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指导

文言文是高考语文考试一个题型,那么文言文要怎么复习呢下面yjbys小编为大家带来文言文阅读理解考场答题技巧,希望对大家复习有帮助!

高考文言文阅读考场答题技巧

4、读原文时,若为传记,要注意出现了不止一个人物的地方,一定要理清其关系,理解句子的主语和宾语所指的对象;若为议论文,则一定要理清是作者的观点,还是别人的看法;若为游记,则一定要理清所写之景在何处这一细节。这有助于完成“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一题,因为这些要点也是该题的另外一大命题方式。

错因之一:脱离语境“以今释古”

【试题】景淳竟死。竟:居然。(2012年北京卷)

【分析】“竟”在文中应解释为“最终”。

错因之二:词性错误

【试题】躬履途泥,率先期门。躬:弯腰。(2012年山东卷)

【分析】在语境中“躬”是副词,“亲自”。另外“履”名词作动词,为“行走”义。

最难判断的错误解释恰恰需要结合所处语境才能下结论。而此种方式能真正考查考生的能力,故理应成为今后命题的重点,须引起考生足够的重视。

第一部分:读懂文言文

口诀:务求甚解,又不求甚解

一、怎么去读

(1)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此题如果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则除外)

(3)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

二、官位变迁及官吏行为词:

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

2.表官职变化的:

(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

(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

(3)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

(4)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

(5)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

(6)表恢复的:复、还

(7)表兼代的:兼(表兼任);领(兼代);权,行,假,署(代理);

(8)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

(9)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

(10)知(典、主)、视事、用事、下车(伊始)、掾丞、洗沐、乞骸骨、致仕

三、其它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

(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余吾予);第二人称(尔而女汝乃若);第三人称(之其彼渠厥)

(2)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焉安奚恶

(3)谦敬词语:请谨窃忝辱敢幸

(4)修辞词句:更衣山陵崩社稷中道崩殂

(5)兼词:诸焉盍旃叵

第二部分:如何答题

一、文言实词释义题:本题往往考查多义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词及词类活用等知识点。

答题技巧: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考你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

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

■第一种: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

■第二种: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

■第三种: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

■第四种: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

■第五种: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

■第六种: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

■第七种: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

一词多义的产生:

的本义。如“(解)狐乃引弓送而射之”(拉开弓)。

的引申义。如“我君景公引领西望”(伸长),成语有“引吭高歌”。

的比喻义。如“金城汤池”(比喻牢不可破)。

的借代义。如“徒以口舌为劳”(代言辞)。

的假借义。如“将军禽操宜在今日”(通“擒”)。

附录:考纲规定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根据义项之间的以上5种内在关系识记)

1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2曾乘诚除辞从殆当道得

3度非复负盖故顾固归国4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

5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6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穷

7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8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

9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10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

11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12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

二、内容归纳题

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语句,一一对应。选项的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

⑴个别实(虚)词故意译错;

⑵人物的事迹张冠李戴;

⑷人物性格陈述不恰当;

⑸凭空添加,无中生有;

⑹强加因果关系。

三、文言翻译题

方法:做好“换、留、删、补、调“。一定要直译,不要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赋分点:

1.译准词义:实词(含词类活用、通假、偏义词,修辞语句)及虚词和固定结构。

2.译准句式(被动句,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

3.译准句子语气(陈述疑问感叹祈使语气)和句间关系(并列转折因果等复句关系)

备查知识1:常见文言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1)名词活用为动词:如“左右欲刃相如”(刃:杀)。(2)名词活用为使动:有“使……成为……”的意思,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3)名词活用为意动:有“把----当作---”的意思,如:“稍稍宾客其父”、“粪土当年万户侯”(4)名词活用做状语:A.表特征状态,如“一狼犬坐于前”、“常以身翼蔽沛公”。B>表态度、方式,如“吾得兄事之”。C.表工具,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D.表处所,如“相如廷斥之”。E.表趋向,如“操军破,必北还”。F.表频率,如“岁赋其二”。

(2)形容词的活用:①形容词活用做名词:如“斫其正,养其旁条”、“四美具,二难并”。②形容词活用做动词:如“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③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认为-----怎么样。)④形容词使动用法:“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使――明显);

(3)动词的活用:①动词的使动用法:“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使-----来)②动词活用为名词,如“则其至又加少焉”、“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备查知识2:常见文言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用“者,也”表判断:“……者,……也”、“……者也”、“……也”、“……者……”;

(2)“为”、“乃”、“即”、“则”或否定词“非,未,弗”等表判断。

(3)名词做所谓语直接表判断(刘备,天下枭雄。)

(二)被动句:

(1)单独用“于”“受”“见”或组合成“见……于……”,“受……于……”表判断。如:“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徒见欺于王”

(2)“为”、“为……所……”、“……为所……”表判断;如:“臣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3)“被”(后起用法,如:周公之被逮)。

(4)意念被动(无词语标志):兵挫地削

(三)省略句:

(1)省略主语:如:“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2)省略宾语:“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3)省略介词:“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注意:“以,与,从,为,因”五介词常省略宾语。

(四)宾语前置: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沛公安在”疑问代词(如:谁、何、奚、曷、胡、恶、安)

(2)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如:“时人莫之许也。”

(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如:“唯利是图”等。

(五)定语后置:

(1)者: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2)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3)……之……者:“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六)介词结构做状语后置:

(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翻译时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翻译时前置做状语。如:“具告以事。”(《鸿门宴》)。

备查知识3:常见固定结构(熟记黑体字部分)

一、表示疑问

①何以……(凭什么……)②何所……(所……是什么)③奈何……(……怎么办为什么……)④如……何;奈……何(把……怎样呢)⑤孰与……(与……比,哪个更…)⑥独……耶(难道……吗)

二、表示反问

①何……哉(也)(怎么能……呢)

②何……为(……干什么呢)

③何……之有(有什么……呢)

④如之何……(怎么能……呢)

⑤岂(其)……哉(乎,耶)(哪里……呢……哪里呢)

⑥安……哉(乎)(哪里……呢)

⑦不亦……乎(不是……吗)

⑧……非……欤(……不是……吗)

⑨宁……耶(哪里……呢)

(10)顾……哉(难道……吗)

(11)独……哉(难道……吗)

三、表示感叹

①何其……也!(怎么那么……啊!)

②直……耳!(只不过……罢了!)

③惟…耳!(只……罢了!)

④一何……(多么……啊!)

⑤亦……哉!(也真是……啊!)

⑥……何如哉!(……该是怎样的呢!)

四、表揣度

①无乃……乎(欤)(恐怕……吧);

②得无(微)……乎(该不……吧))

③其……欤(不是……吗)(兼表反问)

④庶几……欤(或许……吧)

五、表示选择

①与其……孰若……(与其……,哪如……)

②……欤(耶),抑……欤(耶)(是……,还是……呢)

③其……其……(是……呢还是……呢)

六,其它

否则:如果不……就……。何乃:岂只是;为什么竟。、既而:随后,不久。既……且……:又……又…乃尔:竟然如此,这样。然而:这样却;但是。,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虽然:虽然如此,(但);即使如此,但所谓:所说的,所认为。谓之:称他是,说他是;称为,叫做。无(有)以:没有(有)用来……的东西、办法。无庸:不用,无须。无由:不可能,无法,无从。相率:竟相,一起。向使:假使,如果。之谓:说的就是――。之于:对……的态度,同……相比

文言文真题汇编

(2007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早孤,从外祖颜真卿学孤:幼年丧父。

B.始城州,周十三里城:构筑城墙。

C.法废人慢,当济以威济:渡过难关。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韦丹“助民安居”的一组是(3分)

①民贫自鬻者,赎归之

②教种茶、麦,仁化大行

③罢八州冗食者,收其财

④度其费为估,不取赢利

⑤免半赋,徐取其偿

⑥韦丹有大功,德被八州

A.①③⑤B.①④⑥

C.②③⑥D.②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韦丹为人率直,敢于发表不同意见。旧例规定,凡出使外国,朝廷赐下州县官员名额,卖出后充作资费;韦丹认为费用应由朝廷支付,不可卖官求钱。

B.韦丹认为法令废弛就会导致人们对它的轻视,因而主张严惩谋反的刘辟;对所治三州,认为并非要害之地,不必多花费国家钱财,不如划归河东管辖。

C.韦丹对贪腐现象仔细核查,责之甚严。仓库主管十年间侵吞粮食三千斛,韦丹抄没其家,查得实据,下令一月之内如数补还,保住国家财产不受损失。

D.韦丹去世之后,裴谊建议为他设立祠堂,刻石纪功,当朝宰相也认为他的功德使江西老幼思之不忘。皇上于是下令观察使上报韦丹的功绩并刻碑表彰。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逃未复者,官为为之;贫不能者,畀以财。

(2)验卒所告,皆不实,丹治状愈明。

(2008真题)

文言文阅读,完成4-7题。

【注】行在所:天子所在的地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山涛领选,启武帝启:禀告。

B.如卿所言,乃堪为丞堪:能够。

C.尚书左仆射裴颁亦深器之器:看重。

D.时人许以远致许:答应。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说明嵇绍敢于直言谏劝的一组是(3分)()

①时人许以致远,绍以为必不成器

②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阳子

③自顷礼官协情,谥不依本

④宜省起造之烦,深思谦损之理

⑤当轨物作则,垂之于后

⑥若释公服从私宴,所不敢辞也。

A.①②⑤B.①③⑥

C.②④⑥D.③④⑤

6.下更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侍中贾谧以外戚而受宠信,居于高位,众人趋附。贾谧想与嵇绍交往。嵇绍拒而不答。广陵公陈准死后,太常上奏谥号,嵇绍反驳说,谥号不合实情,应予改谥。

C.齐王冏辅政,大兴土木,以广宅第,嵇绍不以为然,冏虽心中不悦,但也只能停息其事。齐王冏宴会时又要嵇绍操琴为欢,嵇绍却据理拒绝,使齐王冏大感羞惭。

D.朝廷北征时大败于荡阴,百官及侍卫全都溃散,只有嵇绍奋命捍卫,最终被害于皇帝之侧。事件平定后,有人欲为皇帝洗衣,皇帝说,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

(2)寻而朝廷复有北征之役,征绍。绍以天子蒙尘,承诺驰诣行在所。

(2009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A.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摄:代理

B.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婴:环绕

C.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薄:削弱

D.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乘:追逐

5.以下句子中,全部表明朱昭坚决主张抗敌的一组是(3分)

①今天子圣政一新矣②取传禅诏赦宣读之

③汝辈背义偷生,不异犬彘④妻子不可为贼污

⑤大丈夫一生之事毕矣⑥昭跃马从缺城出

A.①②④B.①③⑥

C.②⑤⑥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昭凭着功绩官至秉义郎,他顺从时俗,不刻意地表现自己。在震威期间,夏人乘虚入侵,他招募千余勇猛精锐士,夜缒出城,乘势杀敌,获得胜利。

B.夏人不对昼夜进攻,其首领悟儿思齐邀请朱昭议事数落宋朝失信,企图招降宋军。朱昭反驳说,宋朝国军内部禅让,新君政令一新;坚决拒绝投降。

C.在众多城池投降后,朱昭旧友也暗示他投降。朱昭厉声叱骂,张弓要射他;不久又表示,只要背城死战,获胜可再图功业,失败陈尸境内也问心无愧。

D.朱昭方面有人暗中与敌人串通,透露了朱昭准备突围的消息。敌人害死守兵,得到城池。朱昭不幸坠入沟堑,他怒目提剑,无人敢前,最后中箭而死。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凡被围四日,城多圮坏,昭以智补御,皆合法,然不可复支。

(2)昭勒众于通衢接战,自暮达旦,尸填街不可行。

(2010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注】偾军:溃败的军队。

A.杖剑谒太祖于临濠杖:拿着

B.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翼:保护

C.贼非吾主敌,盍趣降趣:归顺

D.徇镇江、丹阳、丹徒、金坛徇:掠取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花云艺高人胆大的一组是(3分)

①拔剑跃马冲阵而进②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

③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④贼缚云,云奋身大呼

⑤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⑥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

A.①②④B.①③⑤

C.②③⑥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花云与贼寇奋力抗争,至死不屈。花云驻守太平时,陈友谅率水师攻破城池,元帅朱文逊战死,他被俘;花云临危不惧,在被杀的当口,仍高声痛骂贼寇。

B.花云勇猛超群他的才能深受太祖赏识。至正十三年他拜见太祖,曾在遇险时挺身而出使太祖免于难;此后又多次带兵打仗,建立显赫战功,得到太祖提拔。

C.花云的妻子决心为丈夫殉节。花云妻子看到战况紧急,知道丈夫生命危险,表示自己决不独活,将三岁的儿子托付给家中仆人;花云被服后,妻子没水而死。

D.花云的儿子花炜历尽艰辛后安全存活。花云妻子死后,侍儿抱起花炜逃命,被掠至九江,侍儿将他托养在渔家,后来又带他渡江,一年后才来到太祖身边。

(1)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

(2)遇偾军夺舟弃江中,浮断木入苇洲,采莲实哺儿,七日不死。

THE END
1.(完整版)常用逻辑用语知识点总结经管文库(原现在数学中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其中判断为真的语句叫做真命题,判断https://bbs.pinggu.org/thread-12945398-1-1.html
2.方法例举范文12篇(全文)密码子共有64种,决定的氨基酸只有20种.每种氨基酸对应一种或几种密码子,可由一种或几种tRNA转运;但一种密码子只能决定一种氨基酸,且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密码子与tRNA之间也不是一一对应关系,终止密码子不需要rRNA对应. 13.基因突变“并非都是”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ob1raq3d.html
3.命题和语句的关系?声明: 本网站大部分资源来源于用户创建编辑,上传,机构合作,自有兼职答题团队,如有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送邮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网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移除相关内容,刷刷题对内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担法律上的任何义务或责任 https://www.shuashuati.com/ti/fe804a794c404d51abe3698037fc876f.html?fm=bdce111e7cb91be132666f29d1f7112bee
4.语文逻辑和语文学习(精选8篇)一般来说,只有陈述句才直接表达命题,但即使是陈述句,它与命题之间也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同一个命题可以有不同的语句表达形式。这表现在不同的民族语言对同一个命题的表达是不同的,并且在同一民族语言中对同一命题的表达形式也是多样化的。 (2)一个句子可以表示不止一个命题,这就是多义句。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36pfs1se.html
5.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人教版免费(14篇)理解一次函数的代数表达式与图象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第二环节:画一次函数的图象; 第三环节:动手操作,深化探索; 第四环节: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第五环节:课时小结; 第六环节:拓展探究; http://www.jiaoyubaba.com/banianji/59545.html
6.Pascal基础教程pascal教程执行部分以"begin"开始,以"end"结束,其间有若干个语句,语句之间以分号隔开。 执行部分之后有一个句点,表示整个程序结束。 ⒋PASCAL程序的书写方法比较灵活。当然,书写不应以节省篇幅为目的,而应以程序结构清晰、易读为目的。在编写程序时尽量模仿本书中例题程序格式。 https://blog.csdn.net/bytxl/article/details/41010845
7.文言文复习学案:分析综合与语句翻译(一)速读文段,捕捉文中信息。第一步大致了解文中所写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作者、看法。第二步排除不需要翻译的人名、地名、朝代、官职等,再分析人与人,人与事,事与事之间的关系。第三步扫清文字障碍,尤其是要关注加点的词,这里往往是命题的关键。 https://m.wang1314.com/doc/webapp/topic/21095268.html
8.公务员行测考试速算解题(精选3篇)同时利用遣词造句法、词性对照法、纵向对比法等解题技巧应对组合型关系的出现。对于简单的字符型类比题,考生只要能快速分析出题干的符号变化规律,一一对应,就能得到正确答案。 ②图形推理的备考重点在于全面了解并掌握各种类型图形推理的解题要点,有意识地培养观察能力、辨别能力、推理能力、想象能力。灵活运用特征分析法、http://www.gaofenw.com/gongwuyuankaoshi/135269.html
9.考点2语病知识构建,解题技巧在一个句子中,要注意并列短(词)语中各项的轻重、先后、大小的关系,遵循一定的逻辑关系,否则容易出现位置不当的现象。 ①弄清句意与并列成分之间的关系。并列成分之间往往存在着事理、先后、轻重、大小等关系,应根据句意判定其次序是否恰当。 ②分析句子中多组并列成分之间先后次序是否对应。有些句子中并列词语或短语https://zujuan.xkw.com/thematiclist/10pt3839ct11244n358978.html
10.数学课的基本课型例如,引入“弧度制”的开始,学生只能认识到这是一种新的度量方法,但在继续学习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使学生认识到:这种度量制使得“角的集合”与“实数集体”之间建立了一一对应的关系,使得三角函数也可以看成是以实数为自变量的函数。这种看问题的深化不是通过解题能反映的,而是要教师用语言去引导的,这也是培养学生https://www.360doc.cn/mip/334498733.html
11.芦山2021年事业编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打印版B项,农民和镰刀之间是职业和工具之间的非一一对应关系,镰刀是一种农具,是包含于的关系,逻辑关系相似;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解析24:答案C。题目详解:题目文段详细介绍了超声波清洗技术在清洗过程中的具体工作流程,即解释了其技术原理。A、B、D三项中介绍的技术的作用、效能、应用都不是文段的主旨。故选C。 http://www.sdsgwy.com/article/html/6836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