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茶文化历史

茶叶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在很多方面都形成了一种文化,你了解中国的茶文化吗?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神农时代

在5000年以前,神农时代人们就用生叶煮来喝,学会把茶叶当药用。

二、西周、东周

在3000年前,人们开始栽种茶树,把茶当菜食用。

三、秦代

在2300年前,人们用开始用茶作为羹饮,调煮,品饮。

四、汉代

在西汉,2000年以前,已经把茶发展成商业化,我国茶叶最早的集散中心是在成都,东汉时,即大约1500年,人们制作了茶饼,方便运输。

五、唐代

就是在1200年以前,由于当时的经济文化因素和气候条件让茶叶有了进一步发展。

六、宋代

1000年以前,人们的泡茶艺改进了不少,对水质要求高了,当时的斗茶很盛行。

七、元代

在700年以前,人们制造散茶,注重炒略蒸,常拿来作为药用。

八、明代

离现在600多年,当时黄茶、黑茶和花茶的工艺已经逐渐形成。

九、清代

在300年前,中国茶走进了世界茶市,当时只有中国出口茶叶,烘青和炒青工艺为主,制作了红茶、黑茶、花茶、乌龙茶、绿茶、白茶。

十、近代

(1)1846-1886年,是中国茶叶的兴盛时时段,当时的茶园面积增大,茶叶产量增长,促进了贸易发展。

(2)1886-1947年,受经济,政治,国际茶叶市场竞竞争失败,使中国茶叶生产衰落了。

(3)1950-1988年,中国茶叶生产的恢复了,得到政府支持,恢复旧茶园,建立新茶园,改良新品种,带动科学种茶,茶叶经济发展起来,茶叶生产量居世界第二位。

中国人饮茶的三个阶段

1、唐代煮茶法

人们煮茶前,会将茶叶碾成粉末,烧开水后加入调料,再将茶粉撒入锅内,趁热就把茶渣和茶汤喝下去,称为“吃茶”。

2、宋代点茶法

人们用开水泡茶粉,并用茶搅拌后饮用。

3、明代泡茶法

明代是把整叶茶冲泡,为现代泡茶的开始部分,有着深厚的茶意。

中国茶道的发展过程

1、煎茶

把茶末放进壶中和水一块煎煮,唐代的煎茶成为茶的最早艺术品尝方式。

2、点茶,斗茶

宋代人们喜欢点茶艺术,由于宋代饮茶盛行,人们喜欢评比调茶技术和茶质优劣,称为“斗茶”或“茗战”。

3、泡茶

元代人采用茶叶或茶末煎煮饮茶,不加会少量加调料,这方式饮茶受人们喜欢,加上后来的沸水冲泡法,直至明代,就形成了“泡茶”这种饮茶方式,一直持续至今。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中国以及世界的茶叶文化的起源地是中国的巴蜀地区,在西汉时期巴蜀地区的人们已经习惯饮茶,并在巴蜀地区形成了茶叶交易市场,并开发了专门的饮茶工具。

在汉代以后,因为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加强了,这种饮茶风气慢慢向由巴蜀向东部及南部扩散,使得华中地区的饮茶变得如日常般正常。

在西晋时期的上流社会对于茶到了崇尚的地步,如此也加强了长江中下游及东南沿海地区茶的发展,并成为了新的待客之道。

在唐代盛世时期,茶文化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并开始了人工种植茶树的技术,在饮茶方式上更是有了专门煮茶的方法;对于茶具也进行了系列化的分类。同时唐代有大量的关于茶诗佳作面世,所以关于饮茶也有了茶规。

后来茶文化再经过了宋代、元代、明清代等发展和传播,在我国已经慢慢形成了精髓的茶叶文化,并且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茶文化,也把茶带出了中国。

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渊源

中国是茶的故乡,从古至今中国人对茶的熟悉程度范围之广,上至帝王将相,文人墨客,诸子百家,下至挑夫贩竹,平民百姓,无不以茶为好。中国茶文化如此受欢迎,那么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渊源应从何说起。

有关研究表明:在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中,三国以前以及晋代、南北朝时期应属于中国茶文化的启蒙和萌芽阶段。大量资料证实,中国西南地区是世界茶树源产中心,更确切地说在云南省,但茶文化的起点却在四川,这是由于当时四川巴蜀的经济、文化要比云南发达。大约在商末周初,巴蜀人已经饮茶,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伐纣时,巴蜀人已用所产之茶作为“纳贡”珍品;西汉初期(公元前53年),蒙顶山甘露寺普慧禅师(俗名吴理真)便开始人工种植茶树。公元4世纪末以前,由于对茶叶的崇拜,巴蜀已出现以茶命人名、以茶命地名的情况。可以说我国的巴蜀地区是人类饮茶、种植茶最早的地方。到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饮茶之风盛行。并且,这一时期饮茶开始进入文学和精神领域,中国最早的茶诗在这一时期出现,其代表是西晋杜育所作的《赋》。

在我国的唐朝时期,疆域广阔,注重对外交往。长安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中国茶文化正是在这种大气候下形成的。中国茶文化的形成还与当时佛教的发展,科举制度,诗风大盛,贡茶的兴起,禁酒有关。唐朝陆羽自成一套的茶学、茶艺、茶道思想,及其所著《茶经》,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

宋朝茶文化则进一步向上向下拓展。宋朝人拓宽了茶文化的社会层面和文化形式,茶事十分兴旺,但茶艺走向繁复、琐碎、奢侈,失去了唐朝茶文化的思想精神。元朝时,北方民族虽嗜茶,但对宋人繁琐的茶艺不耐烦。文人也无心以茶事表现自己的风流倜傥,而希望在茶中表现自己的清节,磨练自己的意志。

在中国茶文化中这两种思潮却暗暗契合,即茶艺简约,返朴归真。在由元到明朝中期的茶文化形式相近,一是茶艺简约化;二是茶文化精神与自然契合,以茶表现自己的苦节。晚明到清初,精细的茶文化再次出现,制茶、烹饮虽未回到宋人的繁琐,但茶风趋向纤弱,不少茶人甚至终身生泡在茶里,出现了玩物丧志的倾向。

由此看来,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渊源深厚博大,茶文化内涵极为丰富。概括地说,中国茶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有关茶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如今,茶已发展成为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饮茶嗜好遍及全球。

茶文化知识

1、茶书

我国悠久的茶业历史为人类创造了茶业科学技术,也为世界积累了最丰富的茶业历史文献。在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中,不但有专门论述茶叶的书,而且在史籍、方志、笔记、杂考和字书类古书中,也都记有大量关于茶事、茶史、茶法及茶叶生产技术的内容。

2、茶刊

茶刊是指有固定名称,用卷、期或年、月顺序编号、成册的连续性茶叶专业出版物。据不完全统计,经整顿后的我国茶叶期刊共有22种,其数量之多是其他产茶国家所无法比拟的。

3、茶与婚礼

茶与婚礼的关系,简单来说,就是在婚礼中应用、吸收茶叶或茶叶文化作为礼仪的一部分。其实,茶叶文化的浸渗或吸收到婚礼之中,是与我国饮茶的约定成俗和以茶待客的礼仪相联系的。因为,婚礼不仅仅是向社会公布或要求社会承认婚姻关系的一种形式,实际也是通过宴庆,为新郎、新娘举行认亲拜友的一次“招待会”。所以,结婚喜庆的一天,一般也是缔姻两家至亲好友大聚会之日,客至献茶,这样,婚礼也就自然而然地和茶叶结下不解之缘了。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茶与婚礼的联系,最早可上溯到我国开始盛行饮茶的时代。但是,这里要说的还不是缔婚过程中以茶待客,而是婚礼中直接用茶为仪的各种礼俗。

4、茶与祭祀

茶作为祭品始于何时,我们的先人似未作过专门研究。一般都认为茶叶的利用,是由药用到饮用,由饮用再派生出一系列的茶叶文化现象的。这也即是说,只有在茶叶成为日常生活用品之后,才慢慢被用诸或吸收到我国礼制包括丧礼之中。我国随葬用的明器,《释名》称“送死之器”,主要是一些“助生送死,追思终副”的物品。至于祭礼,如东汉阮珞七在哀诗中所吟:“嘉肴设不御,旨酒盈觞杯”,都是死者生前享用和最喜欢吃的那些东西。在上引诗句中,可以约略看出,我国大致在东汉时,至少这时的北方,还没有用茶来作祭礼。

茶文化

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以消除疲劳、涤烦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达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品茶的环境一般由建筑物、园林、摆设、茶具等因素组成。饮茶要求安静、清新、舒适、干净。中国园林世界闻名,山水风景更是不可胜数。利用园林或自然山水间,用木头做亭子、凳子,搭设茶室,给人一种诗情画意。供人们小憩,不由意趣盎然。

潮州工夫茶,在当地十分普遍,均以茶会友。不论是公众场合还是在居民家中,不论是路边村头还是工厂商店,无处不见人们长斟短酌。品茶并不仅为了达到解渴的目的,而且还在品茶中或联络感情,或互通信息,或闲聊消遣,或洽谈贸易,潮州工夫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

潮州工夫茶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茶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茶道,在潮汕当地更是把茶作为了待客的最佳礼仪。这不仅是因为茶在许多方面有着养生的作用,更因为自古以来茶就有"待君子,清心身"的意境。喝工夫茶是广东潮汕人一项日常生活中最平常不过的事,饭后或者客人来访、好友相见,都是以一壶茶来相伴。

唐代陆羽所著《茶经》系统的总结了唐代以及唐以前茶叶生产,饮用的经验,提出了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陆羽和皎然等一批文化人非常重视茶的精神享受和道德规范,讲究饮茶用具、饮茶用水和煮茶艺术,并与儒、道、佛哲学思想交融,而逐渐使人们进入他们的精神领域。在一些士大夫和文人雅士的饮茶过程中,还创作了很多茶诗,仅在《全唐诗》中,流传至今的就有百余位诗人的四百余首,从而奠定中国茶文化的基础。茶叶,为中国茶坛大放异彩。

形成与发展

综述

绿茶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中国茶树、利用中国茶叶和栽培中国茶树的国家,中国也是世界茶道的宗主国,任何国家受中国茶文化的影响都不能否认中国是茶道宗主国的地位,否则违背了茶道的基本文明。茶树的起源至少已有六七万年的历史。茶被人类发现和利用,大约有四五千年的历史。

茶的利用最初是孕育于野生采集活动之中的。古史传说中认为“神农乃玲珑玉体,能见其肺肝五脏”,理由是,“若非玲珑玉体,尝药一日遇十二毒,何以解之。”又有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两说虽均不能尽信,但一缕微弱的信息却值得注意:“茶”在长久的食用过程中,人们越来注重它的某些疗病的“药”用之性。这反映的是一种洪荒时代的传佚之事。

依照《诗经》等有关文献记录,在史前期,“荼”是泛指诸类苦味野生植物性食物原料的,从发现了茶的其他价值后才有了独立的名字“茶”。在食医合一的历史时代,茶类植物油的止渴、清神、消食、除瘴、利便等到药用功能是不难为人们所发现的。然而,由一般性的药用发展为习常的专用饮料,还必须有某种特别的的因素,即人们实际生活中的某种特定需要。巴蜀地区,向为疾疫多发的“烟瘴”之地。“番民以茶为生,缺之必病。”(清·周蔼联《竺国游记》卷二)故巴蜀人俗常饮食偏辛辣,积习数千年,至今依然。正是这种地域自然条件和由此决定的人们的饮食习俗,使得巴蜀人首先“煎茶”服用以除瘴气,解热毒。久服成习,药用之旨逐渐隐没,茶于是成了一种日常饮料。秦人入巴蜀时,见到的可能就是这种作为日常饮料的饮茶习俗。

茶由药用转化为习常饮料,严格意义的“茶”便随之产生了,其典型标志便是“茶”(cha)音的出现。郭璞注《尔雅·释木》“槚”云:“树小如栀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今呼早采者为茶,晚取者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苦荼。”可见,汉时“荼”字已有特指饮料“茶”的读音了,“茶”由“荼”分离出来,并走上了“独立”发展道路。但“茶”字的出现则是伴随茶事的发展和商业活动的日益频繁,直到中唐以后的事,也正符合新符号的产生后于人们的社会生活这样一种文字变化的规律。

花茶

茶文化从广义上讲,分茶的自然科学和茶的人文科学两方面,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与茶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着重于茶的人文科学,主要指茶对精神和社会的功能。由于茶的自然科学已形成独立的体系,因而,常讲的茶文化偏重于人文科学。

三国以前茶文化

晋代茶文化

红茶

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两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业已形成,不仅帝王、贵族聚敛成风,一般官吏乃至士人皆以夸豪斗富为荣,多效膏梁厚味。在此情况下,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养廉”的问题。于是,出现了陆纳、桓温以茶代酒之举。南齐世祖武皇帝是个比较开明的帝王,他不喜游宴,死前下遗诏,说他死后丧礼要尽量节俭,不要以三牲为祭品,只放些干饭、果饼和茶饭便可以。并要“天下贵贱,咸同此制。”在陆纳、桓温、齐武帝那里,饮茶不仅为了提神解渴,它开始产生社会功以有,成为以茶待客、用以祭祀并表示一种精神、情操的手段。饮茶已不完全是以其自然使用使用价值为人所用,而是进入了精神领域。

魏晋南北朝时期,天下骚乱,各种文化思想交融碰撞,玄学相当流行。玄学是魏晋时期一种哲学思潮,主要是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玄学家大都是所谓名士,重视门第、容貌、仪止,爱好虚无玄远的清谈。东晋、南朝时,江南的富庶使士人得到暂时的满足,终日流连于青山秀水之间,清淡之风继续发展,以致出现许多清谈家。最初有清谈家多酒徒,后来,清谈之风渐渐发展到一般文人。玄学家喜演讲,普通清谈者也喜高谈阔论。酒能使人兴奋,但喝了多了便会举止失措、胡言乱语,有失雅观。而茶则可竟日长饮而始终清醒,令人思路清晰,心态平和。况且,对一般文人来讲,整天与酒肉打交道,经济条件也不允许。于是,许多玄学家、清谈家从好酒转向好茶。在他们那里,饮茶已经被当作精神现象来对待。

随着佛教传入、道教兴起,饮茶已与佛、道教联系起来。在道家看来,茶是帮助炼“内丹”,升清降浊,轻身换骨,修成长生不老之体的好办法;在佛家看来,茶又是禅定入静的必备之物。尽管此时尚未形成完整的宗教饮茶仪式和阐明茶的思想原理,但茶已经脱离作为饮食的物态形式,具有显著的社会、文化功能,中国茶文化初见端倪。

隋唐茶文化

根据茶在先前都是药用,在隋朝全民普遍饮茶,也多是认为对身体有益。隋朝基本是初步形成中国茶文化,公元780年,陆羽据此著《茶经》,是隋、唐茶文化形成的专有标志。其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创新了中国茶道精神。以后又出现大量茶书、茶诗,有《茶述》、《煎茶水记》、《采茶记》、《十六汤品》等。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禅教的兴起有关,因茶有提神益思,生津止渴功能,故寺庙崇尚饮茶,在寺院周围植茶树,制定茶礼、设茶堂、选茶头,专呈茶事活动。在唐代形成的中国茶道分宫廷茶道、寺院茶礼、文人茶道。

宋代茶文化

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有官员组成的“汤社”、佛教徒的“千人社”等。宋太祖赵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宫廷中设立茶事机关,宫廷用茶已分等级。茶仪已成礼制,赐茶已成皇帝笼络大臣、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还赐给国外使节。至于下层社会,茶文化更是生机活泼,有人迁徙,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定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同房时要“合茶”。民间斗茶风起,带来了采制烹点的一系列变化。

自元代以后,茶文化进入了曲折发展期。宋人拓展了茶文化的社会层面和文化形式,茶事十分兴旺,但茶艺走向繁复、琐碎、奢侈,失去了唐代茶文化深刻的思想内涵,过于精细的茶艺淹没了茶文化的精神,失去了其高洁深邃的本质。在朝廷、贵族、文人那里,喝茶成了“喝礼儿”、“喝气派”、“玩茶”。

元代,一方面,北方少数民族虽也喜欢茶,但主要是出于生活、生理上的需要,从文化上却对品茶煮茗之事举趣不大;另一方面,中国文化人面对故国破碎,异族压迫,也无心再以茶事表现自己的风流倜傥,而希望通过饮茶表现自己的情操,磨砺自己的意志。这两股不同的思想潮流,在茶文化中契合后,促进了茶艺向简约、返璞归真方向发展。明代中叶以前,汉人有感于前代民族举亡,本趄一开国便国事艰难,于是仍怀砺节之志。茶文化仍承元代势,表现为茶艺简约化,茶文化精糖果与自然契合,以茶表现自己的苦节。

明清茶文化

乌龙茶

此时已出现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类,茶的饮用已改成“撮泡法”,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传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画卷》、《品茶图》,文徵明的《惠山茶会记》、《陆羽烹茶图》、《品茶图》等。茶类的增多,泡茶的技艺有别,茶具的款式、质地、花纹千姿百态。到清朝茶叶出口已成一种正式行业,茶书、茶事、茶诗不计其数。

现代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茶叶从1949的年产7500T发展到1998年的60余万T。茶物质财富的大量增加为中国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1982年,在杭州成立了第一个以宏扬茶文化为宗旨的社会团体--“茶人之家”,1983年湖北成立“陆羽茶文化研究会”,1990年“中国茶人联谊会”在北京成立,1993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在湖洲成立,1991年中国茶叶博物馆在杭州西湖乡正式开放。1998年中国国际和平茶文化交流馆建成。随着茶文化的兴起,各地茶艺馆越办越多。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已开到第五,各省各市及主产茶县纷纷主办“茶叶节”,如福建武夷市的岩茶节、云南的普洱茶节,浙江新昌、泰顺、湖北英山、河南信阳的茶叶节不胜枚举。都以茶为载体,促进全面的经济贸易发展。

THE END
1.中国茶俗文化的变迁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发祥地、世界最大产茶国。在种茶、制茶、烹茶、品茶、饮茶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礼仪、风俗、习惯,即茶俗。 魏晋南北朝是茶俗的萌芽期。当时,饮茶的功用主要局限在解渴、解酒、佐餐、药用、祭祀、养生等方面,也出现了将饮茶看成某种精神旨趣的初步倾向。 http://www.xinhuanet.com/ci/20240717/c73430967597471bbe7390bc1c3da0f0/c.html
2.饮茶文化中国各地不同的饮茶文化茶道常识我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也是早形成茶文化的,而茶文化发展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现在的人们也是极其喜爱喝茶的。而由于我国地域的广大,是的不同的地方形成了不同的饮茶文化,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就是一下国各地不同的饮茶文化以及饮茶的好处。 盘点中国各地的饮茶文化 https://m.39yst.com/cadaocs/201412/209396_5.shtml
3.喝茶(传统饮食文化)饮茶不但是传统饮食文化,同时,由于茶中含有多种抗氧化物质与抗氧化营养素,对于消除自由基有一定的效果[1]。因此喝茶也有助防老,具养生保健功能,每天喝三两杯茶可起到防老的作用。茶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喝茶对于清油解腻,增强神经兴奋以及消食利尿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但并不是喝得越多越好,也不是所有的https://baike.sogou.com/m/fullLemma?lid=95925
4.你是如何理解吃茶喝茶饮茶品茶不同的文化呢?品茗早茶悦目的茶色,甘美的茶味,清新的茶香,精湛的茶具,再配以如诗如画的环境,可谓一个完整的美学境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想要了解更多茶文化知识,请点击右上角关注我们!【小壶仙】每天介绍最专业的茶叶知识,分享传统的饮茶文化!https://dy.163.com/v2/article/detail/FBG6D3530545A94Y.html
5.广东早茶文化而据调查显示百分之三十的人认为广东饮茶文化经过创新发展和推广宣传可能会得到更好的发展,会有越来越兴旺遍及全国之势。因此笔者也认为,在传承和尊重传统的基础上,结合时代发展趋势,进一步改善茶楼用餐环境,增加食物口味,突出地方特色亮点,利用互联网媒体加强宣传推广工作,广东早茶文化不仅能保持现有优势是广东地区居民生活http://gzgfwh.gzhu.edu.cn/info/1049/1424.htm
6.茶饮文化从饮茶的味道看,俄国人更喜欢喝甜茶,喝红茶时习惯于加糖、柠檬片,有时也加牛奶。因而,在俄罗斯的茶文化中糖和茶密不可分,人们用 厂岌学悃讧咬?зачай- 悃学绉学?(直译谢谢糖茶)来表示对主人热情款待的谢意。从饮茶的具体方式看,俄罗斯人喝甜茶有三种方式:一是把糖放入茶水里,用 搅拌后喝;https://baike.baidu.com/item/%E8%8C%B6%E9%A5%AE%E6%96%87%E5%8C%96/10509274
7.俱舍人文中国茶文化在日本综上所述,中国的饮茶文化至迟在9世纪上半叶就传来了日本,但最初仅限于贵族阶层的一角,而且饮茶作为唐风文化的组成部分,随着遣唐使的停止和日本国粹文化的抬头,曾一度衰退。到了12世纪末,荣西从中国带回茶种,种植茶树,著《吃茶养生记》,使饮茶得以复兴,并广及佛寺、武士阶层。其中特别是在禅院,饮茶已不仅仅是https://www.jianshu.com/p/9a9f1a554c65
8.江苏茶文化源远流长,李白曾在南京写就中国第一首咏茶诗“明清时期的饮茶文化在江南非常盛行。”葛长森曾在《红楼梦》《儒林外史》中发现了江苏饮茶文化的描述。《儒林外史》中记载了明清时期南京的饮茶盛况,“大街小巷,合共起来,大小酒楼有六七百座,茶社有一千余处。不论你走到一个僻巷里面,总有一个地方悬着灯笼卖茶,插着时鲜花朵,烹着上好的雨水,茶社里坐满了https://news.xhby.net/index/202301/t20230105_7795880.shtml
9.中国文化之茶文化茶文化意为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等。 茶文化起源地为中国。中国是茶的故乡,汉族人饮茶,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中国汉族同胞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 茶叶功效 http://m.zhubaojie.com/index.php/faxian/news/view/1/6567
10.茶文化十二讲在线收听mp3全集中国还是茶树的原产地,也是饮茶文化的发源地。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中华民族在茶的发现、栽培、加工、利用以及茶文化的形成、传播与发展上,为人类进步与文明谱写了光辉的篇章。《茶文化十二讲/中华文化公开课》从茶史、茶叶、茶具、茶艺、茶典等十二个方面,解读了中华博大精深的茶文化。 展开https://www.qingting.fm/channels/438240/
11.[遇鉴文明]中国饮茶盛于宋并诞生民间茶馆文化[遇鉴文明]高罗佩用《琴道》向西方人介绍古琴文化 00:02:35 [遇鉴文明]高罗佩松风琴时隔半个世纪再次奏响 00:02:56 [遇鉴文明]松风琴落叶归根 演绎国际版知音故事 00:00:29 [遇鉴文明]异国演奏《黄河》让郎朗思乡落泪 00:01:27 [遇鉴文明]中外音乐互鉴的意义和价值 00:02:25 [遇鉴文明]中国京剧是写意的艺https://tv.cctv.com/2022/09/17/VIDEGDFKpLK4Q5RDLtixVVxQ220917.shtml
12.茶艺与文化:品味历史,领略茶道精髓40、【单选题】文士茶艺的特点是文化内涵厚重,品茗时注重( )。( B ) A、品质 B、意境 C、器具 D、氛围 41、【单选题】唐代皇宫贵族不会选用( )饮茶。( D ) A、金银茶具 B、秘色瓷茶具 C、琉璃茶具 D、瓷碗 42、【单选题】茶叶冲泡时,( )不影响茶的香气、色泽、滋味得以充分发挥。( D ) https://blog.csdn.net/yangfany01/article/details/12024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