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课题研究范文

导语:在科研课题研究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课题的选择:

1、**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工作,每五年根据全国、省、市教育科学规划和本市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编制《**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指南》。(以下简称《课题指南》),确定我市教育科学研究的主攻方向、重点项目和主要内容。

二、课题的申报:

4、**市教育科学规划办依据《课题指南》,在五年规划的第一年,发动、组织全市教育系统所属部门、单位和教育工作者申报国家、江苏省、徐州市、**市的教育规划课题;在五年以后的其它四年内,视课题研究情况决定是否进行课题的滚动发展(一般中间滚动申报一次)。

6、凡申报教育科研规划课题者,应对申报课题的意义、价值、该课题现有的研究现状,完成条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进行详细的论证和设计,在此基础上填写《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申请评审书》一式四份(一份所在单位留存、一份由我市教科研管理办公室留存、两份报市级以上规划办留存)。申请人所在单位要对该课题申请书全面审核,签署明确意见,并加盖公章。县(市)教育系统所属单位和个人申请的课题,由本地区教育科研管理机构负责审核,并集中报市规划办。

三、课题的评审:

7、初审。市规划办按照第5、6条的要求对申报的课题进行资格审查和初步筛选。

评审市县级教育科学规划立项的课题的基本标准是:课题对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应用价值或理论指导作用;立论依据充足,研究内容和目标明确具体研究方法和步骤切实可行;课题负责人及主要参加者具有相应的知识基础和研究能力,具备按计划完成该课题的条件。对优秀中青年骨干申报的课题给予积极鼓励,并适当优先考虑立项。

8、课题的评议和审定以会议方式进行。在评审中按照《课题指南》,遵循基本标准,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充分发挥学术民主,采用无记名投标形式表决。各学校评审组通过的课题报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定和批准。

9、发文。经国家、省、市、县批准的规划课题,由相应的课题管理部门发文统一公布,并发给各课题负责人资格证书。凡立项课题,均列入“**市教育科研档案”,其负责人及主要参加者可优先得到科研咨询和培训。

凡未经**市课题管理办公室注册申报的教育科研课题,均不纳入统一管理。

四、课题研究过程的管理:

10、**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管理采取“突出重点、分级管理、分类指导”的工作方式。省级以上的课题、市级规划课题中的重点课题,由市规划办会同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直接管理;市级立项课题、县级课题,由县级教科研部门会同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实施日常管理。校级课题由各单位自行管理。

12、**市教研室对课题负责人及主要参加者进行教育科研方法培训,并发放《**市教育科研培训证书》,以提高研究者的管理水平和研究能力,促进课题研究深入开展。

14、加强立项课题研究的阶段报告和检查工作。课题负责人应于每年十二月底前提出本年度研究工作报告、阶段性成果(论文、研究报告等)和下半年度研究工作计划;并附所在单位意见。教研室将采取多种形式,对规划课题的研究工作进行阶段性检查,并于次年初综合检查结果和各课题年度报告情况,向市教科规划领导小组及有关部门、单位上报。

15、建立课题立项变更申报制度。经批准立项的市、县级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因故需对研究方案、参加人员作重大调整或终止研究的,必须由课题负责人及其所在单位书面申明理由,经**市课题管理办公室同意后逐级上报,并作出继续研究、重新立项或终止立项的审批意见。否则,研究的课题不予鉴定结题。所批准的市级课题其课题承担人连续六个月以上无正当理由毫无研究进展,经督促仍无研究进展的,视为自动终止课题研究。市级课题将由市规划办集中公布予以取消。

16、加强对立项课题的过程管理。管理的内容包括各个规划课题的进展状况、课题的各个方面变化情况、研究课题的阶段性成果、研究的变更情况等。《**教育》将辟出专栏供课题研究者研究成果,以供研究同仁查阅。

17、研究课题完成后,课题负责人应向本人所在单位、县及市规划办提出结题申请。

18、课题研究的经费及其管理。市级教育科研经费的筹集和使用本着“重点资助、多方筹集、专款专用”的原则,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市教育局对于解决我市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方面重大课题给予资助,资助的数额视课题研究程度和重要成果而定。研究经费的使用范围主要用于该课题研究所需的出差、调查、实验、资料、参加会议等费用。

五、课题研究成果的鉴定:

19、凡完成一轮实验周期的实验课题,都必须在完成后对成果组织鉴定。课题负责人及其所在单位应及时提出申请验收报告,剥皮州市课题管理办公室,以便帮助组织有关鉴定事宜。

20、课题鉴定前,被鉴定者应提前一个月提供如下一式五份资料:

①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申请评审书;

②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③本课题研究最终成果及其附件。

21、课题鉴定时,被鉴定者要现场提供以下资料:

①课题的开题报告,研究方案及论证报告;

②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申请评审书;

③课题分年度实施计划和执行情况小结;

④课题研究的背景资料目录、收集的专题资料辑录、各种调查、实验、访谈等原始研究资料和记录、学术研讨活动等的记录;

⑤课题研究的各方面阶段性成果,最终成果及鉴定所需用的成果鉴定书(表格)、该课题的进一步研究或推广意见;

⑥其它有助于说明课题研究绩效的材料。

县级以下课题由课题负责人向所在单位通过县课题管理办公室共同商定成果鉴定办法:鉴定组成员参照市级以上课题鉴定组组成办法降一级标准组成。

23、鉴定组专家应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方法,深入审查课题的论文报告和实情绩效,对照课题申请书预期达到目标,对成果作出客观、公正、全面的评议,由鉴定组长形成鉴定组集体意见,填入《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成果鉴定书》,并由鉴定组所有专家签名。

24、鉴定完成后,课题负责人应将完整的成果、研究工作总结报告、成果鉴定书(原件)各一份送交市县规划办备案。

25、验收合格并具有重要学术意义或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优先在《**教育》杂志上发表。

结题报告的题目一般格式为:《……》课题结题报告。

关键是该课题题目应具体明确,准确地概括研究的方向、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且有新颖性。具体要求是:①应有价值、有新意。②范围既不会过于宽泛,也不会过于狭窄。③最好能囊括研究范围、对象、内容、方法。④题目内容最好涉及两个变量。⑤题目不要用疑问句形式。⑥题目要避免价值判断。⑦不宜用过分修饰、文学化的题目。⑧用词规范,切忌杜撰。

在研究过程中如果发现题目不当或该研究没有价值,就得终止研究,重新调整研究课题,并呈报立项审批单位。在结题报告中应写新的课题,并附上说明。

二、结题报告的基本结构

题目部分——标题、署名。

(1)序言(问题的提出、研究的动机)。

(3)研究目标。

(4)研究方法(采用哪些教育科研方法)。

(5)研究的主要内容。

(6)研究过程概述。

(7)研究成果(概括性描述、列出图表、研究假设的检验结果)、结论与建议。

(8)存在的问题或研究的局限性。

结尾部分——注释、参考文献、附录。

结题报告要注意基本格式的规范化。根据具体情况,在体例上可作适当调整,我们反对格式呆板化,但也不能违反基本格式。接下来着重谈谈几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三、理论依据的选取、运用要准确

理论依据即本课题研究的科学依据,是选题论证的依据,是研究者对所研究问题预先赋予某种假设的理论依据和指导研究过程的理论依据。

选取理论依据要防止三种情况:①无“论”可依;②有“论”难依;③大“论”小“依”;④有论不依。所选取理论的科学性、先进性、针对性和理解的深刻性直接关系到教育科学研究的水平。

教育理论都有很强的时代性和现实针对性,有的还存在其局限性,运用时不能拈来便用。

四、教育科研过程要作客观、清晰的概述

对研究过程的概述必须符合研究类型特点。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有多种划分标准,因而教育科研有多种类型,诸如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发展研究);理论研究、实验研究、调查研究、追因研究;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等等。对于各种研究,特别是应用研究和实验研究应明确界定。

应用研究用于应用或检验理论,评价它在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中小学教育科研大多数是应用研究。

实验研究是根据研究目的,运用一定的人为手段,主动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的发生、发展过程,以探索、验证所研究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过程。教育实验可分为探索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推广性实验(当前我国进行的有学校整体改革实验、引进国外教育理论的验证实验、教育政策决策的实验、课程教材的改革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实验)。

这里有必要讲讲教育行动研究,它与教育实验是有区别的。教育行动研究是教育决策者、校长、教师主动利用有关理论、知识、方法解决亟待解决的实践问题。它把解决问题放在第一位,强调研究过程与行动过程结合,注重研究者与行动者合作,要求行动者参与研究,对实际工作进行反思。

在研究中也常有二者交融渗透而以一为主另一为辅的情况。不同研究类型,其研究过程是有不同的。教育实验研究与一般性教育研究在研究过程的表述上是不同的。

1、教育实验研究过程的表述应体现三个阶段:

①准备阶段。选定课题、形成实验假设、确定实验自变量和因量、下操作定义、制定控制无关变量的措施、选择被试、分配实验组或对照组、选定测量方法工具、形成方案和工作计划。

②实施阶段。执行实验程序、方案,观察实验对象,记录所需资料、数据并加工整理。在执行实验程序、方案过程中,有前测和后测设计(即对被试进行的测量),前测有时会给实验带来麻烦,所以并非所有实验都要前测,但后测却是不可缺少的。

2、一般研究过程的概述内容应包括:

②对问题、设计和行动步骤、过程措施的回顾;对观察到、感受到的有关现象的描述、整理。

③对行动过程和结果作出判断、对有关现象和原因作出分析,根据新的发现、新的认识和新的思考探讨规律性的东西并进行论证(只有研究过程而没有分析论证,因而得不出有价值结论的研究是无效的研究)。

概述时应强调态度客观,以事实为依据,对事实的描述要明确,遣词用句以中性为原则。尽量避免使用第一人称。

五、研究成果与结论的陈述要简洁、符合科学性

研究成果需作概括性描述,诸如解决什么问题、认识有何提高、师生得到哪些发展。

主要研究成果如果是巨篇宏论,则应列出该文的纲目结构。

在成果的表述中一般有讨论与分析,即讨论该研究的局限性、尚待解决的问题、应用的价值和推广的可能性。

课题研究分工一般是由一位课题主持人和若干名课题研究人员组成。不同研究人员所负责的人研究任务是不一样的。

课题主持人是课题的申报者,也是课题组成员中的核心成员。负责的任务比较多,主要有:负责组织科研课题立项申报、负责制定详细的研究方案、立项后负责开展课题开题研究、负责按期完成课题开题准备工作、负责按期完成课题中期检查工作、负责按期完成课题结题工作、课题结题答辩等等工作。

其他课题研究成员则是由课题主持人根据课题研究需要,结合课题研究人员所擅长的专业分配任务量。一般有:资料收集与整理,课题调研、课题会议记录等。

【关键词】科研选题;可行性;创造性;需要性

教育科研,越来越得到中小学校的重视。但是,通过调研发现,教育科研效果未尽人意,一些学校往往是开题热火朝天,过程冷冷清清,结题草草收场。究其原因种种。但是笔者发现,制约教育科研的最主要因素是学校、教师在选题上不够确切。一些学校、教师在选题时比较盲目,所选择的课题不适合本校或教师个人进行研究,导致课题研究举步维艰,效果不理想。为避免选题的盲目性,根据这几年成功的科研案例和对权威论著观点的归纳,我认为选题一般应遵循下列主要基本原则:

1.可行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是指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应当考虑课题经过一段艰苦的研究以后应当是可以实现的或有可能被解决。

例如:有个教师选择了这样一个题目《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方法对比实验研究》。在我们审核时,我就发现一是题目大,二是实验研究要有对比实验班。这根本不符合我们这里的实际情况。因为我们这里一个语文教师只承担一个班级的语文课教学,无法进行实验对比,更何况实验法操作起来特别麻烦。我建议她把课题改为《小学低年级趣味识字行动研究》。这样一改,研究范围更小了,目标也更具体了,研究方法也简便易行。后来,这个课题成果在吉林省科研成果评选中获得一等奖。所以,在选题上既不要过高估计自己、好高骛远,也不要妄自菲薄、畏惧困难。既要从实际出发,又要有科学态度和敢为人先、勇于攻关的精神和勇气。

2.创造性原则

教育科研的目的是要认识前人没有认识或没有充分认识的教育规律,解决他人虽然认识但还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教育问题。因此,教育科研的课题必须具有独创性和新颖性。由于实际情况不同,课题的创新要求一般可分三个层次:

2.1独创性。要从教育实践提出的新问题中、新生事物的萌芽中、新鲜经验中选题;还要从教育领域里的新概念、新理论、新思维、新设计、新方案中选题;还可以从不同观点的争议中,不同学派的对立中、原有理论和新的实践的尖锐矛盾中选题;还可以从教育科学的知识空白中选题。这是高层次的创新课题,它要求提出没有人提过的新问题,开辟无人涉及过的研究领域,创立新的理论体系、教学流派和教学模式等。

2.2再创性。这是中层次的创新课题,其中,有的是将别人的研究课题加以组装、分解和改造后再生出的新课题;有的是将已有的研究课题运用到新的领域、情境、学科等实践中,又在某方面有所创新。

2.3自创性。这是低层次的创新课题,它只要求对自己是前所末有的,对自我发展是有利的,但并不要求对社会对别人有什么创新价值。

3.需要性原则

指中小学教育教研课题应该根据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实践和教育科学发展的需要来选择。科学选题的实践经验表明:中小学教育实践中提出的问题是研究课题选择的最重要的源泉。作为中小学的教育科研工作者,应该优先选择当前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中最迫切、最亟待解决、最关键性的问题,作为课题来研究。例如:如何开展新时期青少年德育工作问题研究,如何解决城镇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研究,关于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问题研究,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学法指导问题研究等等。

关键词:科研管理研究生培养构建

一、概述

科研项目活动是一项创新性活动,目的在于充分把握和运用前人的先进理论及经验,来探索新知识、构建新理论进而研发新技术的一项活动。研究生培养工作应以学生积极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为载体,逐步实现两者的一体化发展。国家教育部前部长周济明确表示:应重视和突出科研项目,尤其是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中的人才培养,在项目编制与管理中采取相应的措施,鼓励并积极动员研究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在科技实践中提升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研究生培养模式与本科生有所不同,它主要是根据现实研究工作展开培养,并实施导师制。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均是通过科研、研究生培养一体化机制,来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1]

二、当前我国研究生科研管理现状

1.研究课题不够恰当

少数研究生在课题选择过程中,往往会抱着“急功近利”的心态,倾向于选择那些风险相对较低,能迅速看到成果的课题,而对于那些风险相对较大,耗时长且效果明显、具有较高创新性的课题却选择回避。假如所选课题难度不大,即使科研经验不够,部分研究生也可以独立操作,这对于科研团队提升合作精神十分不利,甚至还可能降低研究生的科研创新意识。另外,选题模式大多以某些常规研究要点为中心,因而很容易出现重复研究等问题。

2.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较低

现阶段,部分研究生不会积极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活动,而是只按照导师给出的方案去完成工作,缺乏自己独立的思维空间。长此以往,研究生便会形成一种依赖,其创新意识则逐渐被扼杀,不乐于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另外,国内研究生缺乏足够的科研项目参与机会,特别是某些大型的国际化科研项目。加之今年研究生人数的不断扩招,研究生导师负责的科研项目数量无法跟上,这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极为不利。现有制度下,高校资源通常都由学校行政领导负责,导师无法顺利申请科研项目,这无疑也降低了研究生科研项目的参与频率。[2]

3.科研经费相对缺乏

目前,研究生规模逐步在扩大,有些导师负责的课题数量相对较少,研究生们往往面临着科研经费缺乏等问题,甚至无法在个人研究方向开展探索性学习。尽管不少高校已开设了以研究生为中心的科研项目,不过其资助数量不多,且资金缺口大,这就不利于国内高校研究生创新培养体系的构建。此外,高校科研经费不足,阻碍了研究生导师顺利开展科研项目,其对科研团队的构建,以及研究生创新潜力的挖掘也十分不利。

三、推进科研项目与研究生培养一体化的基本策略

1.构建科研与研究生培养一体化体制

2.进一步强化“研究型实验”建设

“研究型实验”,可为课余有意向开展实验研究的研究生创设“第二课堂”,其研究方向主要为科研项目实验。各研究项目组大体是由一名研究生导师和2-4名研究生组成,所提出的实验项目必须符合学生实际,并具有新颖性、科学性等特点;实验不存在模板,学生应自行探索实验方案、方法,并设计线路,从中总结相应的实验规律。经调研与讨论后,研究生应编制相应的实验计划,其中涉及实验流程、步骤等多项内容。实验过程中,应允许本专业学生使用各种大型仪器实验室,使之能尽早介入科研,并了解科研活动的基本规律及操作方法。“研究型实验”的搭建,主要是为了提升研究生的文献获取、独立思考、处理问题以及科技创新能力,对于实现科研管理与研究生培养的一体化,有极大地促进作用。

3.推进校企合作研究,为研究生培养提供资金保障

结论

总之,科研项目与研究生创新培养体系的一体化发展,能够为广大研究生带来更多的科研机会,使之真正步入科研领域,从而全面提升其创新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深入推进学术研究,这是研究生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将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融合起来,才能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供应链,不仅能使研究生掌握科学研究程序及操作方法,同时还可有效提升办学效益。

参考文献:

[1]肖广岭.国家科技政策与一流大学建设-美国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02)

[2]吕旗.科研院所研究生素质培养中的养成教育[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09)

[3]石鸿雁,苏晓明,菊.发挥优化方法课在研究生层次卓越工程师培养中的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39)

摘要我国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后,对科研课题的财务管理造成了一定影响。当今社会的发展是以信息技术为主,信息化成为了知识经济时代的标志。本文通过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研究,探讨了如何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对科研课题进行信息化的财务管理。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科研课题财务管理信息化

国库集中支付的具体内容是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依托健全的财政支付信息系统和银行间实时清算系统建立起来的一种支付制度。在支付款项时,首先由预算单位提出用款申请,经国家规定的审核机构(国库集中支付执行机构或预算单位)审核后,将所需资金通过单一账户体系支付给收款人。国库集中支付的主要目的为减少国库拨出资金的闲置浪费以及库外沉淀,使国库资金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行,改变了原有的财政资金层层审批,层层拨付的方式,变为了由财政部门通过国库的单一账户体系采用一定支付手段直接支付到用款单位的账户上,避免了以往制度支付环节多、资金分散及滞留等问题,对挪用国库资金等现象也有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有效的提高了政府调控财政资金的效率,对国家财政的预算等也有帮助作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同时,对科研课题的财务管理也造成了一定影响。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科研课题财务管理的意义

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科研课题财务管理的影响

三、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科研课题财务管理信息化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的科研课题经费管理,要求财务管理必须有新的进展。科研单位对于财务工作必须做到思想上的解放,思路上的拓展。财务管理信息化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的必然要求,是财务管理发展的客观需要。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可以有效的实现科研课题的财务管理。科研单位要以财务管理信息化为中心,调整财务管理工作思路,深刻理解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财务管理的意义,用财务管理信息化适应财务管理改革要求。在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从以下几个方面实行。

1.加强对科研课题的预算工作。由于以往的财务管理工作性质的影响,有一部分科研单位对于科研课题的财务预算工作没有重视的观念,对于财政经费的管理思路仍处于过去的状态,预算工作不认真,财务开支随意,导致年末财务结算出现偏差。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全国开始实施后,科研单位的财务之处全部依赖于年初的预算以及科研单位定制的用款计划。只有这两种文件俱全,国家才会办理财政的支付手续,对于没有预算计划和开支计划的单位,国家不予办理财政支付手续。这种严格的支付制度要求科研单位对科研课题的预算开始重视,对于科研课题的所有支出都有详细计划,有秩序的安排科研课题的进度。在制定科研课题预算的过程中,科研单位必须进行完整的、准确的、全面的预算,对于预算的约束力也要全面强调,促使科研单位财务管理的工作重心转移到预算管理而不是以往的资金管理。这种转移也是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要求,科研单位的领导阶层要配合财务部门,做好在国库集中支付下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

2.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财务管理信息化要求财务管理人员要拥有较高的工作能力和个人素质。另外,作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的财务管理,也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业务能力。所以科研单位要树立培养人才的意识,提高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的财务管理是一个包括了财务制度和人才培养在内的系统工程,高素质的财务人员是国库集中支付下科研课题财务管理信息化成功的必然条件,科研单位要重视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令每个财务人员都能了解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操作,熟悉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工作方法以及操作流程。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加强其业务能力,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对财务管理人员的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进行培养,财务管理工作是科研课题研究成功与否的重要保证,财务人员要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以及政治素质,才能让科研单位放心任用。第二,提高财务人员的沟通、协调、决策能力,以提高其业务能力。第三,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

3.建立国库集中支付信息系统。建立国库集中支付信息系统是国库集中支付下科研课题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中之重。我国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财务管理工作的性质有了根本性的转变,相比以往的财务管理工作,是一个质的提高。这种提高伴随高科技技术在内,所以,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的财务管理对会计电算化和信息网络化等技术有较高的要求。国库集中支付信息系统的建立,依附于一个完善的、缜密的、优质的财政支付信息系统。对于科研单位来说,建立一个与国库财政支付系统想兼容的财务支付信息系统,是实现国库集中支付的前提和保障。只有建立这一支付信息系统,才能实现与国库财政信息系统的对接,进而实现国库集中支付。所以,科研单位要提高自身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为单位建立一个稳定的、可靠的管理信息系统,保证准时将科研单位科研课题的预算计划以及预算执行等情况反馈到国库财政集中支付信息系统,提供准确的信息,保证科研课题的顺利进行。

总之,在国库集中制度支付的背景下,对科研课题进行信息化的财务管理是势在必行的。我们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配合国家政策,建立完善的信息化财务管理制度。

[1]林维耀.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省级农业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经济研究导刊.2008(18).

[2]孙维璐.科学事业单位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思考.河南科技.2010(07).

[3]马少霞.谈科研财务制度改革对科学事业单位的作用及影响.科技信息.1997(07).

但是,我们也发现“校本教育科研”领域中的“浮躁”、“跟从”、“虚空”和“急功近利”的行为明显。也许是由于受社会其它因素的影响吧,中小学教科研自身的价值及广大教师教科研活动的价值趋向方面都出现了明显的“偏差”。因而学校教科研工作失去本有的严肃与“宁静”,表现出科研缺少针对性、创造性、操作性和广泛的群众参与性,直接影响了学校教育科研的健康发展。中小学校本教育科研究竟该如何定位?如何使学校校本教育科研更趋“实在、管用、有效”,使之对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发挥应有的、正确的引领和促进功效?这必须引起广大实践工作者的正视和反思,也需要我们缜密思考并认真解决。

一、在启动和组织“校本教育科研”的动机上,必须淡化“功利”

学校启动和组织教育科研必须先端正并明确目的。中小学校教科研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学校教育发展或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实际问题,以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其代表性的三个特征就是“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也就是说中小学的课题研究必须从身教育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中来选“题”,从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找“题”,从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中命“题”,从教师自身课堂实践的矛盾冲突中定“题”。只有这样,教师在科研实践中才能渐进生成先进的教育思想,形成精湛的教学艺术。这才会使中小学教科研充满生机与活力,并在符合“科学性”与“方法论”的前提下学校的科研氛围日趋浓厚。

事实上,目前学校教育处于一个确实需要实践工作者研究的阶段。有好多实践性的问题应该说大家都了解,但却都不知道怎样去解决。比如择校问题,学生早熟“交友”、盲目追随偶像、考试,还有学生发展性评价方面的问题等。但中小学校又不同于专门的教科研部门,广大教师更不同于专业教科研工作,不可能也不应该要求走专业化研究的路子。但是教师却有自己的“别一天地”,有自己教科研的独具优势——丰富多采、生动活泼的学校生活,富有个性的成百上千学生,以及由此所构成的绚丽多姿、目不暇接的教育风景,还有那年复一年常见常新、活生生的教育教学实践及活动,以及由此积淀并内化的丰富而厚实的经验体会和感受体验。这些都为广大教师投身教科研的活水源头,也为学校教育科研提供了坚实的“基点”。“雾里看花”或“玩空手道”,是万万不能的。教育科研本身也有其“严肃性”,不容世俗的“功利”化。学校教育科研必须淡化“功利”色彩,切实从实际需要出发,把校本教育科研定位于“实在、管用、有效”上,具体的教科研工作都要在前提下启动并组织实施。

二、在主攻方向上,要避免“跟从”,注重“创新”,选取“校情”中的热点、难点、疑点和关键点

中小学教科研的基本任务是解决中小学教育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教育实践”是中小学教科研课题的主要源泉,也是一线教师研究的重点。具有“创新意义”的课题研究,应该具有“校本”、“师本”特征。我们如果就学校及教师本身教育实践中的问题进行调查、归类,找出共同特点,再结合先进的教育理念对其进行修正、提炼,去伪存真,这是很有意义的事。各学段的中小学,既有它的共性,更有各自的个性。正是由于各校独特的校情,才使“校有特色”成为办学者努力追求的目标,这方面的研究就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教科研只要致力于从学校教育教学的表象出发,并引发进行一些较有深度的理性思考和研究,有计划地进行问题筛选经验提炼资料寻疑现状分析意向转化,这本身就是“创新”。

要重视从“弱项攻关”和“强项冒尖”两个维度来确定研究的主攻方向。“弱项攻关”就是要针对学校教育发展中存在的明显薄弱点引导重点研究,全力攻关力求有所突破,由弱变强;“强项冒尖”就是对已经显示出来一定优势或具有较大潜力的优势项目,通过专题组织研究,予以重点强化,使之成为代表学校乃至更大范围产生名牌效应。教科研的选题往往反映整个研究的价值,引导着研究的方向,也制约着教研工作的程序和方向。尤其在“走进新课程”以后,教育理念的巨大变革,课程资源的开发挖掘,教学模式的重新构建,教学内容的优化组合,教学方法的择善而从,师生关系的重新确立,教学评价的多元化趋势等无不是课题选择的“源头活水”。

三、在教改过程中,要做好“生成过程”资料的积累、记录和整理

对于广大中小学教师来说,从事的主要是“应用性研究”,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行动研究法”,研究的目的在于应用,并在应用中再进行研究、改进和发展。课题“研究”并不是主要为了结集论文、展示成果、获得奖项,而是为了积淀经验、形成反思,提升理念、形成规律,并加以总结、推广。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应是:研究中小学教育问题,其成果必须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研究而获得,并对中小学教育改革和发展有一定社会价值,甚至对教育科学发展有一定学术意义。这样的研究才是最有价值和意义的。当然成果成熟度的要求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如果用理想化的成熟度标准去衡量不很成熟的中小学教师科研成果,就会挫伤实践者的积极性。我们还要注意鼓励涉足于科研的教师的坚定信心。

五、教改及科研成果推广应用方面,力戒“依葫芦画瓢”,要学会变通、合成和更新

从一定意义上讲,一项研究成果的完成,不是终结于研究结题报告或得奖。而更要看重该成果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是否能得以推广应用并转化为学校或一定区域的教学效益。离开了成果推广和转化为效益这一环节,教科研就失去了研究的价值和存在的实际意义。在成果推广应用方面,目前必须重视解决三个方面问题:

一是“变通”。我们对好的教改成果不能依葫芦画瓢,照办照套,即使是纯粹本地区本学校的成果,也会因人、因时变迁、由外部环境变化而难以适应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考虑到两个方面,一是现在可行吗?二是怎样变通更可行?我们要把变通贯穿于教改的始终。

六、谨防“科研热闹非凡,课堂教学老套不变,教学质量原地打转”,倡导教师要“能教善研会研”

有人很形象地形容某些学校说:“科研教研热闹非凡,课堂教学老套不变,教学质量原地打转”。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因为教学科研的内容、教研方式与教学实际“两张皮”所造成。中小学广大教师要直接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不可能也不应该走专业研究者的路子。务必要把“教学、学习、研究、推广应用”有机结合。这就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关系:

一是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教学是教师的中心任务,而教科研相对次之。同时教师教育教学实践又是科研的主阵地,如果离开了富有创造性的教学工作,教科研成为无本之木。教师要牢记“教为主,研为辅,研为教服务”,不能只教不研、一味苦干,更不可以研代教,因研舍教。倡导中小学教师要能教、善研、会研。

关键词:中专;课题研究;教学科研;问题;项目

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教学科研。教师的教学科研,一般从研究教育教学中的小事情、小问题开始,从写教学反思、教育教学随笔入手,进而撰写一些教育教学论文。随着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教师会逐步走上课题研究之路。课题研究是教师教学科研水平逐渐提高的表现,是教育教学论文的升华。各级教育部门每年都会组织教师进行课题研究,下发一定数量的课题。本文论述职校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

一、课题的概念

二、课题的申报

三、课题的研究过程

四、结束语

课题研究具有严格的步骤和要求,作为一名职校教师,必须成为一个懂课题、会申报课题、会进行课题研究的人。课题研究对于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1]丁斌.研究应成为教师的职业状态[J].上海教育科研,2009(07).

论文摘要:通过探讨职业教育教师科研紊质的棍念及内涵,探索提高中职学校教师科研素质的有效途径。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而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依赖于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素质的全面提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教师成为研究者已经成为教育研究领域一个十分重要的观念,成为教育改革中一个重要的理念。中等职业教育在职业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中职教师科研实际情况并不如人意。大部分教师缺乏科研意识和能力,不能适应当前中职教育改革对教师研究能力的要求,从而使提高教师科研素质,推动教师参与科学研究成为中职教育一个十分重要和迫切的问题。

1职业教育教师科研素质的概念及内涵

2提高中职学校教师科研素质的主要途径

2.1开展科研知识培训.增强教师科研意识

教育科学研究是一种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活动,需要研究者掌握从理论到实践的全过程。因此,提高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就要从科研基础知识的培训人手,通过系统的培训与指导,引导教师参与科研活动,增强科研意识、自我发展意识和终身学习意识,从而营造一种良好的科研氛围。通过培训,使教师了解和掌握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提高捕捉课题的敏锐性。围绕学校的现实问题开展研究,对学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培养规格进行探讨;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探索。鼓励教师通过撰写调研报告、研究论文等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

2.2开展校际科研交流,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开展校际间的科研交流活动,不仅能掌握目前职业学校科研的热点问题和科研发展的方向,而且可借鉴和学习兄弟学校的科研方法,吸取成功的经验,避免人力、物力和资源的浪费,节约有限的科研经费。积极参与多校合作申报的各级科研课题,开展校际横向科研课题、研究项目的协作攻关,可大大提高科研基础较差、科研水平较低、科研能力较弱的学校教师的科研能力,也是学习先进学校科研管理经验的一条捷径。同时,应有计划、有重点地挑选一批专业带头人、科研骨干到兄弟学校进行短期实习,参与课题研究和科学实验。

2.3确立中职教师自己的研究模式

如果说科研兴校是一种宏观目标,校本教育科研则是实现这个目标的现实道路。中职教师应把校本教育科研作为主要研究模式。校本教育科研是指以学校自身条件为基础,以学校领导和教师为主力,针对学校现实存在的问题而开展的有计划的研究活动。从学校的工作特征来看,学校教育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学校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同样,科研对学校的振兴也主要是通过提高学校教学水平来实现。因此,面向应用的中职教师科研的主要任务就是以解决本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主要目的。也就是校本教育科研的根本目的。

2.4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建立良性评价激励机制

重视发挥评价的作用,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对于教师科研成果的评定,一定要根据科研的特性来评价,重视过程的意义,重视科研活动对于实际问题解决的作用,坚持原则的多样化。在有效评价的基础上,把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考评依据与教师年度考核、职称评聘、学校用人等工作挂钩。对积极参与研究并取得阶段性成效的教师及时给予表彰、奖励。由于教育科研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不可避免地会有困难、挫折。这就要求重视激励的作用,以机制促教育科研。

2.5健全管理体制加强科研管理

切实增加管理力量,加强对教育科研工作的督导,特别是加强科研过程中必要方法和技术的指导,才能起到切实的效果。教育科研行政管理部门应该通过组织一定的成果交流,包括会议、座谈、观摩等活动来切实加强校际教师之间的交往,加强科研成果的交流,在交流中丰富教师的思想,促进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

THE END
1.课题参加者的研究水平怎么写爱问知识人课题参加者的研究水平可以写一些参加者主持或主要参与的课题名称及级别,第一作者或主要参与发表的高水平https://iask.sina.com.cn/b/new2FxmyawHTnl.html
2.如何撰写科研课题申报书丰城市人民政府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即文献综述。所有课题申报书的设计论证部分均需要对该主题进行文献综述, 目的是概括总结前人的研究思路、主要研究成果, 在前人研究存在的争议、不足和问题中寻找本课题的切入点。使评审者能够判断申报者对该课题研究领域的熟悉程度, 以建立对其后续研究的信任感。文献综述的撰写可以采用时间线索https://www.jxfc.gov.cn/fcsrmzf/jygl/202304/c79690ee81a842fbb74ef44abf336863.shtml
3.十堰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研究4.3 研究报告:《“且耕且读”助力乡村振兴的育人机制研究报告》 5.研究保障 5.1负责人与主要参加者的研究水平、组织能力和时间保证 宋方祥,男,54岁,本科,中学高级教师,十堰市第五届学科带头人,“方祥耕读工作室”主持人。近五年来,参与“中职种植专业‘中草药安全生产技术’课程设置研究”、“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工作http://www.yxzjedu.cn/s.php/msgzs2/item-view-id-13793.html
4.《城镇化建设区高中政治优质课堂与教学技艺运用案例研究》课题对课题实施和完成条件的论证。研究目标、任务、重点和研究方法、预计在哪些方面有所突破,负责人及参加者研究水平、组织能力和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科研手段;研究计划(按年度)和措施。(字数在4000字以内。) 一、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在我国,很多县城所在城镇逐步变为一县基础教育的主阵地,教育城镇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社会https://www.guochengzhi.com/gz/gzzz/2022/05/12/09475539047.html
5.小学计算机课题研究报告,(完整版)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课题课题主要领导人***老师,是学校校长骨干教师。从教二十来年,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育科研经验,对小学教学现状有很清楚的了解,以当前教育改革有明确的认识,有能力、有义务、有时间完成此项课题的研究工作。 2、参加者的理论水平和时间保证 课题组成员由副教导主任、语文教研组长、总辅导员、信息技术远程教育负责人及全体语https://blog.csdn.net/weixin_36238568/article/details/119259971
6.申报课题的“6个不能少”和“6个很重要”!1.问题筛选。在教研活动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大量有待探讨分析解决的问题, 可以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类、整理、分析,从中选取研究价值明显、适合自己研究水平和能力的问题作为课题。 2.问题升华。对长期从事教育的教育工作者而言,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早已摸索出了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4MTAyOTA0Ng==&mid=2652578955&idx=1&sn=f724c797aecfbd4f7e0bd8ae37dea63f&chksm=f1f0701905701f968f62d0a138d1486fecf1586036fe8a36ade9ca1fb4864f2b624ed5d6d1a8&scene=27
7.高中化学教研员课题研究水平怎么写高中化学教研员课题研究水平的写法可以结合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描述:1. 课题的选择 高中化学教研员在进行课题研究时,应该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实际需求,选择具有一定难度和研究价值的课题。2. 研究方法与手段 高中化学教研员应该掌握多种研究方法和手段,如文献综述、试验研究、调查问卷等,以便进行全面深入https://wen.baidu.com/question/529818787585501565.html
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申请书撰写提纲2.主要参加者简历(在读研究生除外)按以下格式填写: 姓名 所在单位及职称 受教育经历(从大学本科开始,按时间倒排序)研究工作经历(按时间倒排序)在本课题中的研究工作分工。 三、报告正文:参照以下提纲撰写,要求内容翔实、清晰,层次分明,标题突出。 (一)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5000-10000字):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fg5u9ptc.html
9.课题研究个人总结(15篇)工作之余,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教科研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20xx年,我校申报“‘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这一课题,我欣喜万分,积极参加课题研讨活动,并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下面我就对自己这几年的工作作一番简单的回顾与总结。https://www.wenshubang.com/gongzuozongjie/gerenzongjie/2703212.html
10.《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有效课堂活动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本课题研究,正是要推进现代教育技术https://wjez.wjjy.cn/newsInfo.aspx?pkId=494
11.科学网—标书写作技巧和要点承担单位是该课题的主要负责单位.也就是牵头单位,一般只能是一个;其余单位为参加单位或协作单位. (三)课题负责人 本研究的设计者或主要研究人员,必须是实际主持的负责人。 一般全国性招标课题.要求负责人具有高级职称.不具备规定职称者,需有两名高级职称的专家推荐。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29903-403333.html
12.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2、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 课题负责人赵陶玲系宝鸡市新建路中学英语教研组长,英语教育专业本科毕业,高级教师,兼职硕士生导师,曾获首批“陕西省学科带头人”“陕西省教学能手”“全国十佳外语教师”、“全国外语教师园丁奖”“宝鸡市教学能手”“宝鸡市优秀教师”“全国中学英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一http://jy.snbjeduyun.com/bjjyw/GGViewController.do?method=viewGZFGG&id=28f1fad6-1bf8-4269-aa54-7a254c6f5ab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