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小学阶段的师生关系问题党建交流政务频道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小学阶段教育的重要保障,优质教学效果的达到也有赖于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良好的师生关系背景下,学生就会身心愉悦,同时学习兴趣也会大大提高,从而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发展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大多数低年级学生在入校初期都存在情绪焦虑的问题,而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民主的生活环境,学生也能在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得到充分的关爱与安全感,从而在学校中能自由、自主、愉快的成长。良好的师生关系还能帮助建立学生与学生之间良好的同伴关系,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教师为学生做出了一个正确的关系建立示范,学生与教师能保持良好关系,那么在处理同伴关系中,也同样能得心应手,他们在与教师的良好交往中学习到了人际交往的技能。

在现今小学的实践教学中,不少教师会以强制、管教的方式来对待学生,师生关系表现出不平等、不民主、不和谐等不良好的状态。不良好的师生关系会阻碍学生的身心发展,加重学生在校的情绪焦虑,阻碍学生的认知发展,也会影响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所以师生关系对于小学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小学教育的重要保障,不良的师生关系则会阻碍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利于学生认知、社会性的发展。因而,对于小学阶段师生关系问题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小学师生关系

(一)师生关系的基本内涵

在小学的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最基本、最亲密、最重要、最深切的人际关系。能否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将直接影响学生身心的发展,并且将进一步影响小学教育的效果。

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中,也包括教学关系、心理关系、个人关系和伦理关系。将这四种关系再进行分类,可以把师生关系分为:以完成教育任务为目的的工作关系、以组织结构形式而发生的组织关系、为满足交往需要的人际关系和以情感、认知为表现形式的情感关系。

任何一种人际关系都是在一定的人际互动和交往中形成的,师生关系是在师生互动中形成的关系。

所以根据以上分析,师生关系就是在师生互动中形成的由工作关系、组织关系、人际关系和情感关系构成的动态系统。

(二)师幼关系的基本类型

许多研究显示,由于教师与学生之间个体的差异使得现实中师生之间的关系呈现出多种不同的形态类型模式。斯若弗和他的同事在对师生关系研究中发现,即使是受过较高层次专门训练的教师,在与同一班级的单个孩子结成师生关系时,也有一些鲜明的类型区别,具体表现为:①温暖型的,②参与型的,③支持型的,④冲突型的,⑤控制型的。

Brophy从教师角度出发,将师生关系分为亲近性、关心型、漠不关心型与拒绝型。

柳淑玲结合教师的个性特征将教师指向学生的行为类型分为严爱型、慈爱型、一般型。

豪斯·C等研究者从学生角度出发,根据师生在互动中的情感表现与行为方式将师生关系分为安全型、依赖型、积极调适型与消极调适型四种。

Pianta从情感与行为两个维度将师生关系分成两种模式:积极的关系与有障碍的关系。在积极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对待学生比较热情、关爱,并跟孩子密切交流;在有障碍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对学生很冷淡,经常性的与学生发生冲突。

结合以上文献,小学的师生关系可以分为亲密型、一般型、疏远型。

三、小学师生关系的本质

学生在初入小学时很容易将对父母的依恋情感转移在带班教师身上而与教师形成新的情感依恋关系—似“亲子”关系。这种师生之间的“亲子”关系与真正的亲子关系不同,亲子关系是家长与孩子间的代际血缘关系,它既是儿童最早建立的人际关系,也是最密切、最稳固的一种关系,对儿童的影响很深远。而师生关系由于社会角色的规定,除了承接父母对幼儿实施保育,扮演好养护者这一角色外,也体现为对学生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以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角色与学生建立起来的一种相互支持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不完全像亲子关系那样具有一对一的特点,有时呈现的是一对多的局面。

四、我国师幼关系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一)在角色定位上,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师生互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老师和学生都是互动的主体。但无论是在发起环节还是在整个互动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远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落实,在互动的环节上,教师多以指导者的身份出现,发起的比例远远高于学生;在实际互动过程中,一些老师对学生发起的互动信号注意不到或反应淡漠,这种经常的低敏感性反应会抑制学生与教师深入互动的动机和可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师生互动的整体性质。

(二)在互动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上,出现了“几多几少”的现象:由学生发起的下对上的请求、征询、展示、汇报、寻求帮助和告状等较多,具有明显的上行型特点,而平等的、同等水平上的互动,如发表个人见解、与教师共同游戏,主动替教师做事等较少;由教师发起的上对下的要求、提醒、帮助、指导较多,具有明显的下行型特点,而对学生的关心、抚慰、平等的交流、征询和让学生帮助做事较少;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照顾较多,留给学生自理、自立的机会,鼓励、引导他们独立、自主较少;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指导较多,适时、灵活地把学生的兴趣和意愿转变为教育内容,引领学生进行自我建构较少;在教育活动中发生的互动较多,在生活和游戏中发生的互动较少;教师与学生集体发生的互动较多,与小组和个别学生发生的互动较少等。

五、有关建立新型的师幼关系及其发展方向

在传统的教育领域里,教师是高高在上的施教者,是教育的主体,学生是客体,教育者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并操纵、控制着学生的一切行为和活动。所以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教师教,学生被教;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布置任务,学生执行,没有任何的交流和沟通。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师生关系其实是一种不平等的人际关系,它完全忽视了学习者的主体性,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学生健康和谐的发展。传统教育中师生关系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随着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和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我们深刻地意识到,小学阶段的教育呼唤新型优质的师生关系,迫切需要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建立起一种平等、对话、互动的师生关系,以避免传统教育中的弊端。

六、建立新型、优质的师幼关系的策略

七、小结

作为一个刚刚踏上小学教师岗位的人,我也深深地认识到,要想在今后的工作中与幼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就必须要:用无私的爱消除孩子的戒备心理;尊重孩子,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理解与宽容地对待学生的错误。

总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是保证教育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支持系统,为了孩子的全面发展,全体小学教师要努力为孩子们创建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

THE END
1.师生关系理论之内涵与意义师生关系,这看似简单的四个字,却蕴含着无尽的内涵与深远的意义。它宛如一座桥梁,连接着知识的此岸与彼岸;又似一束光,照亮着学生成长的道路。 从内涵上来看,师生关系绝不仅仅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简单互动。它首先包含着一种尊重与信任。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兴趣和差异,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潜力和闪光点。这种http://rnboa.i-huodong.cn/hudt/1472.html
2.师生关系理论:教与学的互动之道在教育的广阔领域中,师生关系犹如一座坚实的桥梁,连接着知识的传递与心灵的交流。教与学的互动之道,是教育得以顺利开展、学生得以茁壮成长的关键所在。将深入探讨师生关系理论,剖析其中蕴含的价值与奥秘,以期为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引。 教与学的本质与相互依存 http://www.qlhub.cc/qldt/18258.html
3.我们可不可以和老师做朋友:深入探讨师生关系围绕“我们可不可以和老师做朋友”这一主题,深入探讨了师生关系的多个方面。通过分析师生关系的历史演变、对学生成长的影响以及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方法,得出了师生之间可以建立亲密、和谐的朋友关系的结论。文章还强调了建立良好师生关系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 http://www.zgclkj.cn/zgwd/21277.html
4.海淀敬德书院人际关系如同社会关系的一个缩影,渗透到社会互动的方方面面,并且反过来塑造和影响着整体的社会关系。 对于教师这一职业群体而言,他们的人际关系特指在工作中与学生、家长、同事、团队等的交流与联系。 积极健康的师生关系、教师间的协同合作以及名师工作室成员之间的专业交流,对教师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https://jdsy.hdjky.org.cn/portal/newsInfo/186/5759?index=6
5.师生关系的理论:促进教育和谐发展的关键要素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基石,是培养未来人才的重要途径。而在教育的广袤领域中,师生关系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犹如一根隐形的线,串联起知识的传递与心灵的沟通,是促进教育和谐发展的关键要素。 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之上。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兴趣和潜力,不因其成绩优劣、家庭背景不同而http://m.guoxin10086.cn/gugl/11544.html
6.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内涵分为哪几个方面()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内涵分为哪几个方面()A.人格平等B.互相尊重C.互相学习D.教学相长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将考试题Word文档/Excel文档/PDF文档转化为在线题库https://www.shuashuati.com/ti/1753957a6f954144949988b66497b148.html?fm=bd7ede2d2746e36708d292ab17568507ec
7.2024年荆楚理工学院专升本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学原理》考试大纲4.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与方式 5.了解师生关系的特点和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 第二节班主任 1.了解班主任的角色与职责 2.了解班级管理的风格与班级体建设的方法 第三节学生 1.了解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2.理解现代学生观的基本内容 3.了解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https://www.hbzkw.com/zsb/ksdg/148267.html
8.小学综合素质高频考点速记1.2学生观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1.“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概念及基本内容; 2.“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内涵及小学生的发展特点;3.教育公正与小学生的共同发展;4.教育公正与小学生个性发展;5.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如果你感觉整本书都是考点,可能你需要一套网校课程,让讲师帮你划重点!如果你感觉教材学不完,知识考点记不住,多半是没找对学习https://www.233.com/teacher/xiaoxue/fudao/zhsz/20140729/120026894.html
9.课程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结构 张家军 ● 3.4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构 张家军 第四章 课程内容 ● 4.1 课程内容的含义与结构 张家军 ● 4.2 课程内容的组织 张家军 ● 4.3 课程内容的选择 张家军 ● 4.4 学科课程的意义、特点及类型 张家军 ● 4.5 活动课程的含义 张家军 ● 4.6 综合实践活https://higher.smartedu.cn/course/63604d2f96788f54b7676e87
10.圆梦北师大铸就新师者一、通过改善考试评价方式,落实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在自己可控制的范围内,在语文考试命题中增加育人内容;拓展学生评价方式,应改变过分看重知识掌握的测验考试的单一评价方式,要拓展评价的途径。 二、通过挖掘教学内容的精神内涵,落实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 :语文教师要注 重语文学科的特点,将语文能力提升与人格培养相结合,https://www.meipian.cn/2c1gqk0g
11.素质教育的内涵因此整个教育活动的基础也离不开人与人的关系 。尤其是师生关系更是其核心 。再面临二十一世纪 ,素质教育将全面取代传统的应试教育之时(这以说法未必能得到许多同行的认可) ,教育观念要转变 ,教育手段要更新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也日益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呼唤良性的师生关系 。 在论述http://www.sudunlaoyingcha.com/wmgw/468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