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表达与学术写作王笛

做学问的水平除了涉及作者研究水平和思想水平之外,另外一个很重要但经常被学者忽略的方面是写作水平或者文字表达本身。做研究能力强或者有思想的人,不一定是个交流能力或者书面表达能力强的人。不少著名学术理论家所写的东西,往往需要通过别人的介绍或者翻译才能让大多数读者看得懂,而更差的情况则是有的学术著作即便思想简单也让人看不懂。所以我们从前人和自己的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结论可能就是:相比于用复杂语言表达复杂思想或者甚至用复杂语言表达简单思想的作品,学术著作更高一个层次是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复杂(i.e.,高水平)的思想。

《抗日战争研究》编者按

现在,学术论文的文字问题,已经成了学术界的一大困扰,作者、编辑、教师、学生各有苦恼,因此,本编辑部决定就此展开交流、讨论。一般认为不少年轻学人缺乏文字的自觉,需要提醒和指导,但问题似乎没有这么简单,年轻学人也有自己的说辞,那文字问题的症结到底在哪里?水平如何提高?学术论文是需要发表的,这就和刊物有了关系。就文字修改问题,编辑和作者之间,有时也缺少适度的张力,编辑心力交瘁,但作者未必心领,编辑和作者如何同心合力把论文修改好?我们愿意提供平台,就这些问题请各方发表意见,欢迎大家投稿。

文字表达与学术写作

王笛

正确、清楚和流畅的文字表达,是对一篇学术论文的最基本要求。但可惜的是,有相当数量论文的文字并不合格,以至于不少学术杂志的编辑对此叫苦不迭。我也长期担任过学术杂志的主编,对文字存在问题的论文也是深有感触。所以非常高兴接受《抗日战争研究》编辑部的邀请,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讨论,对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每一个做研究的人,都会面临怎样把文字梳理清楚的问题。每个人有不同的提高文字水平的方法,这里我只能根据自己写作过程中的一些体会,来讨论这个话题。简单地说,我认为并没有什么把文字水平提高的灵丹妙药。其实归根到底,就是“认真”二字。

本来只想谈论文的文字问题,但是发现难免也会涉及论文写作的其他方面,这里也就一起提出来讨论。本文谈三个问题,一是优化文字没有捷径可走,只能反复斟酌修改;二是关于文字表达的一些建议;三是写论文的一些技术性手段。这里我想申明,本文的看法,无非是根据自己的体会而提出的一些建议,研究生和青年学者们可以各取所需,或者提出批评和商榷。

一、优化文字没有捷径可走,只能反复斟酌修改

对完成一篇论文来说,相对于收集整理资料、阐发论文要旨、讲清楚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论证分析等过程,梳理文字应该是相对容易解决的问题。保证文字的通顺、流畅、准确、清楚,其实没有什么诀窍,没有捷径可以走,必须反复斟酌和修改。受过学术训练的研究生,一般都不难达到这些基本的要求。其实,文字的许多问题,大多数可以自己先处理好,关键是自己要有这个意识和责任心,要有去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观能动性。写学术论文,不可能一气呵成,必须反复修改。当然天才除外,但毕竟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是天才。一篇论文完成后,最好先放一阵,冷一下,然后再回头来读,便可以发现不少问题。

二、关于文字表达的一些建议

文字表达方法有各种形式,包括描述、叙事、讨论和分析等,而这些都是通过具体文字体现出来的。总的来说,文字是为内容服务的,在写作过程中,始终想到你的文字是为了让读者了解你所讨论的问题、所论证的观点,而不是看你的辞藻如何漂亮。写论文毕竟不是写小说或者散文,不要求文采飞扬,但求文字清楚、准确、严谨、合乎逻辑。不过,如果在上述标准的情况下,文字又很精彩,那当然是求之不得的。

史料原文的引用要有节制,要尽量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中文史学论文,往往喜欢引用比较丰富的资料,但有时候会造成史料堆砌。我们甚至可以看到,有的论文或者专著,一整页都是引用的长段史料。英语的学术论文不主张大量引用原文,最好是经过研究者消化后的重新表述。除非是非用完整的原文不可,比如后续的分析是建立在原文文字理解或逐字解释的基础上,不引用原文便无法进行分析,可能引起混淆等。原始文献直接引用过多,会影响阅读感受,特别是原始资料,许多读者就干脆跳过不读了。史料是不会自己说话的,作者必须对史料进行解读,方能让史料呈现应有的意义。关于资料使用等方法论的问题,请参考我的新书《从计量、叙事到文本解读》,这里就不详细讨论了。

在论文写作中,尽量不要用太长的段落和句子。太长的句子会增加读者对内容理解的难度,在可能的情况下,要尽可能把长句子断开。有的学者喜欢用长句,认为这样显得更有学术性。但是其实我的感觉是,除了增加阅读的障碍,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好处。如果一句话要让读者反复读几遍才能看懂,这不是读者的理解力太差,而是作者的表达方式或写作能力有问题。一个段落也不宜太长,如果超过半页,就可以考虑在适当的地方重起一个自然段。此外,还应该注意段落之间的连接,即承上转合,否则会觉得下一自然段来得太突然,缺乏逻辑关系。

我自己长期在中西两种学术环境中工作,并一直坚持用双语写作,到目前为止,我的主要论著,几乎都有中、英两种版本,一般是先写英文,后翻译成中文。但是,同一本书或同一篇论文的中英文版是有区别的,中文版都经过我的修改和扩充。中文和英文的学术写作是有差别的,不仅是语言文字本身不同,而且表达的方式也不一样。我在用一种语言写作的时候,会一直想应该怎么用另一种语言来表达。对我而言,最大的体会是受英语学术写作的影响,我的中文表达更精炼了。我发现,我的中文作品译成英语的时候,要做不少删减,感觉有些有文采的段落重复多余,有时候甚至需要重新建构段落。但把我的英语作品翻译成中文时,就很少有不必要的东西,甚至还需要往里加一些史料,否则感觉不够丰满。英语学术写作追求精炼准确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我的中文写作。因此,我在中文写作的时候,我会问自己,如果我把这些资料或者讨论翻译成英文,是否会觉得累赘和啰嗦。

三、写论文的一些技术性手段

我在美国教大学本科和研究生的历史论文写作课十余年,2015年到澳门大学以后,仍然给学生开这门课。虽然我开的是英文论文写作课,但是我觉得,中英文历史论文写作有许多类似的标准。翻阅英文历史论文写作手册,我们会发现都会提到写一篇好历史论文的标准,而这些标准是和写中文论文相类似的。

要达到好论文的标准,需要具备许多重要因素,例如恰当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史观和学识、研究取向和角度、历史资料的掌握等等,这些因素必须是长期培养和努力才能解决的。不过,在论文的具体写作中,上面已经讨论的文字问题,应该是比较容易改进的技术性方面。此外,我想还有其他一些论文写作的技术性手段,也能帮助我们改进论文的写作。下面简要提出一些我个人的经验和看法。

要注意用词和语气,以便清楚区别“历史事实本身”与资料所“记录的历史”之间的不同。在论文或者著作中所讲的故事、事件,作者自己要有明确的意识,自己是在阐述一段历史事实本身,还是在引用观察者或者亲历者的记载或者讲述。用词和语气一定要清楚,否则可能误导读者。对于一个事件,可能有不同的人记录或者描述,因此经常所呈现的所谓“事实”是不同的,可能是真实历史的一部分,但是也可能是片面的,是虚构历史的一部分。在用词时,一定要表述清楚,是“某人所记录”,或者是“根据某人的观察”,或者“依据某材料”。一定要让读者知道,这段论述是阐述历史事实,还是资料这么说的,或是作者论述分析的。现在有些论文,把三者混在一起,这样可能造成叙事的混乱。如果是作者的论述和观点,可以用“笔者认为”等方式予以讲明。

在与不同观点进行辩论的时候,一定只用学术语言,尽可能公正地评述,不能因为需要反驳他人观点,而片面理解或者断章取义。要用讨论的口吻,而不是下断言或猜测,例如说某人的观点是“错误的”,是“历史虚无主义的”,是“反……主义的”,是“违背……原则的”,是“带着……目的的”,等等。应该是观点的交锋,而非站在政治或道德的制高点。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而是在争论过程中求得学术的探讨。我们需要认识到并没有所谓的绝对真理,或者所谓绝对的历史真实的存在,历史过去了就过去了,或许我们永远不可能完全重构逝去的历史。我们必须承认每个人都有认识和理解的局限,这种局限可能与家庭、地域、教育、经济地位、意识形态、政治观点等等因素有关,所以对那些与自己看法对立的观点,一定不能采取一味排斥的态度。要避免以偏概全的论断,或者使用人身攻击的词汇。除非有非常直接的证据(不是猜测或推论),不能随便指责别人学术不端、抄袭,或者用可能损坏他人学术声誉的词语进行学术讨论。

文献综述要与作者的课题有机结合起来。现在的文献综述,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只罗列或者简介文献,而不是对此前研究的贡献和观点进行分析和对话,也没有把自己的课题与文献综述所提到的那些成果建立起必然的联系。把自己的课题与过去的研究进行学术对话是至关重要的。为什么许多论文停留在简单的描述,就是因为缺乏问题意识,无法在更高层次上与现存的研究进行对话,所以具体问题无法上升到理论层面来讨论。

以我自己关于麻将的一篇论文为例,最初的英文文稿只是按主题分为六部分,缺少层次上的递进关系,即“争端与居委会”“麻将的功能及其引起的社会问题”“国家对麻将的管控”“个人权利和集体利益的矛盾”“关于城市形象和城市精神的争论”“麻将、休闲以及日常生活的冲突”。稿子投给杂志后,一位匿名评审人总结道,其实论文讲了四个层次的问题,我认为这个评审者说得有道理,便对论文动了大手术,最后的结构是:“关于麻将的诉讼”“个人的故事:个体权利与集体利益”“街坊的故事:居委会的困境”“城市的故事:怎样塑造自己的形象?”“国家的故事:地方问题还是全国问题?”“公共生活中的市民、街坊与城市”六部分,这样,这篇论文从个人的故事开始,范围逐步扩大到街坊(邻里)、城市,以至整个国家。这种多层次的结构,比原来的布局显得更新颖,更有逻辑性。最后发表的英文版就是这个结构。

THE END
1.学术探索的篇章知识之旅的笔墨征途在知识海洋中,论文是一艘航船,它载着研究者的思想和见解,勇敢地驶向未知的领域。它是学术探索的起点,是科学研究成果的体现,也是知识传承的一种方式。 二、理性思考与逻辑推导:论文的核心要素 撰写论文首先需要进行深入研究,不仅要有广泛的知识储备,还需具备严谨的事实分析能力和清晰的逻辑思维。每一个观点都必须经过https://www.csjrjkivd.cn/ce-ping/506081.html
2.教师学识水平怎么写(教师学识水平怎么写简历)目前关于大家提出的教师学识水平怎么写这个问题,那么小编今天就去收集了一些教师学识水平怎么写简历相关的内容来分享给大家。 1、学识水平主要从五个方面写,如下所示:1、本人在政治思想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遵纪守法。 2、在教学方面,我全心全意投入,注重管理和指导,教书育人。 https://mm44.cn/SEOjishu/547229.html
3.学术论文的类型结构与写作水平提升学术论文的类型、结构与写作水平提升 发布时间: 2024-12-06 浏览次数: 22 https://www.ahpu.edu.cn/rwxy/_t924/2024/1206/c2774a236155/page.psp
4.2022年本科毕业论文学术评语内容提示: 本科毕业论文学术评语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高素质人才有了更大需求。本科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阵地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下面是有本科毕业论文学术评语,欢迎参阅。 本科毕业论文学术评语 文献综述质量好,阅读了大量文献资料(除了阅读导师指定的参考文献之外,还阅读了较多的自选文献与资料)字数达到https://www.doc88.com/p-99837890059742.html
5.学术论文范文序论:在您撰写学术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第1篇 学术论文是对某个科学领域中的学术问题进行研究后表述科学研究成果的理论文章。 学术论文应具备以下四个特点: https://www.youfabiao.com/haowen/496.html
6.科研范文(通用6篇)已有的研究成果,我们主要可以上中国知网查询,特别是要注意的是发表于CSSCI刊和核心期刊的论文,因为这些论文代表了这个领域里目前学术研究的最新水平。如果有综述类的论文,这是最好的,可以先读,了解你这个选题方向的整体情况。在进行阅读论文的时候最主要是弄清楚作者的写题思路及创新点,自己同时也思考这个方向选题如何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gpxx4d.html
7.对申请人学术水平科研能力等方面的考核意见【2018最新】对申请人学术水平、科研能力等方面的考核意见-word范文(2页)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文档信息 页数:1 收藏数:0 顶次数:0 上传人:小辰GG1 文件大小:23 KB 时间:2022-04-18https://www.taodocs.com/p-661134088.html
8.学术科研能力范文12篇(全文)国内外经验证明,一所大学没有高质量的科学研究,就不可能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没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同样也不可能有高水平的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博览群书、熟读经典、传授知识不再是衡量教师学术水平的唯一尺度,从科研能力、社会贡献角度评价教师学术水平已成为社会通行的评价方法。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gn1397y9.html
9.职称论文参考文献格式怎么写范文职称论文参考文献格式怎么写范文 问:论文参考文献的格式怎么写? 答:参考文献标准格式如下: 一、期刊类J]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桥源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春蔽页码。 【举例1】安心,熊芯,李月娥。7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与特点敏森态J]。当代教育与文化,2020,12(06):75-80。https://www.lunwen11.cn/article/b29a83dfe47d8f70c3141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