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没有烟草种植也没有关于吸烟的记载。烟草起源于美洲。
烟草是于明朝传入中国,经历了300余年。
烟草成为走私鸦片的幌子,皇帝崇帧下令禁烟。
19世纪末期,中国真正的香烟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
1889年,“品海”牌10支装香烟到上海试销。
1891年,由美商投资兴办的“美商老晋隆洋行卷烟厂”于天津成立,我国境内
最早创办的卷烟厂
1900年,“北洋营报局”出版了绍兴人徐树兰写的《种烟叶法》。
1902年,我国最早的卷烟品牌——“龙球”牌香烟。
1902年,英美烟草公司,兼并了民族资本老晋隆洋,外国洋烟开始抢占中国市
场。
1904年,“庆亲王合约”标志着外国烟草在中国销售的合法化。
1905年,简照南、简玉阶两兄弟筹建了“南洋烟草公司。
1915年,袁世凯颁布了《全国烟酒公卖暂行简章》和《烟酒公卖组织法》,设
立了“全国烟酒公卖局”。
1918年,“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改组为“南洋兄弟烟草股份有限公司”,并
向北洋政府注册。
1919年,我国境内最早的卷烟印刷厂“英美烟草公司浦东印刷厂”于上海创
立。
第二阶段:中国烟草的成型期
1942年,国民党政府颁布《战时烟类专卖暂行条例》,这是中国对烟类实行专
卖的第一部正式法规。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始逐步实行了专卖体制。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颁布实施《专卖事业暂行条例实行草案》。
60年代初期,成立了中国烟草工业总公司,并比较成功地试办了工业“托拉
斯”。
“中华”卷烟的诞生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1950年底,上级部门将“生产中国
人自己的最好的卷烟”的重任交给了中华烟草公司负责这项工作。三个月后,样烟
的配方终于顺利完成。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款民族高档卷烟,“中华”卷烟很
快就取代了“白锡包”。
1966年,在“文化大革命”和70年代末期,在中国社会的大背景下,烟草行
业也处于分散管理和盲目发展时期。小烟厂盲目发展,计划外烟厂增加到300多
家,烟草产销矛盾十分突出,整个行业管理非常混乱,卷烟质量和经济效益大幅度
下降。
第三个阶段:中国烟草发展期
1981年5月,成立中国烟草总公司,对烟草实行国家专营。1982年1月1
日,中国烟草总公司正式成立。
1983年9月23日,发布了《烟草专卖条例》。1991年9月29日,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1997年7月3日,颁布了《烟草专卖法实施条
例》。2009年8月,对《烟草专卖法》5项条款作出修改,使其更趋完善。
二、中国烟草“三十年的卷烟营销模式的变迁”
1、委托代批卷烟的销售模式
跨市采购和批发
跨省采购和批发
县级烟草公司则面向全国各地购货,既从卷烟生产厂家购货也从其他烟草公司
购货。另外,由于县级烟草公司进行跨地域卷烟批发,业务量也很大。有的县公司
把卷烟批发业务拆分在几个批发部进行,每个批发部都是独立的法人实体,有时一
个卷烟批发部一天的卷烟批发数量就达到上千件。不过,那个时期由于利润率低,
卷烟市场混乱,县公司卷烟批发有一定的风险性,亏损是经常的事。
2、自建批发部坐店销售卷烟模式
坐店经营满足了商户需求的营销模式,一直沿袭了十几年。
出现了一批职业“大户”,把卷烟从低价市场贩到高价市场,从中牟利。
烟草公司不送货,一些“大户”便“自愿”行使了“四级批发”的职权,负责
向普通零售户供货。
3、访送分离期间的卷烟营销模式
1994年,国家局在重庆召开全国卷烟销售工作会议,确定了建设卷烟销售网络
在营销工作中的中心位置。
从2004年3月起,国家局在全行业开展了“网建学上海”活动,要求各级烟
草企业要以“上海模式”为标准,切实加强卷烟网建工作,大力提升卷烟网建质量
水平,全面推行卷烟营销“访销配送”模式。
访销员每天到卷烟零售户经营场所去进行现场营销指导服务,收集他们所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