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区育红小学赵玉珍老师三代教育人研讨家风家训
中原区育红小学赵玉珍老师支教期间为每个学生自费购买暖水袋
编者按:带领足球小将走向全国、扎根乡村教育的“梁妈妈”、被学生称为“全宇宙最佳教练”、25载千次家访……他们,都是奋斗在郑州教育一线的普通教师,他们用爱让每一个孩子都感受到有温度的美好教育。为迎接第35个教师节,郑州教育信息网特推出2019年郑州最美教师系列报道,带你走进郑州这群可爱的教师,感受来自他们的正能量。
有一首歌,相信大家特别熟悉——《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它仿佛讲的就是赵玉珍老师家的故事……郑州市中原区育红小学赵玉珍老师来自一个教师世家——从父辈到侄女,她们全家三代、十五人从事教育事业,教龄累计超过200年。“勤勤恳恳,踏实做事,兢兢业业,以德育人”是他们的家训家风。几十年来,正是这种优良家风,激励着这个大家庭的每位教师成员坚守教育,立德树人。
家风,是绵延相传的薪火
1969年,赵玉珍的父亲赵坤海便踏上了教师岗位。父亲一辈子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令女儿耳濡目染。1993年,赵玉珍师范毕业走上教师岗位,至今已有26个春秋。每当教学工作遇到困难,赵玉珍就会想起父亲坚守教育的信念,坚守教育的一生,是父亲给予女儿榜样的力量,照亮其前行的路,让其踌躇满志、精神焕发地立足于三尺讲台。
调皮小男生被老师“请”回家“开小灶”
支教——父女两代人共同的践行
1980年,赵玉珍的父亲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抛家舍子,只身来到平均海拔4200米、西藏最艰苦的阿里地区支教两年。西藏支教,是父亲教学经历中最自豪的事。父亲舍身忘我的精神一直激励着女儿,让赵玉珍心中也一直有一个支教的梦。后来,当学校有支教任务时,赵玉珍激动地第一个报名。刚开始,学校领导考虑到赵玉珍的个人情况,不予批准。她几次找领导,表明心志。最终,2018年9月一开学,赵玉珍如愿以偿踏上去周口市太康县城关镇东关小学的道路,开启了自己教育生涯中的支教篇章。
支教学校的生活条件远比赵玉珍想象的艰苦:墙壁斑驳的校舍,四人一间的宿舍,不能洗澡,没有暖气……支教学校的孩子缺少学习用品,她购买一千多元的文具发放到学生手中;班里大多是留守孩子,中秋节她买来月饼一起品尝,共享集体温暖;寒冷的冬天,她为每个学生买来暖水袋……