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考试重点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考试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职业道德考试重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

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的总和。

教师道德范畴:是指那些概括和反映教师道德的主要特征,体现一定社会对教师道德的根本要求,并必须成为教师的普遍内心信念,对教师的行为发生影响的基本道德概念。

教师良心:即教师的教育良心,是教育伦理学中的主要范畴,是指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实践中,对社会向教师提出的一系列道德要求的自觉意识,是教师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自己教育和教学行为进行道德控制和自我道德判断与评价。

教师公正:即教师的教育公正,是指教师在教育职业活动中,公平合理的对待和评价每一个学生。

教师荣誉:是指对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社会价值所做出的肯定评价和教师本人对这种评价的自我意识。

爱国主义: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一种政治原则、道德要求,也是一种民族精神。

教书育人:是指教师在其职业活动中,既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又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身心素质,把他们培育成全面发展的人才。

团结协作:是指人们为了集中力量实现共同理想或任务而联合起来,相互支持,紧密合作。为人师表:原是对官、师的共同要求,现在主要用于对教师的要求。现代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培养高水平的学生,必须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为学生之“范”。

廉洁从教:是指教师在整个从教生涯中都要坚持廉操法的原则,不贪学生及家长的钱物,不贪占公共和他人的财物,不染社会上出现的一些贪、贿、欲等恶习,始终以清廉纯洁的道德品行为学生和世人做出表率。

终身学习:是指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持续的学习过程。

严谨治学:是指教师在求知、传授知识以及做学问的过程中要做到严密谨慎、严格细致。严谨治学,最重要的是实事求是精神。

教师幸福:是指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体味人生价值并获得自身发展的精神愉悦状态。

二、填空

人、为人师表、终生学习。

教师职业良心的表现形式:恪尽职守、自觉工作、爱护学生、团结执教。

精神、热爱学生精神。

乐教。

教师关爱学生的方法方法有:

(1)爱而不腻,严而有格

(2)尊重信任,循循善诱

(3)公平公正,一视同仁。

通力合作

(4)学习先进,共同提高。

人的示范性。

业务行为示范、日常生活行为示范。

教书育人的关系:途径和手段,只有把书教好,才有可能育好人;育人是教书的最终目的,教好书总是为着育好人。

三、简答

1、(1)师德教育有助于师范生深刻理解教师的职业职责,明确将来的职业角色,提高专业发展的意识

(2)师德教育可以使师范生更加自主地进行专业学习

(3)师德教育有助于师范生专业创新精神的培养

(4)师德教育有助于师范生教育职业人生价值的引导。

2、(1)了解基本国情,认清历史责任

(2)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

(3)立足本职工作,实现报国之志,要把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信念转化为扎扎实实的行动。

3、人要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具有敬重的情感,并恪尽职守,履行自己的社会义务。就教育领域而言,爱岗敬业是教师对待本职工作的基本品质,是教师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职业的神圣使命,从而发自内心地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并且愿意为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做出贡献。

4、(1)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是为人民服务在教师职业规范中的具体化

(2)崇高的职业理想信念是师德修养最根本的内在动力

(3)积极认真的工作态度是教师敬业的具体表现。

5、(1)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有强烈的责任感

(2)理解教师职业的社会意义,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3)树立正确的名利观,处理好教师的“责”“权”“利”之间的关系

(4)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工作中体现“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根本要求

(5)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促进教师在体验中成长。

6、(1)教师要把热爱事业与热爱学生结合起来

(2)教师要关心学生、了解学生

(3)教师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4)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

(5)教师要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

7、(1)要建立法制化时代的新型师生关系

(2)要树立素质教育时代教师关爱学生的新理念。

8、(1)用崇高的人格来净化学生心灵

(2)用充满爱心的言行来激励学生上进

(3)用严格要求自己来让学生信服

(4)用丰富的学识和优秀的教法来吸引学生。

9、终身学习:时代对教师职业的呼唤:

(1)终身学习是现代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

(2)终身学习是时代对教师职业的要求

(3)教师是终身学习的典范。

10、终身学习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作用:

(1)终身学习有利于铸造教师的崇高品格

(2)终身学习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

(3)终身学习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艺术和专业化水平。

11、教师终身学习的内容:

(1)学习职业道德类课程,形成正确的专业态度

(2)学习学科类课程,丰富专业知识

(3)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

(4)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类课程,提高专业技能。

12、(1)顺应时代,明确学习的内涵

(2)加强理论修养,提高政治思想素质

(3)永不满足,更新专业知识

(4)多元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13、严谨治学的意义:

(1)严谨治学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需要

(2)严谨治学是培养学生良好学风的需要

(3)严谨治学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学而不厌,做到“三勤”即勤学、勤思、勤动笔。

15、(1)内省——师德修养的必要方法,所谓“内省”就是自己进行反省。

(2)慎独——师德修养的特殊方法,“慎独”,既是一种道德修养的方法,又是一种很高的道德境界。作为修养所达到的道德境界,是指在独处活动、无人监督、有做坏事的可能并不会被发现的情况下,仍然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地按一定道德要求去行动。

16、2002年5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17、(1)学校教育活动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2)学校教育活动必须让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3)深刻理解素质教育,积极推进课程改革

(4)规范教育行为,在实践中贯彻教育方针。

18、1、确立守法意识

2、自觉选择守法行为

(1)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符合法律规定的培养目标

(2)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内容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

(3)教育教学活动的形式和方法符合法律要求

(4)依照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

(5)尊重学生合法权益,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

(6)保护学生合法权利,杜绝教师侵权行为。

19、:

(一)坚守大义,不取非法之利;第一,要树立明确的义利观。第二,要抵挡住金钱名利的诱惑,坚持崇高的职业信念。第三,不取不义之财,非法之利,以廉洁从教的实际行动来实现大义。

(二)廉洁自律,不坠秽污俗沼之中;第一,要努力培养自律的自觉性。第二,要不舍细小,持之以恒。第三,要名辨美丑,远离秽污俗沼。

(三)公正从教,以廉明维护教育公正;第一,始终保持清廉品格,奠定公正从教的品格基础。第二,要具有正确的教育心理,奠定公正从教的心理基础。第三,要具有正确的

教师职业道德考试重点教育情感,奠定公正从教的感情基础。

四、论述

1、为什么说课堂教学研究是提升教学水平的有效路径?

答:(一)课堂教学研究是教师专业化的要求;

随着教师职业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必然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而且要有教师职业的独特品格和能力,在这其中,教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教师课堂教学研究的意识和研究能力又是推进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有力保证。

(二)课堂教学研究是教育创新的要求;

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启发智慧;不仅要训练行为,更要培养人格。这样,才能不断突破别人和自己的经验,根据不断变化的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因材施教。

(三)课堂教学研究是提高教育质量、形成独立教育教学风格的要求;

教育工作充满了复杂性和丰富性,教育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任何一位教育家的成功经验都是有条件的,都是根据特定的对象、要求、内容和自身条件创造出来的,所有这些,都是以强烈的研究意识和自觉的研究活动为基础的。

总之,参与课堂教学科学研究是教育变革自身的要求,是新世纪教育工作者的必备素质。

2、为什么说素质教育是教书育人的指导思想和内涵?

答:(一)强调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是做人,通过素质教育,可以使受教育者把从外部的获得的知识,技能内化于人的身心,升华成稳定的品德和素养。

(二)素质教育不仅是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注重人的全面素质,尤其是文化素质的提高,因为文化素质是一种基础素质,对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三)素质教育的内涵是学会生存,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明辨是非,清楚个人与集体、社会三者的关系,明确历史使命,坚定理想信念,以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和时代特征来构建精神支柱。

(四)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教育,重点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宗旨是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五、案例分析

教书育人中的三大误区

一是“分家论”。就是把教书和育人截然分开、对立起来。

二是“自发论”。就是把教书和育人混为一谈,混淆了教书和育人各自确定的内涵,用教书代替育人。

常考知识点、易错知识点

教师职业道德几乎是各类教师考试中的必考内容,不可忽视,今天我们一起来整理教师职业道德的常考知识点、易错知识点。

1.道德是由一定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所决定,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系,以区分善恶、正邪、荣辱等为内容的思想意识、行为规范和实践活动的总称。

2.教师职业道德既是一种行为规范,又是一种文化现象。

3.(教师公正)是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水平的标志。(教师公正)的核心是对学生的公平。

教师公正的内容主要有:

(1)坚持真理;

(2)秉公办事;

(3)奖罚分明。

4.“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5.“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6.“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调节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

7.“教书育人”——教师天职||教师最核心的职责与任务||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8.“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团结同事、尊重家长、尊重同事||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

9.“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教师职业的专业要求

10.贯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与灵魂:(爱与责任)。

11.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体现教师追求真理、探索真理、捍卫真理的科学精神的优秀品质||是处理教师与教学劳动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衡量教师职业道德水准高低的一个起码尺度——(严谨治学)。

12.(师德情感)是指教师心理上对师德规范所产生的一种爱憎、好恶、荣辱、美丑等的情感体验。师德情感主要包括正义感、自豪感、荣誉感、幸福感等。

13.教师职业道德培养主要包括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与教师职业道德内化。

14.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理论、教育方针、教育政策、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心理健康等。

15.根据教师心理结构的内涵。可以用下述公式予以表示:教师心理=职业意识+职业技能+职业行为

三是“代替论”。就是把教书和育人从另一个极端混为一谈,同样混淆了教书和育人各自确定的内涵,用育人代替教书。

必考点

1.爱国守法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爱岗敬业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3.关爱学生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4.教书育人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5.为人师表

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6.终身学习

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THE END
1.师生关系理论之内涵与意义师生关系,这看似简单的四个字,却蕴含着无尽的内涵与深远的意义。它宛如一座桥梁,连接着知识的此岸与彼岸;又似一束光,照亮着学生成长的道路。 从内涵上来看,师生关系绝不仅仅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简单互动。它首先包含着一种尊重与信任。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兴趣和差异,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潜力和闪光点。这种http://rnboa.i-huodong.cn/hudt/1472.html
2.师生关系理论:教与学的互动之道在教育的广阔领域中,师生关系犹如一座坚实的桥梁,连接着知识的传递与心灵的交流。教与学的互动之道,是教育得以顺利开展、学生得以茁壮成长的关键所在。将深入探讨师生关系理论,剖析其中蕴含的价值与奥秘,以期为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引。 教与学的本质与相互依存 http://www.qlhub.cc/qldt/18258.html
3.我们可不可以和老师做朋友:深入探讨师生关系围绕“我们可不可以和老师做朋友”这一主题,深入探讨了师生关系的多个方面。通过分析师生关系的历史演变、对学生成长的影响以及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方法,得出了师生之间可以建立亲密、和谐的朋友关系的结论。文章还强调了建立良好师生关系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 http://www.zgclkj.cn/zgwd/21277.html
4.海淀敬德书院人际关系如同社会关系的一个缩影,渗透到社会互动的方方面面,并且反过来塑造和影响着整体的社会关系。 对于教师这一职业群体而言,他们的人际关系特指在工作中与学生、家长、同事、团队等的交流与联系。 积极健康的师生关系、教师间的协同合作以及名师工作室成员之间的专业交流,对教师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https://jdsy.hdjky.org.cn/portal/newsInfo/186/5759?index=6
5.师生关系的理论:促进教育和谐发展的关键要素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基石,是培养未来人才的重要途径。而在教育的广袤领域中,师生关系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犹如一根隐形的线,串联起知识的传递与心灵的沟通,是促进教育和谐发展的关键要素。 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之上。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兴趣和潜力,不因其成绩优劣、家庭背景不同而http://m.guoxin10086.cn/gugl/11544.html
6.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内涵分为哪几个方面()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内涵分为哪几个方面()A.人格平等B.互相尊重C.互相学习D.教学相长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将考试题Word文档/Excel文档/PDF文档转化为在线题库https://www.shuashuati.com/ti/1753957a6f954144949988b66497b148.html?fm=bd7ede2d2746e36708d292ab17568507ec
7.2024年荆楚理工学院专升本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学原理》考试大纲4.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与方式 5.了解师生关系的特点和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 第二节班主任 1.了解班主任的角色与职责 2.了解班级管理的风格与班级体建设的方法 第三节学生 1.了解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2.理解现代学生观的基本内容 3.了解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https://www.hbzkw.com/zsb/ksdg/148267.html
8.小学综合素质高频考点速记1.2学生观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1.“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概念及基本内容; 2.“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内涵及小学生的发展特点;3.教育公正与小学生的共同发展;4.教育公正与小学生个性发展;5.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如果你感觉整本书都是考点,可能你需要一套网校课程,让讲师帮你划重点!如果你感觉教材学不完,知识考点记不住,多半是没找对学习https://www.233.com/teacher/xiaoxue/fudao/zhsz/20140729/120026894.html
9.课程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结构 张家军 ● 3.4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构 张家军 第四章 课程内容 ● 4.1 课程内容的含义与结构 张家军 ● 4.2 课程内容的组织 张家军 ● 4.3 课程内容的选择 张家军 ● 4.4 学科课程的意义、特点及类型 张家军 ● 4.5 活动课程的含义 张家军 ● 4.6 综合实践活https://higher.smartedu.cn/course/63604d2f96788f54b7676e87
10.圆梦北师大铸就新师者一、通过改善考试评价方式,落实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在自己可控制的范围内,在语文考试命题中增加育人内容;拓展学生评价方式,应改变过分看重知识掌握的测验考试的单一评价方式,要拓展评价的途径。 二、通过挖掘教学内容的精神内涵,落实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 :语文教师要注 重语文学科的特点,将语文能力提升与人格培养相结合,https://www.meipian.cn/2c1gqk0g
11.素质教育的内涵因此整个教育活动的基础也离不开人与人的关系 。尤其是师生关系更是其核心 。再面临二十一世纪 ,素质教育将全面取代传统的应试教育之时(这以说法未必能得到许多同行的认可) ,教育观念要转变 ,教育手段要更新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也日益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呼唤良性的师生关系 。 在论述http://www.sudunlaoyingcha.com/wmgw/468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