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外科医生治病,麻醉医生保命”,可见麻醉是外科手术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究竟什么是麻醉,麻醉医生到底是干什么的,为什么手术前不能进食……相信很多人都会有这些疑问,接下来,我带大家了解一下有关麻醉的一些常识。
1.什么是麻醉,麻醉医生是做什么的
麻醉主要是指通过药物或其他方法使患者全身或者局部暂时性失去知觉或产生镇痛作用,以便进行外科手术或其他治疗。
麻醉医生在手术开始前要为病人做麻醉前评估,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案及实施麻醉。在外科医生进行手术时,麻醉医生必须负责处理病人因为接受麻醉及手术而引起的生理变化,维持病人在麻醉状态中的基本生命功能,如心跳、呼吸、血压及氧气输送等重要功能的相对正常。另外,麻醉医生还必须注意病人的麻醉深度是否适中,预防及紧急处理手术、麻醉中出现的异常情况,以免发生并发症或产生严重的后遗症。手术结束后,要让病人安全地脱离麻醉状态。麻醉医生还会根据病情的需要,对病人进行术后镇痛,让患者舒适、无痛、安全地康复,所以,麻醉医生是生命的“守护神”。
2.什么是全麻,什么是局麻
外科手术临床上常用的麻醉方法可分为两大类:
①局部麻醉:利用局部麻醉药有选择性地暂时阻断神经末梢、神经纤维以及神经干的冲动传导,从而使其分布或支配的相应局部组织暂时丧失痛觉的一种麻醉方法。简单来说,就是哪里手术就在哪里打麻药。
②全身麻醉:简称全麻,是指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静脉或肌肉注射进入体内,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暂时性抑制,使病人出现神志消失、全身痛觉丧失、遗忘、反射抑制和骨骼肌松弛的一种麻醉方法。
全身麻醉与局部麻醉的主要区别在于,全身麻醉病人意识消失,而局部麻醉病人意识清醒。
3.手术前,为什么医生不让我进食、进水
术前禁食、禁水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在手术过程中出现恶心、呕吐反应而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正常情况下,人的气管、肺对胃内容物有保护性咳嗽反射,防止它们进入呼吸道或肺内。但是麻醉以后,特别是全麻后,咽喉反射消失了,而胃酸对肺的刺激性非常大,一旦进入肺内,常引起吸入性肺炎,可导致肺不张、呼吸衰竭而影响生命。如果进食或大量饮水后进行麻醉手术,则有可能胃内容物还没有消化进入肠道即反流出来,不仅会影响手术的正常进行,还可能造成严重的并发症,威胁病人的生命安全。
4.做手术很紧张,能不能抽根烟、喝杯酒压压惊
长期吸烟可增加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导致肺内分泌物增加。手术和麻醉本身就会使肺内分泌物不易排出,所以,吸烟者术后肺炎发生率相对增高。大量饮酒则会损伤肝脏,影响麻醉药物的代谢,从而影响病人的苏醒质量。
5.全身麻醉会对智力有影响吗
6.牙齿松动会影响手术吗
如果有假牙或者牙齿松动的,需要提前告知麻醉医生,由麻醉医生决定如何处理。如果牙齿松动影响插管,可以先去口腔科拔掉,或者麻醉前将松动的牙齿用线固定,贴在嘴角处,以防止牙齿脱落掉入气道。
7.手术前,为了保平安,我可以涂个红色指甲油吗
手术中,麻醉医生需要通过血氧饱和度随时判断病人的呼吸或氧合情况,一旦发现呼吸或氧合有异常,麻醉医生会立即根据当时的情况排除危险,使病人处于安全状态。血氧饱和度的探头是夹在病人手指上的红外线设备,涂抹指甲油会影响红外线穿透指甲而影响数据的准确性。
8.我是“千杯不倒”,打麻药能麻倒我吗
全身麻醉时,长期酗酒者确实需要比一般人更大的麻醉药剂量。具体用药,麻醉医生会根据生命体征和观察指标进行调整,但不会出现“麻不倒”的患者,也不会出现“麻药不够”或“麻药给多”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