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研究
一、背景
《药物化学》是高职药学专业(大专)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药物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合成路线、药物应用、构效关系、体内代谢和新药开发等。而思政课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在高校的具体体现,也是党进行思想领导的优良传统和基本经验,更是确保高等院校马克思主义这一鲜亮底色的基本要求。从高职院校整体课程体系来看,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在育人功能方面具有一致性。
《药物化学》这一专业课程是教育思想、目标和内容的载体之一,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脱离专业课程的教学和管理。从专业教育与思政课程的教育功能来看,思政课程主要承担“德育”的功能,专业教育主要承担“智育”的功能。高等院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不断挖掘专业课程体系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才能不断提升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真正担负起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同时,学习该门课程的学生初接触社会,学习思维方式和生活环境都有较大的变化,人生正处于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想可塑性较强,既有积极向上的愿望,又有矛盾交织的焦虑,这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将《药物化学》与思政课程进行结合。由于该课程蕴含着大量的、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思政教育素材,“以人为本”的精神贯穿了药物化学学科发展的始终。因此,在《药物化学》的教学中进行思政教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且这种方法更深入、更持久,也更为学生所乐于接受。同时,结合案例教学,基于问题教学法、探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方法,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实践,做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的有机统一。
二、做法
(一)课程方案设计
图1《药物化学》课程思政教学的典型案例集
(二)课程思政教育内容重点
1.唯物辩证法
作为主线贯穿始终。联系各知识板块,利用世界的普遍联系、原因与结果等思维形成知识架构。帮助学生清晰药物化学课程体系,利用药物化学中蕴含的科学原理启发学生的辩证思维,传授正确方法论。
2.爱国主义精神
通过介绍老一辈科学家爱国奉献、敢为人先的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将中国科学成果等资料融入具体章节,增强学生对祖国科学家工作的认同感,提升文化自信。
3.科学素养
(三)教学方法
创新教学方法,利用互动、讨论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实时了解学生学习和心理动态,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提升其学习体验;通过线上、线下平台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课堂讲授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结合课程内容与专业特点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挖掘整合课程资源,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爱国情怀、医学人文思想及科学精神的培养渗透于各教学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学习的协调统一。
图2课程思政与教学的融合
(四)考核制度的优化
优化《药物化学》课程的考核制度,主要内容包括:课堂互动参与度、小组讨论、学习笔记及作业、平时小测、期中考试、期末考试。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自评、小组成员互评、教师评分。设定线上互动参与度、小组评价等评价标准,并与学生及时交流反馈,从而保障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督促学生学习,提高学习的效果。
图3考核制度与评价标准
(五)技术路线
图4技术路线图
三、成效
(一)形成多元化教学方式、构筑混合式教学模式
(二)推进职业道德培养、产生社会经济效益
《药物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缓解了当下医药学生就业后只注重自身能力提升或业绩展现,鲜将职业道德素养摆在第一位的社会问题。本项目通过任课教师教学实践,将爱岗敬业思想不断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医药领域的医患矛盾、欺诈行为等现象提供源头性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