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理解性默写(精选10篇)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是,。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进一步表明秦蜀之间为高山峻岭所阻挡。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

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那山有多高呢?不言而喻了!

5.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不但写到蜀山之高峻,还描写了人的行路之难。他借助一些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了,困危之状如在眼前,体现这一内容的句子是,。

6.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为我们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再一次有了地烘托了,之情状。

7.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

诗人先用,。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

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8.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

9.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语句的句子是,。

10.从李白《蜀道难》一诗中,。的长叹中,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一声叹息。

二、《登高》:

1.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2.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3.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4.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5.杜甫《登高》的颈联是;颔联是《秋兴八首》(其一)

1.以枫叶凋零.秋气萧索寄寓凄苦落寞情怀的诗是,。

2.直接抒发作者故园之思的句子,。

3.借捣衣发出的声音来寄托思乡之情的句子,。《咏怀古迹》(其三)

1.写尽昭君一生悲剧的句子是,。

2.诗人借远嫁塞外的女子的乡土之思,吐露自己飘零的故园之情的诗

句,。

三、《锦瑟》

1.《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

是,。

2.《锦瑟》一诗用以表现那种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的诗句

3.《锦瑟》用典的四句诗是:,。,。

4.《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

是,。,。《马嵬》

《马嵬》主要运用对比手法,其中写出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两句

从对比角度写李.杨的爱情悲剧的句子是,。比手法来警示后世,点明题旨的诗句是,。

四、《寡人之于国也》

1.寡人之于国也,。

2.填然鼓之,,。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

止。,?”

曰:“不可!,。”

3.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池,;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4.五亩之宅,树之以桑,;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

时,;,,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5.,,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五、《劝学》

1.《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并在后来形成一句常用成语的句子是:,。

2.说明反思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3.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以说理的句子是:,;,。

4.《劝学》中从反面设喻,强调学习重在积累,如果不注重积累,便无法达到远大目标的句子是:,;,。5.《劝学》中作者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四个比喻,从见、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最后由此得出结论:,。

6.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便会像螃蟹一样,一无所成的句子是:,,。

7.《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8.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

六、《过秦论》

1.贾谊在《过秦论》中用排比描写秦始皇武力统治天下的语句是:,,,。

2.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到秦始皇为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所采取的措施是:,,,。

3.《过秦论》中用整句描写秦始皇据险固守的语句是:,,,,。

4.写秦始皇自以为江山永固的语句是:,,。

5.贾谊用“,,,。”短短的四个句子就写出了陈涉举义旗并得到天下热烈响应的情况。

6.《过秦论》中总结六国和秦国灭亡的原因的一句话是:。

七、《师说》

1.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

2.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

3.《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的观点是相同的。

4.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韩愈在《师说》中也明确提出了择师的标准:“。

八、《琵琶行》

1.《琵琶行》中“月”这一意象贯穿始终,对烘托气氛、推动情节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请写出诗中写到“月”的`5个句子:、、、、。

2.诗歌中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诗歌中第一次写到琵琶女演奏音乐的诗句是:,。

3.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的情态的诗句是:,。

4.运用拟声词写音乐由粗重急骤转向轻微委婉,而最终浊重和清脆兼而有之的诗句

是:,。,。

5.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突然爆发并达到高潮,却又戛然而止的诗句

6.在第二次音乐描写中表现琵琶女与诗人情感交流的诗句是:,。,。,。

描写音乐间歇时诗人感受的诗句是:,。

7.侧面表现琵琶女演奏之后的音乐效果的诗句是:,。

8.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

9.琵琶女年轻时人们对他的态度是:,。而当她年老色衰之后

则,。

10.描写琵琶女委身贾人、独守空船、夜深梦醒啼泪的诗句

是:,_。_,。

11.表现诗人听取琵琶女演奏的音乐及其身世遭遇之后的感受的诗句

12.描写诗人被贬之后居住环境的诗句是:,。写诗人被贬之后终日听杜鹃

哀鸣,只能取酒独倾的诗句是:,。,。

13.在了解琵琶女身世以及感怀自己的身世之后,诗人请琵琶女再次演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而琵琶女面对诗人的邀请:,。

14.在琵琶女第三次音乐演奏之后诗人的表现是:,。

15.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

16.联想是回忆的一种形式。表象联想就是表象之间彼此互相引起的。《琵琶行》中的一句

“,”,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17.“,。”是《琵琶行》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18.古人常化用前人诗文为己用,如吴激《人月圆》中“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张先《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玉盘大小乱珠迸。酒上妆面,花艳眉相并”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

19.古代文人擅长借“梦”寄托情思,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夜深忽梦少年时,。”

20.白居易《琵琶行》中运用一些列贴切生动的比喻描绘劈啪声,被誉为古典诗歌中描写月声的绝唱。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嘈嘈切切错杂弹,”,“,幽咽泉流冰下难”。

21.《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表现琵琶女年长色衰后寂寞处境的诗句是“弟走从军阿姨死,。门前冷落鞍马稀,”,借月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凄清心情的诗句是“,”,既表现全诗的主旨,又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的诗句是“,”。

22.《琵琶行》中既交代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

23.《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琵琶行》中也有类似情景,以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这些诗句是“,”。

24.《琵琶行》中用“比”的手法,描摹琵琶乐音和旋律的变化,如表现急切而愉悦情调的句子是“嘈嘈切切错杂弹,”,表现旋律轻愉而流畅的句子是“”,表现热烈紧张场面的句子是“银瓶乍破水浆迸,”。乐曲的终止也写得很好:“曲终收拨当心画,。”使听众继续沉浸在乐曲的境界里。

25.白居易《琵琶行》中“,相逢何必曾相识”交代了他与琵琶女产生情感共鸣的原因。

26.古诗文中常常有以酒为媒介抒发情感的名句,如白居易《琵琶行》“,

往往取酒还独倾”,表现出被贬而沦落天涯的孤独与无助的苦闷。

27.就本是一种饮料,但在中国却有着历史悠久的酒文化。在古代诗人笔下,与酒有关的诗句不胜枚举。白居易《琵琶行》中就有“春江花朝秋月夜,”的诗句,表明天涯沦落人的孤寂。

28.古代诗文中有许多今昔对比而感慨横生的名句,如白居易《琵琶行》“弟走从军阿姨死,。”

“,。”

30.陆机《文赋》指出,写作的奥秘之一是“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白居易《琵琶行》的警策语

是“,相逢何必曾相识。”

31.古代诗文中,有许多描写丝竹乐器演奏的名句,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幽咽泉流冰

下难。”

32.古典文学中“月”往往表达一种寂寥之情、凄凉之感。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醉不成欢惨将

别,。,主人忘归客不发。”月色朦胧迷离,恰似诗人当时的心境,这个“月”真切地表达了诗人离别时的悲凉心情。

33.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琵琶行》

中的“,”两句就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意。

34.有些人离家在外,一时生活不太如意,当偶然遇到和自己境遇相似的人时,往往会发出《琵琶行》中

“,”的感喟。

《劝学》理解性默写

1、在《劝学》中连用了“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等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的观点。

2、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荀子在《劝学》中提出“”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3、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和荀子(作品)中的“青,,。”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

4、荀子在《劝学》中指出:“青,,”与韩愈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思想一致。

5、“,”,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6、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的君子,就要“”,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7、荀子《劝学》中“,”,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8、“”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9、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而《荀子.劝学》中则用“,”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10、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11、只要坚持,就会成功。正如《荀子.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12、,,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的“用心一”和螃蟹虽有六跪而二螯,然“,”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

参考答案:

1、荀子学不可以已

2、学不可以已

3、《劝学》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4、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5、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6、知明而行无过博学而日三省乎己

7、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8、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9、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10、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1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写作创作背景

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发表不同的主张,并逐渐形成墨家、儒家、道家和法家等不同的派别,历史上称之为“诸子百家”。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批评别人,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战国时期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是孟子和荀子。孟子宣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为统治阶级辩护的思想,而荀子却认为:人力能征服自然,应该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他的门人韩非、李斯成为战国末期的法家重要代表人物。

作者简介: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赵国猗氏(今山西运城临猗县)人,时人尊而号为“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曾三次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说’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琵琶行》理解性默写

1、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第一次写到琵琶女演奏音乐的诗句是: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2、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3、琵琶女年轻时人们对她的态度是: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而当她年老色衰之后则: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4、表现诗人听取琵琶女演奏的音乐及其身世遭遇之后的感受的诗句是: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5、描写诗人被贬之后居住环境的诗句是: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6、在了解琵琶女身世以及感怀自己的身世之后,诗人邀请琵琶女再次演奏的诗句是: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而琵琶女面对诗人的邀请: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7、在琵琶女第三次音乐演奏之后诗人的表现是: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8、古代文人擅长借“梦”寄托情思,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9、《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表现琵琶女年长色衰后寂寞处境的诗句是: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借月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凄清心情的诗句是: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10、《琵琶行》中用“比喻”手法,描摹琵琶乐音和旋律的变化,如表现急切而愉悦情调的句子是“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表现旋律婉转而流畅的句子是“间关莺语花底滑”;表现热烈紧张场面的句子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乐曲的终止也写得很好:“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11、古诗文中常常有以酒为媒介抒发情感的名句,如白居易《琵琶行》的“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_”,表现出被贬而沦落天涯的孤独与无助的苦闷。

12、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琵琶行》中的“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两句就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意。

13、《琵琶行》中“月”这一意象贯穿始终,对烘托气氛、推动情节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请写出诗中写到“月”的5个句子:别时茫茫江浸月;唯见江心秋月白;秋月春风等闲度;绕船月明江水寒;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14、《琵琶行》中三次写琵琶女弹奏都用了侧面描写:第一次“忽闻水上琵琶声”,侧面描写的句子是“主人忘归客不发”;第二次当“四弦一声如裂帛”结束弹奏后,诗人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来进行侧面描写;最后一次“凄凄不似向前声”,作者又用“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作侧面描写。

15、《琵琶行》的诗眼(主旨句、警策句)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16、写琵琶女出场时,表现琵琶女欲说还休的心态的句子是“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这与下面琵琶女出场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情态一起,把琵琶女复杂的内心情感十分传神地表现出来了。

17、《琵琶行》总写琵琶女的演奏时,先用“转轴拨弦三两声”校弦试音,但诗人却用“未成曲调先有情”来赞叹,一个“情”字写出了琵琶女的内心世界是波涛汹涌的,也暗示下文的音乐描写将会是琵琶女内心积聚情感的爆发。写琵琶女演奏琵琶曲目的过程,其中既用“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捻抹复挑”描写弹奏的神态,也用“似诉平生不得意”、“说尽心中无限事”概括琵琶女借乐曲所抒发的内心情感。但这都是概述性的描写。

19、《琵琶行》一诗具体描写琵琶女的演奏时,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来描写琵琶乐曲,表现了其乐曲的不同特点:其中表现了乐声粗重特点的句子是:大弦嘈嘈如急雨。表现了乐声轻细的特点的句子是:小弦切切如私语。表现了乐声流畅的特点的句子是:间关莺语花底滑。表现了乐声冷涩的特点的句子是:幽咽泉流冰下难。表现乐曲激越雄壮的特点的句子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20、在《琵琶行》一诗中,当琵琶女自诉身世,讲到“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的时候,就更激起了“我”的情感共鸣,于是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因此才有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诗文,才忍不住说出了自己的遭遇。文中直接点出“我”的悲惨遭遇的句子是“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文中还运用环境描写来间接表明“我”内心异常苦闷的句子有“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21、《琵琶行》中表现琵琶女与作者自己的不幸身世互相同情和深厚情意的句子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22、白居易《琵琶行》中“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1.诗歌中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歌中第一次写到琵琶女演奏音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琵琶女年轻时人们对他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当她年老色衰之后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表现诗人听取琵琶女演奏的音乐及其身世遭遇之后的感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描写诗人被贬之后居住环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了解琵琶女身世以及感怀自己的身世之后,诗人请琵琶女再次演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琵琶女面对诗人的邀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琵琶女第三次音乐演奏之后诗人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古代文人擅长借“梦”寄托情思,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夜深忽梦少年时,________________。”

9.《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琵琶女年长色衰后寂寞处境的诗句是“弟走从军阿姨死,___________________。门前冷落鞍马稀,___________________”,借月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凄清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琵琶行》中也有类似情景,以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这些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琵琶行》中用“比”的手法,描摹琵琶乐音和旋律的变化,如表现急切而愉悦情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旋律婉转而流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热烈紧张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乐曲的终止也写得很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听众继续沉浸在乐曲的境界里。12.古诗文中常常有以酒为媒介抒发情感的名句,如白居易《琵琶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出被贬而沦落天涯的孤独与无助的苦闷。

13.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意。

14.《琵琶行》中“月”这一意象贯穿始终,对烘托气氛、推动情节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请写出诗中写到“月”的5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琵琶行》中三次写琵琶女弹奏都用了侧面描写:第一次“忽闻水上琵琶声”,侧面描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当“四弦一声如裂帛”结束弹奏后,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进行侧面描写;最后一次“凄凄不似向前声”,作者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侧面描写。

【情景式默写】

1.张中行先生为一幅国画题联,上联是“何处少墨同多墨”,下联如从《琵琶行》中选句,应是“”。

2.朱自清《松堂游记》:好了,月亮上来了,却又让云遮去了一半,老远的躲在树缝里,像个乡下姑娘,羞答答的。从前人说:“,。”真有点儿!文中引用《琵琶行》的名句:“,。”3.白居易另有绝句《夜筝》,其中“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是《琵琶行》“,。,”一节诗句的化用。

4.北宋词人张先《翦牡丹·舟中闻双琵琶》中有:“玉盘大小乱珠迸。酒上妆面,花艳媚相并。重听。尽汉妃一曲,江空月静。”其中“玉盘大小乱珠迸”由白居易《琵琶行》“”句化来,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并举,形象地表现了音乐旋律的跌宕起伏。结句“江空月静”,以空廓沉静的月夜烘托出音乐的魅力,和《琵琶行》中“,”两句异曲同工。

5.传说某位皇帝在一次殿试中要求殿试者先念错一句唐诗,再用第二句唐诗补救。第一位考生思索片刻,念道:“人面菜花相映红,桃花净尽菜花开。”(第一句错念崔护《题都城南庄》“人面桃花相映红”,第二句出自刘禹锡《再游玄都观》。)皇上赞许。第二位考生的两句诗更绝:“少小离家老二回,。”(第一句错念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第二句出自白居易《琵琶行》)龙颜大悦。6.苏轼《前赤壁赋》:“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其中“泣孤舟之嫠妇”化用了《琵琶行》中的四句:

“,。,。”

7.李商隐的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表达了身不能共处,心却能相通的意思。白居易《琵琶行》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两句是:“,!

【答案】

《琵琶行》(白居易)

1.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2.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3.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4.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5.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6.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7.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8.梦啼妆泪红阑干

9.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暮去朝来颜色故老大嫁作商人妇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10.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11.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12.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13.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14.别时茫茫江浸月;唯见江心秋月白;秋月春风等闲度绕船月明江水寒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15.主人忘归客不发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情景式默写

1、此时无声胜有声

2、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3、冰泉冷涩弦疑绝,疑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情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4、大珠小珠落玉盘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5、老大嫁作商人妇

6、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7、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行理解性默写

诗歌中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诗歌中第一次写到琵琶女演奏音乐的诗句是: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不愿出场但又盛情难却、犹豫不决的矛盾心情的诗句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琵琶行》一诗写琵琶女出场时,表现琵琶女欲说还休的心态的句子是: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这与下面琵琶女出场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情态一起,把琵琶女复杂的内心情感十分传神地表现出来了。

表现琵琶女年长色衰后寂寞处境的诗句是: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借月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凄清心情的诗句是: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琵琶行》中用“比”的手法,描摹琵琶乐音和旋律的变化,如表现急切而愉悦情调的句子是: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表现旋律婉转而流畅的句子是:间关莺语花底滑。

表现热烈紧张场面的句子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乐曲的终止也写得很好: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使听众继续沉浸在乐曲的境界里。

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琵琶女年轻时人们对他的态度是: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而当她年老色衰之后则: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在了解琵琶女身世以及感怀自己的身世之后,诗人请琵琶女再次演奏的诗句是: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而琵琶女面对诗人的邀请: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在琵琶女第三次音乐演奏之后诗人的表现是: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诗中将琵琶女的命运与诗人的身世联系起来的句子(也是诗眼、主旨句)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行》总写琵琶女的演奏时,先用:转轴拨弦三两声。校弦试音,但诗人却用:未成曲调先有情。来赞叹,一个“情”字写出了琵琶女的内心世界是波涛汹涌的,也暗示下文的音乐描写将会是琵琶女内心积聚情感的爆发。写琵琶女演奏琵琶曲目的`过程,其中既用“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捻抹复挑”描写弹奏的神态,也用“似诉平生不得意”、“说尽心中无限事”概括琵琶女借乐曲所抒发的内心情感。但这都是概述性的描写。

《琵琶行》善于运用各种生动的比喻描绘音乐形象,不仅以声写声,而且还兼有以形写声的特点,即用听觉形象、视觉形象联合起来通比音乐,使得琵琶女的弹奏非常具体形象。

如写大小弦合奏时就是这样描述的: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再如,诗人还用旋律的变化写出了先“滑”后“涩”的两种音乐意境: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还如,诗人用自己独特的感受来描绘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音乐境界: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把琵琶女的情感暗流推向高潮的音乐描写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运用侧面描写表现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音乐具有让人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的诗句是: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琵琶行》一诗具体描写琵琶女的演奏时,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来描写琵琶乐曲,表现了其乐曲的不同特点。其中表现了乐声粗重特点的句子是:大弦嘈嘈如急雨。表现了乐声轻细的特点的句子是:小弦切切如私语。表现了乐声流畅的特点的句子是:间关莺语花底滑。表现了乐声冷涩的特点句子是:幽咽泉流冰下难。表现乐曲激越雄壮的特点的句子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音乐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诗人用: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在《琵琶行》一诗中,当琵琶女自诉身世,讲到“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的时候,就更激起了“我”的情感共鸣,于是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因此才有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诗文,才忍不住说出了自己的遭遇。

文中直接点出“我”的悲惨遭遇的句子是: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描写诗人被贬之后居住环境的诗句是: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古代文人擅长借“梦”寄托情思,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梦啼妆泪红阑干。

《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琵琶行》中也有类似情景,以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这些诗句是: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古诗文中常常有以酒为媒介抒发情感的名句,如白居易《琵琶行》: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表现出被贬而沦落天涯的孤独与无助的苦闷。

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琵琶行》中的“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两句就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意。

《琵琶行》中三次写琵琶女弹奏都用了侧面描写:第一次“忽闻水上琵琶声”,侧面描写的句子是:主人忘归客不发;第二次当“四弦一声如裂帛”结束弹奏后,诗人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来进行侧面描写;最后一次“凄凄不似向前声”,作者又用: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张中行先生为一幅国画题联,上联是“何处少墨同多墨”,下联如从《琵琶行》中选句,应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另有绝句《夜筝》,其中“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是《琵琶行》:冰泉冷涩弦疑绝,疑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情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一节诗句的化用。

醉翁亭记理解性默写

《醉翁亭记》理解性默写试题

1、概括描述滁州地理环境特征(领起全文)的句子是:。

2、“醉翁”之号的由来是什么,,。

3、根据句意填空: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真是“”,意在借此干涉别国内政。

5、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

6、描绘山间朝暮变化之景的句子是:,,,。

7、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四季之景的句子是:(春),(夏),(秋),(冬),。

8、请写出傍晚归去时情景的句子:,,。

,,。

9、写滁州之人扶老携幼出外游玩的句子是:,,,,

10、写太守宴会上丰盛野味的句子是:,。,

;,,。

11、写太守之宴欢快热闹场景的句子是:,,,

,,,。

12、宴饮之时,太守的表现是:,,。

13、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排偶句:“,”,描绘出两幅对比鲜明的画面,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琅琊山有晦有明,交替变化的朝暮景象。

14、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概括了山间四季的不同风光。“,,

,,山间只四时也”,一季一幅画面,都紧紧抓住山林泉石的特点,给人不同的`美学享受。

15、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有动静对比之美。“,”,树木之境对比出百鸟啁啾之动,相得益彰。“,,众宾欢也。,,太守醉也”。以众宾喧哗之动,对比出太守颓然之静,生趣盎然。

16、的《醉翁亭记》与的《岳阳楼记》两篇名文不仅同是(朝代)伟大文学家的作品,而且都表达了两位大家不同凡响的思想境界。在《岳阳楼记》中作者直抒情怀,“,”,《醉翁亭记》中作者含蓄深沉,把“与民同乐”的济民之情隐含在描写叙述之中,在醉中写乐,在乐中写醉,因而才留下了“,”的千古名句。

答案

1.环滁皆山也

2.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3.醉翁之意不在酒

4.醉翁之意不在酒。

5.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6.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7.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四季之景的句子是:(春)野芳发而幽香,(夏)佳木秀而繁阴,(秋)

风霜高洁,(冬)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8.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9.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10.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11.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12.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3.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14.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15.树木阴翳,鸣声上下

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

16.欧阳修范仲淹北宋

先天下之忧而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这篇优美的山水游记通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自然风光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通过描写醉翁亭的自然景色和太守宴游的场面,表现诗人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思想。

《醉翁亭记》理解性默写

“醉翁”的由来是什么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在借此干涉别国内政。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描绘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四季之景的句子:(春)野芳发而幽香,(夏)佳木秀而繁阴,(秋)风霜高洁,(冬)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请写出夕照全景的句子: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体现全文核心及醉翁命名之意(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文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文中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相照应的文字是: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文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⑵写出文中的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峰回路转、觥筹交错、山肴野簌、与民同乐

⑸文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醉能同其乐。

⑹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赏析

《醉翁亭记》是一篇记体散文。“记”的人,一种就是那些“傲逸狂醉”的人。所以,在初贬夷陵时,他就“益慎职,无饮酒”。然而有趣的是,在十年之后,他却在滁州改变了自己的形象。这种神奇的转变无疑具有现实背景,也体现着欧阳修思想变化的痕迹,因为在这以后,醉酒的情趣在欧阳修的诗文中竟成了经常性的主题。

创作背景

《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当时欧阳修正任滁州太守。欧阳修是从庆历五年被贬官到滁州来的。被贬前曾任太常丞知谏院、右正言知制诰、河北都转运按察使等职。被贬官的原因是由于他一向支持韩琦、范仲淹、富弼、吕夷简等人参与推行新政的北宋革新运动,而反对保守的夏竦之流。韩范诸人早在庆历五年一月之前就已经被先后贬官,到这年的八月,欧阳修又被加了一个外甥女张氏犯罪,事情与之有牵连的罪名,落去朝职,贬放滁州。

欧阳修在滁州实行宽简政治,发展生产,使当地人过上了一种和平安定的生活,年丰物阜,而且又有一片令人陶醉的山水,这是使欧阳修感到无比快慰的。但是当时整个的北宋王朝,虽然政治开明、风调雨顺,但却不思进取、沉溺于现状,一些有志改革图强的人纷纷受到打击,眼睁睁地看着国家的积弊不能消除,这又不能不使他感到沉重的忧虑和痛苦。这是他写作《醉翁亭记》时的心情,悲伤又有一份欢喜。这两方面是糅合一起、表现在他的作品里的。

岳阳楼记理解性默写

1.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语句是:___________。

2.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语句是:___________。

3.借鸟欢鱼跃、花茂草盛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进亦忧,退亦忧”相照应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进”“退”分别照应:进:___________;退:___________。

6.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概括重修岳阳楼时的盛况的句子:___________。

9.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前人之述备矣”中的“前人之述”具体指:___________。

12.总写岳阳楼大观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广阔浩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写出岳阳楼地理位置的语句:,。

16.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中采用互文见义的修辞手法的句子:,。

18.生活中有收获的喜悦,也有失去的痛苦,只要我们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良好心态就能正确对待人生。(用《岳阳楼记》原句回答)

19.《岳阳楼记》中写道“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因景而异,在天气晴朗时“登斯楼”就会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愉悦心情;在阴雨连绵时“登斯楼”就会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悲伤心情。

20.表达作者忧国忧民思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借鸟欢鱼跃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新市长上任两年,全市面貌大变,千群同心,社会安定,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大声疾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在本文中也有与之境界、情怀相似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浮光跃金。

2.静影沉璧。

3.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5.进:居庙堂之高;退:处江湖之远。

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7.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8.增其旧制。

9.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10.属予作文以记之。

11.唐贤今人诗赋。

12.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3.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

14.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5.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16.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1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8.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9.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20.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1.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22.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开篇以蜀地方言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是:噫吁嚱!危乎高哉!

2、《蜀道难》中运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是,。(或:用夸张的手法写蜀道高与天齐,险似绝壁的句子是:)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为全诗奠定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是“!!”

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

5、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

6、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那山有多高呢不言而喻了!

7、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了,句子是“,”。

8、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为我们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

9、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

10、《蜀道难》写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

11、《蜀道难》中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秦蜀之间重山叠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

1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一句的句子是“,”,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赤壁赋理解性默写

1、本文中苏轼“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山上升起,似乎也像游人一样,深深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真是妙不可言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东坡以回答客人的方式,提出了另一种对宇宙对人生的看法,他紧扣水月,阐述了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来攻破客人“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的理想,指出我们若从变化的`角度来观察,那么一眨眼之间,万事万物都在变化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指出如果从不变的角度观察,则万物都是无尽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中写箫声的作用和力量,不要说是人听了,就是动物蛟龙听了也飞舞起来了,一个寡妇独处孤舟中,听到箫声想到自己身世凄凉,不禁泣下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5、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写出了飘飘欲仙的神态,好像身体在天空里,架着风飞行,脱离了现实社会,不知道哪里是尽头,抒发了作者心旷神怡的心情和飘然欲举的超然之乐,情和景已经达到融合的境地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赤壁赋》中客人把自己和曹操进行了对比:曹操当时是“舳舻千里,旌旗蔽空”,而你我只是“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当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你我只是“举匏樽以相属”。这一段关于历史人物人物的凭吊,写得画面鲜明、内容集中,读起来音调铿锵,气势磅礴,再现了曹操当年沿江而下时“舳舻千里,旌旗蔽空”的盛大场面和“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可是象曹操这样的英雄“而今安在哉”真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THE END
1.阅读《师说》,完成问题。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②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发布:2024/12/1 8:30:1组卷:4引用:3难度:0.7 解析 2.阅读下列文字,回答下列各题。五石之瓠 惠子谓https://www.jyeoo.com/shiti/102b41f0-1535-151b-a5e2-78d4325027e8
2.分析《师说》中的古代文化常识有哪些【分析】《师说》中的古代文化常识有哪些 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课本上背古诗和古文远远不够。掌握必要的古代文化知识,不仅可以开阔视野,增加知识储备,也是提高个人修养的重要手段。叠边高中古文化常识不仅系统地总结、归纳了书本上的古文化常识,还在课后进行了延伸。接下来和边肖一起看看《世说新语》中的古文化http://loivwzxs.5ijyw.com/show-36270.html
3.韩愈师说原文及翻译《师说》中表达“师生关系是相对的,教与学是可以相长”的句子是什 《师说》中表达“师生关系是相对的,教与学是可以相长”的句子: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 《师说》 唐·韩愈 1.作品原文 古之学者必有师。 https://www.xdyy8.com/juzi/90345.html
4.3)韩愈《师说》在阐述师生关系时,以“,”来说明学识有早晚(2)韩愈《师说》中“___,___”两句,表明学者不管师者年龄大小,而向其专心学道的立场。 (3)韩愈《师说》在阐述师生关系时,以“___,___”来说明学识有早晚,能力各有所长的师生观。 题目来源:课下能力提升(十一) 师说http://www.1010jiajiao.com/paper/timu/3707386.html
5.《师说》理解性默写和学生一同成长5、《师说》中阐述从师必要性的句子是: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6、《师说》中论述择师标准要不论地位高低,年龄长幼的句子是: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7、《师说》中说明师生关系是相对的,是可以教学相长的句子是: https://blog.sina.com.cn/s/blog_414439ea0102yh8y.html
6.2)韩愈《师说》中表述师生关系的句子“,15.默写 (1)《登高》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 。” (2)韩愈《师说》中表述师生关系的句子“ ,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d6ad50986be10a0a3f34e25b4fa77529.html
7.《师说》复习学案作文14100字语文教学2、请默写表明作者在学问面前人人平等的民主精神和辩证思想的句子 3、请默写文中古今之人对“从师”的不同态度及其不同结果的句子 4、请默写作者向“师道尊严[注: 本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后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的传统挑战,表明作者对师生关系的认识的句子 http://www.25622.com/xiezuozhidao/yuwen/201110/102187.html
8.师说第一段主要写什么内容韩愈师说原文及翻译古诗一、《师说》这篇古文当中涉及到“道”的重要句子 最重要的一句出现在这篇古文的开头。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这是全文的中心论点,很多年来一直在社会上广泛流传。 而后一句探讨,教师和学生地位之间的关系。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https://www.027art.com/fanwen/gushi/14701921.html
9.师说有题目答案解析,师说有题目答案解析4(4)韩愈《师说》中写在巫医乐师百工之人身上出现的可怪的现象的名句是 ___ 。 (5)理解性默写《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 ___ 。 (6)《师说》中说明师生关系是相对的,是可以教学相长的句子是 ___ 。 免费查看参考答案及解析 题目: 材料韩愈在《师说》一文中指出“师者https://www.12tiku.com/newtiku/so-%E5%B8%88%E8%AF%B4%E6%9C%89-l4.html
10.《师说》挖空练习+情景默写(答案)20、《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1、 韩愈《师说》中表述师生关系的句子“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与荀子在《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观点是一致的。 https://www.jxew.net/zujuantiku/wenyanwenyueduti/3356.html
11.师说原文及翻译师说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宜城教育资源网www.ychedu.com师说原文及翻译_师说的中心论点是什么_师说教学设计反思说课稿导学案《师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所论述的老师的作用,从师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2.掌握积累"师、传、从"等实词的含义;掌握虚词"之、其、所以"等的意义和用法;区别古今http://yw.ychedu.com/YWJA/GYJA/600885.html
12.《师说》诵读教学设计9篇(全文)1 以阅读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的一段文字促使学生注意韩愈作《师说》时的特殊背景。这段文字被引用在“诵读提示”中,但有省略,现补充抄写如下(文中加横线的是补充句子,可加圆括号并注明顺序,抄在黑板上,供学生参考):①自魏晋氏以下,人益(更加)不事师(从师),今之世(指唐代),不闻有师;②有,辄哗之https://www.99xueshu.com/w/file00tpn15c.html
13.语文《师说》说课稿(通用9篇)由于时代久远,学生对文中作者所阐述“师”的含义、师生关系、择师标准的观点的超越时代的创新性难以理解,可适当介绍时代背景加以解决。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以及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一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自读注解,疏通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lqta6iru.html
14.2024年高考语文古诗文:《劝学》《师说》理解性默写(原卷版).docx2024年高考语文古诗文:《劝学》《师说》理解性默写(原卷版).docx,第04练 必修上册《劝学》《师说》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___,___”,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3/0820/8020041126005122.shtm
15.《师说情境默写》.ppt韩愈在《师说》中描写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4.《师说》中,辩证地看待师生才能的句子是: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5.《师说》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理由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师说》中表达了师生关系是相对的https://m.taodocs.com/p-432174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