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感官评价》

本实验课程是为了配合食品感官评价理论课程的教学,开设的一门实验课程。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加深对食品感官检验理论的理解,学习和掌握食品感官检验的方法,并能够在市场调查、新食品开发和食品生产的质量控制等实际生产活动中进行具体应用。

⒉适用专业年级

本门课程适用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商品学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本科三、四年级学生。

⒊先修课程

统计学原理及方法、食品工艺学、食品风味化学、食品化学、生理学、心理学等课程。

⒋实验课时分配

实验项目

实验要求

实验类型

每组人数

实验

学时

实验一香精香料和基本风味物质的感官评价(味觉和嗅觉基本识别能力测定实验)

提交实验报告

验证型

8-10

2

实验二红酒风味特性的感官描述

3

实验三茶叶风味特性的感官描述

4

实验四乳制品的感官评价

(袋装液体奶风味的三点检验法实验)

实验五焙烤制品感官评价

(饼干的偏爱度排序实验)

实验六肉制品的感官评价

(盐水火腿的描述性感官评价实验)

⒌实验环境

要求有专门的食品感官评价室,包括样品准备区、评价区和集体讨论区。在评价区内每个评价人员相互隔离,每人配置一台终端电脑;样品准备区需备有微波炉、水池、冷藏箱、准备台等必备设备和设施;集体讨论区需备有圆桌或长方形桌一张和椅子若干把。

⒍实验总体要求

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做到:

1.较为深入的了解食品感官评价的基本原理和评价条件;

2.掌握食品感官评价的方法;

3.能够将在本门课程中所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具体的实际生产活动中。

⒎本实验的重点、难点及教学方法建议

重点:三点检验、排序检验、描述性检验。难点:描述性检验中描述词汇的选择与确定,以及对集体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学计算和验证。

目录

实验一香精香料和基本风味物质的感官评价

……………

5

8

11

14

16

19

(味觉和嗅觉基本识别能力测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

确定每个品评员区别不同样品之间性质差异的能力和区别相同样品某项性质程度大小、强弱的能力。熟悉和掌握匹配实验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通过品尝和闻事先给定样品的味道和气味,来确定每个评价员区别不同样品之间性质差异的能力和区别相同样品某项性质程度大小、强弱的能力。统计每位评价员和评价员小组的正确率。

三、实验要求

要求每位评价员品尝和闻事先给定样品的味道和气味,将自己得到的结果写在记录纸上,并统计个人的正确率,实验后提交实验报告。

四、实验准备

1.材料及样品制备

(1)材料:蔗糖、氯化钠、明矾、柠檬酸;各种香精;

(2)样品制备:蔗糖16g/L,氯化钠3.0g/L,柠檬酸0.5g/L,咖啡因0.1g/L,盐酸奎宁0.01g/L,明矾10g/L,分别配制各种溶液各1000ml,于室温下保存。

(3)品评杯:按实验人数、轮次数准备。

2.品评表设计

(1)方法选择:匹配实验法

(2)样品编码:利用随机数表或计算机品评系统进行编码。

(3)主控表:包括品评员编号、提供样品编号等。

(4)品评表设计

匹配实验问答卷

味道匹配:

您将得到4-8个编号的样品,每种样品品尝后,用纯净水漱口,再品尝下一个样品。将您品尝样品的编号和感觉到的味道,填入下栏中。

样品编号感觉味道

________________

风味匹配:

您将先后得到两组风味物质,请用鼻子先闻第一组中的每一各样品,并将其样品编号填入下栏中,每闻过一个样品之后,稍事休息。然后闻第二组物质,比较两组风味物质,将第二组物质的编号写在与其相似的第一组物质编号的后面。

第一组第二组风味物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且请从下列物质中,将符合第一组、第二组风味的物质选择出来,记入下栏中。

酸奶橙汁柠檬香草巧克力玉米香芋红果蜜桃鲜牛奶菠萝

香蕉荔枝花生香蜜瓜草莓蛋黄葡萄青苹果绿豆

五、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实验原理:

根据事先给出的各种味道和气味的结果,判定评价员对各样品的匹配结果是否正确,从而确定每个品评员味觉和嗅觉基本识别能力的水平。

方法和手段:

对于样品的味道和气味采用直接品尝和直接闻味方法;对于个人与小组的判定结果采用统计学方法计算正确率。

六、实验条件

在光线明亮、无异味存在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每个评价员在实验过程中相互隔离,独立完成实验并填写实验结果。

七、实验步骤

(1)实验前,主持人要使品评员熟悉匹配检验程序和样品特性。

(2)实验过程中,分发样品后,每个评价员独立进行品评,并记录结果。

(3)品评表汇总,记录每个品评员的反应结果。

(4)统计分析:分别统计每个评价员味觉和嗅觉匹配检验结果,分别计算正确回答人数和百分比率。

(5)结果报告:撰写实验报告。

八、思考题

1.实验环境对品评实验有何种影响向?

2.影响个人嗅觉和味觉的因素有哪些?

九、实验报告

预习理论课中所讲对于评价员的挑选和培训部分的原理和方法;要求按照本门课程中所学的感官评价对实验报告的有关要求撰写实验报告,提交实验报告的同时提交实验记录纸。

十、注意事项及其它说明

在实验过程中,每个评价员不要相互商量评价结果,独立完成整个实验。

实验二.葡萄酒风味特性的感官描述

一、实验目的

1.使学生掌握红葡萄酒、白葡萄酒的感官品质特性。

2.使学生学会用感官评价法对葡萄酒的感官品质优劣进行判断。

2.葡萄酒的感官品质特点与评定方法。

采用集中授课形式组织教学。

1.白葡萄酒、红葡萄酒的感官品质特点。

2.白葡萄酒、红葡萄酒的感官评定方法。

1.实验原理

1)葡萄酒的颜色

白酒有淡黄绿、稻草黄、金黄、金、暗金、马德拉酒色和棕色;红酒有紫、红宝石、砖红、红棕、棕色等颜色。红酒变老时会失去色泽。白酒变老会加深颜色。酒的颜色彼此不同原因有可能是由于酒的年龄、不同葡萄品种有不同的颜色或者该酒在木桶内陈年。

透明度是葡萄酒和果酒外观质量的重要标志,优质的葡萄酒和果酒应该是澄清透明,有光泽,无浑浊,无悬浮物。葡萄酒浑浊往往由微生物或葡萄中的多酚氧化酶造成,会给外观和口感质量造成不良影响。这种出现浑浊沉淀的酒是不合格品。

单宁在陈年的过程中会形成沉淀物,加上葡萄酒常年卧放储存,果浆中释放出糖分的作用,沉淀物会挂在瓶壁上,形成“挂樽”现象。沉淀“挂樽”是葡萄酒酒体成熟的正常现象,不会影响葡萄酒的果香和口感,也不会对人体有害。

2)葡萄酒的香气

包括果香、发酵香和醇香(陈酿香)几个方面。葡萄酒发酵产品,其香气应该有果实的果香、发酵的酒香、陈酿的醇香,而且这些香气应该平衡、协调、幽雅、令人愉快,不应有醋酸气味和其他异常气味。优质干白葡萄酒的香气较浓郁、雅致,表现为清香宜人的果香,没有任何异味。优质干红葡萄酒的香气表现为浓郁的醇香,无任何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常见的缺陷有:香精味、香气不足、二氧化硫味、氧化味、醋味等。

3)葡萄酒的口感

口感是葡萄酒刺激口腔中的味蕾引起的感觉。葡萄酒的口感一般包括酒精、甜、酸、涩、苦、浓淡、后味以及酒体结构等。作为葡萄酒,必须含有乙醇,由于葡萄发酵而产生的优质乙醇会赋予葡萄酒以“骨架”作用,它带有的苛性给口腔带来愉悦的刺激。甜、酸、涩、苦、咸是葡萄酒中所含成分常常表现出的味道,由于不同的搭配,构成了千变万化的滋味。浓淡是葡萄酒中浸出物含量给口腔的刺激,它与葡萄品种、成熟程度以及加工工艺有关。后味是葡萄酒在口腔中消失后所产生的味觉,它与酒的感官质量有紧密的关系。酒体结构主要是多酚类物质对口腔的刺激,它与葡萄品种、工艺及陈酿都有关系。

葡萄酒的口感应该是舒畅愉悦、纯正,各种香味细腻、柔和,余味绵长,结构感强,给人以优美的口感享受。

4)典型性

也称风格,是对葡萄酒和果酒感官质量的综合评价,是其个性的体现。一种优质的葡萄酒,除了具备它应有的色、香、味以外,还必须具备其典型特征,这也是一种葡萄酒区别于另一种葡萄酒的关键所在。而葡萄酒的典型性由葡萄品种的特点决定。干白葡萄酒应该具有新鲜、爽净、果香突出的特点,干红葡萄酒应具有丰满、醇和、结构感强的特点,甜酒应具有圆润、醇厚、丰满等特点,加香葡萄酒应该具有和谐的芳香植物香。

2.实验方法和手段

1.主要仪器与器皿

高脚杯(无色透明含铅玻璃杯)、白色餐巾、水杯

2.试剂

纯净水

3.测定食品

市售不同档次红葡萄酒、白葡萄酒。

1.观察酒外观

倒酒量占酒杯容量的1/3,不超过2/5。酒的外观包括颜色和澄清度两方面。为看出葡萄酒的颜色,必须选择白色背景,一般用餐巾或亚麻桌布,并将酒杯放在它前面。酒的外观应该是澄清透明,有光泽,似晶体,其颜色与酒的名称相符。低品质的酒失光、浑浊、有沉淀。

2.闻酒的香气

在分析葡萄酒的香气时,通常需要按下列步骤进行:

第一次闻香应在静止状态下分析葡萄酒的香气。在闻香时应慢慢地吸进酒杯中的空气。在此期间应当注意,酒杯托起时应尽量避免摇动,将鼻孔接近液面闻香。第一次闻香闻到的气味很淡,因为只闻到了扩散性最强的那一部分香气。因此,第一次闻香的结果不能作为评价葡萄酒香气的主要依据。

第二次闻香在第一次闻香后,摇动酒杯,使葡萄酒呈圆周运动,促使挥发性弱的物质释放,进行第二次闻香。第二次闻香又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静止液面被破坏后立即闻香,这一摇动可以提高葡萄酒与空气的接触面,从而促进香味物质的释放。第二阶段是摇动结束后闻香,葡萄酒的圆周运动使葡萄酒杯内壁湿润,并使其上部充满了挥发性物质,使其香气最为浓郁、最为优雅。

好的葡萄酒不仅口感平衡,而且香气怡悦,且具有馥郁、罕见等特征,即具有个性和风格。在第二次闻香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葡萄酒香气的浓度。如果香气浓郁、完整,则说明葡萄酒芳香、醇香;相反,如果香气淡,或不具有香气,则属于平淡、无味、淡弱。

3.品尝酒的味道

啜饮一小口,让酒在舌尖溶动,感觉其味道及酸甜度。好的葡萄酒应该是酸中带甜,少苦味。酒入口后,先用舌尖品,再用舌头把酒挤向口的两侧,用舌头的两侧品味,这时酒的味道就更能显露。仔细品尝,酸、甜、苦涩味、浓淡等味道,有明确印象后咽下。注意品尝一种酒后,应该用纯净水漱口。

4.回味

品尝过葡萄酒后,静坐一会儿并回味所品的酒。体会以下一些问题:

1)是否清淡,中度浓郁,或浓郁?

2)白酒:酸度如何?极少,正好,或太酸?

3)红酒:单宁太强或太涩?令人感到愉快吗?或没有单宁味了?

4)余味持续多久?

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除了外观上的区别,在香气和口感方面是否有区别?

1.预习报告

2.实验记录

葡萄酒的感官评价结果

样品序号

色泽

香气

口感

回味

1

3.实验报告

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并按时提交正式实验报告,用学校统一要求实验报告纸书写。

1.实验前必须对所做实验进行预习,提交预习报告。

2.进入实验室必须穿白大褂,不得大声喧哗,不准在实验室吃东西。

3.严格按照老师要求动手操作,确保实验过程安全。

4.葡萄酒属于含醇饮料,学生必须在教师指导下,按照实验要求进行品酒,不准借品酒机会酗酒。

实验三茶叶质量的感官审评

1.使学生掌握各类茶叶的感官品质特征。

2.使学生学会使用感官评价法鉴定各类茶叶的感官质量。

2.各类茶叶的感官品质特点与审评方法。

1.各类茶叶的感官品质特点。

2.茶叶的外形审评方法。

3.茶叶的内质审评方法。

(一)实验原理

1.茶叶的外形审评

1)各类茶外形特征的审评

绿茶和花茶的种类多,它们的外形差别较大。珍眉要求条索成眉状,紧结光滑者为优;珠茶外形要圆结,越圆越细越重实者质量越好;扁平茶外形扁平挺直者为优;片茶要像瓜子形,成条者次;烘青、毛峰等绿茶要求条索紧结,白毫多为佳;条索粗松、质轻、毫少者为次。工夫红茶要求外形成条索,以紧结者为优,鲜叶细嫩,制茶精细者条索紧结;条索卷曲者说明揉捻过重或火工过高。工夫红茶是按不同规格的产品混合匀堆而成,所以条索的粗细、长短不能要求完全一致,但碎片和茶末的存在会影响质量。乌龙茶中的岩茶,其条索虽较粗松弯曲,但其长短要适中,以紧细、质重实者为优;水仙的条索较粗大疏松;其他乌龙茶的条索要细小紧实。紧压茶则要求外形符合规格要求,块形完整,表面、边角整齐光滑,不龟裂,不掉面,不残缺,厚薄均匀,无茶梗露出,压印端正清晰。

茶叶的净度是指茶叶中杂质含量的多少。茶叶中的杂质有茶类杂质(梗、籽、片、末等)和非茶类杂质(杂草、泥沙、竹片、树叶等)两类。正品茶叶中一般不允许含有任何杂质,副品茶中不能含有非茶类杂质。

2)干茶色泽的审评。

首先干看茶叶色泽是否纯正,是否符合该茶类应有的色泽;其次看其颜色的深浅、枯润、明暗、有无光泽;是否调和,有无杂色。

绿茶和花茶的干看色泽,除与鲜叶的老嫩有关外,与鲜叶的摊放和杀青工艺的关系十分密切。工夫红茶的色泽以乌黑油润,芽尖呈金黄色者为优,暗黑者“发酵”过度,青灰者“发酵”不足,鲜叶粗老者色泽枯红。乌龙茶中岩茶的干看色泽以鲜明青褐色带灰光,条索表面有小白点者优,其他乌龙茶以青翠带铁灰有光泽者优。紧压茶的干看色泽应符合原料茶的色泽。

2.茶叶的内质审评

审评茶叶的内质时,先从审茶盘中在不同部位称取一定数量的茶样,样品的重量根据茶类和沏水量的不同有所区别。

1)茶叶香气的审评

高级红茶具有甜香,所谓“祁门香”就是有糖蜜的香气。“发酵”和“火功”是否适当,都会影响红茶的香气。绿茶的香气与鲜叶的老嫩关系密切,细嫩鲜叶制成的绿茶具有“栗子香”。乌龙茶为半发酵茶,要求具有绿茶的清香和红茶的醇香,并要求具有火功较高的香气。紧压茶的香气,一般均稍带火功较高的烟焦香,以黑茶为原料的应有后“发酵”的熟香。所有的茶类都不能有不正常的异味和霉味。

2)茶叶汤色的审评

茶叶的汤色主要取决于茶多酚和叶绿素的变化,经过“发酵”的茶叶,茶多酚受到不同程度的氧化聚合而产生数量不等的茶红素、茶黄素和茶褐素。红茶的变化最深刻,所以红茶的汤色以红艳明亮者优,茶褐素的增加会使汤色深暗。绿绿茶的汤色以碧绿清澈者优;乌龙茶以橙黄或金黄明亮者优;紧压茶的汤色因原料茶不同有所区别,以明亮浓者优;沱茶、方普洱茶则以黄亮者优。

审评汤色应及时进行,茶汤冷却后,不仅色泽转深,而且还会出现“冷浑浊”。

3)茶叶的滋味审定

4)茶叶的叶底审评

从茶叶的叶底色泽和软硬,可以反映原料的老嫩,叶底的色泽还与汤色有密切的关系,叶底色泽鲜亮与浑暗,往往和汤色的明亮和浑浊是一致的。茶叶叶底柔软者说明鲜叶比较细嫩,粗老的鲜叶,其叶底比较粗硬。

绿茶以淡黄绿色为正常的色泽,细嫩的鲜叶,在叶底背面有白色茸毛,绿茶杀青不及时或不彻底,会出现红叶或红梗。红茶采摘粗放和萎凋不均匀,容易使叶底花杂;“发酵”不足,叶底容易出现“花青”;“发酵”过度,叶底容易出现乌条。红茶叶底以鲜红明亮者优。乌龙茶的叶底应绿叶红镶边,其叶脉和叶缘部分为红色,其余部分为绿色。因乌龙茶的鲜叶嫩度稍差,所以叶底色泽不够鲜明。花茶的叶底与绿茶类似,以黄绿均匀为优。紧压茶的叶底虽因原料不同,色泽有所区别,但都以柔软鲜明者优。

(二)实验方法和手段

1.主要仪器与器皿

电磁炉、水壶、茶壶、白瓷盘、白瓷茶杯、透明玻璃茶杯

2.试剂

3.测定样品

市售红茶、绿茶、乌龙茶、普洱茶、黄茶、白茶、花茶。

1.茶叶的外质审评

将茶叶倒入审茶盘中,双手转动审茶盘,使茶叶均匀地平伏在审茶盘中,由于茶叶的轻重程度不同,能把大小、长短、碎末等有次序地分布在不同层次。一般粗大的茶叶多浮于上层,重实较细小的茶叶或碎末多分布在下层,而中层多为较均整的茶叶。用此法可以检查下脚茶、粗老茶占的比例。并通过检查观察茶叶的外形(包括嫩度、净度)是否合乎标准规格的要求。

2.茶叶的内质审评

红、绿、花茶一般称取2.5-3g,每克沏水50-60ml;毛茶取样较多,一般为5g,沏水250ml;乌龙茶称取茶样5g,沏水80ml;紧压茶采取煮蒸法,取样3-5g,用水量150-400ml。沏茶需用容量一致的审茶杯。沏茶水要求煮沸,并在杯中冲泡5min,然后将茶水倾于审茶碗中,叶底先留在杯中,并按以下顺序审评茶叶的香气、汤色、滋味和叶底。

各类茶叶的感官审评结果

外质

内质

汤色

滋味

叶底

绿茶

红茶

乌龙茶

普洱茶

2.进入实验室必须穿白大褂,不得大声喧哗,不准在实验室吃与本次实验感官评价内容无关的东西。

(液体奶风味的三点检验法实验)

通过鉴别不同厂家高温灭菌奶的感官差别,熟悉和掌握三点检验方法。

通过品尝两厂家高温灭菌市民奶,采用三点检验的方法进行差别检验,根据小组检验结果,判定出是否存在差异。

要求每位评价员品尝事先给定三个样品,辨别样品的味道和气味,将自己得到的结果写在记录上,并统计小组的正确人数,查阅三点检验表,得出是否存在差异的结果,实验后提交实验报告。

1.材料及样品准备

(1)材料:两厂家高温灭菌市民奶。

(2)样品贮藏:样品的温度应保持一致。

(1)方法选择:三点检验法

袋装液体奶风味的三点检验法实验

轮次:

1.您将收到三个编码的样品。请从左到右依次对每个样品进行评估,并选择出单一的样品。

若被试者有“说不准”的情况,可猜测,但不可放弃。检验时每个样品可反复评价。

单个样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你觉察到的差别程度的相应词汇上划圈:

没有很弱弱中等强很强

3.你更喜欢那个样品(请在适当的空格内划“√”)

单个样品________。两个完全一样的样品______________。

根据评价员对三个样品的反应,通过计算正确回答数来进行判断。

实验方法与手段:

随机性地分发样品,使A和B两样品出现的次数相等。对于三个样品的味道和气味采用直接品尝和直接闻味方法;统计小组的判定结果,计算正确回答人数,查阅三点检验相对应的表,得出是否存在差异的结果。

1.实验前,主持人要使品评员熟悉检验程序和产品特性。谨慎地提供给品评员关于处理效应和产品特性的启发和鼓励,给予必要的足够的信息以消除品评员的偏见。

2.实验过程中,分发样品后,每个评价员独立进行品评,并记录结果。

3.品评表汇总,记录每个品评员的反应结果。

4.统计分析:计算正确的回答数(已正确鉴定了单一的样品)和总的应答数,将结果与表5-3-6相对应的数值进行比较,并说明含义。

5.结果报告:撰写实验报告。

1.试设计一个带特定感官问题的风味(或异常风味、商标等)的三点检验形式的实验。

2.在自己实验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预习理论课中所讲的三点检验法部分的原理和方法;要求按照本门课程中所学的感官评价对实验报告的有关要求撰写实验报告,提交实验报告的同时提交实验记录纸。

准备6个相等的可能组合数ABB、BAA、AAB、BBA、ABA、BAB;控制光线以减少颜色差别。

通过对不同饼干偏爱进行品评,为产品开发、营销等做准备。熟悉和掌握感官评价排序检验方法。

通过对五种不同饼干样品的品尝,跟据每个评价员的偏爱程度进行排序,然后统计小组结果,并

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计算和分析,得出最终排序结果。

要求每位评价员品尝事先给定五个样品,根据自己喜爱程度对样品进行排序,将自己得到的结果

写在记录上,并统计小组的排序结果,采用Friedman检验和Page检验对被检验的样品之间是否有显著性差别作出判定,得出小组排序结果。实验后提交实验报告。

(1)材料:市售饼干5种。

(2)样品制备:样品的性状、大小等应尽量一致,并应去除商标登记号。

(3)样品贮存:样品应放在干燥的容器或塑料袋中,使用前取出。

(4)品评托盘:使用编号的品评托盘。

(1)方法选择:排序法。

(2)样品编号:利用随机数表或计算机品评系统进行编码。

饼干的偏爱度排序

轮次:1

并按从弱到强的次序进行排列,可将样品初步排定一下顺序后再作进一步调整。

检验进行时每个样品可反复评价。

需要情况下,在更换样品时,请用水漱口。

样品编码最喜欢喜欢较喜欢不喜欢最不喜欢

745□□□□□

404□□□□□

509□□□□□

753□□□□□

856□□□□□

根据品评员对样品按某单一特性强度或整体印象排序,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确定感官特性的差异。

采用排序检验法对五种饼干样品进行偏爱度的排序,并使用Friedman检验和Page检验对被检验

的样品之间是否有显著性差别作出判定。若确定了样品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别是则需要应用多重比较对样品进行分组,以进一步确定哪些样品之间有显著性差别。

1.实验前,主持人要向品评员说明检验的目的,并组织对检验方法、判定准则的讨论,使每个品评员对检验的准则有统一的理解。

反应记录总表

品评员

秩次

4.统计分析:

将品评员对每次检验的每个特性的排序结果汇总,并使用Friedman检验和Page检验对被检验的样品之间是否有显著性差别作出判定。若确定了样品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别是则需要应用多重比较对样品进行分组,以进一步确定哪些样品之间有显著性差别。

5.结果报告:根据统计分析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在偏爱度排序实验过程中,若样品有后味或样品或特征十分相似,这时会产生哪些问题,试举例

分析。

预习理论课中所讲的排序检验法部分的原理和方法;要求按照本门课程中所学的感官评价实验报告的有关要求撰写实验报告,提交实验报告的同时提交实验记录纸。

不应将不同的样品排为同一秩次;对不同特性应按不同特性安排不同的顺序。

对市售火腿肠进行风味、质地、外观的描述性感官评价,熟悉和掌握描述性感官评价的方法。

通过品尝市售火腿肠样品,对其风味、质地、外观进行描述性感官评价,每位评价员根据品尝结果在事先给出描述词汇中进行选择,并给样品的每种特性强度打分,统计每位评价员的实验结果,进行T检验,判定其评价结果是否合理,从而的出小组结论。

要求每位评价员品尝事先给定的样品,对其风味、质地、外观进行描述性感官评价,每位评价员根据品尝结果在事先给出描述词汇中进行选择,并给样品的每种特性强度打分,将自己得到的结果写在记录上,统计每位评价员的实验结果,进行T检验,判定其评价结果是否合理,从而得出小组结论。实验后提交实验报告。

(1)材料:市售盐水火腿1种。

(2)样品制备:用刀切成1cm厚的薄片。

(3)样品贮藏:样品的温度应保持一致。

(4)品评托盘:按实验人数、轮次数准备。

(1)方法选择:描述性检验法

(3)主控表:包括品评员编号、提供样品编号、品评表编号等

品评表

样品编号

品评日期

请评价你面前的样品,并在产品特性描述相符的描述词后打勾。

强度

暗黑

暗红

深红

中性红

鲜红

很不习惯

习惯

吸引人

一般般

无感觉

口味

太强烈

较强烈

适合

较淡

无味

硬度

太硬

较硬

适中

较软

太软

弹性

较强

无弹性

根据评价员对样品的风味、质地、外观进行定量的描述性强度分析,通过统计学T检验,描绘出雷达图。

采用描述性感官检验方法,并对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学T检验,判定其评价结果是否合理。

样品——品评——打分——汇总——统计——报告

(1)观察样品的颜色;

(2)用手从直径方向按压样品,感觉其硬度。

(3)用刀将样品切成5mm厚的薄片,并采用直接嗅觉法评价样品的香气;

香气的评价方法:

通过直接嗅觉法。评价员应当闭上嘴巴,用鼻子吸嗅挥发气味,不规定吸嗅的方法,

(4)用手指轻轻按压样品薄片,感觉其弹性。

(5)品评口味:

将切成5mm厚的薄片放入口中进行品尝,在口中充分咀嚼后要咽入。每次品尝完后,

用水漱口。

以上各步骤,进行结束后,立即在品评表中适当描述词处划勾。

(6)品评表汇总

(7)统计分析:采用统计学T检验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并根据计算数据绘制雷达图。

(8)结果报告:撰写实验报告。

数据汇总表

6

7

9

10

平均值

标准方差

最大值

最小值

T1

T2

1.T检验在单个样品描述性检验中有怎样的作用?

2.当进行两种样品的描述性检验时,是否仍能使用T检验?

预习理论课中所讲的描述性检验法部分的原理和方法;要求按照本门课程中所学的感官评价实验报告的有关要求撰写实验报告,提交实验报告的同时提交实验记录纸。

THE END
1.茶的内质指标如何判断绿茶乌龙茶红茶的优次?茶叶的好坏主要从色、香、味、形四个方面鉴别,但普通饮茶者在购买时只能观看干茶外形和色泽,闻干香,增加了判断茶叶品质的难度。干茶外形主要从五个方面看:嫩度、条索、色泽、整碎和净度。嫩度 是决定品质的基本因素,“干看外形,湿看叶底”即指嫩度。嫩度好的茶容易符合该茶类的外形要求,还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767399920352719028.html
2.信阳毛尖鉴别方法「毛尖质量鉴别」绿茶信阳毛尖是中国绿茶的一种,产于河南省信阳市。区分信阳毛尖的好坏主要从外形、香气、色泽、滋味和茶底等方面来判断。 以下是一些可以帮助你区分信阳毛尖好坏的指标: 1.外形:好的信阳毛尖外形扁平挺直,叶面绿中带黄,叶背白毫显露,条索整齐,茶叶看起来干燥而有光泽。 https://www.shufazhiyou.com/lvcha/245961.html
3.茶的艺术品鉴师之道二、品味之源:茶叶的种类与特性 在探索茶艺的世界之前,我们必须首先了解各种不同类型的茶叶及其独特的特性。从绿茶到红茶,从白茶到乌龙,各有其独特的风味和制作工艺。例如,绿茶以其清新爽口而闻名,而红茶则因其浓郁醇厚而受到喜爱。 三、水中画卷:泡制技巧解析 https://www.kbtob.com/tu-pian-zi-xun/464564.html
4.茶文化知识接下来,我们将从几个方面详细探讨如何分辨这三种茶。从当年春天茶园开采日起到小满前产的茶叶,为春茶;小满到立秋产的茶叶为夏茶;从立秋到茶园封园为止产的茶叶为秋茶。由于茶季的不同,采制而成的茶叶,其外形和内质有很明显的差异。那么为何有春、夏、秋茶之分呢?春茶、夏茶和秋茶的区分主要是由于气温、雨http://jngyjt.com/h-nr.html?groupId=4&jpt=4
5.除了产区与工艺,这些细节还需要多加留意!新茶茶叶老茶好茶比如,白茶如果被高温烤干,颜色发黑,这样的茶即使在新茶时期口感就不佳,更不用说长期储存的价值了。 想要收藏好茶,就得从茶叶的产地和工艺两方面入手。 这样才能确保你收藏的茶叶不仅品质上乘,而且具有长期保存的价值。 如果你不确定一款茶的产区和工艺是否上乘,那就用味蕾来判断吧。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EG2GLR0553TANT.html
6.老黄论茶:茶叶审评(四)汤色审评主要从色度、亮度、混浊度三方面去评比。 色度:茶叶汤色除与茶树品种、环境条件和鲜叶老嫩有关外,还与鲜叶加工方法不同有关,使各茶类具有不同颜色和汤色,而且由于加工技术上产生的问题会出现不正常的色。在评比汤色时,主要从正常色、劣变色和陈变色三方面去看。 https://zhuanlan.zhihu.com/p/493741154
7.商品检验与养护商品检验与养护(ppt课件)ppt大学课件预览购和商品茶检验中,均以对茶叶的色、香、味、形等方面的感官审评为主,理化指标只起辅助作用。目录1)茶叶的感官审评(1)干评外形①外形:茶叶的外形一般用条索的状态来描述,条索指外形呈条,似绳索。各种茶叶的条索并不相同。一般审评条索时可以从条索的松紧、弯直、壮瘦、圆扁、轻重、匀齐来观察评定。②嫩度http://read.cucdc.com/cw/63128/181294.html
8.评茶员复习资料18、茶叶中的茶多酚由哪些物质组成? 儿茶素,黄酮类物质,花青素和酚酸 19、绿毛茶审评的干看外形主要评什么? 嫩度、条索、整碎、净度 20、何为色种? 色种为乌龙茶中除铁观音、黄金桂以外其它品种的统称,包括水仙、奇兰、梅占等。 21、什么是职业道德? https://www.jianshu.com/p/ddb90776b66f
9.茶叶市场(精选十篇)目前,印度在茶叶产量上以绝对优势占据世界第一位,我国紧随其后。以1997年为例,除肯尼亚和印度尼西亚因干旱减产外,其它几个主要产茶国普遍增产。世界产茶总量达266.67万吨,创下历史新记录,比1996年增产1.05%。 从价格上看,1997年世界主要茶叶拍卖市场的综合平均价格达到每公斤1.493美元,比上一年增长24.8%。各国茶叶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0r2v37d.html
10.感官审评·福鼎白茶白茶散茶干茶审评:在开汤前,应先把盘,即双手持样盘的边沿,运用手势作前后左右的回转转动,使茶叶均匀分布,然后通过反转顺转将茶叶收拢集中成为馒头形,使毛茶分出上中下三个层次,依靠视觉和触觉进行白茶干茶外形的品质鉴定;老白茶外形的品质鉴定主要从干茶的色泽和干茶香的变化进行鉴定,一般陈放的年份越长,其外形https://www.meipian.cn/1886wx7g
11.茶道入门——识茶篇从色香味形嫩度品种叶底等方面而这些对茶的认识除了用于市场上的买卖之外,重要的还在于享用,所以“识茶”尚包括了“评茶”、“赏茶”的内容在里面。本书从色、香、味、形、嫩度、品种、叶底等方面详细地解读了茶之间的差异,还将对茶的认识延伸到泡好的“茶汤”上,有助于我们比较全面地认识和欣赏所有的茶。http://product.m.dangdang.com/detail1063379969-20540-1.html
12.茶文化外形五项:整碎、色泽、嫩度、条形、净度; 内质四项:汤色、香气、滋味、叶底。 茶叶的选购不是易事,要想得到好茶叶,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如各类茶叶的等级标准,价格与行情,以及茶叶的审评、检验方法等。茶叶的好坏,主要从色、香、味、形四个方面鉴别,但是对于普通饮茶之人,购买茶叶时,一般只能观看干茶的外形和色https://baike.sogou.com/v25253.htm
13.茶道,茶文化与茶的艺术神农有个水晶肚,达摩眼皮变茶树,中国饮茶起源众说纷纭:追溯中国人饮茶的起源,有的认为起于上古,有的认为起于周,起于秦汉、三国、南北朝、唐代的说法也都有,造成众说纷纭的主要原因是因唐代以前无“茶”字,而只有“荼”字的记载,直到茶经的作者陆羽,方将荼字减一画而写成“茶”,因此有茶起源于唐代的说法。其https://www.360doc.cn/article/10813_276234652.html
14.茶叶题目答案解析,茶叶题目答案解析1170.茶叶中呈味物质主要是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有机酸、芳香油和可溶性果胶等。 A、正确 B、错误 免费查看参考答案及解析 题目: 149.茶叶中棕榈酸、高级萜烯类物质含量,嫩度越高,其含量越低。 A、正确 B、错误 免费查看参考答案及解析 题目: 193.包揉技术的好坏,与茶叶内含物含量有关系。正https://www.12tiku.com/newtiku/so-%E8%8C%B6%E5%8F%B6.html
15.主要对干茶状况和开汤后内质状况进行评判,包括干茶外形及嫩度茶叶感官审评八因子主要对干茶状况和开汤后内质状况进行评判,包括干茶外形及嫩度、色泽、匀整度、匀净度,以及内质的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尽可能用合适的审评术语把各项因子表达出来。其中,外形包括形状、色泽、老嫩、整碎和净度等内容。汤色包括色度、亮度和清浊度;香气除了辨别香型外,还要比较香气的纯https://www.shuashuati.com/ti/d0fb3c6a9c904f8f87fd6a54264b0994.html?fm=bdcb5c45e4bc7c093e7db84cc44b3bc629
16.龙井茶是绿茶吗功效与作用怎么分辨好坏通过观茶形能辨别龙井茶的好坏,其中好的龙井茶外形狭长,茶叶表面光滑,没有绒毛,色泽翠绿油润。而不好的龙井茶条索匀整度不高,颜色偏青绿色或者墨绿色。 2、闻香茶 取一片龙井茶,将其碾碎成末,然后凑近细闻,好的龙井茶香味清爽,带有清淡的豆香味,沁人肺腑。而坏的龙井茶香气不显,甚至还带有霉味、潮味、馊https://www.cnpp.cn/focus/27190.html
17.茶艺基本知识茶叶知识茶叶中各种物质在沸水中浸出的快慢与茶叶的老嫩和加工方法有关。氨基酸具有鲜爽的性质,因此茶叶中氨基酸含量多少直接影响着茶汤的鲜爽度。名优绿茶滋味之所以鲜爽、甘醇,主要是因为氨基酸的含量高和茶多酚的含量低。夏茶氨基酸的含量低而茶多酚的含量高,所以茶味苦涩。故有“春茶鲜、夏茶苦”的谚语。 https://www.51pot.com/tea/tea-detail-33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