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地区: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
学校:丹江口市六里坪镇中学
第四节鱼初中生物人教2011课标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
2、概述鱼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生虽然对鱼比较熟悉,但是对鱼缺乏细致的观察,特别是对于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缺乏深入的思考。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鱼的外形、运动与呼吸;概述鱼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认识鱼的呼吸特点。
一、情景导入
二、自主学习,感受新知:
1、目前已知的动物可根据体内是否有脊柱,可以分为动物和动物两大类。
2、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统称为无脊椎动物。如:腔肠动物、扁形动物、
动物、动物等类群。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统称为脊椎动物。如:鱼、两栖动物、动物、和动物等类群。
3、我国淡水鱼著名的“四大家鱼”是:、、、。
4、鱼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主要特点:一是能够靠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
二是能够在水中。
5、鱼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体表常有覆盖;用呼吸;通过
和的摆动以及的协调作用游泳。
三、互助合作,共同进步:
活动一:观察鱼的外形特点
鱼的外部形态有什么特点?
观察提纲:1鱼的身体分成哪几部分?
2你能描述鱼的身体是什么形状的吗?是否有利于克服水中运动的阻力?
3观察鱼体表有什么覆盖物?有什么作用?
4用手摸一摸鱼的体表,有什么感觉?这种物质对鱼的生活有什么作用?
观察并思考上述问题,小组讨论。
活动二:观察鱼的运动
结合教材20页鱼的结构图,指认鱼各部分鳍,
并在右图中填写鱼鳍的名称。
有人说,鱼只靠鳍进行运动,你认为这种说法
全面吗?还有哪些部位与鱼的运动有关?
活动三:探究鱼的呼吸
观察鱼的口和鳃盖后缘是同时张合,还是交替张合?
水流入鱼口后,会从什么地方流出?
流入的水和流出的水,溶解的气体成分会有哪些变化?在哪里发生变化的?
鱼鳃有哪些特点适于它在水中呼吸?(提示:可从鳃丝的颜色、数量及粗细程度分析)
鱼离开水后,很快就会死亡,原因是什么?
6、小结鱼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活动四: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鱼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2、为保护鱼类资源,我国制订了怎样的政策法规?
四、展示引导学习——主动展示,张扬个性:
(学生展示交流,质疑,师适时引导,点拨)
五、评价提升学习:
1、下列不属于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的是()
A.体表大多被有鳞片B.用鳃呼吸
C.体内有脊柱D.通过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游泳
2、鱼在水中活动时,鳃盖不停地张开关闭,这是鱼在()
A.吞咽食物B.喝水C.呼吸D.散热
3.小明的妈妈到菜市场去买鱼,在很多已死的鱼中,她可判断鱼是否新鲜的依据是()
A.鳞片是否新鲜B.鳃丝的颜色C.身体有无伤痕D.体表是否湿润
4.从鱼口流进的水和从鳃盖后缘流出的水有什么不同()
A、后者二氧化碳多,前者氧气多
B、后者二氧化碳多,前者氧气少
C、两者二氧化碳一样多
D、前者二氧化碳多,后者氧气少
5.养鱼的鱼缸如果不经常换水,鱼会出现"浮头"现象,甚至死亡,其主要原因是()
A.水中缺少食物B.水中微生物过多C.水中缺氧D.水质容易变坏
6.下列关于我国水域环境的表述正确的是()
A.我国的海域面积广大,海洋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B.可以将工厂和生活污水排入江海,丰富鱼类的饵料
C.要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用先进技术改进渔业
D.耗巨资修建的三峡水利工程,非常有利于鱼类生活
六、课外实践活动
鱼是怎样维持身体平衡,又是怎样改变运动方向的?你能动手设计实验来研究吗?
板书设计
第四节鱼
一、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有无脊柱
1.生活在水中;
2.体表常有鳞片覆盖;
3.用鳃呼吸;
4.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二、鱼的主要特征
三、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Processedin0.069463second(s),18queries.GeneratedatGMT+8,2024-12-8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