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情景剧剧茶艺表演《飘》的创作设计理念
(罗丽瑞/15酒店管理1班)
【摘要】
茶叶是劳动生产物,是一种饮料。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知识,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茶文化亦是东方文化瑰宝,它的美,它的意境,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法抗拒的。比如说中国茶文化可以知道,茶文化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
我用《飘》的和谐友爱主题思想来体现这款碧螺春的美,茶艺的魅力淋漓尽致提心出来,选用茶具、茶服、礼仪、背景场地、背景音乐等进行描绘,一种茶艺类型表达一种思想。
茶艺与茶道结合,艺中有道,道中有艺,是物质与精神高度统一的结果。茶艺、茶道的内涵、外延均不相同,应严格区别二者,不要使之混同。
茶道属于东方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在于东方文化往往没有一个科学的、准确的定义,而要靠个人凭借自己的悟性去贴近它、理解它。早在我国唐代就有了“茶道”这个词,例如,《封氏闻见记》中:“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唐代刘贞亮在《饮茶十德》中也明确提出:“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关键词】:茶文化;茶艺创作;太湖;(3-5个)
一、情景剧茶艺表演《飘》创作背景
(一)太湖洞庭湖茶文化
古往今来,太湖地区一直是我国文化发达的地区。太湖茶文化,作为吴地文化和中华茶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同样源远流长。太湖周边地区茶叶的种植、炒制、品饮,以及以茶为礼、以茶会友、以茶待客和以茶为市、以茶为肴,甚至以茶为“贡”的各种风尚习俗。
太湖县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茶叶品质优异,是我国最适宜产茶区、安徽省茶叶生产优势区域。太湖可开发茶叶的资源丰富,据调查,在太湖生态条件丰富的山区,适宜于持续发展茶叶的荒山、荒地及旱地、高塝田仍然有近5000hm2。茶产业已经成为太湖县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是山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而且规模种植发展迅速,加工工艺不断提高,太湖县种茶历史悠久,名于唐、兴于宋、盛于清,通过实施品牌整合,全县已实现了一个“天华”茶叶品牌等。
(二)洞庭碧螺春的品质特征
1、外形,(1)、外形紧结重实(2)、外形条索松展
形美:
洞庭碧螺春成品茶,干茶条索紧结、纤细,呈螺形,茸毛遍布,毫风毕露。茶芽非常幼嫩、完整,无叶柄、无“裤子脚”、无黄叶和老片,很是美观。
2、色艳
该茶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加以沸水冲泡之后,汤色碧绿清澈,叶底嫩绿明亮,让人颇为赏心悦目。
3、香浓
洞庭碧螺春茶,有着特殊浓烈的花果芳香,香气浓郁,清香优雅而持久,闻之令人神清气爽。
4、味醇
泡开后的洞庭碧螺春茶,滋味鲜醇爽口、甘厚生津,回味绵长;不愧为茶中之萃。
5、叶底鲜绿
(三)主题“和谐友爱”情怀的表达
二、情景剧茶艺表演《飘》的剧情设置
情景剧通常是室内剧,它有一个封闭的、相对独立的结构。现在的情景剧用于生活或者综艺节目的表演,即兴发挥。情景剧舞台茶艺,是在特定营造的饮茶场所中进行茶艺展示、茶艺表演等形式的一类艺术类活动。以一年一度的广东省茶艺师职业技能竞赛为例,赛事要求在指定的舞台中以团队、或个人的形式展开为时10~20分钟以内的茶艺技能展示。具体有几个人的分工工作等,《飘》的表演也是属于这种类型。
(一)背景与场景设置
校园是充满朝气蓬勃的地方,我们的主题思想就是和谐友爱,校园很适合,不仅仅是因为校园学生之间交流的地方,更是喝多场地都是这里提供还有发生的故事情节。和谐友爱,这个主题思想适合的对象就是校园里面的,而体现这个主题的茶艺表演,应该是在足球场,然后带上所需要的工具茶具等等,进行现场布置,因为飘,足球场的氛围比较合适,也会有更多的学生欣赏。在练习的时候,更多同学一起交流,达到主题效果。
(二)事茶艺术的设计
茶境除了景、物之外,我们事茶人的穿着打扮还有言行举止,可以看出你是否有品位,一般接触茶艺之人都是高尚之人,容不得半点无礼之举。在茶艺元素中,我们将茶服、妆容、礼仪和解说艺术归在此类。
三、茶事元素
(一)碧螺春茶文化
洞庭碧螺春,古人们又称功夫茶、新血茶,是中国的传统名茶,绿茶中的珍品。其茶具有形美、色艳、香浓、味醇四大特点
碧螺春是十大名茶之一,不仅是历史名茶,还是风靡宫中多年的贡茶,地位与西湖龙井齐平。抛开那些神奇的传说,碧螺春的名字实际上与这种茶的色泽、形状和采摘季节密不可分。“碧”是指碧螺春颜色绿,不是翠生生的绿,而是像碧玉一样有点深的绿色;“螺”是指碧螺春的干茶是卷曲呈螺旋状的;“春”则是指碧螺春只采摘春季芽头和鲜叶进行制作。
“洞庭碧螺春,茶香百里醉”。碧螺春产于江苏吴县湖水相映、茶果间作的太湖洞庭山,兼有茶香果味之美。
外形卷曲如毛螺,花香果味得天生,素为茶中之萃。
洞庭湖碧螺春干茶挑唆紧实,卷曲似螺,白毫显露,色泽绿翠。冲泡之后,汤色银橙黄绿,滋味鲜爽醇厚,香气清高持久。
洞庭碧螺春,产于苏州市太湖洞庭山,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是种植茶叶的最佳产地。
(二)茶具
“茶壶为茶之父”。泡什么茶用什么茶具,这也挺有讲究的。过去,爱茶人喝绿茶喜欢用玻璃杯,喝花茶喜欢用盖碗,喝乌龙茶喜欢用小紫砂壶和小紫砂杯。近几年来,有更有讲究的:这把紫砂壶专喝乌龙茶,那把紫砂壶专喝绿茶,最好的紫砂壶专喝普洱茶。
碧螺春所需要用到的茶具是玻璃杯,玻璃在古代称之为流璃或者琉璃,是一种有色半透明的矿物质。用这种材料制成的茶具,能给人以色泽鲜艳、光彩照人之感。冲泡碧螺春茶叶,除了茶叶、用水、冲泡办法直至冲泡用具都是有考究的,尤其是冲泡用具,即茶具1、细嫩的贵重碧螺春能够运用玻璃杯冲泡,这样能够充分的赏识到碧螺春的的外形和内质。2、用通明的玻璃杯冲泡碧螺春,能够查询到碧螺春茶在水中缓慢舒展、游动、变幻进程,咱们都称这为“绿茶舞”。
(三)泡茶三要素以及方法
(四)布草类
在进行表演时,茶具、茶叶、背景场地、人员工作准备好之时,现场布置也很重要,比如说布草等的装饰品,可以更加突显次茶艺表演的特点和风格。布草主要指的是茶艺人的服装,我们称之为茶服,还有摆放茶具等桌子上搭配的桌布。
1、服装与服饰
服装、服饰能反映人们的地位、文化水平、文化品味、审美意识、修养程度和生活态度等。服饰通过形式美的法则来实现,主要是通过色彩、形状、款式、线条、图案的修饰,以达到改变或影响人体仪表的目的,使人体趋向完美。实现服装美的法则,讲究对称、对比、参差、和谐、节奏、比例、多样、统一、平衡等。服饰要与周围的环境、与着装人的身份、节气、人的身材要协调,这是服饰的四种基本要求。
茶艺服饰除了与其他服饰一致的四种基本要求外,应主要以民族的特色服装为基础,这是由于茶道具传统性、民族性,属于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有一定的区别,要体现一种风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因而运动衣、西装、衬衫、牛仔服、T恤衫、夹克衫、休闲服等比较休闲、随意的服饰则不能用。鞋袜与服饰要配合协调,厚重的袜子应配低跟鞋,鞋跟宜低,符合茶道端庄、典雅与稳重的感觉。
对于服装也是很有讲究,毕竟代表的是文化还有表达的,在日本当然大部分是以和服为主,但是在中国,汉服为主,虽然有56个民族,但是碧螺春在这里根据主题还有地方因素,我要用汉服为茶服。因为碧螺春思绿茶,所以颜色不宜太深,要用浅色调,比如白色或者浅绿。淡妆为主,不能浓妆,手上不能佩戴手表,首饰,更不能涂指甲,也不能染发,不能披头散发。
2、桌布
桌布,颜色布料也是可以体现茶艺的特点。我的主题思想感情是和谐友爱,所以颜色以淡色为主,以浅蓝色为主,边边可以以一些装饰品进行搭配,温馨暖色。布料是光滑布料,舒适,就算有点微风的点缀,飘起来也是很好看。
(五)茶事礼仪
从古至今,礼仪贯穿在社会活动的每个角落,从朝堂到市井,从祭祀节庆到婚丧嫁娶,每一项活动都有其特定的礼仪,当人们要进入某一个领域的时候都要先要学习该领域的礼仪,才能够顺利进入其中。茶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礼仪。茶艺师在从事茶事活动之前要先掌握好茶艺礼仪,一方面表示对茶艺的尊重,另一方面也为在这个行业中立足做好准备。
礼仪,茶艺师要掌握好茶艺礼仪,对茶艺师形象礼仪的基本要求是:大方,自然,亲切,文雅;彬彬有礼,款款而谈。“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这是站姿,坐姿,跪姿还有走姿的要求。
发型与妆容,俗话说,三人分,七分打扮。适合的衣服和妆容,发型可以使一个人的形象加分,对于茶艺师来说,适宜的衣着打扮首先是对客人的尊重,其次可以提升个人或集体的形象。茶艺师是茶文化的传播者,所以妆容和发型要和茶性相合。整体风格要端庄典雅,大方得体。陆羽曾说,茶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因此从事茶艺操作的茶艺师妆容不可以浓艳,服饰、发型也不可以走大胆、夸张的的路线。一般来说,茶艺师的服装要典雅,化妆可以是淡妆或者裸妆,整体上比较自然清新,泽、这样才符合茶的感觉。
(六)背景音乐的选配
音乐可以营造浓郁的艺术氛围,吸引观众注意力,带领大家进入诗意的境界。茶艺表演过程中,演员不宜开口说话,更不能唱歌,所以选用音乐对氛围的营造十分重要。一般来说,民俗类的茶艺多选用当地的民间曲调。历史题材应主要时空,不要时空错乱。我的这个主题《飘》表达的是和谐友爱,所以我选用的背景音乐是《和谐之歌》。
(七)装饰物品
在表演过程中,除了所必需的茶具外,为了体现茶艺美,吸引人,令人赏心悦目,根据主题挑选一些装饰物品进行搭配,不仅体现主题还能更加美观,比如碧螺春表达和谐友爱,选用的装饰物品是花瓶还有插上几朵零散漂亮的鲜艳的花,还有陶瓷公仔,分别放两边。
(八)舞台装饰
四、冲泡程式
“色泽翠绿、香气高鲜、滋味鲜爽、外形美观”碧螺春属于绿茶,用绿茶杯冲泡茶艺过程:
(1)配具。将泡茶用具按顺序依次排列在泡茶台上。
(2)备具。将3只杯摆放在茶盘横中心前部位置;双手将茶叶罐捧出置于中茶盘左前方,将茶巾放于茶盘右后方,茶荷及茶匙取出放于中茶盘左后方。
(3)净具。将消毒后的茶具用开水浸润一下消除异味。
(5)上投法冲入杯中。在第三只杯内用回转低斟高冲法冲水入杯约七分满。
(6)上投法置茶。将碧螺春2g均匀拨入杯中水面,可见茶叶迅速下沉,并散发出香气。
(7)敬茶。用伸掌礼向客人敬茶,不要拿杯沿。
(8)品茶。茶杯中茶叶舒展后,客人可先闻香,再看汤色,然后啜饮。
(9)收具。敬茶结束后,将泡茶用具收后。向客人行礼。
五、解说词设计与解说词赏析
解说词的设计不仅要和剧情相搭配,还要适当的融入一定的诗词古文,以衬托其相应的文化背景。
“入山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百里醉”。洞庭碧螺春是中国名茶的珍品,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四绝”闻名于中外。碧螺春始于何时,名称由来,说法颇多。据清代《野史大观》(卷一)载:“洞庭东山碧螺峰石壁,产野茶数株,土人称曰:‘吓煞人香’。康熙己卯……抚臣朱荦购此茶以进……,以其名不雅驯,题之曰碧螺春。自地方有司,岁必采办进奉矣。”又据相传,明朝期间,宰相王鳌,是东后山陆巷人,“碧螺春”名称系他所题。
谁摘碧天色?点入小龙团。太湖万顷云水,渲染几经年。应是露华春晓,多少渔娘眉翠,滴向镜台边。采集筠笼去,还道黛螺奁。
茶艺《飘》的解说词
第一道:焚香除妄念
俗话说:“泡茶可修身养性,品茶如品味人生。”古今品茶都讲究要平心静气。“焚香除妄念”就是通过点燃这支香,来营造一个祥和肃穆的气氛。
第二道:冰心去凡尘
茶,致清致洁,是天涵地育的灵物,泡茶要求所用的器皿也必须至清至洁。“冰心去凡尘”就是用开水再烫一边本来就干净的玻璃杯,做到茶杯冰清玉洁,一尘不染。
第三道:玉壶养太和
碧螺春是绿茶属于芽茶类,因为茶叶细嫩,若用滚烫的开水直接冲泡,会破坏茶芽中的维生素并造成熟汤失味。只宜用80℃的开水。“玉壶养太和”是把开水壶中的水预先倒入瓷壶中养一会儿,使水温降至80℃左右。
第四道:清宫迎佳人
苏东坡有诗云:“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清宫迎佳人”就是用茶匙把茶叶投放到冰清玉洁的玻璃杯中。
第五道:甘露润莲心
好的碧螺春外观如莲心,乾隆皇帝把茶叶称为“润心莲”。“甘露润莲心”就是再开泡前先向杯中注入少许热水,起到润茶的作用。
第六道:凤凰三点头
冲破碧螺春时也讲究高冲水,在冲水时水壶有节奏地三起三落,好比是凤凰向客人点头致意。
第七道:碧玉沉清江
冲入热水后,茶先是浮在水面上,而后慢慢沉入杯底,我们称之为“碧玉沉清江”
第八道:观音捧玉瓶
佛教故事是中传说观音菩萨场捧着一个白玉净瓶,净瓶中的甘露可消灾祛病,救苦救难。茶艺小姐把泡好的茶敬奉给客人,我们称之为“观音捧玉品”,意在祝福好人们一生平安。
第九道:春波展旗枪
中的热水如春波荡漾,在热水的浸泡下,茶芽慢慢地舒展开来,尖尖的叶芽如枪,展开的叶片如旗。一芽一叶的称为旗枪,一芽两叶的称为“雀舌”。在品茶之前先观赏在清碧澄净的茶水中,千姿百态的茶芽在玻璃杯中随波晃动,好像生命的绿精灵在舞蹈十分生动有趣。第十道:慧心悟茶香
品这款茶要一看、二闻、三品味,在欣赏“春波展旗枪”之后,要闻一闻茶香。碧螺春与其他茶不同,它的茶香更加清幽淡雅,必须用心灵去感悟,才能够闻到那春天的气息,以及清醇悠远、难以言传的生命之香。
第十一道:淡中品致味
绿茶的茶汤清纯甘鲜,淡而有味,它虽然不像红茶那样浓艳醇厚,也不像乌龙茶那样岩韵醉人,但是只要你用心去品,就一定能从淡淡的碧螺春茶香中品出天地间至清、至醇、至真、至美的韵味来。
第十二道:自斟乐无穷
品茶有三乐,一曰:独品得神,一个人面对青山绿水或高雅的茶室,通过品茗,心驰宏宇,神交自然,物我两忘,此一乐也;二曰:对品得趣。两个知心朋友相对品茗,或无须多言即心有灵犀一点通,或推心置腹述衷肠,此亦一乐也;三曰:众品得慧。孔子曰:“三人行有我师”众人相聚品茶,互相沟通,相互启迪,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道德知识,这同样是一大乐事。
六、总结
(1)张月玲,龚淑英,邵晓林.碧螺春茶的主要呈味物质浸出规律的研究[J].茶叶,2006,32(2):88-92.
(2)何晨蕾,陈玉琼.浅谈花茶茶艺解说词与古诗词的结合[J].茶业通报,2014,36(1):42-44.
(3)李思颖,谭艳梅,张俊.浅谈茶艺表演中的解说词[J].云南农业科技,2009(3):6-10.
(4)金刚石.浅谈茶道礼仪的基本规律[J].中国培训,2015(9X):285-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