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大家鱼之中,白鲢常常被视作“最不起眼”的存在,特别是在近些年,这种鱼常被很多人视为是一种“廉价鱼”,甚至背负着“难吃”的名声。
那白鲢真的很难吃吗?它和花鲢的区别是什么,为什么价格却相差如此之大呢?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唠一唠。
先来说一说第一个话题,白鲢真的很难吃吗?
如今对于许多的年轻人来说,都是不太喜欢吃白鲢的,好些人共同的原因,都是说白鲢不好吃,甚至有些人还说这种鱼很难吃。
但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如果白鲢真的难吃,也不会在古代被广泛养殖,并且还被列入到“四大家鱼”之中,至少相比于鲤鱼,它就更为美味了。那为什么现在很多人都说白鲢不好吃呢?
对于资深的吃货们来说,应该很清楚,那就是在自然水域中生长至七八斤以上的白鲢,肉质鲜美程度并不输草鱼。
像我的家乡这边,如果是水库里面养殖的大白鲢,个头越大就越受欢迎,大家都是抢着购买。尤其是在年底的时候,大家都会挑选这样的大白鲢,用它来制作腊鱼。在过去民间,腊鲢鱼可是一道“硬菜”。
如果是在水质优良的水库等自然环境中生长的白鲢,依然能够以鲜美的口感赢得食客青睐。而且越是个头大的白鲢,小刺就越少,吃起来也更美味。
再来看第二个问题,白鲢和花鲢的区别,为何价格相差如此的悬殊。虽然在有些地方都把这两种鱼称之为鲢鱼,但是它们的差异也较为明显。从外观上看,白鲢全身银白,鳞片细小且紧密,头部相对较小,占身体比例较低;
而花鲢则体色较深,带有黑色或暗褐色的斑点,其头部宽大,约占体长的三分之一,这也是花鲢被称为“大头鱼”的原因。
这种头部的差异不仅仅是外形上的区别,更直接关系到它们的食用价值。花鲢的头部富含脂肪和胶原蛋白,是制作剁椒鱼头、鱼头汤等名菜的上佳食材,其肥美的鱼头肉质鲜嫩,脑髓饱满,口感醇厚;而白鲢的肉质则相对较为松散,刺多且细小,在食用体验上稍逊一筹。
这也导致了它们在价格方面的区别,像花鲢能卖到十块以上一斤,而白鲢就要便宜很多,也就是四五块钱一斤了。这价格相差如此的悬殊,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和它们的养殖难易程度、产量等有很大的关系。
白鲢是一种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养殖的鱼类,病害也少,而且容易成活,生长也快,所以产量也高,再加上养殖者多,许多人在养鱼的时候都会混养一些白鲢,这就导致了市场在市场上的供应较为充足,这使其价格难以提升。
而花鲢因头部独特的美味备受消费者喜爱,市场需求旺盛,价格自然居高不下。此外,花鲢生长速度相对较慢,养殖周期长,成本较高,这也是其价格较高的重要因素。
尽管白鲢在市场上的地位不如花鲢,但它在生态系统中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白鲢以浮游植物为食,能够有效控制水体中的藻类生长,起到净化水质、防止富营养化的重要作用。
在一些大型水库、湖泊中,合理投放白鲢是维持水域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从这个角度看,白鲢虽在美食界名声不显,但在生态领域却是一位默默奉献的“功臣”。
而且虽然很少人鲜吃白鲢了,但是养殖花鲢的人还是很多,就是因为它容易养殖,生长快,产量也高,而且它的市场需求量也不低,可以加工成为鱼丸子、鱼肠等产品。
总而言之,白鲢并非天生难吃,其美味程度与生长环境紧密相连。白鲢和花鲢在外观、食用价值上各有特点,而产量与市场需求的差异导致了它们价格的分化。无论是在餐桌上还是在生态环境中,这两种鱼都有着各自独特的意义与价值。
小编还是比较喜欢吃白鲢的,正如老话所说“鳙鱼头、草鱼尾,鲢鱼肚皮、鲤鱼嘴”,这说的就是四种鱼最好吃的部分。那你们爱吃白鲢吗?认为它好不好吃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