渺小且致命的“水下毒针”——德国短暂的微型潜艇史

德国在海军武器上最成功的无疑是潜艇,二战时期的U艇狼群是最为让军迷称道的海上武器,二战中的U艇部队肆虐了大西洋,给盟军带来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在我们看来,潜艇虽然对比其他海军舰艇不是很大,但它们最大的排水量也能达到1000以上,艇员也有40到60人左右,甚至还有一些潜艇是专门设计得很小,但是又具有非常大得杀伤力,它们在后期才被德国海军投入战场,它们以渺小得身影游弋在德国近海甚至河流之中,它们就是潜艇部队中的刺头——微型潜艇。

微型潜艇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两种形式,一种是把两枚鱼雷叠在一起,上部分鱼雷是改装过的可以载人操控的,下部分鱼是攻击武器,然后驾驶这种武器的人在完成攻击后可以通过特殊装置返回,也被成为“人操鱼雷”,第二种就是建造一种非常小的潜艇,这种潜艇把大型潜艇上能去除的装备全部去除,非常精小和狭窄,这种潜艇一般只能载1到2人,并且艇员几乎没有活动空间,然后通过挂在下方的鱼雷对舰艇进行致命攻击。

微型潜艇也不一定是通过鱼雷进行攻击,也会有一些把炸药作为主要武器,载微型潜艇到达舰艇底部后,将炸药安装在舰艇底部,然后将其炸毁。在世界海军国家对微型潜艇的研究中,一般都是先出现人操鱼雷,然后再出现微型潜艇,因为人操鱼雷的装置比较简单,所以一般得海军国家都是先研制人操鱼雷,再研制接近一般潜艇样式的微型潜艇,德国海军对微型潜艇的研究也是从人操鱼雷开始的。

德国在微型潜艇的领域是发展是到二战后期才开始的,相反,世界上其他国家已经拥有了很成熟的微型潜艇技术并用于实战,德国潜艇载前期主要依靠大型远洋攻击型潜艇作战,德国人对微型潜艇这一领域还很陌生,没有充分认识到微型潜艇的作用。

以邓尼茨为首的海军潜艇总部在前期对微型潜艇可以说毫不关心,完全没有有关技术人员要打算设计潜艇,因为他们只关心大西洋上的战事,况且盟军还没有打到家门口,意识不到微型潜艇在近岸防御中的重要作用。1942年1月,德尔格工厂的德尔格博士向邓尼茨提交了一份《超小型潜艇》的报告,德尔格博士在报告中指出了微型潜艇的重要作用,并建议德国海军开始研制微型潜艇,但是这份报告却被潜艇部队否决了。

▲卡尔·邓尼茨,德国潜艇部队司令,在巴伦支海海战后,接替雷德尔成为了纳粹第二任海军元帅。邓尼茨在前期不太注意微型潜艇,在战争后期才了解到微型潜艇的价值。

德国海军为此成立了一个中小型武器作战部,由海军少将赫尔穆特·海耶负责,海耶是德国海军中的青年派军官,曾经在英德海军协定签订后提出名为“X计划”的造舰方案,“X计划”主张建造中小型舰艇,对于当时的德国海军的实力来说十分实用,但是因为海军部的守旧派军官更倾向建造战列舰,所以他的计划也被否决了,但是雷德尔在当时还是很支持他的。海耶被负责微型潜艇的研制,因为这种武器杀伤力大,并且结构简单易于建造,大量生产这种武器有机会改变战场局势。

▲碧蓝航线中的海耶喵,其原型是德国海军少将赫尔穆特·海耶(1895年8月9日——1970年11月10日),组建了微型潜艇作战的K小队,是德国微型潜艇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

德军在研制微型潜艇时,主要按照两个方向来研制,第一个方向就是人操鱼雷,第二个方向就是外形是缩小型潜艇的微型潜艇,人操鱼雷实际上只研制出3种,而微型潜艇的种类比较多。

人操鱼雷,顾名思义就是由人操纵的鱼雷,这种鱼雷是被改装过的,是可以载人和由人控制航向的,这种鱼雷下面可以再挂载一枚鱼雷,或者在鱼雷上装炸药,等到达攻击地点后,将炸药放在舰船底部进行攻击。世界上人操鱼雷最经典的两款就是意大利的凯旋车人操鱼雷和日本的回天鱼雷,为了更好地解释德国人操鱼雷与这两种鱼雷的不同,有必要简单介绍这两款人操鱼雷。

▲意大利“凯旋车”型人操鱼雷正在攻击英国战列舰。

可以看到意大利的人操鱼雷还是比较成功的,操纵鱼雷的驾驶员起码可以借助动力系统回到母艇上,但是日本的“回天”鱼雷就比较疯狂了,驾驶这种鱼雷的人基本上就是有去无回了。回天鱼雷同意大利一样只有一枚鱼雷,但是日本的鱼雷不分弹头和返回装置,日军放弃了返回装置,目的是为了在鱼雷内部装更多的炸药,回天鱼雷的炸药量是普通鱼雷的三倍,威力更大,由一个驾驶员驾驶鱼雷,驾驶员只能像神风特攻一样冲向盟军战舰。

▲日本“回天鱼雷”,驾驶员没有机会逃脱,只能和鱼雷一起撞向美军舰艇。

德国人研制的第一种人操鱼雷是“黑鬼”型人操鱼雷,黑鬼这个名字来自他的设计师理查德·莫尔,因为莫尔不仅设计了这款人操鱼雷,并且也参与了很多有关的危险测试,莫尔是德国人对黑人的称呼,并且为了表达对这种鱼雷危险性的厌恶,所以把这型命名为“黑鬼”。不过德军的人操鱼雷不同于意大利和日本,德国人的人操鱼雷为两个部分,其实就是两颗鱼雷组合起来的武器,可以称为运载鱼雷和攻击鱼雷,由电动马达提供动力。运载鱼雷是由德国的G7e鱼雷改造而来,将G7e的雷头部分去除,改造成驾驶员的座舱,用一个半圆形的舱盖密封起来,这枚鱼雷为了能挂载攻击鱼雷,拆除了一半的电池,并且在马达上装备了控制器,由驾驶员控制人操鱼雷的方向,而运载鱼雷下面挂载着一枚真正具有威力的G7e攻击鱼雷,最大水面航速为10节。

▲黑鬼型人操鱼雷侧视图,是德国第一种人操鱼雷,可见上下两枚鱼雷大小差不多,都是德国的G7e型鱼雷。

黑鬼型人操鱼雷长7.6米,排水量为2.8吨,它唯一的弱点就是不能下潜,这个弱点导致了它在很多方面的缺陷,由于它无法下潜,所以在水面航行时极容易被敌方舰艇和飞机发现,一旦被发现,不能下潜的人操鱼雷只有被击沉的份。此外,不能下潜还导致驾驶员前边的鱼雷头会挡住海面上的视线,而在水下的驾驶员可以不受视线的限制。

▲用车拉运的一艘黑鬼型人操鱼雷

黑鬼型人操鱼雷除了推进器和鱼雷外,驾驶员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德国人不像日本的回天鱼雷那样有去无回,驾驶员在完成攻击后可以借助推进装置返回,可以看出意大利和德国的人操鱼雷非常人性化。给驾驶员配备的装备有呼吸器和瞄准装置,呼吸器是为了满足驾驶员在海上和封闭的舱里所消耗的氧气,因为在狭小的座舱空间里,驾驶员会很快把氧气消耗完,驾驶员在缺氧后容易导致攻击的失败,瞄准装置是为了提高驾驶员攻击时的精准度,但是这个瞄准装置十分简易,只在舱盖上划上了一些刻度和准星。

▲沃尔特·格霍德下士,刚刚完成了人操鱼雷作战任务,从座舱中出来,右下角的铁针是一个简陋的瞄准器,因为格霍德驾驶人操鱼雷击沉了数艘盟军舰船,在1944年7月被授予骑士铁十字勋章。

舱盖的设计在最初非常简单,甚至还给驾驶员带来了危险。最开始的时候,舱盖甚至在里面是无法打开的,后来意识到这个毛病才进行了简单改造,可以在内部打开舱盖。但是驾驶员在内部打开舱盖也是有危险的,驾驶员只能在无风无浪的海面打开驾驶舱,防止海水涌入后导致沉没。

黑鬼型人操鱼雷建造了200枚左右,黑鬼型在数据上非常合理,但是实战中却没有那么理想。黑鬼型因为由一枚鱼雷挂载着一枚同型号鱼雷,所以性能极不稳定,大部分黑鬼型在战斗中出现故障而损失,一部分黑鬼型在攻击敌舰时,因为攻击鱼雷和运载鱼雷的分离出现问题,攻击鱼雷就带着驾驶员一起冲向了敌舰,大部分情况下,这种黑鬼型人操鱼雷和日军的回天鱼雷差不多。此外,由于驾驶员的视野被限制,所以只能攻击一些停泊在港内的军舰,射击角度也由很大的局限。

▲一艘黑鬼型人操鱼雷正在下水执行作战任务

▲经过改进后的松貂型人操鱼雷,可操作性要比黑鬼型要高。

德国海军还有第三种型号的人操鱼雷,但这一型号只制造出一艘试验品,这就是“鲨鱼”型人操鱼雷,鲨鱼型拥有比黑鬼型和松貂型更大的体积,长度达到了11米,排水量达到了3.5吨,鲨鱼型最大的改进就是它装备的电池量是前两型的两倍,极大地提高了航程。德军的人操鱼雷参与了1944年6月的反盟军登陆行动,虽然显示出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但是人操鱼雷的损失率更大,在盟军的强力打击下,德军人操鱼雷最终被淘汰。

▲一群军官在鲨鱼型人操鱼雷旁,可见上面的座舱鱼雷明显比攻击鱼雷要大。

如果说人操鱼雷已经简陋到不能再简陋,那么微型潜艇就是在保持潜艇外貌的前提下尽量做到最简陋最小的潜艇。德国的微型潜艇同人操鱼雷一样,都是在1944年才发展出来并使用的武器,但这种武器其他国家很早就投入使用了,著名的有日本的“甲标的”微型潜艇,日军在袭击珍珠港时投入了5艘甲标的微型潜艇,不过全都被击沉。

▲日本“甲标的”级微型潜艇

英国的X型微型潜艇对德国人的影响是最大的,让德国人意识到了微型潜艇的巨大威力,1943年,英军发起水源行动,派出X艇潜入挪威峡湾内,袭击当时德国最大的提尔皮茨号战列舰,最终X艇重创提尔皮茨号,使提尔皮茨号经历了半年的大修才得以恢复,此次行动让德国人对微型潜艇有了更深的认识。1943年,德国人在卑尔根港缴获了一艘英国的威尔曼微型潜艇,德国人对这艘潜艇进行了细致的研究,最终德国人的第一艘微型潜艇“海狸”型微型潜艇在1944年3月29日正式下水,开始了德国微型潜艇的短暂历史。

▲英国X型微型潜艇,准备出击攻击提尔皮茨号战列舰。

德国人在1943年开始研发第一型海狸型潜艇,在1944年初开始建造,然后进行了1个半月的试验工作,邓尼茨参观了海狸型潜艇的测试工作后不久,第一艘海狸型潜艇就开始服役了。海狸型潜艇和人操鱼雷时同时研制的,但比人操鱼雷大不了多少,只是它在外形上更接近潜艇。海狸型的艇身是钢材质,艇壳只有3毫米厚,是单壳体结构,这就导致它不能潜到太深的水下航行,并且它不像其他潜艇拥有平衡水舱,当发射鱼雷后会造成艇身的不平衡,这是微型潜艇的致命弱点之一。

▲海狸型微型潜艇

海狸型的水下排水量为6.6吨,其水上航速为6节,只配备了一个成员,海狸型分为三个部分,即座舱部分、推进装置和攻击武器。海狸型的座舱部分的内部是驾驶室,这里有很多设备,是控制着整艘潜艇的运行、观察和攻击的核心区域,因为艇员只有一人,所以“艇长”要负责艇上的一切工作,这对能力要求极高,在驾驶室的上方就是一个小型的舰桥,它是由铝合金制成的的一个封闭区域。

▲一艘海豹型微型潜艇正在装配中

海狸艇的动力系统不是很理想,它在水面上航行时使用欧宝公司的32马力柴油发动机,最大航速为6节,其实这种发动机不适合海狸艇,一旦发动机有漏油的现象,那么海狸艇就会发生起火和爆炸,此外,柴油机在燃烧时以产生一氧化碳,导致艇员的中毒,海狸艇在水下航行时拥有5节的航速,配备的是鱼雷用的电动机。海狸艇的主要武器是鱼雷和水雷,在海狸艇外部的两个左右对称的凹槽里,可以外挂2枚533毫米的G7e鱼雷,在执行布雷任务时,海狸艇也可以在凹槽处携带两枚水雷。

▲一艘被吊起来的海豹型微型潜艇

德国第二种微型潜艇是“蝾螈”型,这种排水量为12吨的微型潜艇比海狸艇要大一倍,艇员只有一人,武器也和海狸艇一样。蝾螈艇去除了柴油机,只装备了一台鱼雷用发电机,这保证了艇员的安全问题,多出来的空间用来装备更多的电池,虽然其水下航速与海狸艇无区别,但是其水上航速比海狸艇降低了2节,在动力方面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由于下潜速度太慢。蝾螈艇一共建造了363,由于性能和战绩不是很理想,服役不到半年就转为训练艇。

▲“蝾螈”型微型潜艇侧视图

▲“蝾螈”型微型潜艇

如果说前两个型号的微型潜艇是极为失败的,那么“海豹”型就是德国海军设计的6种海军中最成功的一款,它的型号也被编为德国海军XXVIIB型潜艇。

▲XXVIIA型梭子鱼微型潜艇侧视图

▲XXVIIB型海豹微型潜艇侧视图

这种潜艇一共建造了285艘,在后期的战争中给盟军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击沉了盟军的许多舰船,迫使盟军出动了500多艘护卫舰和1千多架反潜机来对付这些末日孤狼,这种潜艇在后期的战争中差点扳回了一局,直到1945年5月还能看到它们在战争中活动的身影,连英军的将领都对这些微型潜艇印象深刻。

▲海豹型潜艇的绘画作品

除此之外,还有两种奇特的微型潜艇在计划中,第一种就是“海怪”型两栖履带式潜艇,可以从陆地进入水中,可以携带鱼雷和火箭弹,重20吨,有点类似两栖坦克,一种就是“鲸鱼”型高速微型潜艇,水下航速可以达到30节,但只停留在了纸面上。

▲所谓的海陆两栖微型潜艇想象图

二战时期德国的这些小型怪物成为了抵抗盟军的重要海上力量,一些成功的微型潜艇给盟军带来了极大的损失,德国在1944年后研制了3种人操鱼雷和6种微型潜艇,给德国海军潜艇部队画下了最后一笔。这些潜艇在最后还在抵抗,即使他们威力强大,也应该明白纳粹已经大势已去,邪恶终究会被正义消灭。这些潜艇也具有很重要的研究意义,因为它们经历过纳粹灭亡的历史,微型潜艇无罪,但使用它的人有罪。

THE END
1.开辟新技术路线,中国水下探测潜艇技术获突破,猎杀核潜艇变简单据《南华早报》报道,由上海交通大学的科研团队研发的一项新型的水下探测技术已经在中国南海成功进行了测试。https://www.sohu.com/a/814359499_121286278
2.外媒:中国又一项创新性潜艇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或将颠覆水下力量另外,近年来,随着新一代反舰导弹的研制成功,我们的反舰导弹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这将极大地降低美国的潜艇力量。根据《中国舰船研究》、《南华时报》等多家报刊报导,近年来,国内科研人员相继研制出了“超高灵敏度磁地震波”、“太赫兹”水下探测仪器。这将极大地提高中国的反潜力,也将对世界各国的潜艇侦察与反舰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7468782588952687&wfr=spider&for=pc
3.阿根廷海军正研究潜艇失踪地区水下声波异常问题中新网11月23日电 据俄罗斯卫星网23日报道,阿根廷海军发言人巴尔比(Enrique Balbi)表示,该国海军正在对11月15日“圣胡安”号潜艇失踪地区的水下声波异常问题进行研究。 巴尔比援引海军声明在推特上写道:“正在研究声波异常问题,美国一专业机构正式发布了该问题。” https://mil.sina.cn/2017-11-23/detail-ifypacti7259930.d.html
4.潜院教授历时十年让中国潜艇人用上"水下沙盘"半岛网由他开创的海洋环境军事应用学科和研制开发的潜艇水声环境信息决策支持系统,已成为我国海军潜艇水下作战的“倍增器”,并使我国海洋水声环境研究与应用跻身国际先进行列。由他负责组织实施的多项国家和军队重点科研项目,其科研成果分别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2010年,中央军委为他记一等功。他,就是笪(dá)良龙http://news.bandao.cn/news_html/201106/20110624/news_20110624_1396226.shtml
5.中国部署首套水下监视系统南海将成别国潜艇禁区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网站报道,5月11日,随着海底观测数据在屏幕上的实时显示,标志我国首个水下监视系统和海底观测系统建成,这将对我国加强南海海域的国防力量和提高海洋科学技术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海底观测示范系统概况 三亚海底观测示范系统由岸基站、2km长的光电缆、基于自主技术的1个主接驳盒和1个次接驳盒、3套观https://www.guancha.cn/Science/2013_05_31_148387.shtml
6.水下无线光通信综述具体应用如潜水员之间通信,无人驾驶水下车辆,潜艇,船舶和水下传感器等。 0.4 UWOC的研究内容 信道特性 调制和编码技术 UWOC的实际实现 1. 引言 1.1 水下无线光通信概述 水下无线通信 (UWC) 技术使海洋勘探系统得以实现,由于UWOC相对于传统的射频和声波具有高带宽高速率的优势,使其成为一种具有吸引力的可行性的https://blog.csdn.net/polyhedronx/article/details/82729766
7.冷战美苏核潜艇水下角力不过,后来当上苏联海军少将的杜德科苦恼地说:“我们掌握了水下跟踪独一无二的方法,掌握了检验我方导弹核潜艇是否被跟踪的全新方式,令人遗憾的是,苏军高层不予重视,也许是不相信这些‘国之重器’会在鄂霍次克海‘堡垒区’有危险。最突出的例证是,那么好的BCh-5频谱分析仪,太平洋舰队的堪察加分舰队只有两台,我拿https://wap.xinmin.cn/newspaper/xmwb/82232.html
8.如果核潜艇在水下发生碰撞事故,会不会导致核泄漏?总得来说,虽然核反应堆的技术已渐趋成熟和稳定,但用于作战的核潜艇会面临各种遭遇,一旦发生水下碰撞或者其他事故,破坏了堆体及周围带有放射性物质的管道,就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放射性污染。 因此,事故发生后,明智之举应该是立即查明原因、组织行动,从而降低影响。因为一旦发生核泄漏,不管事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6050510453659599460&item_id=16050510453659599460&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source=share&share_to=weibo
9.水下作战又有了新动力系统走进锂电潜艇的前世今生“铅酸电池存在一系列问题,而且根据其工作原理改进的空间十分有限,而且还需要额外的发动机供电,占用了潜艇过多的空间,因此一旦出现更成熟电池技术,例如锂离子聚合物电池,就必然会被取代。”易芳说。 锂电池其实早已在其中武器系统中应用,涵盖了陆海空天等诸多兵种,比如军用通信设备、水下机器人、无人侦察机等。军用设https://news.cctv.com/m/a/index.shtml?id=ARTIhkfnebKSB8RGFXgtWhXY181017
10.苏联人的水下登陆潜艇研制之梦但是,由于这项兼顾多项作战任务的潜艇设计复杂,各种构造部品的配套难以按期完工,而且研究人员的研发进度也进展缓慢,因此,设计局最终没有能够按期完成各种图纸的制作。在进行图面作业的同时,实际的海上燃料补给操作试验也在策划和进行中。试验的目的是要掌握对常规动力潜艇无论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yNDM4OTgzNQ==&mid=2247491317&idx=2&sn=7efa5008028f6035e7cb94d9ef0275a1&chksm=fa2f4251cd58cb479655923db0b4dd38bcc1930b4bb956399a46885b0ecbba51153e94ec45da&scene=27
11.致敬中国海军!潜艇急速“掉深”,他们用180秒创造奇迹突遭“水下断崖”,急速“掉深” 海水喷进舱室 危急关头 全体官兵用180秒化险为夷 完成极限自救 ↓↓↓ 潜艇遭遇“水下断崖” 官兵仅用180秒成功自救 海军372潜艇 突然遭遇“水下断崖” 急速“掉深” 如果持续“掉深” 将导致灾难性后果 艇内电子深度计数据急速上升 https://www.gzstv.com/a/21b2c04dcd55408a84f34505aaa7527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