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安徽芜湖241000)摘要病理性赌博是一种严重危害个人及社会的精神疾病。本文采用综述的方法,试图对病理性赌博的定义和诊断标准,心理学假设以及治疗的研究状况进行综述,分析病理性赌博研究存在的问题,探讨未来发展方向。
夏蕾
(安徽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安徽芜湖241000)【摘要】病理性赌博是一种严重危害个人及社会的精神疾病。本文采用综述的方法,试图对病理性赌博的定义和诊断标准,心理学假设以及治疗的研究状况进行综述,分析病理性赌博研究存在的问题,探讨未来发展方向。
1病理性赌博的定义和诊断标准
病理性赌博(pathologicalgambling,PG),也称赌博成瘾,美国精神疾病协会将其定义为“一种慢性、迁延性对赌博冲动无抵抗能力的障碍。它使得家庭不和或破裂、以及个人和职业受损[1]”,是一种特殊的成瘾行为。
早期对于病理性赌博的成因及其定义在专家之中一直有所争论,一部分专家认为,在个体已经发现由于赌博带来的显著的、影响广泛的长期的损害之后仍然无法摆脱对于赌博的依赖,这种成瘾与其他的成瘾相类似,是个体的认知、社会因素、人格因素、生理因素等因素交互作用所导致的,视为病症。而另一部分专家认为个体对于赌博这一行为的选择是负有责任的是已知的,个体的成瘾并没有遗传学上的证据,所以他们认为将赌博理解为行为控制失败要好于将其定义为冲动控制障碍[2]。我国的一些专家也一度反对将赌博归为冲动控制障碍,认为有为赌博者开脱罪行的可能[3]。争论的焦点是在认定病理性赌博是否属于人格障碍,或是在赌博者理智控制范围内的行为。
2病理性赌博的心理成因
有研究者对接受治疗赌徒的行问卷调查发现,经常参与赌博的人中有63%的人是以赢钱为唯一目的[4]。从行为主义的角度来看,赌博的经济报偿使人很容易想到病理性赌博是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结果。赌博行为的强度自发性及模式的改变的确和操作性条件反射形成的过程有些相似。
2.1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分析学派是第一个提出对病理性赌博的心理学解释的。VonHattingber于1914年提出病理性赌博者的心理发育固结于肛门阶段来解释他们人格中的强迫性和受虐待的特性。Freud在他的“陀斯妥易夫斯基与忤逆”一文中说到病理性赌博是一种成瘾的形式,与恋母情结有关。Bergler认为病理性赌博者是性受虐待者,与恋母情结有关,他强调其联系是罪行的起源。Rosenthal(1986)认为病理性赌博患者具有自恋人格特征。
2.2行为医学理论:行为医学家指出病理性赌博是通过巩固强化程序而学习获得的行为。一些学者认为偶然的经济获得对病理性赌博患者是很强的巩固,至少在疾病的早期。赌博具有断断续续的特征,从理论上抚育赌博行为的巩固。近一半的病理性赌博患者报告在疾病早期有重大经济获得,能够作为扳机触发点。另外一些学者认为病理性赌博真正的巩固强化不在于外部因素诸如经济获得,而在于内部因素。Brown(1986)[5]提出每一个体都有自己最适宜的激励水平。当环境不能足够的刺激个体,便寻找激励以维持最适宜激励水平。赌博具有改变激励水平的能力。有的学者认为假设行为完成机制是病理性赌博的病因学本质,一旦行为成为习惯,与行动有关的刺激,不管是内部的还是外部的,都创造完成行为的需要,如没有完成行为,就会感到强烈的不舒服感。
2.3认知学理论:一些学者强调认知扭曲在病理性赌博发展和维持中的作用。赌博产生了控制的幻想和能控制结果的感觉。同时,产生一系列非理性的想法,歪曲了赌博结果的意义。当他赢时,他想到赢的机会会再来,当他输时,他认为输是赢的先兆。Leopard(1978)[7]发现60%的赌博者输时比赢时押更多的钱。另一种歪曲的想法是对结果的估定。赌博者往往记得和过高地看待他所获得,而往往忘记、低估或合理化他所失去的。错误的认知使得赌博得以继续。
3治疗研究方法
3.2婚姻家庭治疗:Boyd与Bolen让9名赌博者和他们的妻子一起参与治疗,其中3名戒除赌博,其他都相应减少了赌博次数。家属应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患者,给予关心和支持,创造温馨的家庭环境,对病理性赌博的治疗有积极意义。以上各种方法都有一定疗效,但尚缺乏系统研究,特别在双盲对照方面仍需进一步研究。许多研究的疗效评估缺乏统一标准,且多为个案报道,或是自身对照研究,究竟效果如何不清。
4小结与展望
尽管人们对病理性赌博作了大量研究工作,但还存在许多问题。对病理性赌博的病因、性质尚无一种理论解释令人满意;对高危因素的研究缺少大样本流调资料,可信度有待提高;诊断标准也不统一,各种治疗手段的疗效评价缺乏统一尺度。目前针对个体特质差异的病理性赌博研究面临的最直接的问题是样本的代表性。
另外,本土化研究缺乏。从文献资料来看,中国文化背景下针对病理性赌博患者的研究严重缺乏,这并不表示病理性赌博引起问题在我国不严重,只是涉及这方面的研究很不足,很多中国文化背景下的调查研究数据来自于国外研究者的调查,因此极需要大量的本土化的研究。
要更加深入地研究病理性赌博,需从生物学机制、个性心理特征、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入手,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效果评价方法与标准,是下一步研究工作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左成忻.病理性赌博与人格特点(英)[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1990(1):57-58
[2]MichaelRS.Educationfortheothersideofgaming[J].Techniques,2006,81(8):27-29[3]SimonM.Addictionwithoutsubstanceseries:Thecouundrumsofgambling[J].DurgsandAlcoholToday,2006,6(3):37-41
[4]孙悦,李纾.澳门人的风险知觉与赌博行为[J].心理学报,2005,37(2):260~267
[5]薛东.为什么赌博会成瘾[N].健康报,2005-02-04
[6]BrownR.IntJAddict[R].1986,21:1001-1016
[7]HandI.CNSSpectrumS[R].1998,3(6):58-71
[8]LeopardD.HumanPerceptionandPerformance[J].JournalofExperimentalPsychiology,19784:521–528
[9]孙悦,李纾.澳门人的风险知觉与赌博行为[J].心理学报,2005,37(2):260~267
[10]王向旭.病理性赌博的预防[N].辽宁日报,2000-10-20.D02
[11]陆澄秋,颜崇淮,沈晓明.病理性赌博的生物学研究进展[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06,33(4):212~214
[12]LiS.Abehavioralchoicemodelwhencomputatioanlabilitymatters.AppliedIntelligence,2004,20:147-163
[13]李德敏,杨佩娣.34名赌博者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的对照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10(4):337
[14]李慧民,翟景峰.大学生人格特征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166-168.
[15]李欣华,郑涌.人格与病理性赌博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8,16(5):740-744
[16]李仁军,刘炳伦,边延艳.病理性赌博的研究进展[J].精神医学杂志,2008,21(4):314-316
[17]周朝昀.病理性赌博的性质及病因学[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1,28(2):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