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重要意义(精选5篇)

(三)以5分代表“完全认同”,受访公众对“四个全面”“一带一路”“经济新常态”“新型大国关系”等重大战略思想和政策部署的认可度全部在4分以上。其中对于“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全面深化改革”三大战略举措,公众认同度平均得分依次为4.27、4.23、4.22。这说明公众对十以来中央改革发展战略部署,以及中央关于我国当下经济形势的研判在总体上高度认可。

(五)在网络上,哪些领域更易被极端言论渗透?调查显示,有74.8%的受访者认为,“很多时候,往往是一些局部问题、突发个案,成为了舆论交锋的主阵地”,并且有76.8%的受访者认同“类似个别的暴力犯罪等负面新闻,如果报道欠妥,很可能产生一系列副作用”。近几年来,随着网络尤其是自媒体的发展,个别地区发生的局部问题,很容易被曝光、扩散,一些极端言论也随之传播。一些网络大V或某些国外媒体往往抓住问题进行热炒,他们或偷换概念,或过度解读、大肆渲染,借以表达自己观点、影响公众。

(六)对于“对现实生活满意的人是不会在网上宣泄情绪的”这一说法,有60.2%的受访者表示认同,而且70.1%的受访者认为“越是不满意自身现状的人,越易在网上宣泄情绪”。此外,有72.3%的受访者认为“青少年人比中老年人更易被网络言论煽动”。对于在虚拟世界宣泄不满的问题,有70.1%的受访者都表示,“人们在现实世界的言论比在虚拟世界更负责”,这应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七)当公众需要了解、求证党和国家一些有关政策的重要信息时,有64.5%的受访者选择的渠道是政府网站,59.7%受访者选择国家级新闻门户网站。相比之下,选择社区和论坛、商业网站、文献资料数据库、专家学者个人专栏的比例分别为17.4%、12.7%、12.5%和11.8%,而首选境外网络媒体的只有5.2%。受访者对媒体渠道的选择偏好,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媒体的公信力。可以看出,关于国家经济社会政策和发展等方面的重大问题,绝大部分公众还是更相信官方、权威媒体的宣传和报道。

(八)受访者对于维护互联网环境的重要性和互联网管制的必要性有着较高的认同,认同度得分都在4分以上,介于“比较认同”和“非常认同”之间。具体来看,“保护个人权利,需要健康、良好的网络环境”这一说法,得到了80.6%受访者的认同。有76.0%的受访者表示“越是多元化的时代,网络舆论的监管越重要”,72.4%的受访者认为“网络的对外开放度越高,对其越应加强管制”。

(九)“依法依规的网络管制,在任何国家都是必须的”得到了79.2%受访者的认同。值得注意的是,那些所谓的西方国家有着高度开放的互联网环境的言论,只是一小部分群体的片面之见:本次调查中,有61.3%的受访者都认同“很多西方国家,对互联网的管制比中国要严”。另外,还有77.2%的受访者认为“不受限制和约束的互联网是最危险的”。

关键词:统一软件平台;信息化;统计

统计部门作为政府职能部门,为各级政府提供真实、准确、及时、可靠的统计数据。统计部门统计的数据纷繁复杂,涉及到农林牧渔业、工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以及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仓储业、计算机服务业、软件业、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业、社会福利业等,涵盖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同时,还定期进行重大国情国力普查,组织实施全国人口、经济、农业等重大国情国力普查,汇总、整理和提供有关国情国力方面的统计数据。

一、统计部门软件平台的现状

(一)软件平台繁多。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统计部门各专业的业务工作,已经开始使用计算机软件来进行数据处理。但是各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平台,可谓是五花八门。各专业或找公司开发软件,或自行编制软件。比较典型的有“通用统计报表数据处理软件sarp”,“久琪”等。时至今日,就造成了各专业的数据无法快捷的进行共享,无法快捷的进行跨专业的数据查询。

另一方面,在定期进行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时,每一次调查使用的数据处理软件,也不尽相同。农业普查时,使用的是“APRAS”软件,第一次经济普查时,使用的是“EPRAS”软件,第二次经济普查时,又使用的是一个全新的软件平台。这也同样造成了每次普查数据不能方便、快捷的和上次普查数据进行比对查询。

二、统计部门统一软件平台的目标

(一)数据采集软件平台统一化。数据采集软件平台统一之前,调查对象填写的报表是多套的,同时也是分散的。通过统一数据采集软件平台,使得一个调查对象能够填写完整的一套报表,能够把统计部门各专业所需要的信息都包括进去。统一了标准,统一了指标,统一了计算方法,统一了上报流程,也统一了上报的一切规范。这样,即减轻了调查对象重复上报数据的负担,也满足了统计部门各专业的需求。

(二)数据处理、数据汇总、数据分析软件平台统一化。整合现行的报表制度,消除不同的统计调查制度对同一个调查对象的重复布置报表和重复统计,充分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实现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汇总、数据分析的统一组织管理和统计资源共享。

三、统计部门统一软件平台的实现

实现统计软件平台的统一,需遵循以数据资源管理业务为核心,以数据库建设为基础,以网络应用为起点,以数据信息安全为保障,以提高统计生产力水平为最终目标,根据统计部门业务实际情况和需求,统筹规划,权衡需求。

(一)一个平台。建立统一的软件平台,实现数据统一管理、数据库资源共享。

(三)三级部署。以国家级部署的服务器为基础,有条件的省、市可以分别部署服务器,采取B/S架构的软件平台,为软件平台提供服务器支持。

(四)四级机构。应用对象覆盖国家、省、市、县四级机构,为四级机构的统计部门和调查对象提供软件平台。

(五)多套应用。在这一个软件平台上,可以同时跑多套应用,满足统计部门各专业和各种大型调查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胡怀前.如何加快统计信息化步伐[M].南京出版社,2010,11

关键词:森林;生态保护;生态意识;重要性

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在世界排名远远落在后头,而在社会大发展过程中,我国面临的生态问题越来越严峻,做好森林生态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一、森林生态功能价值与森林生态效益价值

(一)森林生态功能价值。森林具有天然的生态功能价值,其对周围环境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例如,森林在土地荒漠化地带可以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可以起到保持水土平衡的作用,在干旱的地带可以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在气候严峻的地带还可以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等等。

二、保护森林的重要性

三、保护野生动物的必要性

近年来,世界各地都存在随意捕杀野生动物的现象。具有关部门的调查显示,我国大约有400多种的野生动物长期处于饱受威胁的状态,濒临灭绝。更不要说是世界上的所有野生动物了。野生动物的身上一般会带有很多的传染病,人类食用之后会出现生命的危险,并且,由于病毒的传染性很强,会带来巨大的社会威胁,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科学研究表明,艾滋病就是由于人类食用森林中灵长类动物所造成的,最后导致一场世界性的灾难。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与我们一起生活在地球之上,我们应该对其进行保护,而不是大肆迫害,不能够随意的捕食与杀害。而禁止违法捕杀以及食用野生动物不仅仅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更是对人类自身安全的维护。

四、增生态保护意识的意义

(一)保护生态系统完整和多样性。生态系统主要包括以植物、动物、微生物为主的生物因素以及包括阳光、水、土等生态系统构成的非生物因素两部分,遵循自然界的规律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表现出多样性,一般来说,当生物的种类越呈现多样性的时候,生态系统就越具有稳定性,能够获得更好的可持续性发展,当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被人为地进行破坏,出现种类减少,将威胁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甚至引起整个生态圈的崩溃。

(二)保护森林生态能够为我国带来很强的经济效益。我国的发展一直以来都是建立在对大自然的掠夺和破坏之上的,这就导致我国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直接的后果就是我国的自然资源越来越紧张。为此,我国需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的,促进我国的发展向着可持续的方向前进,为我国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到生产开发与对自然环境的利用维持在平衡状态,尽量使得利用少于开发,维护森林生态环境的健康稳定状态。

(三)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自然环境发展的基础之上的,所以要想人类能够更好的发展就需要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大自然的被破坏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这种情况之下,就需要对人类的生产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在保障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而基础上进行人类的生产活动,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节约自然资源。我们所说的生态保护,不仅仅只是对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保护,还包括人们的生活工作的社会、经济、生活等方面的保护。人们在进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生活垃圾、工业垃圾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很大,对我们生活的空气、水资源等产生了严重的污染问题。目前,我国水、空气、生活环境污染现象比较严重,人类的活动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因此在生产生活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去提升对资源的利用率,确保资源最大化的服务于社会生产,通过技术创新控制污染物,从而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

关键词:意识形态社会学

一、理论中的“意识形态”

定义下的意识形态在我国被广泛传承,它被理解为一种具有理解性的想像、一种观看事物的方法,或者是指由社会中的统治阶级对所有社会成员提出的一组观念。而当与阶级理论联系在一起时,意识形态就带有强烈的阶级性和掩蔽性,它与现实之间形成了一种虚假关系。另外,下的意识形态在我国则更多地被人们理解为一种具有体系化特征的理论形式,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那部分感性意识现象则被这种高于现实的理论形式所掩盖。

二、社会学视角下的“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概念是社会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与的意识形态理论比照而言,在曼海姆、福柯等人的社会学理论中,我们能够更多地看到一种对一般社会生活中的意识形态现象的关怀。

(一)曼海姆的观点在意识形态学说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他在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的基础上,从其知识社会学的立场出发,对意识形态概念作了多向度的考察。他既继承了马克思关于意识形态的一些理论主张,又不情愿做的注脚,在许多方面做出了自己的拓展和发挥。曼海姆是把意识形态划分在“特殊概念”和“总体概念”这两个范畴内加以考查的。前者认为,“当‘意识形态’这一术语表示我们怀疑我们的论敌所提出的观察和陈述时,这一概念的特殊含义便包含其中。”此一“特殊概念”主要是在心理层次上“揭底”,它采取一种不脱离主体现实社会境遇的分析方式,这也是总体意识形态分析所需要的。而“总体概念”则试图揭示的是思想体系与主体社会境况之间的关联,它为个体判断建构系统的理论框架。其前提是我们关心的是这一时代或这一集团的整体思维结构的特征和组成。曼海姆在本体论和认识论两个层次上对前人思想进行了更彻底、更具摧毁力的批判性分析,因此,这对于我们从意识形态的角度理解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当今时代,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提高我国软实力具有紧迫性,所以我们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以增强国家综合国力。那么,如何提高我们的文化软实力?

当今时代,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以增强国家综合国力。

一、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化软实力首先具有一种超越时空的感召力,它让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凝聚在一种文化的氛围当中,形成伟大的向心力、凝聚力。更为震撼人心的是它令其他的民族也向往也撼动也景仰。因此,各种肤色的人画着中国的脸谱,穿着鲜艳的中国戏服咿咿呀呀有板有眼地唱起了我们的国粹--京剧;许多来自五大洲的人们到"孔圣人"像前磕头作揖,甚至美国、日本、加拿大、瑞典、肯尼亚等很多国家都建起了"孔子学院";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汉话,比起国人当年的学外语是有过之无不及,"汉文化"热在全世界方兴未艾;少林武术、太极拳等中国功夫也风靡全球。近些年来,我国传统文化每每在国外产生轰动效应:2004年春节,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披上了中国红,香榭丽舍大街上舞动着中国龙;一曲江苏民谣《茉莉花》,无论在华盛顿肯尼迪艺术中心的中国文化节上还是在日本爱知县的世博会上,都让外国友人听得如醉如痴。这些都充分展示了软实力的威力和作用。

(二)文化软实力是生产力,在当前国际形势下,文化作为软实力的主要载体,既是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方面,又是经济领域的一个重要产业,体现为强大的生产力。在当今美国400家实力最强的公司中,有1/4是文化企业,其出口额在2000年就达到了720亿美元。从1996年开始,美国文化产业的出口超过了航空业、重工业等传统工业,成为最大的出口产业;近年来,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已达到其GDP的30%左右。日本虽然是汽车工业大国,但在2000年,其文化产业的市场规模已经超过了汽车业。韩国的影视、音乐、手机、电子游戏等产业,2003年的增长率已达到两位数,出口额超过了钢铁工业。

二、提高我国软实力的紧迫性

当今世界,各种文化的交流日趋频繁。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科技优势,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任务十分紧迫;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不可避免地出现社会意识的多样化。在这样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全面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共同理想,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由于我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国际影响不断扩大,各国普遍看好中国的发展前景,与我合作的愿望日趋强烈,这为我们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发展壮大自己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个机会,全面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同时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三、如何提高我们的文化软实力

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注重发挥中华文化的优势,积极学习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路子。

(一)是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这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应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认真实施文化精品战略,大力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善于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加快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进一步理顺文化管理体制,按照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的原则,建立促进文化公益事业繁荣、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文化管理体制,形成多种所有制参与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格局,进一步增强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和竞争力;大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文化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是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政治价值观念,具有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历史和现实一再昭示我们,只有坚持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用以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社会思想,用共同的理想、共同的奋斗目标来凝聚全民族的意志和力量,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THE END
1.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性和意义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即确保网络上的意识形态环境健康与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分析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性,并探讨其对社会的意义。 1. 1.1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核心是保护公民的基本权益,如言论自由、隐私权和信息获取权。网络的广泛普及使得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表达和传播自己的观点,言论自由成为了网络社会的基本https://wenku.baidu.com/view/000eaf8ea4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d7.html
2.锁定主战场,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理论在“七个着力”中,“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命题,放在了宣传思想文化事业的重要位置,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互联网是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是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着力防范和化解网络意识形态https://www.workercn.cn/c/2024-04-22/8229864.shtml
3.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路径探索云南轻纺职业学院在确保意识形态安全这个根本问题上,高校绷紧意识形态安全这根弦,树立强烈的主权意识和历史使命感,积极实践探索,切实捍卫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思想高地、舆论领空、文化领土、网络领海。 (一)筑牢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制高点 1.把握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https://www.ynqfzyxy.cn/view/qfzyxymobile/8/585/view/3114.html
4.党史工作要闻学习习近平关于坚决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论述,对于我们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深刻认识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重大意义 弄清楚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性紧迫性,是开展斗争的认识基础。习近平http://sydsw.org.cn/dsyw/gzyw/202203/t20220303_461612.html
5.探究高校辅导员工作中开展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意义与策略[摘 要]意识形态教育属于高校学生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快速变化发展的趋势下,受各种思潮的巨大冲击,大学生理想信念与价值观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为保证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积极开展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势在必行。而意识形态教育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环节,也是最前沿阵地。高校辅导员作为开展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http://www.sxjybk.com/2020/0522/21938.html
6.深刻理解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阐明了新时代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为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我们要落实好宣传思想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党管宣传思想、党管意识形态https://www.meipian.cn/4zaguty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