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远古的生物总能为人类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提供“蛛丝马迹”。比如,人类牙齿的形成,或许就与数亿年前的一种鱼有关。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朱敏团队在重庆秀山县发现了一条全新完整保存的志留纪有颌鱼类“袖珍边城鱼”,为颌与牙齿的早期演化提供了新实证,重庆市秀山县也成为目前全球
实验方法原理1.熟悉鱼类各主要目的特征;2.认识常见代表种和有经济价值的种类;3.学习鱼纲的分类方法。实验材料鱼类标本仪器、耗材解剖盘解剖器测量尺实验步骤一、鱼类的一般测量和常用术语全长:自吻端至尾鳍末端的长度。体长:自吻端至尾鳍基部的长度。体高:躯干部最高处的垂直高。头长:由吻端至鳃
(4)鳗鲡目体呈棍棒状,现存种类无腹鳍,鳃孔狭窄,背鳍与臀鳍无棘,很长,常与尾鳍相联。鳗鲡(Anguillajaponiea)——体延长成圆筒状,有胸鳍,奇鳍彼此相联,鳞退化。(5)鲤形目背鳍1个,腹鳍腹位。各鳍无真正的棘,具假棘。体被圆鳞或裸露。鳔有管,具韦伯氏器。多数种类具咽齿而无颌齿,多数
10月20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光辉在云南罗平发现疣齿鱼科鱼类,命名为云南暴鱼。它体长34厘米,是2.44亿年前(中三叠世安尼期)罗平生物群中已知较大的肉食性基干新鳍鱼类,在食物网中占据较高的位置。云南暴鱼的发现和研究更新人们对罗平生物群的食物网结构和三叠纪生物复苏的认识
近日,来自5000万年前的南极洲的化石被鉴定为一种已灭绝的巨型远洋鸟类——伪齿鸟。伪齿鸟因其特殊的“骨齿”而引人注目,它们的颚上有独特的骨刺,像是长了一嘴尖牙。此次发现的这一记录是巨型飞鸟类的最早化石记录。10月26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科学家
大连发现的似野犬异豺化石及其与现生非洲野犬对比。(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供图)似野犬异豺(Xenocyonlycaonoides)是一种过去发现于欧洲、中亚、北美北部的大型犬科动物,但是在东亚的化石却非常稀少且模糊,只有周口店第一地点的一枚下裂齿可能属于该物种。由于化石过于残破,这个记
单齿配体一个配体中只有一个配位原子的配体。多齿配体一个配体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配位原子的配体。如二亚乙基三胺(简写为DEN)和乙二胺四乙酸根(简写为EDTA)。由一定数目的阴离子或中性分子与阳离子(或原子)以配位键形成的复杂分子或离子成为配位个体,含配位个体的化合物称为配合物,而含有一个配位原子的配
中新网北京5月10日电(记者孙自法)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团队在江西九江武宁地区约4.38亿年前的志留纪早期地层中,最新研究发现真盔甲鱼类新属种化石并将其命名为“九江江夏鱼”。进一步研究发现,这次发现的九江江夏鱼和之前发现于湖北武汉地区的后棘江夏鱼均属曙鱼科,是一
记者近日从重庆市国土资源与房屋管理局获悉,经过地质工作者的努力,世界级恐龙化石群“云阳恐龙化石群”化石发掘工作取得新进展——化石连续分布长度延长至15公里,在化石数量、化石门类、骨骼类型等方面也取得新突破。云阳普安恐龙化石群发现于2015年,是一个世界级的侏罗纪恐龙化石群,因具备涵盖完整侏罗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光辉研究团队在《古脊椎动物学报》上,报道了贵州中华真颌鱼在云贵地区多个化石点的新发现,详细描述了中华真颌鱼的骨骼特征,澄清了分类学上的争议,提出了中华真颌鱼属于预言鱼目的新观点。贵州中华真颌鱼命名于1959年,是我国西南地区最早发现的近鲱形类之一。模式标本
从大白鲨到人类,长着上下嘴巴的脊椎动物被称为有颌类,占现生脊椎动物物种数的99.7%。有颌类包括四大类群:盾皮鱼纲、棘鱼纲、硬骨鱼纲和软骨鱼纲,其中前两个纲业已全部灭绝。搞清楚这些大支系之间的亲缘关系,特别是弄清作为陆生脊椎动物乃至人类直系祖先的硬骨鱼类的起源,硬骨鱼纲和软骨鱼纲共同祖先的特征组
近日,PeerJ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汪筱林团队关于热河生物群翼龙研究的最新成果。该研究报道并描述了在辽宁凌源热河群九佛堂组发现的帆翼龙科一新属种——坎波斯凌源翼龙(Lingyuanopteruscamposi)。该翼龙的属名来自化石产地凌源,种本名献给巴西古生物学
猫科动物是食肉类中最为特化的一类,其典型特征是可伸缩的爪、短钝的吻部、发达的犬齿及裂齿、裂齿后的牙齿退化等。根据目前的化石记录,最早的猫科动物为出现于欧亚大陆渐新世末-早中新世初期的原猫Proailurus,随后,猫科动物经历了快速的辐射演化,到中新世末,扩散到除澳大利亚、南极、南美以外的其他大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PeerJ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汪筱林团队对热河生物群翼龙研究的最新成果。研究报道并详细描述了在辽宁凌源热河群九佛堂组发现的帆翼龙科一新属种——坎波斯凌源翼龙(Lingyuanopteruscamposi)。其属名来自化石产地凌源,种本名献给巴西古
颌的出现是脊椎动物演化史上最重要的几次飞跃之一,最早的有颌脊椎动物是身披大块膜质骨片的盾皮鱼类。过去曾经认为,盾皮鱼类只是有颌脊椎动物一个特化的旁支,已经在距今3.65亿年的泥盆纪末全部绝灭。但近年的一系列研究表明,所有其他有颌脊椎动物类群均由盾皮鱼类的一个早期支系演化而来。因此,盾皮鱼下属各支
中国西南和东南亚是北半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据统计,东南亚涵盖了全球约20%的植物、动物和海洋物种,全境都是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所谓“生物多样性热点”指的是生物物种高度集中,且面临高度破坏威胁的地区。团队在Zeyardan村驻地处理标本在中科院昆明动物所,就有这样一个研究团队——东南亚野
1、颅裂治疗: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关闭颅裂处的缺损,切除膨出的肿块。一般以出生后半年到一年手术较为安全。位于颅盖者,颅骨缺损可暂不修补,只需修补硬脑膜和缝合头皮。位于颅底部者,常需开颅修补颅骨裂孔及硬脑膜。有脑积水者,需先作脑脊液分流术。已有呼吸阻碍或肿块表面变薄者,应及早提前手术。2、脊椎裂
在中新世-上新世的大型熊类中,最出名的是印度熊Indarctos和郊熊Agriotherium。二者个体巨大,分布广泛,发现历史悠久,是中新世-上新世的代表物种。虽然二者在很多特征上十分接近,但是以往并没有证据能够直接联系起二者。因此对于二者的演化关系也一直争议颇多,有的学者认为二者非常接近,是
橄榄纹曲师鱼头甲化石照片及其复原图(郭肖聪绘)橄榄纹曲师鱼生态复原图(郭肖聪绘)近日,《历史生物学》杂志在线发表了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盖志琨、朱敏,山东科技大学姜文瑜和曲靖师范学院施晓东、李强等科研人员合作完成的最新研究成果。该文报道了在云南曲靖早泥盆世布拉格期(大约4
裂腹鱼属为特产于亚洲高原地区的一类鲤科鱼类。所谓“裂腹鱼”因其腹部肛门和臀鳍两侧各有一排较大的排列整齐的鳞片(臀鳞),两排鳞片之间有一条明显的裂缝,初看起来象是肚子裂开一样,故名裂腹鱼。裂腹鱼类是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特有鱼类,它们是随着青藏高原的形成而出现的,裂腹鱼的演化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