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一定的规律性,反映了自然界的基本规律;
2.不能直接应用到实际中,但是它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原理。
3.基础科学内部还有层次性,比如很多领域里虽然有独有的基础研究,但是都离不开数学,所以数学在基础研究里更为基础。
图片来自网络
·对科学发展的重要性
两次工业革命诞生的科学家和发明,如热力学、牛顿力学以及麦克斯韦的电磁学等科学理论作为基础,才有蒸汽机、火车、电灯等对人类有重大影响的发明,并推动了西方国家的崛起,从手工时代向机械化时代迈进,国民生产力的提升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一个国家有影响力的基础研究成果越多,这个国家的基础科学水平就越高。
由于中国古代没有建立起基础科学的体系,所以中国的基础科学基本是从“零”开始。虽然现在中国的科技水平已经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但因为起步较晚,中国基础科学研究跟欧美的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教科书中也鲜少有用中国人名字命名的公式、定理等。
去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意见中除了继续倡导科技创新的理念外,还突出了原创性。“突出原始创新,促进融通发展。把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坚定创新自信,勇于挑战最前沿的科学问题,提出更多原创理论,做出更多原创发现。”
基础研究的课题方向,如何进行论文选题?
由此看来,基础科学研究看起来简单,实际研究起来其实比技术性的科研的难度更大,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同学在听完课后很难定选题的原因之一。
首先,从实际应用中选择。
此方法适用于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领域,比如人工智能、医学、半导体材料等,细心地从生活中挖掘应用方向,结合现有技术理论,甚至可能成为下一个热点应用呢!
其次,从已有课题延伸中选题。
从目前大部分论文的选题来看,此类选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通过原有课题的延伸,结合交叉学科的研究情况,发现该领域新的研究方向。
第三从文献空白点中选题。
可以在教授布置阅读文献的作业时,认真查阅国内外文献,并全力寻找文献中未曾研究的或者现有研究中存在的缺陷或不足,以此选题进行研究以填补目前的空白。
第四,从其他学科获取。
有时候实在找不到新的延伸方向时,不妨和其他课题方向的同学交流,思想碰撞的火花也可能得出不错的论文选题。
第五,从教授身上获得选题。
这里不是说直接找教授要选题,而是在科研课程进行中,多注意教授提到的一些不错的观点,然后从这个观点开始深挖。教授是你的“宝藏教授”,怎么选题,就看你会不会挖了。
选题中应该注意:
预估选题的研究范围,不要太大,大的研究课题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一般预估论文字数在3000字左右即可;
多交流,闭门造车不可行,除非你的科研能力超群,并且研究的方向没有人研究过(如果有这能力,估计世界名校都抢着要了);
对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要有全面了解,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述评是衡量申请者学术水平的重要方向;
不要过度评价前人的研究成果,没有人的科研成果能保持永远前沿,谦逊是科研工作者应有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