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国特色养老服务发展研究
摘要:中国特色养老服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方面,其发展必然要遵循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特色养老服务在迈向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方面进行了全新的实践探索,在服务理念革新、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模式创新、规范化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与中国特色养老服务发展的目标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目前还存在服务体系整合不够、资源供给碎片化、政策统一性不足、地方实践模式差异大、服务供给能力与支付能力弱等系列问题,总体呈现出“散”“碎”“弱”的特征。为此,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推进中国特色养老服务全面提升,以老年人需求为中心,以共同富裕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管理效率为纽带,优化体系整合资源、加强资源要素整合、促进区域均衡发展,让政府、社会和市场共同发力、创造供给、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2.中国人口老龄化及养老体系发展问题探讨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构建和完善多元化多层次养老体系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未富先老、少子化、高速化、规模大等特点,多重原导致我国老龄化社会问题更为突出。本文分析了我国养老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以进一步构建完整平衡的养老服务产业链,发展智慧养老、完善养老金融体系。
3.家庭政治视角下农村老年人家庭养老矛盾及其解释——基于华北农村的田野考察
4.基于共同富裕的养老保障体系优化
摘要:养老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营运资金管理质量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此背景下,本文剖析养老产业在营运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养老产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策略,旨在推动我国养老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6.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下空巢失能老人负性情绪及与睡眠质量、慢性疾病的关系
摘要:目的调查“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下空巢失能老人负性情绪,并评估其与睡眠质量、慢性疾病的关系。方法对2019年9月—2023年9月入住于河南省3家医养结合机构的62名失能老人展开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人口学资料调查表、Barthel指数评定表(B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62名老人最终收回有效61份,有效回收率98.39%。以SAS得分≥50分及(或)SDS得分≥53分为存在负性情绪,将失能老人分为负性情绪组与非负性情绪组,比较两组性别、年龄、慢性疾病等一般资料...
7.我国养老资源配置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分析——基于2022年全国30个省(市、区)的截面数据
摘要:[目的]探求我国养老资源配置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程度,进一步推动养老发展与区域经济的良性互动。[方法]基于2022年全国30个省(市、区)的截面数据,采用耦合协调模型探究养老资源配置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关系。[结果]我国养老资源配置综合发展指数(U1)>0.5的有5个省,17个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养老资源配置综合发展指数(U1)和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指数(U2)对比发现10个省为养老资源配置滞后型;耦合协调度仅广东省为良好协调,大部分省处于勉强协调、濒临失调或失调状态;耦合协调度空间特征阶梯状分布格局不够明显,且主要以点状集中分布...
8.基于ICOPE构建我国新型老年整合照护模式的思考
9.养老机构认知症老年人激越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调查养老机构认知症老年人激越行为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雨花区、天心区等多家养老机构认知症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柯恩—曼斯菲尔德激越行为量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评估量表和日常生活能力评估量表评估认知症老年人的激越行为、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499例认知症老年人的激越行为发生率为73.8%,激越行为出现频率前3位的是坐立不安、重复动作、漫无目的地踱步/游走。
10.我国老年教育资源整合的探索研究
摘要:资源整合是有效破除我国老年教育隔离障碍、政策障碍、服务障碍、信息障碍、拓展障碍的有效途径。通过体系与网络整合、政策与保障整合、教育与养老整合、线上与线下整合、学历与非学历整合,可以实现老年教育资源的重新优化配置。国家老年大学要在国家老年教育资源整合过程中,掌握统筹权、话语权、主导权和主动权,加强顶层设计,构建运行标准,形成办学优势,推动功能外延。
11.社会行动理论下农村养老秩序的形塑机制与路径选择
摘要:当前,农村养老秩序在实践中不断被重塑和调整。根据社会行动理论的核心要义,构建结构-行动-系统的理论分析框架以系统考察中国语境下农村养老秩序的形塑机制,可以发现,农村养老秩序为一个系统,社会变迁、制度权威、农村社会生态和家庭场域的结构限制导致农村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和老年人在获得养老资源方面有限;家庭行动者会在生产再生产和互动过程中做出符合既定资源条件且能满足家庭整体偏好的适应性行为,以进行养老资源的灵活有效配置;农村养老情境中的某些限制要素在家庭成员的能动作用和社会互动过程中不断得到调整和修正,使得养老秩序得以再生产出来。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养老-互助养老-家庭养老”的综合支持体系,从而重构农村养老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