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茶叶市场竞争激烈,茶企面临的压力愈发明显。许多茶企产品优良,但缺乏独特的品牌形象和系统化的传播策略。产品同质化严重,营销力度不足,渠道建设滞后,无法占据消费者心智。品牌建设已从企业选择的“锦上添花”转变为生存发展的“必修课程”。
△培训现场(主办方供图)
为破解这一难题,11月27-29日,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茶叶品牌建设专题培训班(第二期)在北京举办,培训旨在深入教授茶叶品牌建设的前沿理论与实践,助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分会组织会员企业代表参与培训,共探茶叶品牌建设新路径。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刘仲华授课《新质生产力与中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主办方供图)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茶叶学会战略研究部主任陈富桥授课《基于消费行为的我国茶业品牌化营销与发展策略》(主办方供图)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园艺处副处长、正高级农艺师冷杨,则在《中国茶产业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的授课中指出:“内销和外销两个市场对于我们茶企业来说都很重要。中国茶在国际市场出口量很大,这个市场一旦丢掉就很难拿回来了,所以我们茶叶出口还是要做好。”他表示:“对品牌来说,消费模式场景化、茶叶产业生态化、茶园管理数字化是我们未来开展茶业工作的主要方向。”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园艺处副处长、正高级农艺师冷杨授课《中国茶产业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主办方供图)
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农业农村部农业品牌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铁丁,带来了《区域公用品牌与企业品牌联合打造》的深刻见解。“打造区域公共品牌的核心价值是给本地人幸福,给外地人惊喜。产品为骨、文化为肌、品牌为衣,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就是构建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生态圈’!”他说:“没有强大的区域公共品牌作为根基,农产品优质优价以及企业级的品牌建设是不可能的!”
△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农业农村部农业品牌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铁丁授课《区域公用品牌与企业品牌联合打造》(主办方供图)
“品牌到底干什么用?第一个就是增加辨识度,第二个是信任背书,第三个就是要让你的产品和服务产生溢价。”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原副主任、研究员张国在授课时说到“我们现在农产品的供应能力很强,但消费环境相对低迷。这个时候不做品牌就没有出路。企业品牌如何打通?第一点就是诚信,第二是跟随消费趋势,第三是创新优化。总之,做产品,质量要好、技术要细、文化要美、营销要长、服务要细。”
△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原副主任、研究员张国授课《塑强品牌,建设农业强国》(主办方供图)
△中国绿色食品协会副秘书长丁浩授课《领导者的品牌思维》(主办方供图)
△农民日报社秘书长、中国农业大学客座教授、中农创导师焦宏授课《茶叶品牌传播与舆情应对》(主办方供图)
△智远品牌创始人刘勇授课《茶叶品牌形象设计、产品包装设计》(主办方供图)
“直到今年10月份,我国茶叶出口量30.51万吨。绿茶,依然是最大出口茶类。需要注意的是,绿茶、茉莉花茶、黑茶出口是上升态势,其中黑茶增幅最大达79.4%,这证明未来黑茶的国际市场是极富潜力的。”在《中国茶叶贸易现状与品牌发展探讨》课程上,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茶推广执行主任、中国茶叶学会副理事长、中华文化促进会万里茶道协作体副主席蔡军说到:“黑茶、白茶现在正在世界风靡,品牌宣传推广的作用非常大。未来,咱们要继续加强茶叶品牌建设,提升茶叶品质,以更好地满足国际消费者的需求,推动我国茶叶贸易的持续发展。”
△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茶推广执行主任、中国茶叶学会副理事长、中华文化促进会万里茶道协作体副主席蔡军授课《中国茶叶贸易现状与品牌发展探讨》(主办方供图)
△交流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浙江天河茶叶总经理陈敏说到:“企业做品牌最怕埋头苦干之后发现不对路,一定要时常‘抬头看’。来参加这个培训班不仅可以听老师解析目前市场大方向和政策利好,还能跟同学们交流实战经验,真的很有收获。”
德宏尚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尚约应说:“云南德宏也是很好的茶产区,自然资源好、古树资源丰富,但是很多人不了解,信息也相对闭塞,很多年都没做起来。这次课程结束之后,会慢慢消化学习,争取带着当地民族特色茶走出来。”
北京多彩黔茶产业促进中心秘书长高彧说:“非常感谢有这样的机会,老师们授课品牌叙事、品牌打造、产品包装设计等等内容都很生动,未来会结合自己的情况深入实践。这次还结识很多茶企朋友,进行交流,未来有可能达成合作。”
大家一致表示,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把所学、所看、所思应用到未来工作中。
本次茶叶品牌建设专题培训班的成功举办,不仅为茶企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更为茶产业品牌化发展注入新动力。通过这一契机,茶企将更好地提升品牌价值,增强市场竞争力,在不断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