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及实训

茶叶起源于中国,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柴米油盐酱醋茶”说明茶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客来敬茶”表明茶是我国基本礼仪。“中国茶文化及实训”通识教育基础课程主要介绍茶文化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丰富文化生活、推进文化交流和彰显高雅接待礼仪等方面的作用;有关茶叶的起源和茶文化的内涵;茶叶六大种类及品质特征、茶叶选购及保藏;客来敬茶的基本礼仪和茶艺;茶叶功能成分及与健康关系;采茶及制茶等知识。

2.设计思路:

理论课: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发展->六大茶特点->茶叶中主要成分及组成、功能与健康->茶叶保藏、茶叶审评准备、审评要点和审评术语

实践课:制茶基本理论->采茶->制茶->茶艺->品茶

3.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无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认识到茶文化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丰富文化生活、推进文化交流和彰显高雅接待礼仪等方面的作用;了解到有关茶叶的起源和茶文化的内涵;掌握到茶叶的种类及品质特征、茶叶选购及保藏技术;懂得了客来敬茶的基本礼仪、茶叶与健康及茶文化与社会功能等知识;通过16个学时的劳动课教育,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三、学习要求

1)上课及劳动实训期间不请假缺课(除特殊情况外)。

3)认真撰写课程心得。

四、教学进度

序号

专题

或主题

计划课时

主要内容概述

思政点

或实验实践内容

或课外练习内容

茶为国礼

2

茶为国礼、茶叶发展史、中国主要产茶区、青岛茶

爱国主义思政:

1.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需要年轻人传承。

2.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明各种香气宜人的茶,中国人的智慧需要年轻人传承。

六大茶类品质特点

不同茶类的品质、品质标准或要求、色香味形成机理

3

茶叶中主要成分及组成

茶叶中主要成分、不同类主要成分区别、各成分的性质、食品功能、保健作用、饮茶与健康

4

茶叶保藏

与品鉴

影响茶叶保藏品质的因素、茶叶审评设备及要求、审评要点和术语、茶文化的内容、形成和社会功能,茶艺表演主题设计、形体要求、泡茶及奉茶等要求。

5

劳动实践1

茶树生物学习性、采摘要求及技巧、鲜叶标准与茶叶加工茶类等;按企业要求采摘当天标准的鲜叶。加工工艺与机械性能,注意安全操作。

劳动教育思政:

1.理论要结合实践,才能体现出其意义。

2.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劳动课时:

16个劳动课时,旨在锻炼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磨练学生意志,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精神。

6

劳动实践2

通过干嗅、热嗅、汤色、温嗅、评味、冷嗅等操作,了解不同茶类的品质特点,学会用茶叶评语表达品质优劣;了解茶艺的基本要求,注意操作要求。

五、参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书目

作者

书名

出版社

出版日期

页码范围

核心书目

丁以寿等编

中华茶文化

中华书局出版

2012-11-01

全书

参考书目

张凌云主编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5-04-01

徐晓村著

中国茶文化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5-03-01

六、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B:A.闭卷考试B.开卷考试C.论文D.考查E.其他

(二)成绩综合评分体系:

成绩综合评分体系

比例%

1.理论课出勤与表现

20%

2.开卷考试成绩

3.劳动实践表现

45%

4.劳动心得

15%

总计

100%

七、学术诚信

学习成果不能造假,如考试作弊、盗取他人学习成果、一份报告用于不同的课程等,均属造假行为。他人的想法、说法和意见如不注明出处按盗用论处。本课程如有发现上述不良行为,将按学校有关规定取消本课程的学习成绩。

THE END
1.中国茶的古老传承与现代魅力中国茶文化的演变历程在遥远的古代,人们通过采集野生植物来提炼出一种名为“茗”的饮品,这是中国茶文化的起点。这个饮品不仅仅是一种解渴之物,它还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茶究竟有多悠久? 从历史记录中可以看出,中国茶业已经有超过千年的历史了。据记载,最早的人们发现并开始使用的是野生的茗叶。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https://www.aceye.cn/bao-jian-cha/864362.html
2.以茶会友深度挖掘好山好水里的茶文化与茶故事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茶叶博物馆和意大利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纪念国家委员会共同举办的“茶非遗”两周年宣传活动中,这首歌也同步唱响。这首极具中国韵味、充满西湖龙井茶元素的歌曲,将中华茶文化带到了几千公里之外的意大利威尼斯,把茶文化传播到全球,让更多人了解西湖龙井茶。https://www.ctma.com.cn/hangyeyaowen/79598.html
3.中华茶文化:一壶清茶,千载传承这样的画面不仅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更让人联想到茶文化中所蕴含的“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哲学思想。青山绿水各一边,不仅是对茶席布局的赞美与歌颂;更是对茶文化精神的深刻领悟与传承。综上所述,中华茶文化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它涵盖了茶叶种植、采摘、加工、冲泡以及品饮等多个环节;同时也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2844571446935453&wfr=spider&for=pc
4.中华传统茶文化网助力品牌建设 2024中国茶品牌建设论坛在上海举行 贵州凤冈:“生态茶”产业成为村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浮梁全面推行“茶季不扰”制度 安吉白茶 飘香央视! 王庆会长接受央视新闻采访,介绍春茶形势 《中华茶文化通史》编撰工作第一次线下会议顺利召开 上春山·采春茶 | 第六届九江国际名茶名泉博览会庐山云雾茶开采节来啦! http://www.cnttcn.cn/Default.aspx
5.《中华茶文化(高等学校专业教材)》(张凌云)简介书评当当网图书频道在线销售正版《中华茶文化(高等学校专业教材)》,作者:张凌云,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最新《中华茶文化(高等学校专业教材)》简介、书评、试读、价格、图片等相关信息,尽在DangDang.com,网购《中华茶文化(高等学校专业教材)》,就上当当网。http://product.dangdang.com/23950463.html
6.中国茶文化(精选6篇)茶作为一种饮料始于秦汉,自此开始茶便慢慢走进中华民族每个家庭的生活中。在这影响着无数中华儿女的茶文化中,陆羽在其中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而陆羽的《茶经》又在其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对茶叶及其茶文化的发生、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创始作用,是故,《唐才子传》即称陆羽《茶经》之后“天下益知饮茶矣”1。而其他学者https://www.360wenmi.com/f/filexyx3r6d5.html
7.中国茶文化(中国制茶,饮茶的文化)中国的茶文化 视频解读 6.84万观看 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饮茶在古代中国是非常普遍的。中国的茶文化与欧美或日本的茶文化的分别很大。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在历史上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从此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https://baike.sogou.com/m/fullLemma?lid=511429
8.民族团结中国茶: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强调,“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于弘扬中国茶文化很有意义。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要推动中华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yNzEyMDkwNA==&mid=2651228502&idx=5&sn=e02f231f72e159deb3ab9a3ca6728ee0&chksm=f271569d96b6c2d30495f37f4abab0f1d7f75822e3635f084f8a8d16c3201400734e2815cec3&scene=27
9.中国茶文化完整版.ppt全文免费中国茶文化完整版.ppt,*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它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在茶的培育,品饮,应用,以及对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上,为人类文明留下绚丽光辉的一页。寻根溯源,世界各国所饮的茶叶,引种的茶种,以及饮的方法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9/0621/8027126056002031.shtm
10.弘扬中华茶文化争做知礼小茶人湖北日报讯(通讯员童梦婷)11月29日上午,武汉市武昌区育苗幼儿园带领幼儿走进了武昌古城内的昙华林晨曦文化艺术馆,开展“茶文化进校园——非遗宋代茶点 走进育苗幼儿园”的精彩活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承载着悠久的中华历史,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幼儿园孩子们感受中华茶文化的魅力,增进对传统文化的了https://news.hubeidaily.net/hbrbsharenew/news_detail/5/2014075/0/0
11.中国的茶文化:现代生活中的茶文化现代茶文化随着人们对茶文化的关注度日益提高,各类茶艺培训机构应运而生。从基础的泡茶技艺、茶类知识,到深度的文化解读和品鉴技巧,现代茶艺课程为不同年龄段、不同背景的人群提供了系统化的学习平台。在校园内,茶艺课也逐渐成为普及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培养青少年对中华茶文化的认知与热爱。 https://blog.csdn.net/qq_42751010/article/details/135939298
12.中国茶文化研究院官网中国茶文化研究院是中国民协下设专业委员会(民协发【2016】20号文件),主要工作:中国茶文化研究院致力于推动中国茶文化产业探寻出高效、精准、绿色的发展之路,提升我国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推动我国茶产品和茶文化走出去,让博大精深的中华茶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焕发其绚http://chinateayjy.org/
13.从中马大学生认知看中华茶文化传播创新从中马大学生认知看中华茶文化传播创新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倡议鼓励加强沿线国家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马来西亚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重要节点国家,以及通往东南亚、中东、西亚和南亚的桥梁,与中国保持着“切水不断”的友谊与密切的文化交流。作为海外中华文化圈的一员,马来西亚华人更是对http://www.jyb.cn/rmtzcg/xwy/wzxw/202404/t20240416_2111181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