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饮酒礼:序长幼,明谦和

乡饮即乡里人的宴饮,有一定的礼俗,是古代嘉礼的一种。乡饮酒礼起源于上古氏族社会之集体活动,正式定制是在周代。其最初是乡人的一种聚会方式,后将尊贤养老的思想融合进去,也就更加具有教人以礼的作用了。

在乡饮酒礼中,主宾之间的一系列礼仪都是为了表示恭敬、尊重、谦让,这是古时君子相交的原则。如此,争执就会消失,怠慢就不会存在。不争执、不怠慢就会避免打闹争吵。不打闹争吵,就不会有暴乱的祸端。此即君子避免人为祸乱的原则,故圣人依据这种原则制定了乡饮酒礼。

《礼记》载“乡饮酒礼者,所以明长幼之序也。”要对饮酒用酒的行为进行一系列的规范,这个饮酒用酒的礼仪规范便是“饮酒礼”。在儒家看来,饮酒是礼仪的重要象征之一,他们把饮酒这一活动作为人们学习礼仪、运用礼仪、进而达到“成人”的一种重要途径,甚至成为淳朴民风、和睦四邻的一种手段。饮酒分四个步骤,即:拜、酾(shī)、啐、卒爵。此外乡饮酒可分为四类:一是三年大比时,乡大夫向朝廷举荐贤能之士而举行的会饮;二是乡大夫宴请国中贤者;三是乡大夫在春、秋射礼之前举行的饮酒礼;四是党正于季冬举行的蜡祭饮酒。由此看来,乡饮酒既是春风沐雨般的礼仪教导,也是基层行政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与西方以物质利益为重相区别,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代表,重在培养有道德、有修养的理想人格,侧重点在形成礼仪秩序,协调人际关系。乡饮酒礼中也有颇多规则,比如说:主客之间共同饮酒时要相互跪拜;晚辈与长辈之间饮酒,晚辈要“待饮”,即通常要先行跪拜礼,然后趋步入席,长辈欲要让晚辈同饮,晚辈举杯待饮,待到长辈酒杯中的酒饮完,方可一饮而尽;向长者敬酒,就要说些“祝您身体健康”之类祝福的话;“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焉”,意思是说如果与本乡人一起饮酒,结束后一定要让拄拐杖的老人先走,然后自己才能离开;主人不举杯,宾客不能先饮;还有“君子饮酒,三杯为度”等原则。

乡饮酒礼中体现的饮酒是一种有限度、有节制的饮酒。在《论语·乡党》中孔子提出“唯酒无量,不及乱”的思想,就是说每个人饮酒量的多少不能有具体的限制,饮酒之后最佳状态即一切如常态。官员更要做到“朝不废朝,暮不废夕”。“不及乱”即为孔子提出的饮酒礼的核心标准。这个标准同《酒诰》中“毋彝(yí)酒”的要求是相通的。

乡饮酒礼体现了孔子“克己复礼”的仁学思想,同样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思想”。乡饮酒礼将平民百姓、男女老少间的关系协调平衡,将其统一在礼仪制度统治范围内,并使其在历史发展中不断注入新的活力,持续焕发生机。因而乡饮酒礼具有非常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强大的生命力,对维护社会秩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周代实行的乡饮酒礼,本意在敬贤人、尊老者。《周礼·地官·乡大夫》云:“三年则大比,考其德行道艺,而兴贤者能者,乡老及乡大夫帅其吏,与其众寡,以礼礼宾之。”郑玄归纳乡饮酒礼的意义有四项:一是选拔贤能;二是敬老尊长;三是乡射,即州长习射饮酒;四是卿大夫款待国中贤者。

乡饮酒礼在儒家经典《周礼》《仪礼》等古代典籍中均有所记载。周代地方组织在每年春季、秋季举行的射礼以及十二月举行的大蜡祭之前,都要举行乡饮酒礼。在举行乡饮酒礼时,主人要依据州、党中居民的年龄高低排列席次,由此以宣扬敬贤、敬老的风气。

《汉书·礼乐志》记载:“乡饮之礼废,则长幼之序乱,而争斗之狱蕃(fān)。”可见,汉代重视乡饮酒礼的敬化作用,警惕乡饮酒礼废弃的负面作用。《渊鉴类函·礼仪·乡饮酒》:“汉永平二年,郡县行乡饮酒于学校,祀先圣先师周公、孔子,牲以犬。”可见,汉代的乡饮酒宴与郡县学校祀先师之礼是同时进行的。

隋唐时期,科举的产生和发展使得乡饮酒礼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隋代时乡饮酒在国子监和地方郡县的学校都有行礼。宋王溥(pǔ)《唐会要·乡饮酒》:“开元六年七月十三日,初颁乡饮酒礼于天下,令牧宰每年至十二月行之……各备礼仪,准令式行礼,稍加劝奖,以示风俗。”唐代盛行开科取士,考生在州县试毕,当地官员即以乡饮酒招待。武则天长安二年(公元702年)又设武举,也是以乡饮酒礼送武举考生前往兵部。另据《新唐书·礼乐志》载,唐太宗时期,州贡明经、秀才、进士以及旌表孝悌,均须举行乡饮酒礼。

经过几个朝代的演变,尽管乡饮酒礼明长幼之序、尊贤敬老的主要目的没变,但在形式上发生了些许变化。据《宋史》记载,乡饮酒礼在行礼时的辅佐者人选、使用器皿、主宾座位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都是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除了地位尊贵的人外,还注入了拥有一定军事力量的人物,将民间的和谐和政治联系在了一起。

元朝蒙古人入主中原,故汉族中流传的礼仪没有得到广泛推广。但到明朝时,乡饮酒礼又受到了高度重视。明朝建立初期,既强调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又强调封建礼制的重建。礼刑结合是明朝统治的特点。所以乡饮酒礼就成为明朝通过法制加强统治的重要途径。《明史·志第三十二·礼十·乡饮酒礼》记载:“命凡有过犯之人列于外坐,同类者成席,不许杂于善良之中,著为令”,可见,统治者通过严格的座位秩序来申明尊卑贵贱。但同时,乡饮酒礼成为强化法制的手段,其本身的道德功能反被弱化,惩恶扬善的作用也未得到应有的发挥。

清朝初期,乡饮酒礼得到朝廷的重视,《清史稿》记载:“雍正初元,谕:‘乡饮酒礼所以敬老尊贤,厥制甚古,顺天府行礼日,礼部长官监视以为常。’”到道光末年,由朝廷支付的礼仪费用改为军饷,转而将仪式的举办权移交给地方,但在当时的大环境下,西方侵略者的魔爪日益扩大,本土经济逐渐衰弱,作为文化领域的乡饮酒礼必然失去了存在的基础,所以在清道光时便退出了历史舞台。

礼仪重于形式,但更珍贵的是内涵。乡饮酒礼历经千年,尊贤养老的作用不可忽视。饮酒可无而礼不可失,希望这份珍贵的文化能够更好地教化当代。

THE END
1.《论语新解》乡党篇第十(第1314节)【10-13】 乡人饮酒,杖者【1】出,斯出矣。 【注释】 【1】杖者:手持拐杖的老年人。 【译文】 与家乡的人在一起饮酒的时候,手持拐杖的老年人出来了,孔子才出来入席。 【10-14】 乡人傩【1】,朝服而立于阼【2】阶。 【注释】 【1】傩(nuó):在产品交易过程中,堕落后的人很难把持自己,有些人由于自https://www.jianshu.com/p/c3147a2af356
2.中“乡人饮酒”是指行乡饮酒礼,按照《仪礼·乡饮酒义“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中“乡人饮酒”是指行乡饮酒礼,按照《仪礼·乡饮酒义》记载,乡饮酒礼有( )这几种仪式。 A. 每三年宴饮贤能一次 B. 乡大夫宴饮国中贤能 C. 州长习射饮酒 D. 党正蜡祭饮酒 题目标签:斯出矣杖者出乡人饮酒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https://www.shuashuati.com/ti/82fc43d4ae86476ba3277a45ac403dde.html?fm=bd945db437304521069f0d35cea50d49d0
3.转刘丰:论《礼记·乡饮酒义》中的方位图式及其思想史意义一《乡饮酒义》为《礼记》之一篇,郑玄《三礼目录》说:“《乡饮酒义》者,以其记乡大夫饮宾于庠序之礼,尊贤养老之义也。《别录》属《吉礼》。”1其内容主要是解释《仪礼·乡饮酒礼》所记各种仪式背后蕴含的思想,相较而言,其主体内容比较集中,不似《礼记》书中有的篇(如《檀弓》《曾子问》等)那么驳杂。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5054878/
4.礼记正义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疏卷六十一乡饮酒义第四十五唐·孔颖达疏 卷六十一 乡饮酒义第四十五 陆曰:“郑云:‘《乡饮酒义》者,以其记乡大夫饮宾於庠序之礼,尊贤养老之义也。《别录》属《吉礼》。 [疏]正义曰:案郑《目录》云:“名曰《乡饮酒义》者,以其记乡大夫饮宾于庠序之礼,尊贤养老之义。此於《别录》属《吉事》。”《仪礼》有其事,此《记》释其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602/09/18339917_564377642.shtml
5.仪礼注疏·卷八乡饮酒礼第四礼,五礼之义;乐,六乐之歌舞;射,五射之法;御,五御之节;书,六书之品;数,九数之计。”引此天子司徒者,欲兼诸侯司徒,亦使乡大夫教民以三物,教成亦使乡大夫行乡饮酒之礼,尊之为宾客,兴举之也。云“《乡大夫》”已下至“於王”,并《周礼·地官·乡大夫职》文。云“正月之吉”,谓周之正月朔日也。https://www.360doc.cn/article/18339917_564131220.html
6.高考古诗文阅读之文言实词及古文化常识类考点融通教材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中的“目”现在已换用为“眼睛”。古今异义词辨识“3法”1.识差别对古今词义差别大的词要区分清楚,牢记好。如“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中的“去”古义是“离开”,今义是“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zMzkxMzgxNg==&mid=2247779468&idx=6&sn=a57369eea8bfd31c4faf9d5e860ca861&chksm=fb9324cdf42aec14c33314c6a363869c23c8b0719cab2a45f7223163673a981a8464cf3906f8&scene=27
7.五禮通考:卷一百六十七正齿位之文内者合为一礼妄明初定乡饮礼仪命有司与学二率士大夫之老者于儒学行之又于是日令州人升诘喟律令盖取正齿位之义芙乡试举人中式者亦有鹿鸣宴然不名之为乡饮酒也周礼云以阳礼教让则民不争光儒以乡饮乡射当之礼记亦云乡饮酒少礼废则长幼之序失而争阖之狱繁然则先王制此礼或主于兴肾或主于尚齿https://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978030&remap=gb
8.清朝乡饮酒礼述.pdf10可见,乡饮酒礼是行之于乡里的,由乡官定期召集主持的,以宾贤、敬老、礼让等 为主要内容的,以进行道德伦理教化、端正社会风气、维护德礼秩序的制度。 乡饮酒礼有四种:一是根据《仪礼·乡饮酒义》记载 ,其所指是乡学学生毕业 典礼时的宴饮之礼:以诸侯之乡大夫为主人,主人与先生商定选“处世之贤者”为“宾”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5/0924/26114109.shtm
9.《仪礼》乡饮酒礼研究1黄林聪;《仪礼·乡饮酒礼》方位文化探微[J];作家天地;2020年11期 2张光裕;从新见材料谈《仪礼》饮酒礼中之醴柶及所用酒器问题[J];文物;2013年12期 3王美华;乡饮酒礼与唐宋地方社会[J];社会科学辑刊;2010年04期 4刘亚中;李康月;“乡饮酒礼”在明清的变化[J];孔子研究;2009年05期 https://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052-1013316835.htm
10.中国古代礼仪文明·.pdf仪礼 一书 以记载礼法 为主 对礼义很 少涉及 礼记 一书 则 以推 明 仪礼 的礼义为主 旨 发微 索隐 说解经义 L 记 的最 后七篇是 冠义 昏义 乡 饮酒义 射义 燕义 聘义 就是分别说解 仪礼 的 士冠礼 士昏礼 乡饮酒 礼 乡射礼 聘礼 的礼义 的 其余各篇也都是以讨论礼 义为主 只是议题没有https://m.renrendoc.com/p-38857274.html
11.古纸留香齿德俱尊乡饮宾送宾:乡饮酒礼毕,主人依次礼送宾客。 至此,乡饮酒礼议程全部结束,礼成。 三、乡饮酒礼沿革 乡饮酒礼起源于周代,以致仕之卿大夫为乡饮。据《礼记·乡饮酒义》记载:年终的时候,要将民众聚集到学校举行乡饮酒礼,并按照年龄大小排定座次,不同的年龄享受不一样的饮食待遇和礼制规格,称作“正齿序”。 https://www.meipian.cn/4ub67peu
12.乡饮酒礼是什么意思乡饮酒礼的解释是什么将行之时,由乡大夫设酒宴以宾礼相待,谓之“乡饮酒礼”。历朝沿用,亦指地方官按时在儒学举行的一种敬老仪式。 引《仪礼·乡饮酒礼》贾公彦疏引汉郑玄《三礼目录》:“诸侯之乡大夫三年大比,献贤者能於其君,以宾礼待之,与之饮酒。於五礼属嘉礼。”唐韩愈《张君墓志铭》:“﹝张署﹞使通经吏与诸生之旁大郡https://www.hao86.com/ciyu_search/%E4%B9%A1%E9%A5%AE%E9%85%92%E7%A4%BC/
13.《仪礼》原文翻译译文注释赏析注解观今本《仪礼》十七篇,《昏义》所说作为“礼之大体”的上述八项内容,皆完整无缺。另外,《礼记》中有很多篇是直接解释《仪礼》的。 《礼记》有《冠义》释《士冠礼》;有《昏义》释《士昏礼》;有《问丧》释《士丧礼》;有《祭义》、《祭统》释《郊特牲》、《少牢馈食礼》、《有司彻》;有《乡饮酒义》释《https://www.kushici.com/dianji/yili/
14.〔典籍〕礼记注疏·目录三、解释《仪礼》之专篇,如《冠义》《昏义》《乡饮酒义》《射义》《燕义》《聘义》等。 四、专记某项制度和政令,如《王制》《月令》《文王世子》《明堂位》等。 目录 序卷一 曲礼上卷二 曲礼上 卷三 曲礼上卷四 曲礼下卷五 曲礼下 卷六 檀弓上卷七 檀弓上卷八 檀弓上 http://www.ziyexing.com/files-5/liji/lijizhushu_index.htm
15.礼记论《礼记·乡饮酒义》中的方位图式及其思想史意义 礼的起源,以及《礼记·乡饮酒义》中体现出来的阴阳五行思想。其实,《礼记·乡饮酒义》对举行乡饮酒礼时宾主座次的解释更具思想史的意义。《乡饮酒义》提出了两种方位图式,前者以八方为基础,并暗合了《易传》的八卦方位;后一种图式将主宾介僎和四方以及圣、仁https://www.fx361.com/tags/4/0/4b8a027d80ecd66e/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