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在5月份的行业交流会上表示,白酒产业仍将处于去库存周期,存量时代特征愈发鲜明。
二三线酒企变动大
中国酒业协会发布的《2024中国白酒市场中期研究报告》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超过60%经销商、终端零售商表示今年上半年的库存有所增加。
除了消费疲软、酒饮需求转变,部分酒企为冲业绩持续向经销商压货也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
即便有经销商“兜底”,白酒厂商的库存压力仍在上涨。
据《国际金融报》统计,截至第三季度末,20家A股白酒上市公司的存货总和为1363.5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2%。
存货周转天数指标的变动,更能反映不同酒企的库存管理和销售经营能力的变化。20家白酒上市公司中,有14家库存周转天数出现上涨,占比70%。
存货周转天数上涨较多的是二三线酒企。
区域酒企的库存表现出现分化。
周期性调整下,高端白酒的价值凸显。
事实上,今年中旬开始,市场陆续接连传出白酒厂商暂停发货、主动降速的消息。
孙婉秋摄
寻求破局之道
今年以来,多家酒企明确表态,不盲目寻求增量,“要让经销商有利可图”。
从前三季度的市场表现来看,白酒行业的整体库存压力依然存在,尚未迎来拐点。供给端上,前几年部分酒企大幅扩产,明年还将会释放一批新的产能。
白酒行业分析师蔡学飞直言,2025年依然会是中国白酒行业的深度调整关键年。
他指出,行业依然面临着整体产能过剩、社会库存过高,以及消费需求不足等挑战,其中库存问题带来的大面积价格倒挂问题是行业发展的重要难点。
对中小酒企而言,明年库存压力是否会进一步承压?
蔡学飞认为,对于没有品牌、渠道、技术及价格优势的中小型酒企而言,如果不积极转型酒庄、电商等新模式,未来可能会很快被边缘化。
过去多年间,白酒产业销售主要依赖经销商渠道,如今电商已成为新的增长突破口。中国酒业协会指出,主播带货、线上商城、社交媒体、即时零售等渠道将是企业和经销商拓展新渠道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