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小论文(15篇)

今天,吃晚饭的时候,我发现我家的桌子是正方形的,那一张桌子就有4个角。爸爸说:“我给你出一道问题,考考你,要是把正方形的一个角剪去,那还有几个角呢?”我想剪去一个角,原本一个角变成了2个角,加上原有的3个角,就有5个角了。爸爸又说:“还有别的剪法吗”这可难住我了,还有别的剪法?我仔细思考了好一会也没想出。爸爸见难住我了,就说拿张正方形的`纸来,我们来剪去一个角看看。我拿来一张正方形的纸和剪刀,爸爸指导我剪了,由于

剪的位置不同,共有三种情况。

虽然是剪去一个角,不同的剪法,结果是不同的。看来学习数学必须深入思考才行啊。

摘要: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本文提出教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应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动力,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主题词:数学学习兴趣情境探索

“学习成功的真秘是兴趣”,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部分,是刺激学生产生积极情感和主动性的最有力的因素。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效果与学习兴趣有直接的关系。教师要充分利用数学教学本身的特点,多渠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用多样、趣味、动态等直观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教材、教案这些静态知识的集合转化为动态信息传递给学生,通过知识内容、讲授方法、语言动作等获得教学效果。课堂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由师生共同参与的思维活动。笔者认为,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一、利用公共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职业教育是为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服务的教育,中职数学课教学应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例如笔者在教汽修专业的数学课时,就会应用如下例子来讲解反比例函数,这样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自己未来的工作是密不可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某汽车的功率P为一定值,汽车行驶时的速度为V(米/秒)与它所受的牵引力为F(牛)。

1.这辆车的功率是多少请写出这一函数的表达式。

2.当汽车所受牵引力为1200牛时,汽车的速度为多少千米/时

3.如果限定汽车所受牵引力为1200牛,汽车的速度为多少千米/时

4.如果限定汽车的速度不超过30米/秒,则F在什么范围内

二、动手制作新教具,激发学生做中学的兴趣

教学要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观察,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为主,而数学却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和严密逻辑性的学科。因而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运用直观的教具外,还应该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感观参与学习活动,提高数学学习兴趣。例如笔者学校就在数学课教学中采用了多种趣味教学案例。

1.例1:把数学课搬到实训室――变抽象为形象,增加趣味性

(1)“区间表示法”演示大比拼。

①制作教具。裁定一些大小适当的正方形硬纸板,在纸板上分别贴上0、1、2、3、4、5、6、7、8、9、-∞、+∞、、、≤、≥、(、)、〔、〕、x、∈等所需数字和符号(每个数字或符号纸板最好准备两个更方便使用)。

②分学习小组。7人一组,3组以上较为合适(人数较少的班可以两个班合作)。

(2)基本初等函数图像“真人版”演示。

①制作教具:准备两根长绳,用于在地面上标示坐标系。

②组成不同的学习小组,8~10人一组较为合适。

2.例2:采用数学竞赛代替期中考试――变换考核方式,增加挑战性

从学校数学题库中随机抽取竞赛题,组成一至二套试卷,学生3~5人为一个竞赛小组,做好赛前准备。在教学期中检查过程中开展竞赛,并将这次竞赛作为本学期的期中考试。

3.例3:空间图形创意设计作业――发挥想象力,增加创造性

(2)第二部分课程。学习旋转体(圆柱、圆锥、圆台、球)的定义、图形、性质、计算公式。作业要求同上。

在案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鼓励学生,调动学生动手学习的积极性。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曾说:“只有当他的手指尖接触到创造性劳动的`时候,他们对知识的兴趣才能觉醒起来。”

三、转变教学方法,发挥教师的激励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由“教师的单向教学”转向“师生多项互动”,由“以教定学”转向“以学择教”,由知识传授“求全、求深”转向“求基础,求适度”,由“要我学”转向“我要学”的方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一是教师根据专业的需要设计教学目标,引导、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使知识新鲜、实用、易懂,达到学生领悟数学教学内容的目的。

二是教师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选择经济、实效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更新自我知识结构,抓住学生质疑、辩疑、解疑等关键环节,多角度、多层次地启发学生,形成自我独特的教学模式,实现“德能兼备,知行并举”的办学理念。

三是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不断优化学生的思维,如思维的深刻性、严密性等。教师教学生证明问题、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自我发现解题法,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鼓励学生在成功解决问题后作出总结,整体地理解,不断地梳理头脑中的知识,在复习总结中画出合理的结构图。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又会推动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北荣.怎样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艺术性[M].宁夏教育,1995(11).

[2]王建华.谈数学课堂教学情境设计的几种类型[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xx(4).

一、数学对话的特点

1.明确的目的性

数学对话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语言的交流,它是为了解决数学问题而进行的数学思想的沟通。所以,数学对话有明确的目标,并且是围绕确定的题目,抑或是教师为了了解学生的数学思维,出一个数学问题,让学生去沟通和解决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意识到自己在某些知识点上存在的误区,通过解决自己的误区,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以提升。数学对话将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转换然后深化,帮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抓住数学的精髓,加深学生对于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

2.平等的互动性

3.思维积极性

数学对话的重点是促进学生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进行数学对话中师生都应该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在进行数学对话的过程中当中,学生需要调动自己的思维,并且将自己的观点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出来,教师应当认真听取学生的表述,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因此,在进行数学对话过程中,无论是教师和学生,都应该保持兴奋的思维状态,从而将学习状态达到最好。

二、如何进行数学对话

深入的数学对话的重要因素是适宜的环境,要想创设适宜的环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对师生关系进行准确定位

2.合理应用有效的评价方式

数学对话少不了老师的评价,有效的评价也是促进数学对话的重要因素。在进行数学对话过程中,评价应当包括老师评价和学生评价两个方面,开展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评的交流模式。评价不等于判定,而是一种思想的交流、比较和反省,让学生和教师通过评价对于数学问题的研究更加深入。良好的评价氛围是对话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

3.教师加强课题研究,提升对话水平

教师要想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进行课题研究。只有首先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对话水平,才能使得小学数学课堂的对话水平提高。教师在进行课题研究之前,一定要明确研究课题的目的,切实解决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一般进行课题研究应该符合四个方面的要求,应该重视研究的过程,重视研究的效果,重视研究的质量和重视课题的发展和引申。要想真正提高小学数学对话教学的教学质量,就应该使教师在实践中进行锻炼。

4.创造创造性、多元化的对话平台

对话教学的过程注重的是学生积极的互动和交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从而促进学生自由、自主发展。对话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思考题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让学生自主与文本进行交流,从而对文本内容进行理解和感悟,教师还可以创设一些对话空间,鼓励学生在其中发表自己的观点,畅所欲言,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拨,对学生做出正确的引导。

三、结束语

良好的对话氛围、合适的对话题目是开展对话教学的前提,对话过程中老师的推波助澜和学生的积极思考,是数学对话升华的重要因素,数学对话的顺利展开,能够促进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和有利于数学思维的养成。

怎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我觉得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学会阅读,从中感悟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逻辑关系,才能达到对书本的本真理解。同时数学有它的精确性,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词汇,结论错对分明,因此数学阅读要求认真细致,同时必须勤思多想。要想真正的学好数学,使数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得到落实,使数学不再感到难学,我觉得必须重视数学阅读,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书看得多的人,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相对比看得少的要好。同时这样也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思想。

二、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数学语言

数学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表率。因为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所以教师的语言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

比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的乘法运算定律的简便运算时:44×25=我教给学生的一种算理:44×25=11×(4×25)是根据三年级学过的把一个数分解为两个数的乘积,再运用乘法结合律。我讲述后,又请几名学生复述这种算理并且出了几题类似的题目让学生自己说。接着再问,还有比其它的解题方法呢?既让学生巩固这种算理,又再次给学生提供语言训练的机会,转为学生讲,老师听的轻松氛围而且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还可以用乘法分配律:(40+4)×25)。

三、在操作中强化数学语言

操作是学生动手和动脑的协同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化,是思维的物质形式,知识的内化与相应的智力活动都必须在伴随着语言表述的过程而内化,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为了使学生透彻理解分数的概念和意义,可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折、看、涂、想、说”进行。

折:让学生用一张纸折成均匀的四份;看:引导学生观察①多种不同的分法;②一共分成几份?③每一份的大小怎样?

涂:涂出四分之一、四分之二、四分之三;

想:出示涂色的纸,思考怎样用分数表示?

说: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想的过程?分数的意义是怎样表述的?等等。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引发思维和用数学语言表达,不仅加深了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还可以检查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同时也培养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可以丰富感性认识,通过有条理地说操作过程,可以把外部物质操作活动转化为内部思维活动,以掌握事物的本质属性,使儿童的数学语言得到强化。总之,数学语言的培养是教学工作中一项长期的任务。它使学生获得数学交流的机会,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树立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听说能力。

摘要:“黄金分割”是初中八年级的教材内容,虽然所占篇幅很少,但它在生活中的作用却非同小可。

关键词:黄金分割;0.618;勾股定理;维纳斯雕像;最后的晚宴;蓝色多瑙河

“黄金分割”听起来都美,它虽然在初中教材中所占的比例很少,但它给我们的感受却美不胜收。

“黄金分割”又称黄金律,是指事物各部分之间的数字比例关系,即将整体分成两部分,较大部分与较小部分之比等于整体与较大部分之比,其比值是0.618。“黄金分割”不仅是比的延续,还是促进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以及审美意识发展的延续。

数学越来越贴近于我们的生活,尤其是“黄金分割”这部分知识表现得淋漓尽致。“黄金分割”在几何作图、建筑设计、美术、音乐、艺术以及日常生活等方面都有着极其广泛的作用,它和古希腊著名学者毕达哥拉斯发现的“勾股定理”齐名,被誉为几何学中的两大瑰宝。

我国五星红旗中的五角星,它的各边是按“黄金分割”划分的,顶角是36度的等腰三角形被称为黄金三角形,长与宽的比是0.618叫黄金矩形,不但名称好听而且展现的图形也给人以美的享受。

“黄金分割”在建筑或造型中处处展示着数学的这一美感。上海的东方明珠电视塔,设计巧妙,挺拔秀丽,印度的泰姬陵的构思和布局,古埃及的金字塔横卧在埃及基沙台地上,姿态雄浑而优雅,巴黎的艾菲尔铁塔设计新颖独特,美丽的维纳斯雕像美妙绝伦,为世人所赞美,还有古希腊的巴特农庄神庙……这些举世瞩目的建筑中都蕴藏着神奇的“黄金分割”。

“黄金分割”的美感在美术、音乐等方面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比如:许多名画的主题就落在画面的“黄金分割”点上,世界名画《最后的.晚宴》中犹大的位置就处在“黄金分割”点上。中外不少著名乐章,像《十面埋伏》《命运》《蓝色多瑙河》等的高潮都落在全曲的0.618处。艺术家们认为弦乐器的琴码放在琴弦的0.618处,能使琴声更加柔和甜美。姿态优美、翩翩起舞的舞蹈演员,他们的腿和身体的比也近似于0.618,看上去感到和谐、平衡、舒适,打开地图会发现那些好茶产地大多都位于北纬30度左右。特别是红茶中的极品“祁红”,产地在安徽的祁门,也恰好在此纬度上。这不免让人联想起许多北纬30度有关的地方,奇石异峰,名川秀水的黄山、庐山九寨沟以及衔远山,中国三大淡水湖也都恰好在这“黄金分割”的纬度上。

人在环境气温22℃~23℃下生活,会感到最适宜,因为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6℃~37℃,而这个气温也恰好是体温的0.618倍,在

这一环境温度下,人的生理功能、生活节奏及新陈代谢水平都处在最佳状态。

“黄金分割”是我们在生活中接触的比较多的数学美学问题,有了它生活就显得更多彩,我们通常看到的课本、桌面、黑板面都设计成宽和长的比为黄金比,以引起美感,在拍照时,我们常把主要景物置于画面的“黄金分割”点上,这样显得更加协调悦目,舞台上报幕员报幕时,总是站在近于舞台的“黄金分割”点处。这样音响效果更好,更加自然大方,模特的身材之所以给人以美的享受,是由于他们的肢部是在身体的“黄金分割”点上,膝盖又在腰部以下部分的“黄金分割”点上,普通树叶宽与长的比,蝴蝶身长与双翅展开后的长度比也近似于0.618,一瓶花放在桌子的0.618处最好看,甚至于时下流行的面部整容手术,也是使人的眼睛和嘴巴处于整个面部的“黄金分割”点上。

“黄金分割”的超凡魅力已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无处不在。0.618被公认为最具审美意义、最能引起人的美感的比例。因此“黄金分割”是整个初中教材中与生活联系最密切、最富有美感、最耐人寻味的内容。

卢万兵.奇妙的“黄金分割”[J].数学教学研究,20xx(11).

说到数学,我可是有很多话想说,这是我最差的一科,我认为学习数学需要很好的思维,和沉稳的心态,学习数学我还有一件有趣的事呢。

所以说学习数学,还有一点很重要,遇到不会的题一定要及时问,问到会为止,这样才能提高成绩,也会让我们学习数学更简单。

我再给大家推荐一种方法吧,那就是上课认真听,别看这只是学生一定要完成的,真正能完成很完美的人少之又少。

大家一起加油吧。

今天,我和爸爸坐地铁来到油坊桥去玩,从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通过这次坐地铁我明白了生活中虽然有着许许多多的数学,但是有些数学题不简便,等着我们去简便的'算它,以后我必须认真的学习数学解答更多的数学难题。

魔方是匈牙利布达佩斯建筑学院厄尔诺·鲁比克教授在1974年发明的.当时的魔方是指三阶魔方,也即魔方每条棱上包含三个小方块.魔方的表面由六个中心块,八个角块,十二个棱块组成.

在各地高考数学说明(或考试大纲)中都提到了以下五大基本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既然从一开始魔方游戏的流行就和数学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我们对于魔方复原的了解与练习是否有助于数学基本能力的培养?现就这些数学基本能力,结合魔方的特性及其基本复原方法进行探析.

一、空间想象能力

当初鲁比克教授发明魔方的初衷,仅仅是把它作为一种帮助学生增强空间思维能力的教学工具.在学习立体几何部分内容时,要能够根据已知条件在头脑中构建出相应的几何图形,把抽象的语言条件直观化、图形化.魔方是一个典型的空间几何体的模型,通常对魔方进行复原首先需要相对固定中心块的位置,再将各棱块、角块复原到固定的位置.在魔方复原的过程中,某些块面不能完全被看到时,只能通过反复的空间想象,并对空间图形进行分解与组合.这就要求操作者,不仅要认识空间几何图形,还要能够对具体的图形进行解剖.另一方面,在学习魔方的初始阶段需要从平面直观图中学习有关的魔方“公式”,这就要求学生具有化抽象为具体的能力,把平面直观图与空间几何体进行反复的比较,能够根据平面直观图想象出空间图形,能够站在空间的角度研究点、线、面.

二、抽象概括能力

抽象概括能力要求我们能够对实例进行探索,发现研究对象的本质,并用于解决问题或作出新的判断.抽象概括能力可以归纳为两点:一是发现本质;二是作出判断.

别看魔方只有26个小方块,可是魔方总的变化数约为4.3×1019种之多.人们在研究魔方的时候,从不同角度,总结出多种复原方法.每种复原方法都有一定的公式,都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盲解”在复原的过程中需要复原者在蒙上眼睛的状态下完成魔方的复原,在“盲解”的过程中操作者会首先将每一个棱块、角块标号,通过数字的记忆和处理完成复原.它操作的步骤是:1.首先将每一棱块、角块的方向拨到正确的方向;2.将每一个棱块、角块拨到正确的位置.

复原魔方的过程就好像我们解题的过程一样,需要熟练地运用一定的公式,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去操作.这实际上也是我们在魔方所有的变化中不断抽象其本质的过程,不断进行抽象概括的过程,并进行判断的过程.事实上,虽然魔方总的变化数有4.3×1019之多,但就“盲解”来说,复原魔方的本质只是遵循一定的原则,将每一个棱块、角块按方向和位置进行归位而已.

三、推理论证能力

推理论证能力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已知的事实和已经获得的正确的数学命题,运用归纳、类比和演绎方法进行推理,论证某一数学命题的真假性.

四、运算求解能力

运算求解能力的要求是能根据法则、公式进行运算及变形,能够根据问题的条件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够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和近似计算.运算求解能力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会运算、变形;二是能设计合理的运算途径;三是数据估计与近似.

运算途径的选择已成为近几年高考的另一热点,这就是经常提到的一题多解,高考数学试卷中的一些试题都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解决,但在这些方法中有一种或是两种是最优的,能够快速准确地解决问题,而其他的方法虽然也能够解决问题,但运算量可能偏大,过程偏繁.这就需要考生能够设计出合理的运算途径解决.

有一次,猎人在森林中绑架了白雪公主,刚刚醒来的白雪公主看到陌生的周围,不禁东张西望。

猎人见白雪公主不肯吃下毒苹果,便生气地说:“白雪公主,我来出一题,如果你答对了,我就放你走,如果你答错了,哼,你就得吃下这苹果,怎么样?”白雪公主点了点头。

猎人说道:“有一个人用竖式计算5。1加上一个两位小数时,把加好看成了减号,得26,你能算出正确结果吗?”

白雪公主在手上写了写,突然大声说道:“7.44,对吗?”

猎人惊呆了,便问:“你是怎么算的?”白雪公主回答道:“错误的算式是”5.1——()2.6,那么我们先算括号里的数,用5。1—2.6等于2.34,那么用2.34+5.1等于7.44,所以答案是7.44。“

猎人恍如突然知道了其中的'窍门,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高兴地回答道:”我遵守我的承诺,你可以走了。“

白雪公主高兴地回家了。

列式:用健身卡25/2=12.5(元)(因为我正好1米49)12.5+25=37.5(元)不用健身卡:30/2=15(元)15+30=45(元)45——37.5=7.5(元)也就是说用健身卡可以省下7.5元。

[摘要]传统作业的评价主体和方式过于单一,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借助多元、多样、互动的作业评价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评价个体差异主体意识人文关怀

作业评价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科学合理、具有个性化的作业评价,往往有助于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应通过有效的作业评价,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获得不同的发展。

一、多一种载体,彰显人文关怀

二、多一位主体,激发主体意识

又如,教学“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后,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东方红小学今年有学生840人,比去年增加40人,今年的学生人数比去年增加百分之几?”由于学生思维水平的不同,呈现出来的解法各不相同。

解法1:(840-40)÷840=800÷840≈0.952=95.2%

1-95.2%=4.8%

答:今年的学生人数比去年增加4.8%。

解法2:40÷(840-40)=40÷800=0.05=5%

答:今年的学生人数比去年增加5%。

在进行作业评价时,面对多种解法,我要求学生交流讨论,自我反思和审视这些解法是否正确,从而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这样通过学生的自评、生生间的互评、学生与家长的交流互动等,优化了评价的体系,使作业的评价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总之,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作业评价,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断拓展作业评价的主体和形式,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是校际间差距很大。有些学校的老师根本就不懂如何指导学生写作数学小论文,整个小论文就是一大段,没有细分成若干小段;有的小论文写的内容根本就没有一点数学上的东西,更莫谈标题的推敲与内容的有趣了。在看了三年级的数学小论文之后,我曾写了份"五味杂陈"的体会,谈到了数学小论文的底线要求,至少要有问题以及解决这个问题的分析与解答过程。其实,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一道题及其解决了,就是以童话的形式来呈现也显得份量不足了点。

比如说这次有几位同学写到了"怎样滚得远?"这一内容,但给出的答案都缺少应有的严谨的过程,象实验材料的选定,要选择轻重不一以及体积大小有着一定差距的圆柱体,这样可以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在实验方案的确定上,可以选择不同角度的斜坡,并在每个坡度上做出相应次数的实验,同时要把每次实验的结果用表格给列举下来,这样,答出的结果就具有了一定的可信性。

比如说"用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出哪些角"这一内容,也有不少的同学写到,但大家往往是写到了用单一的三角形可以画出哪些角?利用两个三角板之和可以画出哪些角?但接下来却缺少了一些深入的研究。比如说,是不是可以把这些角按大小排个序?再看看相邻两个角的差都是多少?或者这些角都是哪个角的倍数?如果中间有哪个角刚才没能发现(比如说15度),那这个角能否用一副三角板画出来?怎么画?能否提供不同的画图方案?

下面,再举两个例子来分析:

一个学期的成功

应该说,这是一个孩子内心真实的体会,但它绝对不能算是一篇"数学"小论文。从文中我们难以看到一点数学的味道,数学小论文与学生作文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的"数学味",如果没有了这点,那自然就不能称其为"数学小论文"了。

"小富"需要几天才能回家呢?

到了早上,小富准备起床时,一只鸟喳的一声,把小富吓了一大跳,它不小心掉入枯井中。枯井周围又没有其他人,小富只好慢慢爬上井口。这枯井有12米,小富白天爬三米,晚上睡觉时又会掉下去两米,同学们猜一猜小富要用几天才爬上去?

静思巧想化难为易

有些数学题目看上去很难,然而只要我们精心思考,巧妙设计,这些难题目也会变得非常容易。

一天,我在数学报上看到这样的题目"99999×77778+33333×66666="。我想,这道题好繁呀!算出结果恐怕要老半天。后来,我仔细地看,认真地想,觉得应该有简单的方法。于是,我一个数字一个数字的分析。我把"99999"变换成"3×33333"把"77778"变换成100000-22222,把"66666"变换成"3×22222",于是,原来的题目就可以变换成"3×33333×(100000-22222)+33333×3×22222"。我又用乘法分配率,把算式加号前面的部分变成:

3×33333×100000-3×33333×22222,这时我发现,前半部分减号后面的数字和加号后面的数字式一样的,加减正好可以消去。于是,整个算式就剩下3×33333×100000,它的结果就是9999900000.原来那么复杂的题目就变得这么简单,这正是精思巧想的结果。

数学是一门很有兴趣的学科,只要我们对他产生浓厚的兴趣又善于动脑思考,灵活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敢于攻关,精思巧想,再难的题目也难不倒我们,再大的"拦路虎",也一定会被我们打的落花流水!

应该说,四年级的孩子能通过这种局部的变换,计算出正确的答案是相当不容易的。要知道他们仅仅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这道题需要灵活运用因数与积之间的变化关系和乘法的分配律来解题,学生的这种方法并不是最简的,或许学生不能发现,但作为指导老师的我们要通过积极的引导让学生明确更为简便的方法。否则,孩子的这种研究又如何走向深入。

这道题最为聪明的思考应该是,把33333×66666变形,利用在乘法里,一个因数扩大3倍,另一个因数缩小3倍,积不变,使它变成(33333×3)×(66666÷3)=99999×22222,这样再利用乘法分配律,计算成99999×(77778+22222)=99999×100000=9999900000。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已成为小学数学教育界的共识。

作为数学新课程标准四大版块之一的“实践活动”,以其鲜明的教育性、科学性、实践性、思考性、趣味性、开放性、层次性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创造能力、发展数学思维和问题意识,从而成为课改的热点之一。

本文结合自己的实践与探索,就实践活动课何以成为课改的热点谈几点认识:

【实践活动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数学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即通过内部认识结构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建构知识。这就是说,我们的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创设条件使新的学习材料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相互作用,让学生主动地建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

实践活动提倡“做中学”也就是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操作探究、体验活动中,去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发展过程,主动地发现知识,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培养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一课,传统的教学一般是教师演示学具,得出V=SH,然后应用公式进行计算。根据“做中学”的指导思想,我在教学此课时,采用小组操作探究的方法。首先让学生操作学具,(等底等高和不等底不等高的圆锥圆柱装沙子),写出实验报告单,然后让学生分析报告单,发现规律,得出圆锥体的体积公式V=SH。在应用中出示了一圆锥体沙堆,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测量,计算出其体积,整个过程都是学生主体活动的过程。实践证明,其效果是传统教学不能比拟的。

数学是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具体思维的有机结合,相对于其它一些学科而言,显得单调、粗糙。然而,数学本身蕴含着特殊的美,只不过没有被一些老师重视而未被发掘,数学实践活动能使原本单调的内容置于情境之中。来自生活的情境生动有趣,美妙无穷,必然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比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一课时,老师设计了购物活动,当“小小文具店”的场景伴随着音乐出现在大屏幕上时,学生兴趣盎然,立即主动读出橡皮、卷笔刀、直尺等物品的价格。在购物时,学生对照价格选择相应的人民币,与“营业员”交换实物,似乎此时真的进入商场购物,积极性很高。这种源于生活情景的学习,自然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达到主动参与认知的全过程。钟启泉教授指出:“在情境认识论中,认知带有极其具体的性质。它强调认识活动不是单纯地积累抽象的逻辑操作与概念性知识,具体的情境是在该社会生活中活生生地进行活动的实践过程。”理论的阐述,进一步证明了实践活动与生活紧紧相连,能把学生带入现实社会之中,产生亲切感,使其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从而产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可见数学实践活动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

【实践活动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阶段的儿童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会尽力去完成。并且在遇到困难时,他们会主动的去探索、研究,努力寻找的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出各种具有问题和故事情景实践活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心里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创造良好的条件。例如:在一年级学生学习分类之前,我指导学生进行了一次数学课外实践活动:收集喜欢的商品,并尝试着当一当小小售货员,把喜欢的商品摆放好。这个活动的目的主要是使学生通过收集、思考,进行分类的初步尝试,亲身感受到数学知识与自己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兴趣,增加体验,培养能力,形成良性循环的主动学习的状态。这次实践活动大体分四步进行:

(1)收集。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到超市、商场收集一些喜欢的商品。

(2)思考。假如你是小小售货员你会怎样摆放商品,为什么这样摆呢

(3)尝试。大部分学生将自己收集到的商品进行较科学的分类。学生的体会丰富多彩。有的学生发现,可以按一种标准进行分类,还有的则认为可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4)交流。在实际进行的分类中,有的学生为某种物品设计的分类方法非常出色。亚里士多德讲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推动力。数学的生命力在于其应用的广泛性,通过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会“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力感”。

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设计实践活动环节,以数学知识来解决学生身边的问题,通过问题创设、调查活动、交流报告等环节的实践活动,我们可以使学生经历一个学数学、用数学的过程,引导学生尝试探索与成功,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实践活动能有效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是实践活动的核心任务。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指比较分析的方法、模型方法、估测方法、推理方法、转化方法、统计方法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这些数学的思想方法都是通过解决问题而渗透,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熏陶和感染。因此,教师总是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课堂中充满着研讨、探究、思考的气氛。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应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束缚,让学生大胆尝试,要允许学生失败,鼓励学生克服困难,不断探究。数学实践活动能为学生探索知识形成过程,掌握思想方法提供广阔的空间。因为,它可以让其通过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归纳,清楚地发现其本质的内在联系,从而获得知识,并在其基础上有所发展。

【实践活动能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

为了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创设生活情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材中的问题多是经过简单化或数学化了的问题,为了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数学的思考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问题。

例如在教学《工程问题》之后,可以出一道这样的题目:陈老师带了一些钱去买一套上、下两册的书,他带的钱如果只买上册,恰好能买20本,如果只买下册恰好能买30本。那么他带的钱能买几套这样的从书这道题目突破了常规“工程问题”的命题方式,提高了命题的趣味性和生活性,学生在思考这类问题的时候,就要能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提高了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又如:在进行《年、月、日》教学后,可以出这样一道思考题:爸爸去外地出差了,王玲在家一天天的数日子,等着他快点回来,两个月后,爸爸回来了,猜猜王玲一共数了多少天这里要结合生活实际,考虑到邻近两个月有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答案也是多样化。这样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解题的技巧,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活动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也是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最高体现。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教学,更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开展一些有组织的数学实践活动,可以给更多的学生施展才华的机会。特别是对一些数学成绩不很好的学生,在活动中常常可以扬长避短,产生很好的结果。教师再对这些学生鼓励,可以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能力。活动可以在教师的参与和指导下由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完成。

例如,一年级学生在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几何图形之后,设计“拼出美丽的图画”操作性实践活动课,让学生利用七巧板等学具,开展“折一折,拼一拼,剪一剪,画一画,说一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形象地看到当两个或几个图形拼起来会出现一个新的图形,这样易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另外应鼓励学生拼出不同图画,让学生在求异、求新中培养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

又如:小学数学第七册教材学生认识了几分之一后,我指导学生拿出几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用不同的方法分别去折叠出它的,并用自己最喜欢的图案表示出来。学生亲自操作实践,手、眼、脑并用,启迪了大脑思维,得出了很多种的折叠方法,再用美丽的图案画出来,得到美的享受,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动”激“活”,营造出富有生机的学习氛围,实现了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数学课上,学习目标让学生发现,问题由学生提出,规律由学生来探究,方法由学生摸索,结果由学生来评价。这样,学生就有了探索新知的欲望,能够不拘泥于书本,不依常规,积极提出自己的新见解、新发现、新思路。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思路畅通、灵活、有深度。

总之,教学问题解决的方法很多,它们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差别,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生活实际,抓住典型事例,教予思考方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发现生活数学,喜欢数学,让数学课堂教学适应社会生活实际,从而培养出一批真正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一年一度的双11“剁手节”来了。

今天下午,妈妈坐在沙发上,翻看着天猫里面的商品准备在明天双十一抢购。我一直想买一个做奶茶的工具,妈妈是一个实用主意者,没有用的东西一般都不会买回来。我很担心提出需求后妈妈不给买,又说我乱花钱。忍不住内心的想要还是说了出来。

“妈妈可以给我买个玩具吗”?我轻声细语的问。妈妈说,只要我能回答她一个数学问题可以买,我爽快的答应了。我们搜了做奶茶的工具,出现了许多的.旗舰店,其中有两家销量最好的都各有各的优惠。它们一套都是68。5元,但是甲店是买两套送一套,乙店是打七折。我要买三套,妈妈问我哪一家便宜,我说甲店是68。5×2=137元(3套),乙店是68。5×3=205。5元,205。5×0。7=143。85元(3套)。143。85大于137,所以甲店划算。当我准确算出答案时,妈妈很爽快的我买了做奶茶的工具。

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我要找到数学的乐趣,遨游在数字的海洋里。

THE END
1.第一章研究基础任务4:审查其他研究人员的论文和手稿,看看它们是否新颖且重要到足以被接受发表。在这个角色中,研究人员成为审阅者,如任务3 中所述。 任务5. 管理学术期刊和组织学术会议,尤其是当一个人成为一名成熟的研究人员时。这些职责通常很耗时,并且通常是自愿的(即没有额外收入),尽管从长远来看,它们有助于提高研究人员在其https://zhuanlan.zhihu.com/p/559718366
2.科研干货中国学术江湖的等级化码头化格式化名利化不少学者都热衷于谋求在科研单位和学术机构谋得一定的“头衔”。当不了教学学院的院长,也要自设一个研究院做个院长。做不了学科评议组和教指委的委员,也要挖空心思在各个学会担任个会长副会长。 学术论文的质量也以发表的期刊来设定。期刊分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g4NTM2NTI5Ng==&mid=2247595987&idx=3&sn=bfb7b3e3028ba7e8d45b800cb735e73f&chksm=ce50a5f5726fd6314de4b3729f3fa481770d7c6308737912c337818534f38f015021284c2c82&scene=27
3.科学网—科学研究的七种水平这相当于在新风景区有了新的有趣发现,但是在基本概念的层次上没有新的进展。 5 三流水平。能够在一个研究领域发表大量的研究工作,有一定的影响力。这是国内重点高校内大部分研究者的水平。基本上都是扩展性的工作,起到了验证学科观点的作用。 6 四流水平。能够在一个领域发表一些工作,但是影响不大。有一定的https://wap.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do=blog&id=1374772
4.学术水平的四个层次论文版我们在评价一个科研成果的学术水平时往往用四个层次来表述:国际领先水平、国际先进水平、国内领先水平、https://bbs.pinggu.org/thread-11618615-1-1.html
5.宝鸡凤翔区:“四个抓手”为引领提升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水平把培养培育作为提升人才综合素质的核心环节,培养造就高水平人才队伍,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赢得竞争主动。 政治理论培养。举办新招录高层次人才岗前培训会,从思想认识、理论学习、个人追求、政治纪律等方面对高层次人才再教育,引导高层次人才提升思想政治素质,系好职业第一粒扣子。把高层次人才政治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定期https://www.ishaanxi.com/c/2024/1118/3294582.shtml
6.笔记:《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已完结)“不断更新”谈的是,如何在四个生活基本面(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中,不断更新自己。 第一部分 思维方式与原则 第一章 由内而外全面造就自己 每个人的思维方式都是那么根深蒂固,仅仅研究世界是不够的,还要研究我们看世界时所戴的“透镜”,因为这透镜(即思维方式)往往左右着我们对世界的看法。 https://www.jianshu.com/p/4d91d4a3b7a3
7.陈丽红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机制研究,湖北省审计厅2021至2022年度重点科研课题(编号:21SJT004),已结项,2021-2022,主持人 科教融合育人背景下高层次拔尖审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湖北省2021年省级教学研究项目(编号:2021156),已结项,2021-2023年,主持人 国家审计“四个促进”形成机理研究,湖北省审计厅2019至2020年重点科研课https://kjxy.zuel.edu.cn/2016/1016/c10624a92901/pagem.htm
8.国家点名!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要来了!一口气规划了11个海洋2022年9月17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就《规划》向全市44个相关部门征求意见,共收到书面意见93条,经研究及充分沟通,采纳73条,部分采纳4条,解释说明16条。《规划》全文包括八个部分,第一章为总则;第二章为目标与定位;第三至六章分别从海洋经济、海洋科技、生态文化、对外合作四个维度提出发展策略和路径。第七、八https://www.sztv.com.cn/ysz/zx/hy/hydt/7900454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