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陕西学习宣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从2.1%提高到2.5%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亮眼数据,展现了新时代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最新成果。报告还指出,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也要坚持国际合作。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发挥好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支持和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大科技人才及团队培养支持力度。

把握大趋势,下好先手棋,创新是决胜未来的关键因素。新征程上,乘着全国两会的浩荡东风,科技创新的号角在陕西这片热土上越吹越响。

坚持“四个面向”夯实基础研究根基

基础研究水平事关原始创新能力。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全国基础研究经费五年增长1倍。

在西安市临潼区,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主任、首席科学家张首刚和团队长期致力于科研攻关,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

“我们正努力构建天地一体化国家弹性授时体系。该体系建成后对科学研究意义重大。”张首刚说。

近年来,陕西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原始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实现了一批“从0到1”的原创性突破。

“双一流”大学具有基础研究深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西安交通大学持续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础研究与基础学科建设,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全国政协委员、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卢建军表示,下一步,学校将坚持基础研究“顶天”、应用研究“立地”,持续加强以基础学科建设为引领的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强化基础研究应用牵引,完善符合基础研究科学规律的评价考核机制。

深化“三项改革”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在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政策的支持下,陕西依托西北工业大学青年教师罗剑和团队的科研成果,不到一年就孵化出国内首家量产薄膜铂电阻的企业。

这样的成绩让罗剑对未来充满信心:“我们要向更多关键核心技术发起攻关,努力再出新成果。”

去年3月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强力推动下,陕西在75家高校院所开展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试点,构建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全新体系。

截至目前,75家试点高校院所中,38383项科技成果已单列管理,3449项成果正在实施转化。

科技成果转化不仅需要好政策,也需要好平台。“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为科创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西安中科创星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米磊表示,将继续依托秦创原,打造科技成果转化深度孵化模式,建设全链条共性技术平台,投资孵化更多硬科技企业。

积极担当作为强化企业主体地位

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是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一环。

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新兴产业蓬勃兴起,产业链和价值链不断延伸……如今,陕煤研究院已成为陕煤集团的重要技术创新基地。

“十四五”期间,陕煤研究院将围绕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进行科技创新,为集团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能。

坚持自主创新、攻关更多关键核心技术,是飞秒光电科技(西安)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研发中心主任房艳一直抱有的信念。她说:“我们自主研发的高消光比偏振片和高分辨率自聚焦透镜阵列两个系列产品已实现技术突破,将尽快实现新产品产业化,同时在玻璃材料配方和工艺上不断创新。”

去年以来,我省深入实施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倍增计划,推进科技型企业“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大工程。咸阳市科技局局长杨冲锋说:“我们要建立完善科技型企业成长梯次培育机制,持续推进四大工程,力争实现科技型企业数量质量双提升、双倍增。”

创造良好环境让创新人才尽展才华

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培育创新文化,健全科技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为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尽展才华创造良好环境。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有色宝钛集团劳模和工匠创新工作室负责人郭文生说:“总书记对人才的重视与关心,让我们干劲更足。要立足岗位开拓创新,在实践中破解更多技术难题。”

咸阳市打造高层次人才之家、延安市发放“圣地英才卡”、榆林市建设2万套人才公寓……全省各地加强人才服务保障,为人才创新创业创造良好环境。

“公司不仅有自己的研发中心,还能站在研究院的大平台上,得到更多技术合作的机会。”西安凯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曾永康说。该公司是由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孵化控股的产业公司。由研究院孵化产业公司,是陕西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缩影。

让更多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尽展才华,需要在破除体制机制藩篱上下功夫。西北工业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主任孙瑜表示,要建立完善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一体化推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人事制度、资源配置、管理机制综合改革,为人才发展创造良好制度环境和政策环境。

THE END
1.完善我国基础研究能力提升策略与保障机制保障机制是推动我国基础研究能力提升的重要力量。在网络强国和数字政府建设的大背景下,需要有效利用新技术、合理运用大数据资源来制定科学有效的保障机制,构建体系化、全局性的保障生态体系,完善人才、资源、政策法律、平台等多分面保障机制,切实推进我国基础研究能力提升的保障水平。其一,科研人才是关键,要创新人才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51990046565153758&wfr=spider&for=pc
2.中国基雌学研究在世界上处于什么水平?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体现在它对整个科学领域的影响,一个国家有影响力的基础研究成果越多,这个国家的基础科学水平就越高。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所长王贻芳认为,无论学的是数学、物理还是化学,无论是在中学、大学还是研究生阶段,教科书里都会写到一些用科学家名字命名的基础研究成果,这些就是最经典的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89171
3.中国科学院在衡量基础研究水平的自然指数排名中,已经连续九年位列中国科学院在衡量基础研究水平的自然指数排名中,已经连续九年位列全球科教机构首位,中国科学院研制建设的中国天眼、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等施向国内外科学家开放,科技大国不仅有技术,更有广阔的心胸!#中科院#自研#国产#中国天眼#科技#中国科技https://www.360doc.cn/article/72904862_1137289281.html
4.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院中物院研究生教育始于1984年,30多年来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在尖端科技领域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才。为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和特色人才培养,2015年,中物院在原“研究生部”基础上成立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院,赋予研究生院新的定位:实施特色定制、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面向国家战略和学科前沿,开展完全开放的基础研究;通过https://gscaep.ac.cn/subPage/rencaizm.html?id=1874
5.期刊打造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基础研究高水平支撑平台——2023年全为更好地破解“两头在外”问题,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科技期刊,要从根本出发,加快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坚定不移把“重大基础研究成果率先在我国期刊、平台上发表和开发利用”,重视提升期刊的学术品质、标准化水平,打造出越来越多“双高”(学术品位、编校质量均高)、“双效”(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皆好)、“双爱”(读者、https://www.cma.org.cn/art/2023/12/22/art_105_54719.html
6.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是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部署的有效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着眼于推动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5个一级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进一步加强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建设。 建设几何与物理研究中心、彭桓武理论物理研究中心、安徽省应用数学中心等,加强对前沿基础理论研究工作的支持。在衡量基础研究水平的自然指数(NatureIndex)排名中,中国科大在http://www.agricoop.net/news/show.php?itemid=17605
7.当前中国工业发展问题与未来高质量发展对策一般地,研发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研究发展3种类型,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研发效率,就需要三者协同发力。长期以来,中国基础研究占研发经费支出的比例非常小,一般在5%左右,而发达国家这一比例普遍在10%以上,甚至高达20%以上[2]。基础研究投入不足,从根本上制约了中国科技水平的提升。必须合理协调、引导在基础研究http://gjs.cass.cn/kydt/kydt_kycg/201901/t20190131_4821365.shtml
8.有事业编!杭州北航国际创新研究院(学院)招聘各实验室是以PI为核心的科研协作团队,以重大项目为牵引,由PI负责建设独立实验室/科研平台,自主选题并开展高水平基础前沿研究,培育未来的学科发展新方向。 13 教学基础部 教学基础部承担基础课程教学工作,设置思政类课程组、语言类课程组、理科基础类课程组、体美劳类课程组。https://www.hubpd.com/hubpd/rss/yidianzixun/index.html?contentId=230584300921655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