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学教师、家长交流平台
地区:新疆-哈密-
学校:吐哈石油第二学校
第四节鱼初中生物人教2011课标版
知识目标:1.了解水生无脊椎动物的常见类型。
2.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方式,并概括鱼类主要特征。
3.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4.了解水中生活的其他动物。
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探究活动,使学生学会观察、探究的方法,提高实验水平。
2.初步学会把结构特征相同或相似的动物归纳在一起的分类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团体协作精神。
2.增强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并在今后的生活中注意保护水域环境。
本节内容共分两课时。第一课是主要是通过学生的活动来探讨水中动物的主要类群,理解它们与水中环境相适应的特征,以及保护水中生活动物栖息环境的重要性。在学习中通过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观察图片,认识鱼类在水中是如何游泳、呼吸的,由此总结出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主要特征。
第二课时是在学习了鱼的运动及适于水中生活的一些特征后,学习有关鱼的呼吸器官及适于水中呼吸的特点,进一步了解水中生活的其他动物,总结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明确保护水域环境的重要性。
重点:1.观察和探究鱼的呼吸器官及其作用,能够总结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2.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能够举例说出水中生活的其它水生动物类群。
难点: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认识鱼的呼吸特点。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结合预习内容,指导学生完成自主探究题。
1.根据体内是否有,可将动物分为两类:一类是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有,另一类是动物,它们的体内没有。(脊柱脊柱无脊椎脊柱)
2.根据生活环境和运动方式可将动物分为三类:有的在活动;有的在游泳;有的在飞翔。(陆地水中空中)
问题1动物种类繁多,而且生活环境和运动方式也各不同,那么,这些动物都是怎样适应各自的生活环境的水中自由生活的动物主要是鱼,鱼为什么能在水中自由的生活呢我们人类为什么不能像鱼那样自由自在地生活在水中呢
问题2根据其生活环境,鱼的种类有哪些?
问题3四大家鱼包括哪四种鱼类?是否能混合放养?
组织学生分组观察本组所备的活鱼标本,同时教师巡视检查学生教具的准备情况,给予评价,并适当调整,使每个小组都能观察到要求观察的现象,提倡学生发扬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精神。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观察鱼的结构,引导学生根据观察的结果描述鱼的形态和运动的特点,讨论以下问题:
1.鱼的外形有什么特点是否有利于克服水中运动的阻力
2.鱼是怎样运动的
师生共同观察,交流讨论得出结论:
1.身体呈梭形,体表被有鳞片,外有黏液,可减少水中运动的阻力。
2.鱼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鱼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有两个:一是能在水中用鳍游泳,二是能在水中呼吸。
为什么鱼在水中呼吸自如,到陆地上反而会窒息而死呢要明确这些问题,需要先来探讨鱼的呼吸器官及呼吸过程。
1.探究鱼的呼吸器官及过程
目的:(1)学会观察鱼鳃的基本方法。
(2)认识鱼鳃的基本结构。
(3)学会探究鱼呼吸的过程。
学生小组尝试探究
步骤:
(1)取一条活鱼,放在装有清水的玻璃缸中,观察它的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的动作。
(2)用吸管吸取墨汁,慢慢滴在鱼口的前方,观察墨汁流动的情况。
(3)掀起鳃盖,观察鳃的形态和颜色。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观察鱼鳃,同时完成实验。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鱼鳃的形态和颜色是怎样的
(2)水如何进入鱼鳃,又从什么地方流出
(3)鱼鳃的哪些特点对水中呼吸是至关重要的鱼离开水后,很快就会死亡,原因是什么
(1)鱼的鳃是鲜红的,内含丰富的血管;鲫鱼的鳃是一片一片的,并且每一片鳃由既多又细的鳃丝构成。
(2)在水中鱼的口和鳃盖后缘都在不断地一张一合,水由鱼的口中进去,又从鳃盖的后缘流出。当鳃在水中时,鳃丝展开,扩大了与水的接触面积,利于鱼在水中呼吸。
(3)当鱼离开水时,鳃丝则相互黏结在一起,几片鳃相互覆盖,减少了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并且容易干燥,这样鱼因不能从空气中得到足够的氧气而窒息死亡。
2.鱼和外界的气体交换
教师引导:同学们知道人在呼吸的时候,吸人和呼出的气体各有什么特点吗
教师:鱼的气体交换和人体的气体交换是一样的,吸人氧呼出二氧化碳。只是鱼生活在水中,气体交换发生在水里。
鱼和外界气体交换过程总结如下:
水(氧)→口腔→鳃→血液;
鱼的血液(二氧化碳)→鳃→口腔→水。
通过展示代表性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对鱼类的基本特征进行归纳总结:体表被有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教师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或其他影像资料展示有关水中生活的其他生物,如:海葵、海蜇、河蚌、海洋贝类以及鲸、白鳍豚等水生动物的内容。
教师提问片中涉及到的水生动物,引导学生加以归类,师生同时总结,得出结论:
1.腔肠动物:海葵、海蜇、珊瑚等。它们结构简单,有口无肛门。
2.软体动物:乌贼、章鱼、扇贝、河蚌等。它们身体柔软,靠贝壳保护身体。
3.甲壳动物:如虾、蟹类。他们体表有甲。
1.水域环境保护的紧迫性
展示赤潮图片,介绍赤潮的成因及危害。
2.水域环境保护的成功实例
展示洞庭湖退耕还湖后鸟类数量种类明显回升的图片。
3.保护水域环境从身边做起
组织学生交流如何从身边做起,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1、鱼类的运动:鱼类在游泳时,()起平衡和转换方向的作用,()在维持鱼体的直立状态、保持平衡中起着关键作用,()可以产生前进的动力,同时还可以决定运动的方向。
2、关于鱼游泳时的动力,下述正确的是()
A、主要靠身体躯干部摆动产生动力
B、主要靠身体躯干部和尾鳍的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
C、各种鳍辅助鱼的游泳
D、各种鳍的摆动击动水流产生前进的动力
3、鲫鱼能保持鱼体平衡,主要靠下列那组鳍?()
A、胸鳍和腹鳍
B、背鳍和臀鳍
C、尾鳍和臀鳍
D、胸鳍和尾鳍
4、鱼类的呼吸:水由鱼的()流入鳃,然后由()的后缘流出,在水流经鰓丝时,水中溶解的()进入鳃丝的血管中,而()由鳃丝排放到水中。
5、鱼具有适应水中生活的一些重要特征,下述不正确的是()
A、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B、依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
C、体表都被有鳞片,并且适应各种水域环境
D、在水中用鳃呼吸
6、鲫鱼与水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
A、鳃盖B、鳃弓C、鳃耙D、鳃丝
7、鱼类的主要特征:终生生活在()中,体表常常被有(),用()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的协调作用游泳。
8、下列动物属于鱼类的是()
A、章鱼B、鱿鱼C、娃娃鱼D、海马
第四节鱼
Processedin0.072279second(s),18queries.GeneratedatGMT+8,2024-12-8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