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酒文化深厚,那这些关于酒的小故事你知道多少?,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清风话月明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三国时期,有一年大旱,粮食减产,蜀汉政府规定,酿酒事业归国家所有,私人不得酿酒。一次,有关部门从一户人家中搜出酿酒的器具,就要将这家人治罪。器具的主人连称冤枉,说自己虽有器具但并未酿酒,也就不能说是触犯法律。邢吏把眼一瞪,有器具就是想酿酒,想酿酒就是犯罪,犯罪就要进监狱。这样,一个所谓的想酿酒的人被关起来,准备接受酿酒罪的处罚。
这件事并非邢吏有意为难百姓,法律对此规定不详,他们作为执法者要听从上级命令,否则,自己会落个执法不严的罪名。大臣简雍听说了这件事,想到法律有些过于苛刻,有心为那个小民说情。但他需要一个突破口。
机会来了。有一天,简雍与刘备一起视察民情。路上,看到一名男子在街上走着,简雍对刘备说:“彼欲淫,何以不敷”刘备看了看街上的男子,跟其他人没有区别啊,这简大人怎么说他是淫贼呢再看简雍,一副严肃的表情,根本没有开玩笑的意思。于是,问简雍,“你怎么知道他是淫贼”简雍依然严肃着回答:“他有器具,和想酿酒那人一样呗。”刘备哈哈大笑,让人把欲酿者放了。从此,家有酿酒器具而没有酿酒的人,与酿酒者在法律上不同等对待。
帝王因酒误事有时也是好事,如齐桓公因为醉酒,将帽子丢了,齐桓公为此事感到羞耻,于是三天都不上朝,恰逢粮荒,管仲只好自作主张,打开公家的粮仓,救济灾民。灾民欣喜若狂,当时流传的民谣说:(齐桓公)为什么不再丢一次帽子啊!。
一、箪醪劳师
二、鲁酒薄而邯郸围
三、雪夜访戴
四、蔡元培与酒
我国近代教育名家蔡元培先生于绍兴、长于绍兴,所以对绍兴酒非常的喜爱。
根据蔡先生的好友回忆,蔡先生虽在外工作数十年,但始终保持在家乡养成的生活习惯和嗜好,他喜爱绍兴酒,每餐必饮。逢年过节他都托亲友从绍兴买上数坛酒回去,备在家中自饮或请客。除了绍兴酒,蔡先生的下酒菜也大多是绍兴特产,如干菜、霉千张等。逢年过年,他还嘱托亲友给他邮寄草鸡、鱼干、酱鸭等绍兴当地特产年货。就连他平时饮酒用的酒壶也是从绍兴带去的锡制酒壶,里圆外方,中有夹层,天冷时可充灌热水温酒。
五、“白马湖”的先生们
白马湖的名人,如夏丐尊、刘董宇、朱自清、朱光潜等在春晖中学时就有“酒聚”的习惯,他们爱喝绍兴老酒。后来这几位名士先后前往上海,办起“立达学院”,仍继承了白马湖畔的“酒聚”习惯。开明书店开张后,索性名正言顺地成立起“开明酒会”,并且明订了入会条件:必须具有一次能喝下五斤绍兴加饭的能耐才能吸收入会。当时夏丐尊、丰子恺、叶圣陶、郑振绎和开明书店的章锡琛老板全都达到入会条件而入选。这个酒会每周定时举行一次,许多组稿、编辑、出版、展览等事宜都在这酒会中达成。
一次,丰子恺的学生钱君也想入会,但苦于只能喝三斤半绍兴老酒,章老板硬是不同意,还是年长的夏丐尊仁慈,劝说:“君积极要求入会,值得鼓励,尺度略可放宽,打个七折吧!”在人们敦促努力争取达标的呼声中,钱君终于破格入了会,而且不负众望,居然不久一次也能喝下五斤绍兴加饭酒了。
陕西农村网-陕西农村报讯(李文化)琼浆玉液的意为用美玉制成的浆液,在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饮了它可以成仙,比喻美酒或甘美的浆汁。朋友喝了张斌收藏老酒后说:“你知道什么是琼浆玉液吗?这就是琼浆玉液。”
张斌和他收藏的老酒
张斌收藏老酒10余年,3000多个品种,10000余瓶。名酒有茅台、五粮液、汾酒、泸州老酒、全兴大曲、西凤等。
给来人讲老酒的故事
张斌在老酒收藏圈里小有名气,来自全国各地的老酒收藏者都会慕名前来拜访,沟通交流。每当朋友过来,张斌都会拿出收藏多年老酒款待前来的朋友,并讲出很多跟酒有关的故事。
因为喜欢收藏老酒,别人旅游,他是找酒,有时开车跑了一百多公里,酒的价格还没有油费路费高,用他的话说,就是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