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Pia戏(戏鲸),Pia戏剧本网,广播剧,剧情歌,CV配音,配音秀

人有一字不识,而多诗意;一偈不参,而多禅意;

一勺不濡,而多酒意;一石不晓,而多画意。淡宕故也。

秋日庭院水木清华,两株桂花开了不到半月,便已凋谢。篱畔几丛霜菊,开得淡然忘我,叶舒蕊静,像古人诗文里的菊,充满野气。它为陶潜所爱,傲世孤标,与喧闹的凡尘,始终隔了一条巷陌。

2.光阴如水,慢慢流淌,不落痕迹;人世之事,此消彼长,难以预测。我像往常一样,坐于竹榻上,用大碗泡茶,捧一本闲书,若有若无地翻读。竹枝映在窗纸上,似一幅画,毫无章法,却灵动真实,意趣盎然。

达观者眼里,物物清润有情,像唐人的诗、宋人的词,皆是美妙的。悲观者眼中,万般晦涩黯淡,若晚秋的云、夜幕的雨,满是伤悲。分明都是一样的四时风物、山水人情,却因心境不同,悟性不同,而喜忧各异,冷暖自知。

3.佛教里说的“明心见性,顿悟成佛”,是一种境界。当年六祖惠能,二十四岁读《金刚经》开悟,寻师至韶州,闻五祖弘忍在黄梅,便充役火头僧。因念一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得五祖认可,便将衣钵传他。

参禅,需悟性,也要缘分。有些人,遁迹空门,坐隐山寺,一生仍不解禅机,放不下执念。有些人,一偈不参,所思所悟,皆是禅意。禅是一尘不染,是寸丝不挂,是清洁干净,是万般无争。

4.《红楼梦》里宝玉听一戏曲悟禅机,只道:“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但他生性情多,红尘诸事,于他都是挂碍。后来,纵了悟,也是为世所迫的无奈。

妙玉才华若仙,心性高洁,为世难容。她入空门,居庵庙,有出世之心,庄子情怀。她本是闲云野鹤,写逍遥诗,品梅雪茶,清妙高雅,如临世外。万人不入她目,却尘缘未尽,终陷泥淖nào。

5.惜春性情孤僻,对世事人情冷漠,大观园诸多姐妹中,她非悟性最高,却最知解脱。她曾说:“我只知道保得住我就够了,不管你们去。从此以后,你们有事别累我。”她的放下,是因为心冷;她的了悟,是义无反顾。

佛缘,是一种自在,是忘我。多少人,入了僧门,修行一生,却无佛缘。亦有许多人,往来红尘,经过世事,却禅意悠然。禅的境界,没有徘徊不定,也并非冷漠无情,而是一种慷慨,是释然。

6.人有一字不识,而多诗意。世间多少简约之理,与禅意,亦是相通的。外婆在我心中,就像王维的诗,自然清新,入了画境。她一字不识,但人世之事,她比谁都过得真、看得清。

外婆是民间传统的妇人,端庄婉秀,朴素简洁。幼时虽过了几年富庶日子,但庭院深处,亦是寻常的山水人家。后来,嫁作人妇,素日打理的,一桩桩都是家常之事。南方村落,柴门竹院,岁月平静且欢喜。

7.外婆不识字,却谦和懂礼,优雅知性。外婆不信佛,但一生茹素,尊重万千生灵。她齐整干净,晨起梳光洁的发髻,纵病时也毫不马虎。外婆养的花木,如她一般,美好清洁。虽是农家小院里的凡花俗草,却入得了诗人词客的笔墨。

外公喜诗文,爱美酒,与一字不识的外婆可做知音。夜幕下,薄弱的烛光,外公喝酒吟句,外婆缝补旧衫。他神采奕奕,她粉面云髻,夫妻琴瑟和谐,相看不厌。

8.外婆说,此生闻着酒香,就觉亲切。外公则说,每日忙碌归来,听见庭院里传来缫sāo丝的纺车声,便觉心安。于他眼里,她是诗词里的婉约佳人。在她心中,他则是那值得依托一生的谦和君子。

世间美好的情爱,平淡的日子,远胜于参禅悟道。内心澄澈,不为外界所惊,而红尘亦是菩提道场,可修行,能超脱。似花开庭园,如鱼游溪水,自然真切,令人心动。

9.郑国人列御寇在《列子·汤问》中记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钟子期只是一名平凡的樵夫,却听得懂琴师伯牙所奏的高山流水。他不会抚琴,但识弦音。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若非如此,伯牙亦不会因子期死,而断弦摔琴。相识是缘,相离也是缘,琴音里的妙意,唯有他们懂得,你我皆是过客。

10.父亲学识不深,悟性有限,但他一生研习古籍药典,孜孜不倦。他采摘百草,翻查古卷,删繁从简,去伪存真。恰因他的执着认真,被其拯救之人无数,虽在默默无闻的乡村,却也有功德于众生。

可知,世间万物都有清光,一株药草、一粒微尘,皆含禅意。母亲无私温柔的相伴,让父亲成为一名良医,让原本朴素的光阴,有了无尽的美感。而她,不识医理,伴随父亲抓药治病,得村人爱戴,亦是她的福报。

11.有时,我想着,纵我多年熟读古卷,参悟禅机,却不及他们千万之一。但我坐拥江南山水,与梅早已是故人,故可一石不晓,而知画意。会写几首旧诗词,弹几曲古调,皆算不得什么,不过是用以打发光阴罢了。这千般的雅致,不及外婆手植的那株茉莉,不及父亲这位平凡的采药人。

心性简净淡泊之人,反而可以领悟世事的深意。山间的一名樵子,或是竹林的一位浣女,或许就是琴中知己,诗里佳人。一字不识,一偈不参,一勺不濡,一石不晓,是为了清澈地遇见,以及发现更多的美好。

12.人间许多事,只是一场又一场的风波,过去了,天地如洗,什么都没有发生。若可以,我相信,众生皆愿意回归本真,舍弃功贵,也舍弃了烦恼。凡有变数之物,皆是无常,心里安静了,也就寻常,亦自在无碍。

而真正彻悟之人,内心清明,根本不在意,来和往,多与少。亦毫不在意,当下之境况,是拥有,还是放下。

13.缘之所寄,一往而深

缘之所寄,一往而深。故人恩重,来燕子于雕梁;

逸士情深,托凫fú雏于春水。

明代汤显祖《牡丹亭题词》中有句:“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情之所至,是一往而深,可生可死。缘之所寄,也是一往而深,不离不弃。

14.说情说爱,相思不闲,应该是年轻时候的事。那时,可以为了一个人跋山涉水,痴心到倾尽所有,慷慨到不要自己。到了一定年岁,所期待的则是平淡的相守,是温柔的相依。与一人执手,无山盟海誓,无蜜语甜言,却相濡以沫,暮暮朝朝。

情如世味,宜淡不宜浓,过深则生厌,清淡则耐品。世间之缘,不论是人与人的相处,或是人与物的情分,皆令人一往而深。有时,人之情意,不及物之深浓。人乃万物之灵长,有灵气和精神,却也多变幻。旧物有灵,不为时转,不以境迁,你不弃之,它定长情相伴,不负不离。

15.我与江南园林的一株蜡梅,亦算是有一种心灵之约。十年前的某个冬日,与之不期而遇,一见倾心。它苍树虬枝,开满了嫩黄的花朵,攀过古老的墙院,那般醒目,娇柔美好。蜡梅的香气,比之梅花,更有几分冷香,远远便可闻到,却又隐蔽难寻。

后来这些年,每至冬月,或逢初雪,皆会去往园林幽深处,与那一树蜡梅,续一段前缘。甚至偷折一清枝,带至家中,插瓶供养,与之朝夕相对,直到花枯萎谢。有时不忍舍弃,便干脆搁置于瓶内,斜枝枯干,亦别有风姿。

16.我与梅园的梅花、西湖的山水,以及姑苏的巷陌,还有乌镇的溪桥烟柳,乃至故园的风物,皆有一段不解之缘。此身无论寄居何处,总会在许多不经意之时,对它们心生眷念,一往而深。它们比之与我曾经相识的故旧,更令人魂牵梦萦,刻骨难忘。

我深信,旧物之情深,远胜于世人。山水梅花,翠竹明月,陪伴我经过了人世漫长风雨,记得我年轻的模样,亦怜我今时之沧桑。它们对我贫时不弃,富时不离,十年如一日,我来时款款,去时亦淡淡。

17.有时想着,我不过是万千行人中的某一个,与它们缘系今生之人,当是不胜枚举。然恰好这一个我,为之心动,愿交付真情,此生纵遇变故,亦不改初心。我对人,也是真心,却不及待物这般久长。人的一生,飘零流转,无有定所,而物不历迁徙,年年岁岁,为之守候,不言别离。

过往的故人,该忘的,皆已忘记,仿佛从未有故事发生,岁月一尘不染。不该忘的,也只是暂时停留,有一日终将删去,毫无痕迹。并非无情,而是人生不该负重前行,过去的无论是温暖还是冷漠,都已成往事。缘聚缘散,本是天意,何以值得一往而深。

18.世情迷离,人心难测,那时的知交,未必适合现在的自己。当你付出的时候,就知道一切不可挽回,而你所拥有的,也不一定就要偿还。有时候,缘分与宿债令人纠缠不清,或许连自己都不知,你所在意的人和事,到底是因为相欠,还是真的需要。

有人说,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遇见一个可以为之生、为之死的人。为了他,心甘情愿改变自己,轻易放下一切。到后来,这个人未必与你相伴同行,甚至一个转身,便成了陌路。或也有厮守一生、白首相依的眷侣,却亦不复从前滋味。

19.更多时候,人与人之间,则是凡来尘往,擦肩而过。无有缘分,就连换取一个简单的回眸都是不能。世间风物都在转变,何况人心,你寄寓厚望,多是冷淡散场。那些至死不渝的诺言,听听则罢,认真的人,多是会伤了自己。

昔日的汉唐盛世,也只是历史上一缕烟云,记住的人不多。当下所经历的一切,亦是世人过目即忘的风景。最情深的,是王谢堂前燕,虽觅不见旧主,却飞入寻常百姓家。任凭朝代更迭,世事迁徙,它们一直深情守候,不会离开。

20.记得幼时堂前,有燕子筑巢,每年春暖花开,燕子结伴成群从远方返回。之后,每日见它们辛勤衔泥筑巢,从不懈怠。不久的某日,便可听见啾啾的声音,小燕子破壳而出,燕子每日往返喂食,温暖而亲切。

忘了是何年,一只雏燕从雕梁上不小心坠落,羽翼未丰,尚不知飞行,我见犹怜。我觉它弱小可爱,在其小脚上系了一根红绳,将之带去戏台下的晒场,与同伴一起嬉戏。

21.归来,被母亲狠狠教训一番,只道燕子有灵性,守护家园,可带来安稳福气,要对之敬畏。直至父亲将雏燕送回巢穴,母亲才肯安心。此后,我对梁间的燕子,不敢有丝毫的冒犯。每年人间三月,梅花开罢,便将之等候,虽无约定,内心却始终不忘归期。

那时坐楼阁上,看云卷云舒,燕去燕回,不解人世风霜,觉万物有情。以为时光会停留,我将一生居住在黛瓦白墙之庭院,与燕子做伴,和绿竹偎依。原来我错了,万物有荣枯,人生有聚散,所谓的地老天荒,不过是一时之情,刹那之景。

22.世人薄情,为了生活不断地迁徙,将旧宅深院,不停地翻改修建。而燕子,被迫流转,今日暂寄你家雕梁,明日又不知托身何处檐下。它虽飘零之物,却比众生更向往岁月温柔,人世静好,唯愿巢穴常在,旧主不改,缘定三生,一往而深。

人生匆匆,转眼已有三十载,我从当年的小小村落,辗转至吴越风流之地。几千里路云和月,为功名?还是梦想?或者仅仅为江南的山水、园林的梅花?我亦是不知,仿佛只是听信命运的安排。冥冥中有一种缘分将我牵引,总之,今生怕是再也不会离开。

23.离去未必是薄幸,留下也并非情深。这片山水,乃至草木尘埃,亦曾在书卷里邂逅,从陌生至熟悉,有一天,也许都将遗忘。情之所钟,亦是执念,累人累己,难以解脱。若不可情长,莫不如薄情,不寄望于谁,也就没有失落。

如此想着,索性宽了心怀,对许多事,不再那般在意。人生在世,万般可求又不可求,最难的是一份率性与豁达。如若内心明朗通透,便不会计较得失短长,无意缘深缘浅。

24.今岁,纵不去园林,不与万千梅花相遇,又有何妨。我去与不去,它们都在,一如太湖的茫茫烟水,几千年来为谁改过波澜?世事山河,经风历雪,你转身,它还在。

《金刚经》所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念罢,心中释然。一往而深,也作虚幻,万语千言,皆是多余。

25.万缘皆尽,一事关心

老去自觉万缘都尽,那管人是人非;

春来倘有一事关心,只在花开花谢。

记不得,从何时开始,每日小酌几盏,近乎成瘾。数碟小菜,荤素不拘,或坐堂前,或花树下,或茶室,皆可斟饮,无须酒朋诗友,自得意趣。有时夜深,无佐酒菜,便对着明月清风,喝上几口,顿觉神清。

26.此刻,一壶酒毕,醉意微醺。飘忽间,犹如抵达西湖的湖心亭,跟随明朝张岱,观赏一场静谧的大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我身畔亦有茶童,会烧水递茶,却不懂煮酒。她时常立于身侧,能为我翻阅古卷,查看旧迹,如此免去我一些琐碎之事。茶虽初识字,却可凭其直觉知晓千百文字。这一切,或许是她与我朝夕相处之故,更多的,是一份与生俱来的性灵。

27.年少时,我虽喜酒,却饮之不多,亦无定期。自古文人与酒,文人与茶,都有不解之缘。女子饮酒,亦是一种风情。李清照少女时,于溪亭喝酒,沉醉不知归路。年轻时,和丈夫赵明诚对饮,琴瑟和鸣。及至暮年,拼尽一身憔悴,更离不开三杯两盏淡酒。

唐代女道士鱼玄机,有诗:“旦夕醉吟身,相思又此春。雨中寄书使,窗下断肠人。”虽入空门,坐对暮鼓晨钟,然她才情绝代,世间最难了却的,仍是一情字。

28.“梦回酒醒春愁怯,宝鸭烟销香未歇。薄衾无奈五更寒,杜鹃叫落西楼月。”若无这盏酒,朱淑真如何度过那些寂寞无情的岁月。虽有词酒相伴,她依旧一生落落寡欢,抑郁而终。

酒让人消愁忘忧,茶令人淡泊清醒。我对文字,是使命,于茶酒,却是情深。离开文字,大不了做个凡妇,如此,亦不用于孤灯下辛劳耕耘。若舍了茶酒,怕是一日犹如百年之久,泛滥的光阴,拿什么来消磨。

29.我本慵懒之人,这几月,抄了几段《黄庭经》,便搁笔作罢,书斋里早不闻墨香。学了几日古琴,亦觉无趣,冰弦久未抚,唯琴台时时勤拂拭,为怕落满尘埃。至于远方的风景,我也无暇赏玩,不过是几段江南山水,往返探看。

屋舍里,只摆放几盆兰草、几幅古画,乃至一些用习惯了的茶具,余下的饰物,尽力删减。日常生活,亦是朴素而俭约,偶尔的奢华,之后也觉无趣,成了负累。

30.所有的断舍,并非刻意,人到了一定年岁,所求不多。三千年前孔子便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一个人的境界多深远,源于其心性,风雅之士未必淡泊,市井凡夫亦可甘守清贫。

“老去自觉万缘都尽,那管人是人非;春来倘有一事关心,只在花开花谢。”所谓万缘皆尽,也只是内心的清简,人世纷扰,被拒之门外。眼前,只有一壶老酒,一盏佳茗,几本闲书。于我,甚至春来花开花谢,秋去叶落叶枯,亦不关心。

31.那时年少,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之飞扬气势。竟不知,春光再好,繁花如锦,亦有败落之时。世间万物,有其自身规律,好花不可赏尽,好物不可皆得,就连功名,也如同时光,是有期限的。

情缘更甚。多少人,都只是你红尘陌上的过客,聚散离合,最后依附的仍是孤独的自己。世事飘忽,浊浪激流,许多突如其来的变故,是你所意料不及。你不曾为谁相守情长,亦无人为你等候天荒。

32.此一生,逢灾历劫,最后都是自己走过去的。若有相欠,亦都是加倍偿还,命运如此公平,我又怎能叹怨。每个人一生所拥有的,早有安排,多余的,终将交还回去,一丝不留。

当下我享有的一切,皆是岁月的赏赐,亦是我多年辛勤耕织所得。因为来之不易,故而不忍随意挥霍,更知人生起落多变,亦凡事皆懂得节制。世上荣华富贵,多是贪恋且欢喜,若心思清坚,品性高雅,纵遇不如意之事,也可以风轻云淡。

33.幼时母亲总教我俭约,纵有良田千顷,家财万贯,也不可奢侈。更况只是布衣凡人,当珍财惜福。母亲的话,意味深长,然我心性洒脱,不喜计较一城一池。但这些年天涯奔走,始终不忘她的叮咛嘱咐。但凡有骄纵放达之时,便提醒自己,日子还长。

是的,日子还长。哪怕万缘皆尽,剩余的光阴,也是要认真打理。“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是古训,也是人世之礼,亦不可随年龄增长而改变,须维系一生。

34.可以忽略恩怨,不惹尘缘,却要美好温柔地活着。日闲人静,细心擦拭桌案的尘,用微火悠悠煮一壶茶,读一卷古书,慢慢品饮。寂静中,听得见窗外桥下的溪水潺潺,风吹竹子的响声。渺小的草木尚且如此平静欢喜,我又怎敢心生枨触。

待到来年,梅花开过墙院,燕子返回旧巢。无论你是否容颜老去,庭园的花事如期绽放,笑傲春风,不增不减。身边的人,慢慢老去,连同自己,也败给了岁月。旧日河山,那时光景,亦不复存在。

35.想要回去,于幼时小院,家人齐聚堂前,粗茶淡饭,谈笑风生,已成奢望。当时只道是寻常啊,甚至厌倦了山村的朴素,唯盼远离,好好地将天下戏游一番。

如今多怀念,母亲倚着柴门等候父亲的情景,瓦屋起了炊烟,村里各家灯火已亮。我仍是那个小小女孩,心思纯净,或捞萍归来,于厨下帮忙择菜添柴。

若遇农耕淡季,村里会打扫干净戏台,请来戏班,唱上几天几夜。让原本清淡的日子,多了一番华丽景象,比之集市更为繁闹。

36.曾经筵席上,满堂亲宾,众人执壶把盏,猜拳行令之盛况,去了哪里。说好了,来日方长,后会有期,是谁误了归程。如此也好,各自守着小小天地,掩门度日,不论人是人非,只盼吉祥安稳。

来年陌上游春,园林赏花,也不沾染情缘。至于过去的人,若有惊扰,道声原谅。人世水远山长,纵不相逢,亦当各自相安。

37.世态变幻,浮云流转

观世态之极幻,则浮云转有常情;

咀世味之皆空,则流水翻多浓旨。

暮云低垂,山风如水,秋日的黄昏清澈又迷离。以往我忧惧黄昏,只觉多少萧萧之景,落寞心事,皆随暮色袭来,让人无可避闪。

38.我将一切烦恼,归于身世,归于飘零,归于孤独。但事实上,人生之景都是现前,若窗外一片光明空阔之境。墙院的竹影清洁有情,桂子闻风相悦,还有与我朝夕相见的茶,此刻立于我身畔,这般柔顺听话。

世态人情,因光阴的流转,而不断改变,有些难遂心意,有些如你所愿。如此,万物交替,白云飘浮,竟成了寻常的情态。人生百味皆尝,但品尽之后,又万般成空。反之,平淡的流水,简洁的日子,竟饶有情趣,意味深长。

39.若从前,我不过是一叶漂萍,处世谨慎小心,待人谦逊温和。当下,有了自己的归依,对人择物,则多了一种豁达洒脱。那时一无所有,但心存大志,愿采撷一片云天,赠予自己。如今,年岁日益增长,心思却安静了,所要之物,寥寥无几。

佳茗若佳人,世人追慕,富贵荣华更是,众生喜爱。然人因故旧而可贵,物因稀少而珍惜。凡尘万物,为我们所用,非我们所有,一切贵在适宜,恰到好处。

40.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并非真的情深,也非执念,而是不要有太多的选择,如此便无须费神,更不必纠结。犹如一个男子,万花丛中,悠然而过,片叶不沾身。又好似一个女子,一生的妆奁里,只有一方古玉,一枚发簪。

这些年,我喝了许多种茶,亦有独爱的一壶。养过许多的花木,也有为之情深的。佩戴了许多的首饰,后来,只留取了彼此的唯一。多少旧物新宠,皆被我无情舍弃。尚有一些残余的古卷老玉,封藏在木匣子里,想来余生,也无几多观摩把玩的闲情。

41.但这些钟爱之物,亦都可以被替代。人世百年,多少悲欢离合,都是寻常。万般美好,亦只是浮花浪蕊,有荣有枯。人在世间,做到尽心尽意,慈悲良善,自可无憾。不可强求之情感,不能得到之物,放下的那一瞬间,便已释怀。

与其说这是一种淡泊,莫如说是倦意。年少时,唯愿时光仓促,如此便可免去许多故事,少历些许灾祸,亦不会有那么多哀怨愁烦。可今时,寸阴如珠似玉,稍有不慎,蹉跎了半晌,都觉愧疚。

42.看我柔情婉约,实则洒脱不羁,散漫随心。不知我幼时采桑伐竹,拔笋剥莲,不落人后。直到后来长发及腰,旗袍款款,也是亦茶亦酒,不让须眉。

连同写文成卷,亦求素笔天然,不要字字珠玑,只愿平淡真实。这样,无须费心铺陈,不必思量万千。万物皆听从我安排,世事任凭我吩咐,方可落笔如流,舒卷由心。

我本草木之人,却存冰雪之心。无论文字这条路,我走得有多远,终志气不减,灵性不输。浮世里,有太多的诱惑,应接不暇。我只要,一隅安定之所,于方寸之间,与万物相知,细水长流。

44.愿你经过我的世界,温暖亲切,从容安稳,什么扰乱都没有。人生最美的,仍是自然简净。我素日不施胭脂,也不爱花色衣服,行文亦不喜修改删减,心之所往,则是至纯至真。

岁月漫漫,不知尽期,每行一步,每经一事,着实艰难。一如平凡的我,每天都在重复着一种简单的姿态。一如平凡的你,每天都在流转相同的悲喜。光阴如水,一去不返,明月无声,任自圆缺。

45.世事虽变幻无常,参透了,仍是平常。人与人相交,无非是来来去去,得到一些,失去一些,记住一些,又忘记一些。纵有过错,覆水难收,也不必计较。有一天,不论故事长短,情缘深浅,万般皆尽,不沾于身。

秋日的清,是旷野间渺无一人,心生一种前程未卜之感。秋日的静,是庭院里重门深锁,让人只想长居室内,遗世闲隐。

46.这个季节,就连落叶白云也清冷孤傲,聚散匆匆,不与人言。一年又将尽,惊叹时光如飞,却无可忧惧。待天空下一场初雪,今岁所有的故事,便也要谢幕,道声离别都是多余。

这一年,与从前大抵相同,唯白发频频生长,有增无减。而我,不过是抄了几页经文,著了一本闲书,只记不清喝了多少壶好茶,又醉过几回酒。总之,年岁大了,清醒时很少,糊涂时很多。

47.倘若有一天,断绝了世事人情,并非我厌倦,而是老来渐忘了一切。且不知,我有多吝惜时光,亦慢慢懂得,爱惜自己。以往的烦恼,被岁月收敛,再不能惊扰我的旧梦。

现世里,多少美好事物,一生无缘企及。唯自然山水,人间草木,可伴你日日修行,直到功行圆满。至于一个人的富贵、情感、聪慧与性灵,难免有偏失。你可以洒然以待,却不该生妒忌之心。所谓勤能补拙,你想要的风景,早已在远方为之等候。

如此,万物相知相守,无有贵贱雅俗之分。孤山林和靖栽种的梅花,与梅庄的梅,有何所别?东坡喜爱的竹,和民间庭院里的竹,心性一般高洁。世间之景,遇雅则雅,遇俗则俗,道理相同,神韵共通。

49.诗经里的女子,宋词里的女子,乃至民国烟雨里的女子,也是今天的我们。百年光阴何其短,千年也只是一瞬,再好的华年,不过刹那芬芳。唯内在之美,千秋万载,不会缺失,熠熠光芒,日月同辉。

不入凡尘,难知世事,未经霜雪,怎作梅花。人在历史面前,那么渺小,却又真实存在,不可飘忽。天地万物,神秘无穷,守一城,择一事,候一人,如此,便是佛经里常言的妙境。

THE END
1.人生无非诗酒茶的微博人生无非诗酒茶 10月7日 00:35 来自iPhone客户端 李银河说:“遵循采蜜哲学,人就要对生活质量斤斤计较,衣食住行都不可掉以轻心。当然,计较的并非奢华,而是舒适。生活的基调是返璞归真。 ?”喜欢泉州深巷这安静柔软的世界,越来越不喜众声喧哗,于是摒弃了大多数非必要的社交,慢慢将自己内藏起来,偶尔https://www.weibo.com/p/1005051740634507/home?from=page_100505&mod=TAB
2.七律诗酒人生唐诗诗人格律雅趣古典诗词其实,绝大多数诗人创作诗词的目的不在名利!《中华诗词》杂志采用一首诗词才20元稿费,各种网刊是一分钱稿费没有,那诗人为何乐此不疲地创作呢?“不为闲愁邀月饮,但求雅趣寄真情”,这句诗应该是说到点子上去了。诗人就是这么痴迷于诗酒人生! 各位看官,您是否也有过类似的创作经历或者对诗词创作有着独特的感悟呢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O9H9J70553V3ZM.html
3.《只有一个人生(特别收录周国平撰写的人生寓言30则,折射人间百态人生在世,无非孤身逆旅。人是唯*一能追问自身存在之意义的动物。打动每一代年轻人的文字,周国平散文精选集全新亮相。 作者:周国平著 ,新经典出品出版社:北京人生得意在长安:诗说大唐(当当专享签名版)著名武侠作家辛晓娟(步非烟)作品 启笛丛书 自营券限时抢 ¥37.40 我想把这个世界读给你听 李尚龙全“心”力作http://product.dangdang.com/26914010.html
4.人生百态——劝酒从“人生八雅”看茶酒融合 在中华民族璀璨辉煌的文化历史上,文人雅士之中一直比较流行的一种说法,说人生有八雅,即琴、棋、书、画、诗、酒、花、茶, 展开说就是 善琴者通达从容,善棋者筹谋睿智, 善书者至情至性,善画者至善至美, 善诗者韵至心声,善酒者情逢知己, https://www.meipian.cn/34f8oyk5
5.三大处世奇书《小窗幽记》全文,译文点评,字字珠玑,醍醐灌顶其中又以陈继儒的《小窗幽记》为最,此书被选入不同名称的丛书中,被看作传统文化名著、国粹,或作为启蒙教育书,或作为显示人生智慧的书,或作为参佛悟道的书。哈哈,一时间热闹非凡!但现实上许多人并不知陈继儒何许人也,亦不晓《小窗幽记》为何物。曾问过不少青年学子,得到的也是一脸茫然。可惜它的境遇犹如http://shuzaoed.com/xuexiziliao/yueduxunlian/shw/62134.html
6.3画□诸班谢茶酒,尻高首下一声雷。 东皋集补钞 戴敏才 初夏游张园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阴晴。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句 人行踯躅人生邂逅适相忄又,一曲高歌行路难。频寄诗筩君勿厌,种花持钓是闲官。 夜过寿昌 风云八字护城隅,楼殿崔嵬想帝居。曾侍金舆惟石马,幸因玉玺记铜鱼。千年https://www.guoxuemi.com/a/7189fehh/61651x.html
7.小窗幽记花看半开,酒饮微醉而能使世人昏昏逐逐,一生犹不醒的,无非是以名利作曲、以声色为水,所酿出来的欲望之酒。这种酒初饮诗酒是乐事,稍一曲人,则亦地狱。好客是豁达事,稍一为俗子所扰,则亦苦海。 [译文] 山居本是http://www.blogjava.net/myblog/articles/57441.aspx?opt=admin
8.广志绎txt(五岳遊草廣志繹)书评其儇巧敏捷者入都为胥办,自九卿至闲曹细局无非越人,次者兴贩为商贾,故都门西南一隅,三邑人盖栉而第谢康乐守永嘉,伐木通道,登临海峤,业已至斤竹涧,有诗,而亦未入此,见与不见,又所未晓。 台、https://book.douban.com/review/3216453
9.2024年01月山东省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事业单位2024年度公开招考叶圣陶先生的看法是,“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换句话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从历史角度来看,琴棋书画,诗香茶酒,都是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是生活美学、生命态度与生活方式构筑而成的有机整体。因此,传统文化只有与现代生活相融合才能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323/5210023124011130.shtm
10.www.gutenberg.org/files/23938/23938人生之後,濁穢之氣化為尸神,厭舊喜新,嗜酒娛色,善怒喜鬥,悅美麗紛華,皆尸神用事。居於心下脾腎之間,引誘識神。以蔽元神。百年之後,元神絕滅,即識神及諸賢畢至,依次而坐,早有侍者焚香烹茗,茶酒並進。那諶于飛開口言道:「目今大唐天子明良際會,胡越一家,五穀豐收,三災永息。使吾等高歌酣飲,對此光天https://www.gutenberg.org/files/23938/23938-0.txt
11.第六世达赖喇嘛生平及其成就〔文/高泽言〕信中声称:“众生不幸,第五世达赖喇嘛已于水狗年示寂,转世静体今已15岁矣,前恐唐古特(即西藏)民人生变,故未发丧,今当于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出定坐床,求大皇帝勿宣泄!……”其实,当时清朝对西藏的统治实际上很薄弱,还无暇直接过问西藏政务;而且,对授权管理西藏事务的和硕特部汗王的动向也有一定的疑虑。所以,并没http://www.ziyexing.com/files-2/cyjc/cyjc_about_3.htm
12.我言秋日胜春朝无非比喻朝廷。墨客恒久在中央上,想望回到朝廷去。看到鹤的排云直上,想到它的“声闻于天”,他也想象高潮,他的诗情也被引导到碧天上去。他原来具有政治茶酒沁仍旧,霜花缀人头。西风吹老倦身游。又是漂泊,又是一年秋。又是小笺酸字,不敢睹归舟。【蝶恋花】拈(日)又是无边丝雨日。辗转秋深,醒后终还失https://www.xdyy8.com/wenxue/zuowen/61895.html
13.绣襦记学礼学诗为上。 〔外〕孩儿。读书利益。本欲开心。不可凌忽长者。不务实学。惟事虚文。不宜徒人生快活是便宜。〔净〕只怕误了他的前程。〔丑〕错了前程还有后期。〔净〕老兄若教我做文章呵。实https://caifuxingmingxue.com/1953751-1953751_3109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