得不靠卖身挣钱的女人平淡而认命的话语,看到16岁的小姑娘为了生计自荐愿意背井离乡当保姆,看到旅馆老板何大爷房子拆迁后搬到拱桥下桥洞改造成的窟窿房子去住而旁边就是与他无缘的崭新的高楼大厦,看到她原先的媳妇16后的今天穿着破旧的绿军装在船上打工而且不得不委身船老大,看到众多民工为了生计东奔西走,看着镜头里出现的无数衣衫褴褛、身形佝偻、憔悴与茫然写在脸上的百姓们,我为他们感叹,中国还远没有实现富裕,老百姓还是在温饱线上奔波着,()无奈而坚强地活着。

4、关键词:希望

记得《世界》的最后,男女主人公历经波折最终决定共同努力打造美好的生活,却在当天那个寒冷的雪夜死于煤气中毒,当他们被人抬出来头靠头地摆在地上时,旁白加上了他们俩心灵的对白,男的问"我们是不是死了",女的回答说"不,我们的世界才刚刚开始",由一对死人说出这句充满希望的话语实在是导演的终极必杀技,生活的本质:真实、无奈、坚强、希望,被另类地表现出来。

《三峡好人》中,最后的结局还是令人鼓舞的,男主人公承诺给船老大付清大舅哥欠下的3万块钱,然后带着愿意跟他一起去山西挖煤的民工兄弟回山西挣钱"赎老婆"去了,插播情节中的女主人公也终于当面与丈夫约定了离婚酸涩而坚定地奔向新生活了,一切在残垣断壁中充满了朝阳的味道。这样的结局毕竟比《世界》里的结局更让人舒服。

5、关键词:坚强地活着

插播情节中的女主人公千里迢迢来到这里找到丈夫告诉他离婚的决定,虽然哀伤但是却非常坚定,当他们分头各自走开时,她的步伐虽然迟涩却终于没有回头,对于生活的态度,她也是勇敢而坚强的。

甚至那个卖身养家的女人面对生活也是选择了坚强地活着,没有抛弃残疾的丈夫,最后跟随人群南下打工,她的一句川语"没的办法,总要活嗮"令我对她充满尊敬。

男主人公的民工朋友们想跟他一起去山西挖煤,但是听到他说很危险,每年矿上都要死十几个人,大家都不言语了只是狠狠地抽烟。然而第二天一大早,大家还是跟随他上路了,不为别的,就为了生活!

这些也不由得想起我们自己也何尝不是在这繁华都市里流浪奔忙?按照这都市的水准来看,我们中的大多数又何尝不是在温饱线上挣扎?买了房买了车就是富裕了?中产阶级?还差的远呢!我们又何尝不是被生活的洪流冲击着无奈而勇敢地活着!为了各自的理想和目标略显茫然而又坚定勇敢地努力着!这种"生"的力量正是我们不断求上进求成功的原动力。

回顾整部影片,从一个不太专业的人看这部片子的色调,我觉得是属于冷色调的影片。整部影片以三峡大坝的修建为时代背景,讲述了发生在即将被湮没的库区的人们的生存状况,由两条看似没有任何关系的人性感情线索为依托,实则有深刻内层联系的感情构成。主要有两条线索:韩三明千里寻妻和郭斌坐等离婚。两条线索由三峡的修建为纽带联系起来,从细节处展现出人的艰难生存状况。

韩三明,一个山西汉子千里迢迢的来到潮湿的奉节古城(一个两千多年的古城,要在两年完全拆除),只为找到十六年未见到的妻子。他的妻子是在16年前他用3000元买来的,在女儿2岁的时候,被拐卖的妻子被公安解救,回到了老家奉节。念女心切的韩三明,不顾南方的湿热,瘴气,来到妻子的家乡。住在一天一块二的“旅社”里,与拆楼工人一起吃住,其实这对一个山西庄稼汉没有什么,只是在见到大舅哥时所面临的冷漠,让韩三明端酒的胳膊凝滞。接下来,他从事拆楼的工作,这样的工作可以让他在潮湿的山城生存下来,等着跑船归来的妻子。影片在描绘他的工作环境时,多用长镜头,让蜀山湿云作为主人公的背景,蒙太奇式的拍摄手法:破旧的建筑工人手套,废弃的管道,斑斑驳驳的烘漆锅炉还在向地上滴着浑浊的工业废液……。远远的看着每一个工人在用铁锤敲打着废弃的管道,望着他们与石头的颜色相近的脊背,大脑中装机者的只有对人的生存环境的沉思:原来人的生存与大山,大坝比起来是那么的艰难,那么的低贱。他们追求幸福的背影,与脚下已经腐朽的的石头一般,看起来是那么的卑微,实则在内里有着坚强的内心。

郭斌,一个同样来自山西的商人,为了追求经济上的胜利而忽略了妻子的感受。他的妻子沈红在历经万难找到他的时候,用女人的冷漠给了他致命的打击:离婚!一个为家庭在外打拼的男子汉等来的是妻子的决绝,现在生活的灯红酒绿在感情面前霎时失去色彩,不仅枯槁,而且像极了山脚下的破烂石块。人在物质与情感面前总是会徘徊,把握不住二者的平衡,往往会失去最宝贵的东西,可能失去的就是曾经最不珍惜的。沈红在正在修建的大坝上与郭斌分手,后鼻音北方方言的分手在舌尖音的南方话的萦绕下,“我走了”这三个字显得很苍白,但这三个字在说出口之后,是沈红的含泪决绝和郭斌的无奈不舍,他们道路两边的狰狞的建筑石块像是在告诉他们:转身之后就再也没有回头的机会!就这样,人的感情面临着挑战,情感就像朽石一般外表枯槁,内心刚强。

两条故事线索都是围绕着人的生存状况展开的,只不过前者是以物质的生存状况为主题,后者以感情的生存状况为主题。并且在情节上可以看出编剧的细腻心思,韩三明寻妻,最终相儒以沫;郭斌被妻寻,最终分道扬镳。在对比中彰显人的生存环境的艰难,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我们的世界就是这样要我们生存着:像朽石一样—外表可以憔悴,枯槁,内心一定要坚强!

在嘈杂的室友打游戏环境下依然认真看完了这部电影,片中大量的长镜头让我很容易回到十多年前修建三峡工程的时候,跟随一个山西煤矿工乘船来到四川,寻找媳妇和女儿。片名有好人二字,自然可以认为这个煤矿工就是一个憨厚沉默的好人,但是后来却交代媳妇是十六年前花三千块钱买来的,之后被警察救回到老家。不过被救回家的母女过的并不好,母亲跟着一个家里欠债的船夫混饭,女儿去了东莞打工,最后煤矿工父亲要回山西继续下矿来还钱接回母女。

就连被拐的女人后来还觉得自己离开山西是年轻不懂事。如果不是要修三峡,女人回到四川是可以正常生活的,但是由于大量的拆迁导致三峡库区的人们生活比以前困难很多,最后在三峡和山西之间更加偏向后者了。这是因为生活的困苦把刚获得的自由又摧毁掉了,甚至会破坏的更严重。

贾樟柯的电影用接近纪录片的形式,浓浓的乡音,最质朴的演绎为我们娓娓道来一个底层小人物们挣扎的苦逼生活。

《三峡好人》中,我们能看到很多人口买卖、山西黑煤矿、三峡拆迁、拆迁后的生存状态;打工人的生存状态;工人工伤的赔偿诉诸无门等,这些都是最真实,最平民的中国特色贫民文化。

电影描写的是06年三峡最后的拆迁工程,奉节居民在拆迁过程中的生活状态。

记录下这些拆迁工人,记录下奉节居民的生活,用讲故事的方式。两条线索、两个主要人物:在《三峡好人》中,贾导塑造了一批鲜活的、感人的人物形象:

韩三明,朴实的煤矿工人,从四川买了个媳妇幺妹,生下一个女儿后,却被公安机关解救,幺妹不甘心命运安排执意要走,却没有得到想要的幸福,哥哥欠船工三万块钱,被迫让妹妹去照顾船工全家,韩三明16年后本来是寻找女儿,看到幺妹生活如此凄苦,决定替他哥哥还钱赎回她。韩三明是好人,不是因为爱情,不是因为回报,而是亲情的力量,让他勇担重任,人性的光辉在他身上照亮整个世界。

沈红,一个普通的女护士,与丈夫郭斌曾经恩爱有加,丈夫到外面闯世界她默默支持,可一去两载无音讯,忍受不住地她毅然远赴川渝,却得知他已事业有成却依附于一个女老板,身不由己。眼看爱情已是花落去无可挽回,于是冷静的说出自己已有外遇想离婚,将责任推到自己身上,让自己曾经深爱的男人减少愧疚感。沈红将中国女人传统美德演绎的淋漓尽致,她也是个好人。

电影还以字幕的形式出现了“烟、酒、茶、糖”四个字。

烟代表着三峡民工分甘同味的奢侈品,三明给旅店老板点烟,小马哥就不乐意了,三明赶紧点上;

酒是三明从家乡带给麻老大的礼品,可麻老大却说我不是你的哥哥,我不收你的酒,表现出不友好,而三明和小马哥经常一起喝酒,小马哥也对三明表现出江湖豪气,要“罩着”他,只可惜他自己最后生命不保;

茶是沈红丈夫留给她的唯一物件,丈夫不知哪去了,沈红只能独自一人品味其中甘苦;

生活不易,很多人默默在承受,而力量,尽管卑微,尽管渺小,正来自这些“沉默的三峡好人”。来自韩三明,来自沈红,来自拆迁工人,来自挖煤工人,来自现实中所有卑微而渺小的“静默好人”。

三峡好人比较全面的展示了中国改革过程中特别是经济迅速发展过程中,弱势群体所付出的沉重代价,这种基于改革而带来的困难甚至是灾难在某中程度被舆论给淹没了,这个时候问题已经上升到政治层面,政府出于社会稳定的考虑,严格控制舆论,永远只报道改革的利好消息,把改革所带来的社会深层次问题一笔带过,或许在某种程度说是在加深潜在的社会矛盾。当然政府在这方面也做了不懈的努力,从三峡移民的政策和重视程度可以看出,但在具体的政策落实上就大相近廷,这时的问题就是政治体制的缺失问题,政策无法落实到基层,使改革积累的民怨,制造了社会矛盾,而《三峡好人》在这个时候的公映恰恰让大众看到了光彩背后的社会代价,所以说这是一部具有时代意义的写实电影,这是我要说的第一方面。

第二方面,三峡好人的公映说明了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长期的基于政治敏感的电影题材限制,随着中国改革事业的发展,电影工业也随着不断发展,但发展的前进水平和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还相差甚远,随着像华娱兄弟这样的民营企业的进入,一定程度上的促进了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从近几年的电影作品就可以看出。但是对于题材的严格控制,很大程度上把中国的电影定位在了娱乐性质上,中国电影的时代意义在削弱,因为解放后的战争题材电影对于当时的苦难阶段具有很强的鼓舞作用,而在现在这个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中国,电影的时代意义已经不同,所以说基于目前的中国现状,中国电影的时代意义没有显现出来,这里面有体制的原因,社会认知和娱乐倾向的多方面原因,从山峡好人的票房就可以看的出来,中国的.电影观众还是不成熟。

作为中国农民为了生存,靠己之力,我们只能纵身跳进水深火热中,殊死一搏,因为时代造就了我们。

好人开始自救极度爱一部好电影的时候,会象爱一个人,情最浓时反而说不出有条理的话来。在我的眼里,贾樟柯还是那个贾樟柯,我喜爱的就是他不变的情怀。并不是因为说《三峡好人》得了金狮奖才让我觉得它与众不同,它的与众不同是天生的,跟《世界》一样,跟他之前的其他作品一样。我甚至偏激地认为,那些去年鄙夷《世界》而现在猛夸《三峡好人》的人,其实并不真正了解贾樟柯。

《世界》借“世界公园”这个浓缩世界来表现现实社会是取巧的,《三峡好人》借过客的游历眼光来巡视三峡库区,其实也是取巧的,但这两个巧取得好,后者更是紧密结合当下中国甚至世界最引人注目的焦点,反映了大部分中国人面临的生存状态,诉说在大时代背景下的凡人命运。如果说在过去的贾樟柯电影里大时代背景只是停留在背景音乐和影像上,作为一个个符号出现。现在主角则是要身陷这样的历史变动,眼看着江水慢慢淹没曾经住过的房屋,实实在在地跟随历史发生。

《三峡好人》里最触目惊心的就是变化。三千年的古城,两年就拆了,这是城市的命运。在这样急剧变化的漩涡里凡人的命运就更不必说了。昨天才住过的房子,今天墙上就写上了大大的“拆”字。楼墙上的淹没水位线数字让人有今夕何夕之感,因为不久后我们注视它的角度将不复存在。面对这样的废墟之城,相信许多人都和我一样有心里被掏空的感觉。这是一个时代的寓言,旧的已经统统拆去,我们丢弃了几千年的传统,但新的还没建立,我们只能象库区移民一样流离失所、彷徨找寻。这其实是贾樟柯一直都在表达的情怀,这次他更直接就借“小马哥”说了出来——“这个社会不适合我们了,因为我们太怀旧。”。

好在这次他不再让电影的主人公继续彷徨,在那么多的变化背景里,贾樟柯先讲的就是一个“不变”。影片的英文名“StillLife”意思是“静物”,是不会变的东西。当镜头扫过那些楼房废墟,遗留在墙上“静物”一个个映入眼帘:写

着“努力”两个大字的书法、不知道是学生还是工人的奖状、偶像明星的海报……每一件静物的背后都可以看到一个鲜活的人,现在,他们在哪里呢?他们的生活安定下来了吗?他们是否还是那样努力那样先进那样喜欢那个偶像?我多希望他们不会因这些巨大的改变而改变自己。在这个变动的世界里,韩三明是个闯入者,而且还是个倔强得难以改变的闯入者。他没有动摇过寻找妻女的决心,他以自己的沉默和坚决对抗周遭的一切,在船上被勒索的时候很沉静地掏出小刀,在遭到亲家冷遇的时候一再重复“我就是想看看孩子嘛”。在这个山西小矿工的身上,有着这个时代普遍丢失的坚持。

是巧合吗?今年最直面现实的两部好电影说的都是四川方言(包括重庆话),

又都是发生在长江边上的故事,它们是《三峡好人》和《疯狂的石头》。真好,中国电影还有贾樟柯和宁浩,真是我们的幸运!多希望他们以后都能如现在这般,一个艺术一个商业,永远不拍假大空的东西,永远那么坦率地面对真实……唉,今年还没过去我就开始怀旧了,我是不是也不适合这个社会了……

首先不得不提到的一个细节是影片一开始的长达三分多钟的长镜头。此处长镜头的运用如同一副翻卷开的画轴,将其中的内容缓慢的呈现出来。影片一开始显现出之前声画串前,伴随着轮船声长鸣,江水滔滔,嘈杂声响,船上的人群打牌抽烟、看手机、看手相、聊天、扳手劲的场景被展现出来,俨然一副众生相。船外风景秀丽的三峡风光,对船内是人来说只是装饰,他们或娱乐,或在思考,与他们似乎相隔甚远。空气中弥漫的是噪杂的声音和浓浓的烟雾,即使船外的风景再漂亮也不能吸引人们的目光,一根又一根的燃烟似乎永远不能驱赶人们心底的压抑,这一段很好的将劳动人民麻木的心理和艰辛的生活以及空虚的精神世界刻画出来了。

影片中,导演在很多细节运用隐喻蒙太奇使得导演的意图在被隐蔽的同时得到了升华。韩三明和其他人一起谈论人民币时,反面的背景由黄河壶口瀑布变成隐喻了社会的巨大变化,对于韩三明来说寄托的则是对家乡的思念与独在异乡寻找爱人的艰辛。片中小男孩在韩三明身边唱《老鼠爱大米》的歌时,镜头转向正在吃面的韩三明,他满含深情的听着小男孩的歌,看着他离开,此处则是对韩三明和麻幺妹感情的隐喻,像老鼠爱着大米一样,感情浓厚,时长却永不会改变。而当小男孩出现在沈红的船上时,《两只蝴蝶》响起,特写镜头呈现的是沈红失落和无奈的表情,此处导演意在表达沈红和郭斌爱情的悲剧性的隐喻,像两只蝴蝶一样彼此追逐,最后却各自飞走。结合整部影片小马哥这一角色的悲剧性,更是对这一缺少道义社会的一次深层的批判。小马哥的手机铃声《上海滩》,又一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个在如此缺少道义的社会里苦苦寻找道义的“小人”,最终只能像浮萍一样被海浪打翻。《山海滩》则是对小马哥注定悲剧收场的暗指,更加剧了其悲剧性。

影片在叙事上被明显的分成四部分,借以烟、酒、糖、茶四种实物予以划分,然而作为影片中的物体细节,它们却有深深的含义。烟酒糖茶,这四种计划经济时代标志产品,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在这部影片中被导演赋予了更深的韵意。烟,一种交际的工具,更是做为韩三明这个从计划经济走出来的人的一种暗指。对韩三明来说更多的是在人生地不熟的三峡库区与人相处的一种工具,无论是何老板,小马哥还是工友。酒,一种与人礼上往来的工具,更多的蕴含了韩三明对麻幺妹的深深的感情,越陈越香的感情。糖,在韩三明决定要带麻幺妹走时,两人分糖的场景不禁让观众落泪,虽然相隔十六年,俩人的感情依旧如此糖一般甜蜜。茶,则是对沈红爱情悲剧的隐喻。茶对与沈红越喝越淡,像沈红和郭斌的爱情越来越淡,最终不会走到一起。

超现实主义手法运用也是片中值得观众注意的细节。连接韩三明和沈红两个段落的飞碟,飞过时都会被两人或者更多的人注意。然而,现在看来又有多少人注意过这些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的命运。此处是对当权者的一种讽刺。蕴含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华”字碑,对三峡工程大移民的一种纪念,如今却变成了烂尾楼,立在三峡库区最显眼的地方,一群儿童高高兴兴的奔向石碑,孰不知自己的命运早就被改变,而当石碑升空的时候则是对女主人公下定决心的一种暗指。韩三明临走时看到一个走钢丝的人,此处的超现实手法则是对韩三明一伙人道路危险的暗指,然而面对危险为了生活不得不坚持走下去。

影片《三峡好人》获第6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其成就不言而喻。纪实与美学的完美融合更成就了它的经典。贾樟柯,这个独具特色的导演,带给了电影太多的惊喜,也观众带来了太多的感动。

他不是一个三峡好人在战斗——电影《三峡好人》

一个移长镜头扫过一片朴实的面孔和散发着原始气息的胴体,这个牛逼的长镜头足以让电影院里那白恍恍的馒头和金灿灿的鳞甲暗淡无光。最草根才是最生活,而导演贾樟柯要告诉我们的就是生活,一种不就应被忽视的生活,一种我们每个人都实实在在参与的生活。

电影叫做三峡好人,这显然是一个符号,它象征了我们每一个人。主角韩三明能够是你,是我,是另外一个面孔,整个故事能够在城市,能够在农村,也能够在三峡。我们都是草根,都在生活,所以导演命名我们作三峡好人。

故事是开始于开篇提到的那个长镜头,镜头的终点是煤矿工人韩三明,整船人有兴奋,有平静,有迷茫,最质朴的将情绪写在了脸上,惟独主角韩三明是若有所思的表情,看不到波澜,看不到喜悦或者悲伤。

他来自于山西,来到三峡是为了寻找当年买来却又跑掉的媳妇麻幺妹。透过他的眼睛和骑摩托小伙的对白,导演给我们展示了三峡的自然风光和三峡工程的一斑。当他寻到麻幺妹的哥哥麻老大时,几句简单的台词和质朴的动作给了他老实淳厚的性格以真实的特写。他操着蹩脚的普通话说:我就是想看看孩子嘛。带着一点点的委屈,带着一点点的乞求。然后他拿出两瓶家乡的酒,定格在那里,依然没有放下期望。导演用他的性格夸张表现了这个社会中人们最原始的善良和老实。那里我们能够看出导演是坚信人性本善的。

韩三明决定在三峡干活拆楼继续寻找。这时电影镜头移到了一个女人的近景。她是护士沈红,一个来三峡寻找两年没有回家的丈夫郭斌的女人。她的寻找经历了已经破产的工厂,那里一个工伤中失去一条胳膊的工人与厂长发生了激烈的争执。经历了拆迁指挥部的园子,那里有一个被砍伤的小伙计,他们的老大就是沈红的男人郭斌。显然拆迁遇到的麻烦需要必须特殊的手段来解决,而郭斌正是操纵手段的人。工伤工人的妹妹争执中提到了法律,而政府性质的拆迁工作却要依靠社会的手段。导演前后给出的比较对于所谓的上层建筑进行了讽刺,或许这也是一种警醒。

之后的沈红最后找到了繁忙的郭斌,他们在三峡大坝前相拥起舞,动作笨拙却感人,不加修饰的原始是最能够清晰表达导演思想的,这点贾大导演比如今某些票房冠军要清楚的多。沈红和郭斌顺利的分手,不需要争执,他们互相理解互相清楚,导演的平民化手法再一次展现,自然而又真实。

然后故事又移回到了韩三明的身上,他救了那个在船上企图骗他钱下船又恐吓他的小马哥。小马哥嘲笑他好人一生平安的手机铃声,他不以为然。就算小马哥崇拜发哥的情节在现今看来多么的拙劣,可那种孩子般的天真却是那么的熟悉。儿时的我们都如此的天真,我们崇拜大明星,也向往社会里那种潇洒的作态。可现实给了我们当头棒喝,小马哥成了三峡工程的牺牲品,死在了坍塌的废石料堆里。那里提到了死亡,导演让他的“真实”一步步深入,由表及里的震撼我们早已麻木的心灵。

好人一生平安,韩三明也最后找到了阔别16载的麻幺妹,两人在长江边重逢,决定复婚。但是幺妹如今的男人拿出他与麻老大的债务作为理由不允许三明带走幺妹,于是三明决定回山西继续挖煤,因为高风险带来的高回报。虽然三明也无法预知自我是否能够带回3W来赎回自我的女人。

最后导演将影片的主题再次扩大展现给了我们,那些在三峡和三明一齐干活的工人也决定一齐和三明去山西“挣大钱”,贾导的镜头慢慢划过每一个人,喜悦却又有些担心的脸,凹凸分明光滑黝黑的皮肤,每一个都是上帝的杰作,每一个都扮演着自我舞台上的三峡好人。

StillLife,继续生存,我们的生活看似草根,但那是最伟大的,最宏伟的舞台剧。三峡工程的宏伟是又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层叠而起的,我们不能随意定论究竟谁更宏伟一筹,因为我们伟大的草根生命是三峡工程一样气势雄伟的工程。

在俗世里生活久了,我们会丧失发现的本能,日日与你擦身而过的人们,会在不经意间忽略了他们身上未被发现的美好。刚刚看了《三峡好人》,有一种不一样的体验,是那么贴近你的心,有一种不能言说的感情,汩汩涌动着。

你可以说他们不辨好坏,甚至得意的告诉同伴我今天要去摆平一个人,好像要去做一件多么威风的事。在包工头的淫威下,他们看不到他们要去摆平的是像他们自己一样在权力和金钱的车轮下泣血的生灵,是一样受苦受难的生命,但你又怎么忍心去责备他,怎么忍心大骂他们不觉醒?你只能觉得,心里隐隐的发痛了,痛到骨子里,久而弥深。

小伙子死了,好像微不足道,就那样简单的盖一下,用木船盛着,随水不知道漂到那里去。没有人为他嚎啕大哭,没有人为他准备仪式,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没有人定下一个无比豪华的酒店为他做一场盛大的法事。他就这样平静的去了,再过多少年,不会有人知道曾经有这样一个人存在,世界上曾经有过这样的一份精彩与悲凉。好像微不足道,但的确人命关天。

影片中甚至有一些看起来很不经意的场景,比如说一架UFO飞过,比如一个钢筋水泥的建筑突然像宇宙飞船似的被发射出去。这无疑给影片增加了不少的荒诞色彩,又让我们不得不思考:我们到底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THE END
1.吸烟有害降,未成年禁止吸烟吸烟有害健康,未成年禁止吸烟两个球球 河南 0 打开网易新闻 体验效果更佳闺女惹妈妈生气,竟找最菜的当靠山,也不知道哪来的勇气 三川搞笑 471跟贴 打开APP 司机这波操作,我只能说一句牛! 小佳儿 1121跟贴 打开APP 讲真,是球网先动手的!!! 新媒体 打开APP 论背景音乐的重要性!! 新媒体 打开APP 旁边https://m.163.com/v/video/VGHT6D1KB.html
2.小孩天天捡烟头抽,学大人抽烟有模有样,男子一吼赶忙逃窜!小孩天天捡烟头抽,学大人抽烟有模有样,男子一吼赶忙逃窜! 举报 小鱼干游戏菌 关注9,581 信息 分享: 直播热点 下载APP领会员 直播中 小言儿~ 直播中 丽丽感谢家人宠爱 直播中 悠然~服务 视频 自媒体分成 分类 电视剧 电影 综艺 56出品 高校 粤语 搞笑 音乐人 生活 游戏 时尚 娱乐 科技 教育 汽车 少儿 母https://www.56.com/u40/v_MTkzMjY4MDkz.html
3.科长超越自我的成熟之作(三峡好人)影评是这个唱着当时的网络流行曲的小孩,以及那个表达导演无法理解一个2000年建城史却被2年内移平的奉节的不可思议的UFO:这个联系涛姐和三明的流行歌小孩,本身就有着一种导演对当时社会剧烈变迁的难以理解的表达:一个12岁左右的底裤小孩,居然抽烟,他的父母教育的缺失,让人瞬间感受到三峡奉节那个变迁城市教育水平的状况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2198877/
4.《三峡好人》:大山大水小故事影音娱乐《三峡好人》(2006)是贾樟柯在筹拍《东》的时候衍生出来的剧情片,两片同时拍摄。它们都是独立的作品,但若能互相参照,会增加很多观赏趣味。在《东》里的油画里蹲在一旁抽烟的老成男子,就是《三峡好人》里的男主角三明。也许,后者正是这个抽烟男子背后的故事:贾樟柯的摄影机延伸到画布外面的世界里。在现实里,韩三明https://ent.sina.com.cn/r/m/2006-12-05/10391356766.html
5.三峡好人,他们在找寻什么?——电影《三峡好人》早就耳闻《三峡好人》是一部获奖影片,听说该片在国外获奖很多,什么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亚洲电影最佳导演奖、最佳电影奖、最佳原创音乐奖……但国内没有公映,一直想看。今日休假,在家得闲,无意中看了该片,一贯的风格,一样的纪实感,一样的没用影星,一样的冲击力。 https://www.jianshu.com/p/a3a95a1d1cfd
6.试论电影《三峡好人》的叙事策略论文他曾经谈到,“在《三峡好人》中的新尝试就是我们录制了大量的现实的声音,把音效采样回来以后,录音师像作曲一样,重新编排,整个有5、6个段落都是用音效来作曲,包括砸墙的声音、波浪的声音、风的声音、小孩的喊叫、很低沉的人的喘气声,把他像音乐一样组合起来。”[8]在《三峡好人》中,导演将一系列的流行歌曲巧妙https://www.unjs.com/lunwen/f/20190414092715_1970474.html
7.红色影片影评征文(精选9篇)篇9:影片三峡好人的影评 首先不得不提到的一个细节是影片一开始的长达三分多钟的长镜头。此处长镜头的运用如同一副翻卷开的画轴,将其中的内容缓慢的呈现出来。影片一开始显现出之前声画串前,伴随着轮船声长鸣,江水滔滔,嘈杂声响,船上的人群打牌抽烟、看手机、看手相、聊天、扳手劲的场景被展现出来,俨然一副众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e6n8wbj.html
8.生命的嬗变最新章节许戈辉著在《三峡好人》拍摄的过程中,贾樟柯就已经奔波在台湾和香港为他筹备多年的另一部电影《双雄会》做资料准备了。在这部讲述20世纪50年代中国香港的故事中,张曼玉出演片中一位不穿旗袍穿制服的空姐,而这也是贾樟柯电影历程中又一次全新的尝试。 贾樟柯: 这几年我对历史特别感兴趣,特别是对民国的历史、对1949年后这一https://m.zhangyue.com/readbook/10114873/4.html
9.三峡好人长江哀歌由中国第六代导演贾樟柯创作的电影《三峡好人》上映于2006年,是一部纪实性电影,曾获第6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鸡奖。影片贯穿贾樟柯导演“时代的刺客”的创作风格,坚持了他关注小人物的一贯路线。 这部影片以“三峡工程”为背景,以建筑工人韩三明和护士沈红这一男一女从山西到奉节寻亲为主线,分为烟、酒、糖、茶四个http://news.cuz.edu.cn/info/1021/38653.htm
10.视听语言三峡好人分镜头.doc内容提供方:150***6340 大小:290.01 KB 字数:约1.74千字 发布时间:2021-01-13发布于山东 浏览人气:310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视听语言三峡好人分镜头.doc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贾樟柯电影【三峡好人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1/0112/6011031122003050.shtm
11.今晚看了三峡好人好多年前我在千岛湖来自斯芬克斯夜与雾今晚看了《三峡好人》。好多年前我在千岛湖镇的网吧里看过这部片,那时候太小,看不明白。今日再看。有些懂了。贾樟柯的电影是可以住在里头的。山西男人朴实深沉的魅力也一览无余。最后韩三明和一起拆房的三峡兄弟们喝临别酒的一幕实在拍得太好,川渝汉子黝黑挺括的背脊,闷头抽烟,一支接着一支。天一亮,一群男人踏https://weibo.com/5898082523/LANS2uDi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