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茶文化视域下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3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
3.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与思维理解和行为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将技能实践与精神文化紧密联系起来,对于科学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而言,应当高度重视行为实践与思想理念。然而,针对现阶段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情况,通过开展系统的分析工作,可以发现:其对思想政治知识教学活动重视程度比较高,很难有效地将文化理念与精神思维融入进来。在进行有关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教师虽然开展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各项内容的讲解工作,但是不能够将多种元素系统加入进来,比如,有关思想政治理念、精神文化、行为规范等,这样学生很难真正参与至思想政治学习活动中,不能够真正理解思想政治教学活动的本质。在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过程中,由于不能够充分融入思维理解与行为实践,对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活动的科学性与高效性造成了不利影响。
3.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够与教学的针对性和广泛性紧密联系起来
4茶文化视域下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措施
4.1明确茶文化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
4.2在专业教育中渗透中国传统茶文化
4.3将中国传统茶文化融入至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
4.4规范学生思想行为,帮助学生掌握优秀文化
1戏剧影视文学作品的发展状况分析
2我国茶文化体系的价值内涵诠释
3戏剧影视文学作品中茶文化的价值应用
4茶文化与戏剧影视文学艺术的融合策略
关键词:新经济时代;茶文化;旅游体系;发展机制;内涵研究
如果能够将生态开发、绿色提升这一理念融入到茶文化旅游活动开发过程中,其必然能够实现茶文化资源开发应用的最大价值。因此,在这一背景下,创新茶文化资源应用理念,优化茶文化旅游产业经营思路就极为必要。
1茶文化旅游发展的具体背景分析
2茶文化旅游的具体内涵认知
3新经济时代对茶文化旅游发展的具体特征及影响
4新经济时代背景下的茶文化旅游发展模式构建思路
我国有着丰富完善的茶文化理念内涵和元素内容,通过对整个茶文化体系的具体经营状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到文化元素和生态内涵是整个茶文化体系经营发展的基础和关键。而在当前整个时展背景下,人们对旅游产品的要求更高,只有诠释和融入人们的价值需求,从而才能实现整个旅游产业经营的最佳效果,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其也为茶文化理念传播提供了重要帮助。当然其也满足了社会大众的旅游文化消费需求。对于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来说,其中想要实现理想的开发效果,就需要在满足社会大众消费需求的基础上,融入文化元素和生态理念内涵,特别是凸显茶文化的深远内涵。客观而言,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想要实现理想的开发效果,还要注重创新旅游元素,尤其是在整个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必须凸显自身特殊性,同时还应与时展相结合,特别是要注重对整个旅游产品的各个细节和具体元素内容进行挖掘,通过提升旅游产品的发展层级,从而在创新产品经营体系的同时,满足社会大众参与茶文化旅游活动的具体需要。
5结语
在新的经济时代影响下,无论是具体的发展内涵,还是社会大众的层次化需求,都实现了全面提升,事实上,当前已经进入社会大众参与旅游的全新时期。相对于传统的旅游时展状况来说,目前整个旅游市场的需求,逐渐呈现层次化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而休闲生态旅游不仅是社会大众新的消费趋势,更重要的是人们回归自然、融入自然,实现自身旅游需求有效诠释的重要表现。
参考文献
[1]赵万芹.从文化感角度谈旅游产品包装设计的设计创新[J].中国包装工业,2013(1):92-97.
[2]李付星;孙健.体验经济时代下川南盐文化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创新[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9):112-115.
[3]朱三元.浅谈产品设计中的民族特征———传统元素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运用[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4(7):205-208.
2当前动画设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
3传统茶元素在动画设计中的运用思路分析
随着人们对文化消费需求不断更提升,如今动画作品作为社会大众文化消费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其有着庞大的消费需求,因此优化动画设计工作己经成为动画创作过程中的重要要求,而对于整个动画设计工作来说,应用传统茶元素的具体思路为:
3.1融入传统茶文化,丰富动画设计内涵
在动画设计开展过程中,想要实现其设计目的,需要清晰其设计定位,丰富其设计内涵。对动画设计来说,只有具备了相应文化内涵和客观情怀,才能让观众感受到其中所设释的内容,才能达到动画设计相应的深度。以往动画设计工作开展过程中,往往是将设计元素进行堆砌,因此在提升动画设计水平的今天,我们要通过融入传统茶文化元素,丰富整个动画设计活动的内涵,通过清晰其发展定位,进而实现动画设计效果。
3.2将茶文化元素体系化融入到动画设计
我国有着丰富的茶文化元素,无论是茶文化内涵,还是茶文化资源,都极为丰富。对动画设计活动来说,丰富的茶文化元素将为整个动画设计活动开展提供全面素材,其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动画设计工作开展的具体水准。比如在动画设计过程中,可以将一些茶文化元素体系化融入到动画设计元素中,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场景,或者一些具有标识性内涵的素材等等。这些元素的具体融入,不仅大大丰富了动画设计的素材,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实现了动画设计与传统文化的体系化融合。
3.3创新发展动画设计理念,提升其创意特性
3.4综合利用传统茶文化元素,提升其设计水准
动画设计工作并非单一资源利用,其更多情况下是多样元素融合的产物,因此,正是其多样性和体系化,决定了我们在开展动画设计工作时,必须综合利用传统茶文化元素内涵,通过将传统茶文化的物质元素与精神元素相融合,从而实现对传统茶文化的全面继承。而综合利用传统茶文化的过程,也是提升动画设计水准的必经之路。在动画需求不断加大的今天,革新设计理念,融入有内涵的文化元素,极为关键。
2茶文化在当代音乐教育中的重要价值
2.1增强审美感知力
音乐属于声音艺术的一种,也是情感最为丰富的艺术形式。因此,采茶戏、茶诗歌、茶艺表演等各种茶文化在当代音乐教育中的应用,不仅要蕴含深厚的审美意境与茶道精神,而且还要增强动作的“神韵”与美感度,这样学生才能通过聆听与观赏真切感悟到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及美的享受。[2]伴随着学生在音乐知识方面的不断积累与提升,促使学生对音乐的表达方式产生了更多理解,也更易于把握音乐作品中蕴含的茶道精神、表达意境等,进而提升其审美感知力。
2.2有效拓展想象力
从某种角度去讲,丰富的想象力主要是指从对象的表现形式中获取更为广阔的思考与想象空间。将茶文化应用于当代音乐教育中,不仅能够有效帮助学生体验美、发现美以及拓展美,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深化学生对人生、对生活的感悟,增加想象的弹性空间,而且有助于学生通过音乐科学表达自己的内在情感,深入理解与把握音乐作品的本质内涵与文化蕴意。例如,在当代音乐教学中学习作品《十二月采茶》时,蕴意饱满的曲词不仅仅能让学生体会到茶农愉悦欢快的心情与奋发向上的积极态度,虽有无奈但却毫不气馁的伟大精神,更为关键的是能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对茶园的景象、茶农的情感及辛勤劳作的画面等展开丰富的想象,让学生在欣赏美、感受美的同时,还能有效拓展想象力。
2.3建立健全高尚人格
3茶文化在当代音乐教育中的运用路径
3.1增加教材的茶文化内容比重
3.2发挥多媒体的音乐教育功能
新时代的多媒体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已被广泛应用到包括学校在内的多个领域,多媒体教学已成为现代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有利于促进当代音乐教学内容的积极开展。根据近年来的调查数据显示,诸多音乐教师仍以“唱练结合”的传统教学方式为主,这种单一的、机械的教学模式缺乏专业性,而且易于出现走音、气息不稳等现象。[4]然而,多媒体作为集声音、图像、文字、视频等多种元素于一体的现代化科学技术,如果当代音乐教师能够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功能与作用,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之中,不仅可以提高音乐示范的精准性与逼真性,而且丰富多彩的教学画面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具体而言,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播放有关茶文化音乐的音频、视频以及有声读物等,从而提高学生的直观认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茶文化在当代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影响力。
3.3开设茶文化的音乐欣赏课程
3.4重视实践活动的科学合理组织
总而言之,历经数千年的茶文化,不但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还是全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中国茶文化还影响着英国、日本等国家的茶文化形成。当代音乐教育如果能够将茶文化科学引入到课程之中,则可以有效巩固茶文化在当代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功能。从微观视角去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感知力与审美力,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道德情操与整体素养;从宏观视角去看,也是传播与发扬中国茶文化的主要路径,对提高整个社会的品德素质、人文素养以及精神文明等有突出作用,更有助于提升中国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作者:王芳单位:河南理工大学音乐学院
[1]曾竹娥.浅议音乐教学的生活化取向———以赣南采茶戏教学为例[J].群文天地,2012(11).
[2]杨韶军.粤北采茶戏及其音乐歌舞特色[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2(09).
[3]陈茶凤.茶文化学科音乐课开设的意义和教学设计[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08).
1梧州六堡茶茶文化旅游的区域优势
2梧州六堡茶茶文化旅游的不足
3梧州六堡茶茶文化旅游产品的整合开发举措
3.1提升“整合”意识,强化管理层引导作用
思想决定行动,提升梧州六堡茶文化旅游产品整合开发的前提在于让当地政府管理层首先树立起区域旅游全面发展的观念,发挥其应有的指导整合旅游产品行动的作用。政府管理部门在进行宏观规划与决策时,需要强化对整合茶文化旅游产品的宣传与引导。只有政府管理者不断重复区域旅游发展的意义、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产业发展的作用,让基层生产经营者通过尝试获取切实的利益,才能在社会上营造起开展区域旅游的氛围,进而推动整合茶文化旅游产品的进程。
3.2实现茶文化与养生之旅的深度整合
4结束语
区域旅游是经济全球化时代下的必然产物,传统旅游的狭隘性、片面性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被区域旅游取代是历史进步的结果,也是现代经济深度融合的需要。梧州六堡茶作为广西典型的茶文化代表,在本质上已经具备了融合茶文化旅游的条件,只是实践过程中种种不足让其没有发挥出潜在的作用与价值。以区域旅游理念开发六堡茶文化旅游产品的整合既是促进六堡茶文化向多领域延伸、实现更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举措,更是带动整个岭南茶文化、经济发展的有益推动力。
[1]张义丰,等.新时期中国茶旅一体化发展及前景分析[J].资源科学,2010(3):78-87.
[2]李伟.郭芳.论茶文化对旅游业的牵引作用[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1):13.
一、我国茶产业现状
从我们国家的茶产业现状来说,我们国家的市场的构建与运行都相对于国外有很大的差距,我国市场的构建与运行影响了我国茶产业发展。在我国茶产业来看主要是我国的茶叶没有做成品牌,导致了我国的茶产业缺少品牌,通过这些就可以看出我们国家的茶产业在世界上的排行。但是不得不知道的是,我们国家从古至今都是产茶叶的大国家,但是茶叶大国与茶叶强国是不同概念,我们国家虽然是茶叶大国但不是茶叶强国。因此,我们需要打造我们自己的茶叶品牌,只知道有这种茶叶,没有将茶叶做成品牌,这是不行的,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也是一个磨灭不掉的印记。在中国生产茶叶的县非常多,总共有2000多个,其中生产的茶也不乏名茶优茶。但是真正做出品牌的茶却很少,能说出来的茶的品牌也是不多的。
另外一个阻碍我国茶叶发展的因素就是茶行业的混乱,恶性竞争,导致茶市场不好。主要是现在中国的茶叶还没有准确的价格定位,导致很多商家乱喊价,乱要价的场面,也有部分商家违背行规,恶性竞争,导致了消费者分不清什么茶是真的,什么茶是假的,引起了消费者的不信任,给行业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也打击了消费者对名茶的信心。
二、茶业产业化的发展的状况
1、农产品流通环节多,损耗大,是导致农产品“买难卖难”的重要原因。茶业从田间到消费者能享受到茶的甘甜香醇,要经过数个环节,每增加一个流通环节,成本都将增加。同时,由于物流设施建设滞后,在此背景下,加快茶产品流通环节成为当今的一个重要探索。
3、中国茶文化内涵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中国的茶文化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也是中国礼仪的体现,在中国如果有客人到家里做客,首先都是把茶泡好给客人品尝,这就充分体现了茶文化在中国礼仪的重要性。
三、促进我国茶叶产业化发展对策建议
第一,要加快研究出代表茶叶特质、并极具竞争力的统一品牌。加强文化宣传力度,引领茶产业的发展,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文化的价值理念正从文化从属论到文化立国论转变,文化事业面临着一个难得的机遇,文化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和财富。在茶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内含着一种真、善、美的崇高精神,茶文化的核心就是和谐,其中的精神内涵已与云南各地的民族意识、民族气质、民族品格水融,向世人展现了一幅幅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生活画卷。
第二,扶持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在茶加工上,规范加工技术,根据茶叶品种的特点和企业加工的情况,适当改良技术。在加工企业方面,鼓励和支持企业之间的合并重组和组建股份制企业,使企业做大做强,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国内外大型茶叶加工企业入驻。实行企业联合基地、联合市场,基地联合农民的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管理模式,引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以较高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以较强的新产品开发创新和辐射能力,延伸茶叶产业链,全面推进我国茶叶产业化开发的进程。
第三,搭建茶业经营平台,创新茶业流通体系。搭建茶叶经营平台,实现茶业产销的信息化。通过建立茶业电子商务平台。为茶商提供商务、信息、合作、人才等交流通道,培育茶叶流通体系,实现茶业流通体系的现代化。《农产品电子商务白皮书(2012年)》显示,涉农电子商务(涉及农村、农民和农业的电子商务)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以阿里巴巴为例,2012年阿里平台涉农网店数量快速增长,截至2012年,正常经营的注册地在农村含县的网店数为163.26万个,其中注册地在村镇的为59.57万个;经营农产品类目的网店数为26.06万个,涉及农产品商品数量1004.12万个。而在阿里巴巴B2B平台,经营农业类目的诚信通账号在2012年底也达到1.7万个。(作者单位:1.贵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2.西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马述忠,黄祖辉.农产品反倾销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J].农业经济问题,2005(3)
[3]彭涛,卢凤君,刘清水.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策[J].中国科技论坛,2006(3).
[4]宋丽萍.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思考[J].农村经济,2006(4)
一、学术价值
(一)历史价值
对现代尚存的紫砂陶艺遗产的调查,并结合考古出土紫砂实物及传世紫砂实物之工艺分析,证明该工艺的技法、流程、特征得到了完好的保存。传承至今的宜兴紫砂陶艺堪称文化“活化石”,对研究我国传统陶艺内涵及其文化历史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二)科学价值
二、艺术价值
紫砂陶艺在成器过程中创造了很高的美术价值,一是材质之美:质朴无华,完露的天然肌理,珠粒隐现,或如玉石,或如金铁,“紫而不姹,红而不嫣,黄而不娇,黑而不墨”,且愈用愈美,使人喜爱。二是工艺之美:各种造型端正完美、大小适中、体态各谐,圆器珠圆玉润,方器轮廓周正,花器表达逼真,筋纹器脉络清晰,嘴、盖、钮、线搭配协调,浑然天成,各种装饰手法丰富多彩。三是使用的功能美,紫砂壶饮茶可获得诸多美的享受。四是高雅的品味美,紫砂器吸纳了大量的传统文化精华,可谓“温润如君子,或豪迈如丈夫,或风流如词客,或丽娴如美人,或廉洁如高士”。它作为一种民间工艺类生活器具,它真正达到了雅俗共赏,可用可品的艺术境界。
三、文化价值
(一)在中国历史悠久的陶瓷工艺及其文化传统上具有唯一见证的价值,几百年来,其工艺传统世代相承,具有悠久而鲜明的地方特色,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还没有第二处地方类似的体系。
(二)具有体现高超的民族工艺水平的价值。紫砂陶艺用料独特,加工技艺独特,艺人自己制作各种各样艺术化的加工工具,采用围片打身筒法或切片镶身筒法及刮、削、勒、推等多种成型技法,在装饰上又吸纳传统的诗、书、画、印等中国传统文化精华,造型语言丰富,器型繁多,融实用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确实体现高超的工艺水平。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茶叶的起源地,是世界产茶、饮茶最早的国家,制茶饮茶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陆羽《茶经》系统总结了唐代及其发前的茶叶生产、饮用的经验,也提出了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陆羽及其同时代的一些文人,都非常重视饮茶的精神享受和道德规范,而且非常讲究饮茶用具和煮茶的艺术,可发说中国的茶道、茶艺从此产生。茶文化是中华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对社会文明进步与经济发展作用很大。
研究茶和茶文化的发展史,还能观察到中国历史上不论是儒家、释家、道家和民间人士都非常重视茶文化中所蕴含的精神文明,非常重视茶与文化的结合。
综上所述,古人经营茶叶,是借助文化经营高档茶叶,百姓的饮茶大部分是自制的。对茶叶营销的需求不强,所以,单纯的玩文化就可以做好茶叶营销了,而不同地区的茶文化有所差异,各地都在致力于发展自家的茶叶品牌和茶叶文化,虽然这种文化资源运用的不怎么样,但总能自圆其说,搞出新的牵强附会的历史名人典故来。以至于发展到现在,各种茶叶品牌画地为牢,各地政府都在宣传自家的文化,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种茶叶品牌的大规模出现搞的消费者头都乱了,不知道到底那个品牌那个地方的茶叶是好茶叶。
在市场调研中,发现,除了普洱和安溪铁观音有较好的表现外,大部分茶叶都没有走出地区或者没走出省份,自产自销现象普遍。记得当年乔家大院的乔二爷都知道南茶北贩,纵横全国乃至俄罗斯,今天的茶叶后继经营者倒不如前辈了。也许有的朋友不以为然,现在的很多地方茶叶想走出去,不过是不知道怎么走出去摆了,或者曾经走过,失败了,就放弃了。
今天的茶叶怎样进行营销?怎样逐步培育出大的世界级的茶叶品牌?史立臣笔者认为茶叶经营者必须思考清晰以下问题:
1.茶叶到底是文化还是商品?
2.使用茶文化拉动茶叶营销还是把茶文化仅仅作为茶商品的一个支撑点?
3.我们要走的路是茶文化带动茶叶营销还是茶商品带动茶叶营销?
4.茶叶消费群体是高层次的有闲有钱者还是大众?
5.茶叶包装营销和散茶营销到底那个是主流/
6.茶叶营销到底需不需要现代的营销手段和技术?
7.到底如何给消费者一个清晰的茶叶消费概念?
8.茶叶营销的渠道到底在那里?
9.茶叶品牌建设如何建立新的思考模式?
10.如果茶叶没有标准,那么如何建立自己的标准?
下面就上述问题进行分析,以图建立新的茶叶营销的思考体系:
1.茶叶到底是文化产品还是商品?
茶文化营销主题元素:高雅茶事,孤芳自赏的茶文化是纯文化。是一些闲官,儒商、艺术家的“茶以载道”,它只是极少数人曲高和寡的嗜好,只代表个体的艺术品位,而不代表茶商品定位与产品销售主张,更不能体现市场的价值诉求点。以文化引导市场只能满足极少部分消费需求。艺术不能代替市场竞争。
茶商品营销主题元素:茶商品则是商业社会产生的一种茶文化产品,它面对的是市场,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茶商品需要体现主题包装和品牌内涵,可以和消费者产生共鸣、促进销售,培养忠诚度,是一种需要市场认可,庞大销售业绩支持,体现赢利性的商品。它有准确的市场定位和强烈的诉求点。
结论:文化是为了产品服务,而不是产品为文化服务;“文化”是为了产品的销售,而不是牺牲销售来证明自己的品牌(企业)有文化!茶是商品不是艺术,中国茶叶企业,不能为了文化做文化,中国人把茶当艺术,而西方人只把茶当商品,所以外国有世界排名的大茶商,中国没有。
笔者结论:中国茶业营销:“文化过度、营销不足”
品位高雅,茗醇而乐,古时品味好茶是有钱人的专利。老百姓不需要也饮不起好茶。这是古代的阶级性观念,现在的名优茶经营者还在玩味这些恶俗的营销观念,以至于面对世界级茶叶品牌软弱的无缚鸡之力,任人宰割。不否认,高档次的诸如政府官员企业大老板等是高档茶叶的消费群体的一部分,但大家都盯着这块蛋糕就没什么意思了,广大的大众消费市场视而不见,专盯礼品茶叶,这是营销能力弱的表现,茶叶是什么?柴米油盐酱醋茶,是大众生活的一部分,不是特权人物的专利享受产品,不是只有逢年过节才消费的节日性产品,为什么茶叶企业不能很好的注意到这一点,进行系统的营销思考?哪一个企业把名优茶主向大众消费群体推广,那么这个企业距离世界级的茶叶商就不远了。
5.茶叶包装营销和散茶营销到底那个是主流?
笔者进行了大规模的市场调研,组成了十几人的调研队伍,发放了几千份调查问卷,调研的结果是90%的消费者希望购买到包装茶叶?什么是包装茶叶?是有产地,有生产厂家,有生产日期,有QS认证,等等。可是,去市场看看,大部分所谓的名优茶在茶铺里面都是一桶桶一罐罐,上面没有产地,没有生产厂家,没有生产日期,没有QS认证,能证明是好茶叶的只是经营者的嘴,上嘴皮一碰下嘴皮,普通的茶叶都能说成是顶尖级的茶叶,还可以把非信阳毛尖说成是号称淮南第一茶的信阳毛尖,于是,消费者买回去后喝起来觉得不爽,就会下结论:1.信阳毛尖不过如此,2.散名优茶信不过。
散茶销售的弊端:
1.产区,品种、等级无法保证
2.重量无法保证
3.分销商销是否销售厂家茶叶无法保证
4.质量风险,如果分销商销售的冒名厂家茶叶出现质量问题危及消费者,茶叶生产厂家只有一条路可走。
5.无法为品牌建设提供支撑
6.渠道物流无法准确控制
7.无法提高市场覆盖率
……………
和茶叶企业的高层,中层和销售一线的人沟通,发现这些哥们都是营销色盲,什么细分市场,4S,4R,什么渠道结构,经销商管控,都一头雾水。也许几个茶叶企业不能代表整个茶叶行业,但在郑州的茶博会上和许多企业的老板和展会人员进行交谈也发现这些人不是真正懂得营销,很多都是处于理论略知状态,至于怎样把营销技术和手段方法运用到茶叶营销中去很是茫然。
茶叶企业的营销观念落后,动辄就贡茶御茶,动辄就龙啊凤啊,不考虑产品的诉求点是什么,不考虑市场的需求是什么,销售就往茶叶店批发市场跑,经营就考虑建几家专卖店。尤其在招聘上,先考虑的是懂不懂茶,不考虑懂不懂营销,懂茶有什么用?能带来销售吗?能销售的不用会品茶,能说出茶叶的好处,自己茶叶和其他茶叶的独特性,能知道怎样把销售业绩做上去,能帮助茶叶企业建立起品牌,能为茶叶企业带来利润就行。品茶专家不能做营销专家,尤其企图单单依靠文化进行营销的品茶专家更不能做茶叶营销。
市场调研中发现,很多消费者很是迷茫,一芽一叶好还是单芽好,采摘的早好还是晚好。消费者些许知道一些怎样选购茶叶,但不知道怎样泡茶才能喝道好的茶汤。企业的包装盒设计的很是有档次,却连怎样泡茶怎样储存茶叶都不去教给消费者,其实这一块正是一个茶叶企业区分其他竞品的一个落脚点,却不知道运用。
和茶叶企业的销售人员进行沟通,和他们聊经销商的问题,发现这些销售人员口中的经销商竟然是终端茶铺,翻阅企业经销商的目录,赫然发现98%的所谓经销商都是茶叶店铺。悲哀,连终端和渠道都没有分清晰。渠道通常指水渠、沟渠,是水流的通道。但现被引入到商业领域,引申意为商品销售路线,是商品的流通路线,所指为厂家的商品通同一定的社会网络或商而卖向不同的区域,以达到销售的目的。故而渠道(marketingchannel)又称网络。渠道必须具有流通性质,否则就不能称之为渠道。
茶叶是日常消费品,它必须符合消费者的购买习惯的购买便利性,那么,凡是消费者能达到的地方都是茶叶企业的渠道控制点和铺货点,茶叶应该像饮料一样,在任何地方都利于消费者购买,这任何地方就是茶叶营销渠道的中点或结点。茶叶店铺和茶叶批发市场只是茶叶渠道的一小部分。
有名品而无名牌,这是对目前中国茶业说得较多的一句话,也成了许多茶界人士的心病。西湖龙井天下闻名,但有多少消费者能说出某个牌子?没有!比如信阳毛尖的知名度,如果非要套用“品牌”这个词,那最多也只能说生产信阳毛尖所有产品的河南信阳的地域知名度。而作为品牌而言,最根本的是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一种信任关系。而这个特定地域产品,常常是有众多分散且操守不一的企业在经营,因而难免会出现“劣币”或者“搭便车”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直接导致信任关系的建立,从而阻碍品牌的建立。以信阳毛尖为例,信阳市现有茶叶品牌200余个,其中拥有一定生产基地且已注册的品牌50多个。目前,信阳市没有国内消费者认可的信阳毛尖品牌,也没有让河南消费者认可的信阳毛尖品牌,信阳的原产地标示没有给当地的信阳毛尖更好的发展,反而给假冒伪劣者可乘之机,因为加诸原产地标示的包装可以随意买卖。此时,消费者就无法将信心建立在“信阳毛尖”字面上,无法仅仅根据“信阳毛尖”来完成自己的购买决策。
在混乱的茶叶市场环境下,对那些有思路有实力的茶叶企业是很好的机会,可是那些企业能利用这些机会呢?
就本人的理解而言,中国茶业目前尚处于品牌意识的觉醒阶段。即便要说中国茶业有品牌,那也还是处于非常弱小的阶段。这一局面,是中国茶业目前的软肋。但如果换个角度,未尝不可以说这是目前中国茶业存在的巨大机会。谁能真正理解品牌并大力度建设品牌,谁就有可能在未来中国茶业赢得有利地位
茶叶品牌建设如何建立新的思考模式?
1.重新定位品牌内涵,加强品牌营销;
2.摒弃散茶,专做包装茶
3.明确目标市场,规划产品系列;
4.调整市场网络体系,加强网络管理;
5.加强产品的标准化管理。
关键词:
茶道精神;体育人文教育;作用
作为我国传统精神文化中的重要一类,茶道精神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茶道精神的价值被不断挖掘,茶道精神在体育人文教育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凸显出来,并成为利用传统文化提升体育人文教育效果的一个重要着力点。体育人文教育,对于学生自身品质、道德修养、人文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当前现状来看,通过茶道精神推动体育人文教育的发展,并提升体育人文教育的效果,仍然是一条非常可行的途径。在这样的背景下,对茶道精神在体育人文教育中的作用进行探析,具有非常深刻的现实意义。
1茶道精神简析
2茶道精神与体育人文教育的融合可行性分析
体育人文的精神,是包容的精神,是团结的精神,是和谐的精神,是公平正义的精神,客观地看,体育人文精神和茶道精神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可以说二者在一定程度上是互联互通的。基于茶道精神和体育人文精神的共同之处,将茶道精神的内在本质提炼出来,促进茶道精神与体育人文教育的融合,对于提升体育人文教育的效果来说,是非常具有实践意义的和实践价值的。茶道精神与体育人文教育的融合,对于二者来说都可以受益。在融合过程中,茶道精神在现代教育中的价值得以充分体现,这对于茶道精神在当代的继续发展、传承来说,非常有帮助,通过现代体育人文教育的良好开展,茶道精神的影响力必然会继续扩大,茶道精神的价值理念和核心内涵也必然被更多的人所知悉、所接受。而茶道精神对于体育人文教育的促进作用则更加突出,基于茶道精神和体育人文精神的契合度,茶道精神的融入,可以迅速升华体育人文精神的内涵,实现体育人文教育和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接轨,对于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中国人来说,这样的方式显然更加能够增加中国人对于体育人文精神、体育人文教育的认同感,进而促进体育人文教育质量、教育效果的提升。
3茶道精神在体育人文教育中的作用分析
实践表明,在茶道精神的辅助和推动下,体育人文教育的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这正是基于茶道精神在体育人文教育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在此,将茶道精神在体育人文教育中的突出作用分析如下:
3.1升华了体育人文精神的内涵
现代体育人文教育的目的,是向学生传达体育人文精神内涵,以此为基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人文价值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体育人文教育往往由于内涵单一且过于枯燥,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导致学生在体育人文课程中产生逆反情绪,严重阻碍了体育人文教育的开展。而茶道精神和体育人文精神有所不同,茶道精神的内涵更加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茶道精神广泛的社会受众基础,也更加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力。将茶道精神融入到体育人文教育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体育人文精神的内涵,改变体育人文精神内涵单调、乏味的客观现状,升华体育人文精神的本质。茶道精神与体育人文教育的良好融合,从更大层面上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教育的融合,不仅可以升华体育人文精神的内涵,而且非常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素养,拓宽学生的体育人文视野,可谓一举多得。在现代体育人文教育中,茶道精神的融入所能起到的推动作用,其基础就在于丰富和升华了体育人文精神的内涵,使体育人文教育可以从更宽广的精神领域向学生传达理念,这对于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来说,益处良多。
3.2突出了体育人文教育的重点
体育人文教育是以提升人的体育人文素养、涵养人的体育人文精神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教学活动。体育人文教育的特征表现为教育的人文性、持续性和多样性。在现代教育体系中,体育人文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自由平等、个性解放、公平正义、崇尚健康(身体和精神两方面皆有之)、和谐包容的价值观和精神品质,塑造学生成为真正具有现代体育精神、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对体育人文教育重点的分析,可以发现体育人文教育的重点内容和茶道精神的核心表现不谋而合,这为茶道精神与体育人文教育的融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体育人文精神和茶道精神的比较、融合过程中,二者的相同点被数倍放大,而这些相同点正是体育人文教育的重点。通过茶道精神的良好推动和有效支撑,体育人文教育的重点领域、重点内容凸显出来,学生可以更加鲜明、一目了然地掌握体育人文精神的价值内涵,而教师也可以更加一针见血、事半功倍地将体育人文精神的核心内涵教授给学生,大大提升了体育人文教育的效率、质量,实现了体育人文教育效果的实质性提升。
3.3以人文素养净化体育竞技领域
现代体育竞技经过了长期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形式和丰富的内涵,从体育和人文的角度来看,这是体育竞技和人文精神相融合的重要表现。然而在真实的体育竞技项目中,仍然有很多不和谐的行为、不正当的做法、不科学的理念存在,这在很大程度上污染了现代体育竞技领域,甚至将现代体育领域的价值观引向偏颇。在这样的情况下,茶道精神的引入,犹如一股清泉,以其中蕴含的深厚人文精神底蕴,有效净化了体育竞技领域。茶道精神崇尚和谐、融洽、包容,茶道精神追求明理、明礼、正直,这都是茶道精神中人文素养的集中体现,以茶道精神的影响为推动力,将茶道精神中的人文素养展现出来、传达出来,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人文素养之于现代体育竞技是多么的重要。真正的现代体育竞技,是人文和体育的结合,是道德与竞技的融合,茶道精神在体育人文教育中的融入,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竞技价值观,从体育竞技发展的角度来说,这是以茶道精神中的人文素养净化体育竞技领域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举措。
3.4促进学生内在人文素养和外在体育素养的全面提升
时展到今天,无论何种层次的教育,都越来越重视人的内在、外在素质的全面提升,以此促成人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培养现代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将茶道精神融入现代体育人文教育当中,就是促进学生内在人文素养和外在体育素养全面提升的一个非常积极的做法。从内在人文素养来说,茶道精神可以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影响力,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人文价值观,形成完善的价值判断能力,让学生充分掌握何为人文素养以及人文素养的重要价值。从外在体育素养来说,在全面健身的理念下,茶道精神倡导的和谐、融入、交流互通,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养成体育参与习惯,产生体育参与需求,并帮助学生掌握以人文素养为支撑的正确的体育竞技价值观、判断力,使学生在参与体育竞技活动的过程中,既完全融入,又张弛有度、行动有节,以一个健康、向上、公平、正直的体育参与者的姿态,促进现代体育竞技领域的发展进步。
4结语
体育人文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健康发展来说,可谓意义重大。基于茶道精神和体育人文精神的高度契合度,将茶道精神融入到体育人文教育中,具有非常高的可行性,并且实践也已经充分证明,茶道精神对体育人文教育所能起到的推动作用是非常显著的。在未来,应当继续挖掘茶道精神中蕴含的深厚的文化精髓,探索茶道精神和体育人文教育的融合方式,更好地将茶道精神植入、融合到体育人文教育当中,丰富现代体育人文精神的内涵,拓宽学生体育人文视野,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人文内涵并塑造科学的体育人文价值观的同时,间接促进体育竞技领域的人文素养的提升,有效推动体育竞技领域的继续发展。
作者:胡泯单位:攀枝花学院体育部
[1]纪岩.茶理论与实践在大学体育人文教育中的作用[J].福建茶叶,2015(6):177-178.
[2]陈光.谈儒家思想与中国茶道精神[J].福建茶叶,2016(1):201-202.
[3]张彦斌,郭娇.“茶道”融入体育精神———以足球运动为例[J].福建茶叶,2016(2):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