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3》发布差旅人士大学生睡眠质量亟待改善科学普及

3月17日,由喜临门睡眠研究院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和知萌咨询机构研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3》在北京发布。

文并摄/记者赵天宇

在世界睡眠日到来前夕,3月17日《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3》在北京正式发布。该报告由喜临门睡眠研究院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和知萌咨询机构研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报告首次采用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心态调查数据,充分反映了睡眠与美好生活需要、幸福感、公平感等社会心态指标之间的关系。

国人平均睡眠时长不足8小时

据介绍,《报告》数据源于2022年中国社会心态调查(SocialMentalitySurvey2022)。这一调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在2022年7月~11月组织实施。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分层抽样和PPS概率抽样。

《报告》共有11个章节,从不同角度呈现国人睡眠平等、睡眠指数、不同群体、受教育程度、不同职业、睡眠医学、生活压力、生命意义、差旅人士、运动健身,以及大学生的睡眠情况,为推进“健康中国”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参考。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重大任务,并倡导成年人每天睡眠7-8小时。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把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但《报告》显示,就不同群体的睡眠状况而言,民众的睡眠时长有待增加、睡眠质量自评有待提升。2022年,受访者每晚平均睡眠时长为7.40小时,近半数受访者每晚平均睡眠时长不足8小时(47.55%),16.79%的受访者每晚平均睡眠时长不足7小时。

《报告》称,心理压力影响着差旅人士睡眠质量,研究发现,有高达81.73%的差旅人士有消极感受,比如情绪低落、焦虑及忧郁等。相对舒适安静、噪声小的酒店居住,好的、舒适的环境能够使差旅人士拥有良好的情绪状态,提高睡眠质量。

大学生群体方面,报告显示,熬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常态,57.96%的大学生经常熬夜,38.97%的大学生偶尔熬夜,不会熬夜的只有3.07%。在熬夜原因方面,因为“思绪太多,难以入睡“的大学生比例最高,为52.06%,成为大学生熬夜的主要原因,对其睡眠质量的影响也最大。

《报告》强调,大学生群体能够清晰的认知到“规律作息”的重要性以及睡眠可能导致的各种健康风险问题,但并没有积极改变自己的睡眠习惯。睡眠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已经普遍性显现,但社会并未形成多元化的帮助渠道。

提升睡眠质量是关乎个人健康、国家进步、文明发展的重要民生工程。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王俊秀表示:“睡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个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发展状况,促进不同群体间的睡眠平等,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一环,也凸显了在国家战略层面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积极社会心态的必要性。”

THE END
1.手机如何妨害青少年的睡眠?过往研究多关注手机成瘾,而忽略了更为普遍的手机依赖影响。其次,少有研究采用理论模型考察青少年的手机使用和手机依赖的关联,对睡眠、记忆的负面风险多为局部探究,缺乏对手机使用与身心健康关联复杂性与系统性的考察。最后,多数研究采用便利抽样的成年人或大学生样本,而缺少针对全国青少年的随机抽样调查。https://finance.sina.cn/2023-07-19/detail-imzcfvhm6725749.d.html
2.中国医药导报杂志2013年05期基层住院医生继续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住院医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从而影响基层整体医疗质量,因此,研究基层住院医生发展路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结合我国基层地区发展实际,从管理制度、工作模式、实施效果等方面分析基层住院医生继续教育现状,指出了当前面临的经费不足、重视不够、资源匮乏、实施不到位、形式单一的问题.提出建立基层住https://www.360qikan.com/zgyydb/201305/
3.大学生焦虑状态与心理灵活性对睡眠质量的影响2023年11月7日;发布日期:2023年11月15日 摘要 目的:考察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心理灵活性是否可以改善焦虑状态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检验其中介作用, 为改善大学生睡眠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方便取样,对北京市某大学784名(男350,平均年龄 19.56 ± 1.97)大学生进行线上问卷调查,包括焦虑筛查量表,心理灵活性综合问卷,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Download.aspx?paperID=75372
4.最新睡眠的研究报告(实用5篇)调查显示:睡眠质量状况在性别、城乡、农业与非农业家庭、不同专业和年级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年龄、民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性格、睡眠环境、心理状况、经济状况、身体状况、不良习惯、作息时间的规律性、锻炼的习惯、宿舍关系等是影响大学生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 就年级而言,有调查表明:大一和大四2 个年级的睡眠质http://cooco.net.cn/zuowen/2530802.html
5.大学生睡眠质量调查报告(调查报告论文)报告范文《大学生睡眠质量调查报告》Word格式,可编辑,含目录精心整理,放心阅读,欢迎下载!文档信息文档编号:文-05KTC0(自定义文件编号)文档名称:大学生睡眠质量调查报告.doc文档格式:Word(*.doc,可编辑)文档字数:4651字,(不统计页头页脚及版权声明等文字)。文档主题:关于“研究报告”中“商业贸易”的参考范文。文档https://www.docin.com/p-2505859306.html
6.睡眠质量范文10篇结果PSQI平均得分为4.423.89分,32.18%的大学生睡眠质量较好,56.61%的大学生睡眠质量一般,11.21%的大学生睡眠质量较差。男生女生睡眠质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级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睡眠质量与个人情绪、学习压力、所学专业、人际交往、每周锻炼身体频次、恋爱状态、家庭经济状况、考试因素、入睡时间https://www.gwyoo.com/jiayou/shuimianzhiliang/
7.中国睡眠研究报告:去年我国人均睡眠时长7.06小时,十年来减少近1.569.98%的中小学生家长表示孩子睡眠质量有所提高。其中,小学生家长表示孩子睡眠质量提高的比例为71.18%,初中生家长表示孩子上床时间提前的比例为65.58%。这些数据说明,“双减”政策对中小学生睡眠问题的改善有着积极的意义。 【记者】王诗堃 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203/18/c6319077.html
8.睡眠状态范文6篇(全文)研究结果表明,被测查大一新生的状态-特质焦虑水平高于正常人群,女生的状态-特质焦虑水平普遍高于男生,说明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一定问题;大学生PSQI平均分较高,说明大一新生睡眠质量也有所下降。有研究表明,大学生睡眠质量与人格类型、焦虑抑郁、身心健康、参与体育锻炼情况及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密切相关[8]。本研究https://www.99xueshu.com/w/ikeyn2nhu3ie.html
9.大学生睡眠质量与心理降状况的相关性研究本研究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探讨了大学生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显示,560名大学生中13.93%的人睡眠质量较差,男生显著高于女生(18.01%VS8.4%,P<0.01)。对SCL-90各因子分析发现7.0~27.9%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相关分析表明PSQI与SCL-90各因子及其总均分皆呈显著https://mall.cnki.net/magazine/Article/ZLCY501.006.htm
10.睡眠质量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复制*5. 你认为睡眠质量对你的影响 没有任何影响 有影响,但不大 严重影响 *6. 你认为睡眠质量对你最主要的影响在哪个方面 学习上 人际交往 社团工作 身体健康 *7. 你认为影响睡眠的因素 【多选题】 室友晚睡,噪音大,灯光亮 自身神经脆弱,易被细小声音影响 生活无聊,无规律 玩手机 吸烟饮酒等习惯 *8. 是https://www.wjx.cn/jq/32041482.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