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与茅台酒的故事历史

自古以来,酒就与战争结下了不解之缘。为了能取得战争的胜利,鼓舞激励士兵英勇杀敌,大凡交战双方的将士,都会在出征前痛饮壮行酒,胜利凯旋之后还要狂饮豪喝以示庆贺,这种军中酒文化的古老习俗一直从古传承至今,也在我们红军队伍中得到了延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是一支人民的军队,是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它有别于中外任何一支军队的根本就在于它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无疑决定了这支军队能够战无不胜勇往向前的行动支撑就是红军战士高度的政治觉悟和严格自觉的纪律,而不是物资的刺激或激励。八十多年前,长征途中的中央红军在被几十万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的情况下,为了达成迷惑调动乃至甩掉敌人之目的,实现跳出敌人包围圈的战略企图,也刻意地把这种古老的军中酒文化淋漓尽致地演绎了一回。

四渡赤水的目的就是要调兵,调蒋介石的兵。红军经过四次的反复渡河,就是要给刚愎自用的蒋介石制造出一个红军已经无路可走,只能北渡长江的假象。毛泽东的神来之笔,使许多红军指挥员一时看不透其中的玄机,连林彪这样的军团长都没有看清不能理解,认为不走弓弦走弓背,要拖垮部队的。为了将红军要北渡长江这出假戏唱真,中央红军在三渡赤水之前经过茅台酒乡的时候,中革军委就要求各部队,要利用酒乡的美酒,不但要尽可能地改善部队的伙食,让大家吃饱吃好,还要有意虚张声势,大张旗鼓的造势迷惑敌人,制造出部队都在喝“出征酒”要决心渡江的假象。许多干部战士乃至军团一级的领导都在此饮了酒,而且喝的还全是正宗的茅台名酒。在军情如此紧迫的情形之下,能让这么多红军指战员在行军间隙亲身感受一次只有在过节的时候也都不一定能享受得到的特殊待遇,实属罕见,留下了红军长征史上一个有趣的传奇故事。

(一)

红军喝茅台酒的故事就发生在中央红军整个四渡赤水期间最为关键的二渡与三渡之间。

遵义会议虽纠正了左倾错误军事路线,撤销了李德博古的军事指挥权,但没有涉及到政治路线问题,致使部分人的思想一时转不过弯来。由于当下最为紧迫的仍是军事问题,而红军被动挨打的局势依然严峻,没有根本的改变,红军仍面临着随时都有被敌人围剿和吃掉的危险,毛泽东接手的被敌人追杀到濒临全军覆没的这盘残局,要想把它立马能走活,谈何容易。要摆脱这种危局,变被动为主动,只有逐步地恢复符合红军特点的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和作战原则,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而当下最迫切的问题就是要尽快甩掉并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如何走、怎么走的问题萦绕在了毛泽东的心头,他在精心地谋划并实施着如何才能走活这盘残棋。

中央红军要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如果不从当时全国红军一盘棋的战略角度考虑,做不到相互配合也是无法实现的。从当时各路红军所处战略地理位置来看,三大主力红军当时所在地域分布情况是:中央红军在川黔滇地区,且正处于蒋介石几十万大军全力追剿的状态;二、六军团在湘西地区;四方面军也已到了川西地区,在战略上看这三点已构成了一个互为犄角的关系,无疑使轻装上阵的中央红军有了一个能够自由活动的回旋空间,给了中央红军利用这种犄角关系来灵活机动地作战,调动并跳出敌人包围圈一个绝佳时机。毛泽东胸有成竹运筹帷幄,开始了上演一出现代版的将计就计、声东西击、调虎离山的战争活话剧。四渡赤水的大幕随之拉开,红军真戏唱假,假戏唱真,机动灵活,蒋介石的如意算盘从此便由毛泽东的手指来拨动了。

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便移师北上,经桐梓、松坎,于1月29日,从猿猴场、土城南北地区一渡赤水,进入了川南古蔺、叙永,云南扎西地区后,蒋介石发现了红军有北渡长江的企图,随之令川军十二个旅、滇军3个旅追击并沿江布防,封堵了长江各渡口,显然要北渡长江已不可能。在此情况下,红军便进行了短暂的休整,之后又于2月18—21日,由川南古蔺县太平渡、二郎滩二渡赤水,回师黔北。且五日之内连克桐梓、娄山关,进占遵义城,击溃和歼灭国民党军两个师又八个团,俘敌三千余人,缴获了大批军用物资,取得了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军的士气。有感于娄山关战斗的胜利,毛泽东以一首《忆秦娥·娄山关》词,赞扬了红军指战员不畏牺牲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和面对困难从头越的坚定决心。

中央红军经过一渡、二渡赤水之后,蒋介石就判定中央红军下一步的行动目标不外乎只有两个,不是北上去与在川西的四方面军会合,就是东去与在湘西的二、六军团会合,而与四方面军会合的可能性最大。他认为此时的中央红军由于人员损失严重,也早已是疲惫之师,要想北上,就是插上翅膀也难过去的长江天险,无异于成为了一道阻拦红军的天然屏障,蒋介石深信红军此举无疑给了他要将其压缩在川黔滇地区并一举剿灭的一个天赐良机。他认为只要先剿灭了中共领导机关和中央红军,使得红军群龙无首,之后再去剿灭其他根据地的红军就易如反掌,即可完成他既定的剿共大业。然而,这只能说是蒋介石的一厢情愿而已,岂料毛泽东早已看透了这一点,他已根据蒋介石的误判,为其设计好了将计就计的路线图,且有意示弱不漏声色一步步的诱其上钩,加深误判,最后让其神不知鬼不觉的不得不钻进这个为其量身定做好的口袋。

3月11日,川军潘文华部3个旅占领遵义;周浑元主力集结鲁班场地区;吴奇伟纵队一部已北渡乌江,向鸭溪、遵义推进。3月15日,为了诱敌,红军主力围攻鲁班场,经过激战,随之撤出战斗,之后便向茅台地区机动,相机袭取仁怀,部队在此进行休整,准备三渡赤水。

16日,毛泽东、朱德等率红军前敌司令部到达仁怀县茅台镇。在判明掌握敌情之后,立即向全军发出了即刻西进再渡赤水的命令。从当晚开始至17日12时前,部队在茅台及其附近地区三渡赤水,开始向川南古蔺、叙永方向前进并集结,并摆出红军主力决心北渡长江的态势,同时,中革军委也要求四方面军作出要南下的姿态,配合中央红军的行动,此时中央红军已完成了吸引调动国民党军主力到赤水河以西地区的任务,为接下来红军杀个回马枪创造了条件。21日至22日,红军从二郎滩、九溪口、太平渡四渡赤水,把敌人完全摔在了赤水河以西,之后又在乌江架设浮桥,造成主力要去湘西与二、六军团会合的态势。3月24日,蒋介石飞临贵阳督战,红军佯攻贵阳,蒋介石便急调滇军来救驾,当最后一支滇军也被他调出来之后,云南便已完全空虚,红军直指云南,甩掉了敌人,跳出了包围圈,至此,中央红军自长征以来因左倾错误指挥造成的被动局面才得以结束。这也是毛泽东一生中的最得意之笔。

(二)

如果说红军一渡赤水就是要北渡长江,那么三渡赤水则是在蒋介石看出了红军要北渡的意图之后而将计就计有意造势刻意渲染的一次迷惑、制造假象的行动,只有把声势造的越大越逼真,才越能使蒋介石完全相信。所以三渡赤水是整个四次渡赤水行动中最为关键的一次,完全就是一次大的佯动,毛泽东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有意制造出红军决心北渡长江的假象来调动敌人,达到甩掉并跳出敌人包围圈的战略企图。毛泽东也曾说过“只要能将滇军调出来,就是胜利”。为此,就必须要把这出假戏唱活唱真。

(三)

(四)

中国的茅台酒在1915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荣获了金奖,从此世界闻名。保护好我们的民族品牌,也是红军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1935年3月16日,在中央领导及主力部队到达茅台镇的当天,红军总政治部就在以主任王稼祥、副主任李富春名义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关于保护茅台酒的通知》中指出:“民族工商业应鼓励发展,属我军保护范围,私营企业酿的茅台酒,酒好质佳,一举夺得国际金奖,为人民争了光,我军只能在酒厂公买公卖,对酒灶、酒窖、酒坛、酒瓶等一切设备,均应加以保护,不得损坏。望我军全体将士切切遵照。”因为中国工农红军是共产党领导的部队,各部队不论是先到或后到的都严格的遵守和执行了这一通知,没有因喝酒而发生违反纪律的问题。然而,蒋介石却以此对红军进行了造谣和污蔑。

(五)

由黄炎培题诗的这幅画,不仅起到了对共产党人的警示作用,由此还引出了更深层次的问题。

1938年7月,随着国民参政会在武汉的成立,国民党在民主政治方面虽迈出了一步,但独裁统治的方针没有变。仍时不时的掀起反共高潮与共产党搞摩擦。国民参政会为各主要抗日力量共同参与中国政治提供了一个平台,也成为了在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实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政策、巩固国共团结的重要阵地。

在抗战即将胜利之际,国民党为了能在战后继续实行一党独裁,不惜修改参政会《组织条例》,使国民参政会几乎为国民党一党独占。与此同时,蒋介石又不顾民意,悍然宣布1945年11月12日召开“国民大会”,并决定提交第四届国民参政会审议通过。为表示抗议,中共中央决定不参加1945年7月召开的第四届国民参政会。作为国民参政会提案审查会主席的黄炎培非常着急,他深知共产党人参加参政会的重要,于是决定与其他参政会议员一起,亲赴延安请回中共参议员。

1945年7月1日,在王若飞的陪同下,黄炎培、褚辅成、冷遹、傅斯年、左舜生、章伯钧等一行六人到达延安。中共领导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林伯渠等到机场迎接。2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等人,便请他们六人到杨家岭会客厅会谈。刚一走进会客厅,黄炎培就惊奇的发现,有自己题诗的画竟挂在了中共的会客厅里,这着实让他感到意外和惊喜。黄炎培在给中共领导人讲了故事的原委,为了“鉴证”一下该诗的真伪,他又把这首诗重新写给毛泽东、周恩来和陈毅等人看,之后,双方的谈话也就从这幅画开始。交谈中,双方诚恳坦率地谈到了许多问题,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让毛泽东等中共领袖们不得不思考,乃至今天的中央领导集体也都仍在深思的“如何能够跳出兴盛衰败历史周期率问题”的,史称“窑洞对”的谈话。在中共还未取得政权之前,民主人士能够坦率地提出这个问题,引起了毛泽东的高度警觉。当天晚上,中共五大书记就“周期率”问题进行了讨论,讨论内容虽没有作为正式文件下发,但作为一个重要信息向党内高层进行了传达。

1949年3月,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及时地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训诫,随后党中央离开最后一个农村根据地西柏坡进了北京,毛泽东又形象的把我党由农村到城市比喻为进京赶考,他提醒全党一定要考出个好成绩。解放后,毛泽东让黄炎培担任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他要竖起一面使共产党人永远不敢懈怠的能够照见自己的精神镜子,警示每个共产党人时刻不忘他对黄炎培“窑洞对”提问的回答,这就是: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够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用以自省和鞭策全党。

新中国成立后,茅台酒被定为了国酒。不是因红军在长征路上曾饮过此酒,或因茅台酒给红军解乏、治伤之原因,而是因为它品质上乘为国人乃至世人之喜爱所为。1952年,黄炎培先生来到南京,时任上海市市长的陈毅前去会晤,并设宴用茅台酒款待。席间,在饮酒之际,不免使陈毅旧话重提,他在钦佩黄炎培先生当年仗义执言,难能可贵的同时,即席成诗两首:金陵重逢饮茅台,万里长征洗脚来。深谢诗章传韵事,雪压江南饮几杯。金陵重逢饮茅台,为有嘉宾冒雪来。服务人民数十载,共祝胜利饮一杯。高度赞扬了这位伟大的民主爱国人士。

红军与茅台酒的故事虽已远去,但人民军队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及优良传统和作风依然是我们的传家宝,是人民军队能够战胜一切敌人的力量所在。而民主人士的真挚话语也无时不刻地不在提醒着我们共产党人,要牢记初心使命,考出好成绩,这对今天我们党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仍有着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文/邵建忠,本文为作者投稿红歌会网的原创稿件】

「支持红色网站!」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THE END
1.“杯酒释兵权”讲的是下列哪一个人的历史故事()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杯酒释兵权”讲的是下列哪一个人的历史故事( )A.宋太祖B.宋太宗C.宋真宗D.宋神宗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将考试题Word文档/Excel文档/PDF文档转化为在线题库,https://www.shuashuati.com/ti/70d6a514d5cf40f49958a643100d38b5.html?fm=bd5fc90d02ed60e2cebbf0e1deecb6b126
2.关于酒的经典故事醉月流光古今中外酒文化传奇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酒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人类社会和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酒的经典故事,遍布于各个文明之中,每一段都承载着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意境。今天,我们将带你走进那些令人难忘的传说与故事,让你体会到“醉月流光”背后的无限魅力。 https://www.psohqvaau.cn/bai-jiu-wen-da/279247.html
3.关于酒的小故事醉心琼浆古今中外的酒缘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酒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人类情感交流、文化传承和社会活动的重要媒介。关于酒的小故事100字,是一个微小却富有意义的篇章,它讲述了从远古到现代,从东方到西方,无数人对酒情深意重的一段段传奇。 记得远古时期,人们首次发现并酿造葡萄汁,这一偶然发现成为了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重大里程碑。随https://www.yr3f8b9f.cn/bai-jiu-wen-da/257247.html
4.“野史下酒有趣的历史故事”播客在Apple 播客上收听恶霸波频道的《野史下酒|有趣的历史故事》播客。https://itunes.apple.com/cn/podcast/id877607820
5.野史下酒有趣的历史故事在线收听mp3全集野史下酒|有趣的历史故事 社会文化 热度:2120最近更新:5小时前 播放听高清版分享下载 介绍:人生总有酸甜苦辣, 梦里浮现魑魅魍魉。 合卷难掩功名利禄, 举杯溢满贪嗔痴狂。专辑详情: 简介 人生总有酸甜苦辣, 梦里浮现魑魅魍魉。 合卷难掩功名利禄, 举杯溢满贪嗔痴狂。 详情 人生总有酸甜苦辣, 梦里浮现魑魅魍魉https://www.qingting.fm/channels/469603/
6.中国酒的文化内涵我国酒香里的历史故事与传统节日中国酒的文化内涵,不仅体现在其酿造技艺和品种多样性上,更是深深植根于几千年的历史与传统中。每一壶酒,似乎都能诉说着一个故事,讲述着我们民族的智慧与情感。 我国酒香里的历史故事,是一部厚重而丰富的史诗。从古代文献记载中的“液醇”、“醴泉”到后来的黄雀花、老白干等名酒,每一种名称背后都有其独特的文https://www.tixeiytj.cn/bai-jiu-wen-hua/362668.html
7.陕商故事《话说陕商》数据库杜伯在长安发现酒曲可以作酒,这就是杜曲的“曲”字的由来,或者是杜伯手下一个叫“康”的人善酿,慕古而为“杜康”。后杜伯为周宣王所杀,其子孙逃往晋国,以封地杜为姓,他比神农、仪狄都更晚一些。即便确有其事,杜康造酒也是发生在陕西的历史故事。https://www.sxlib.org.cn/dfzy/hsss/ssgs/201612/t20161205_497335.html
8.红高粱酒是哪里生产的山东、河南等省份都设有红高粱酒产地旅游区,您可以参观当地的红高粱种植基地、酿造工厂,并且品尝到正宗的红高粱酒。 在旅游过程中,您还可以了解更多关于红高粱酒的历史和文化知识,感受到中国传统美食文化的独特魅力。 结语 通过本文对红高粱酒产地背后故事的揭秘,相信大家对于这一美味佳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无论是从https://www.coffee.cn/xican/post/302405.html
9.《百家讲坛》纪连海讲述珍宝故事,串起双沟历史脉络一部酒历史,半部中国史。近日,以“湿地珍宝 名酒双沟”为主题的苏酒集团2021谷雨论坛圆满落幕。论坛期间,文史学者、《百家讲坛》著名主讲人纪连海从历史角度出发,深入浅出地讲述了湿地珍宝——双沟的故事,并对名酒的传承和发展表达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在文化历史界,纪连海的名字就是一块金字招牌。他不仅颇善讲史,还http://bjqgzk.com/index.php/zjgd/1741.html
10.关于酒的经典故事醉卧长安街从古代到现代酒的传说与人生总之,“关于酒的经典故事”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它通过不同的形式展现出人类对于自由、友谊以及精神上的追求。这一主题让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过去,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条通向未来的线索,让我们的未来更加丰富多彩。 标签:白酒价格大面积倒挂、白酒白酒价格、中国白酒价格、白酒价格网、女儿红白酒价格https://www.ndspwjgi.cn/bai-jiu-jia-ge/258976.html
11.刘伶,酒以及和酒有关的故事或许,历史上,因为喝酒太甚留下大名者,唯一刘伶吧。 曾见过一种酒,河北特曲,就叫刘伶醉。 用刘伶来命名白酒,再恰当不过。爱酒的人,听到这个名字,怕都已经陶醉在其中了。 刘伶为东晋名士,也是“竹林七贤”之一。 史称“醉侯”。 夜读《世说新语》,读到关于刘伶的小故事,不由莞尔。 https://www.jianshu.com/p/58a1a5f0e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